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鎮
(青島酒店管理職業技術學院,山東 青島 266100)
目前高職院校技能課程模塊化教學存在多種分類方式,既有以就業為導向的崗位模塊化課程設置,也有以教材為模板的單元項目化課程設置。不同的模塊化設置模式導致教學目標定位不明確,部分技能課程理論與實踐模塊比例失衡,重理論輕實踐。也有部分技能課程模塊化設置以技能訓練為主,成了中職教育的替代品,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較弱。以酒店管理專業為例,當前許多高職院校在進行技能類課程模塊化教學改革過程中,多數院校采用以就業為導向的崗位模塊化課程設置,如《前廳服務與管理》、《餐飲服務與管理》等。即使同一名稱的模塊化課程,由于教學目標、教學資源等方面的差異最終導致教學內容的千差萬別,部分院校以“擺臺”“鋪床”等技能訓練為主導,而部分院校以理論講授為主,授課內容與實際工作任務無法有機結合,學生就業后進入角色較慢,行業適應能力薄弱。
高職院校課程由基礎類課程與專業課程兩部分組成。部分高職院校是由中職院校升格而成,受傳統教學觀念影響,課程改革觀念落后,基礎類課程依然占有主導地位,占用大量課時,致使專業技能類課程無法正常開設。受學期總課時數影響,部分酒店類高職院校將原有的《前廳服務與管理》、《餐飲服務與管理》、《客房服務與管理》進行課時壓縮合并成一門服務技能課,專業課教師在有限的授課時間內無法正常完成教學任務,教學評價較低。
以作者院校為例,酒店管理專業在學生一年級開設《酒店服務技能》。本課程開設在一年級上下兩個學期,每學期36課時,共72課時,采用模塊化的教學模式,即由中餐、西餐、前廳、客房四個模塊組成,課程講授任務由四位專職教師共同完成,授課班級約15個。受傳統教學運行管理的影響,本課程在實際運行中遇到一系列問題,如學期初排課困難;模塊間授課地點沖突;每個模塊課時數較少,學生在兩個學期學習知識連貫性差,無法正常完成教學任務等問題。
高職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不同,它與社會經濟發展密切相關。模塊化教學體系建設應面向市場,需通過系統規劃完成。以就業為導向是模塊化教學體系建設的基礎。隨著當前酒店業發展,酒店管理專業就業崗位越來越豐富,越來越多的學生在畢業時進入到酒店二線部門甚至基層管理崗位。這就要求高職院校模塊化教學體系應與行業發展現狀無縫對接,打破傳統模塊化課程設置原則,模塊化教學目標、授課內容、教學方法都要以此為中心,培養學生專業技能操作能力,同時應加強綜合素養類課程的模塊化教學改革。如專業溝通技巧、行業發展動態等相關課程可進行模塊化教學試點,可以通過專業選修課的方式提高學生的綜合崗位管理技能。
現有課程模塊化教學改革大多是以專業課為核心,基礎類課程相對滯后,培養目標與專業技能目標差距較大。高職院校應創新課程間銜接模式,將所有課程分為專業必修與素養提升兩大類。必修模塊是課程設置的核心,要求專業內學生必須掌握。素養提升主要以傳統基礎類課程為主,例如大學語文、大學英語等,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及發展方向有選擇的進行學習。專業負責人應做好兩大類課程的銜接,制定合理的人才培養方案,按照三年制培養模式對專業必修和素養提升課程進行有效分配,以階梯式培養為目標,由易到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職業認同感。
高職院校各職能部門與教學一線部門是相互合作的、共同促進的關系。對于實踐課程的行政管理,目前各院校大體會有兩種管理模式,一種是統一由學院的教務處負責,另一種是各二級分院實行自治。無論采取何種方式,都需要加強各部門之間的溝通與合作,教學管理部門就好像是“火車頭”,火車跑得快不快,就看車頭怎么帶。教學管理者要盡快轉變管理思路,為實訓課程改革提供經費和政策支持。筆者認為,在課程日常運行與管理過程中,應采取“集中管理、高度自治”的管理體系,即專業技能類課程由二級學院自行管理,課程模塊化教學改革、課程建設經費、授課教師安排、學期初排課等由二級學院進行管理。而素養提升類課程由教務處統一管理。同時應鼓勵教師參加技能類課程模塊化教學改革的培訓進修,加強校企合作,由學校與企業共同完成技能類課程改革。部分模塊課程教學任務可由企業共同參與完成。教師采用合理的教學方法,因材施教,分層教學。
技能類課程的教授過程,多數通過實踐操作訓練完成。受學生數量及授課課時數的影響,學生技能訓練時間有限,無法熟練掌握核心技能。專業教師應根據專業特點結合技能訓練場地實際,制定合理的課余練習計劃,充分發揮教學資源作用。同時可通過過程考核、技能大賽等手段,豐富技能類課程評價體系,邀請行業專家擔任技能大賽評委,由酒店提供產品或經費贊助,提高學生專業學習興趣,做一名合格的專業人才。
[1]潘菊素,傅瓊.高職教育實踐教學體系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2006(7):33-35.
[2]呂麗華,談以就業為導向的模塊化課程體系的構建[N].河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8,7:79-80
[3]陳慧澤,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企業教育,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