蘆潔
(河南工業大學資助中心,河南 鄭州 450000)
資助工作作為高校學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著國家意志,本著以生為本的育人理念,國家的資助政策在逐年完善,資助力度在逐年遞大。利用新媒體,做好新媒體環境下的高校學生資助工作,已是工作的重點和突破口。相關資料顯示,中國到2010年未成年人手機擁有率達46.6%,手機上網普及率達39.5%。可見,在信息時代,手機已經不僅僅是一種通話工具,它已經發展成為人們獲取信息和進行信息交流的重要媒介。面對這種大趨勢,將手機媒介應用于高校學生資助工作顯得尤為重要。
扶貧先扶志。貧困學生的特殊成長經歷和特殊家庭環境,使得他們往往性格孤僻,不善于與人溝通,甚至逃避現實生活,對自己的未來喪失信心。面對困難學生的心理障礙,我們需要在對他們進行物質資助的同時做好心理健康教育。這既是高校學生資助工作的重要環節,也是貧困生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通過手機媒介與網絡的結合,將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貫穿到資助工作中。通過手機QQ、手機微信等網絡平臺傳播感恩文化,傳播正能量,達到育人效果。同時,通過此種方式還可以做好受助學生學業、生活情況以及家庭情況的追蹤,更為準確地掌握助學效果。對家庭經濟情況出現好轉不需要繼續資助的同學可以視情況進行調整,轉而資助其他更需要的同學,真正發揮學生資助工作的價值。
以新媒體為媒介,通過拍攝視頻、微電影等進行學校資助工作宣傳。以圖像、影視方式來吸引學生,從而讓學生進一步了解資助工作,以便于資助工作的進一步進行。通過新媒體將一些積極向上的資訊推送給學生,讓學生能夠以陽光的心態面對學校的資助工作,不僅參與到其中,更能承擔起傳播,弘揚的責任。讓學生能夠主動地積極地參與公益活動,結合廣大學生力量,幫助學校共同開展資助工作。同時在資助管理信息查詢這一方面應該擴大其領域,完善資助信息,幫學生理清思路,這樣更有利于資助工作開展和進步。
把學校開展的資助活動專題活動,比如誠信主題演講比賽、征文比賽、專題電影展播、主題班會等,拍攝制作成微電影、MV、記錄片等形式,通過網絡多種方式發布,一方面彰顯資助政策的育人作用,另一方面也加大誠信精神的宣傳推廣,有力地提高廣大學生誠信意識。
新媒體的開放性特點,可以實現多部門協作。比如學校就業中心、心理中心、教務等。加強信息資源共享,構建四位一體互助機制,深化資助內涵。通過四位一體:經濟幫扶日常化、就業幫扶全程化、心理幫扶重點化、學業幫扶預警化。運用制度的調節杠桿,構建貧困學生綜合評價管理。還可以從共享數據庫中確定多維資助方案,實現貧困學生的經濟、心理、學業、就業“脫貧”,促進其全面成長。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將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貫穿到資助育人工作中。通過以傳統的獎學金評選標準為基礎,有針對性地推出例如學期勵志之星等網絡人物評選活動,制作專題網頁將通過網絡投票形式公布出來。讓學生透過網絡對身邊的勵志人物進行網絡投票,達到對獲獎學生的再次肯定,以及普通學生的勵志教育雙重育人效果。
當然,新媒體平臺作為一種新的工作手段,對于資助工作者來說是一個全新嘗試。運用得當能夠最大化地發揮這個平臺的優勢,使大學生擁有更多平等交流思想的機會,縮短學生與外部世界的距離。新媒體作為思想文化傳播的新載體,可以起到良好的價值觀念引導的作用,發揮育人于無形的特殊功效。我們應當努力探索出一系列通過新媒體開展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徑、新方法,逐漸形成全新的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綜上所述,資助育人工作與新媒體平臺的結合是未來高校相關工作的重點和難點。在新媒體高速發展和普及的當前,高校利用新媒體技術的契機,發揮好新媒體在學生資助育人工作中的優勢作用,搭建新媒體平臺,創新多元化手段,廣泛深入地開展宣傳教育,接地氣師生溝通,科學合理地進行資助管理,全面做好育人成長、成才工作。
[1]劉東勝.新媒體在高校資助育人工作中的作用.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 01 5.
[2]馬樹華.規范學生網絡行為做好學生思想政治工作 [J].今傳媒,2 01 0(11).1 63-1 65.
[3]黃爽.手機媒體的教育應用現狀及前景展望[J].科技信息,2013(3).
[4]黃艷.高校學生資助管理體系改革探析[J].高教論壇.201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