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財城 陳 菲 陳媚麗 辛勇通
淺析多系統萎縮老年患者早期臨床特點
黃財城陳菲陳媚麗辛勇通
目的 分析多系統萎縮老年患者早期臨床特點。方法 回顧性分析2012年11月~2014年11月于我院就診的多系統萎縮老年患者40例,仔細觀察患者的臨床表現。結果 27例為MSA-P型,13例為小腦性共濟失調為主要特征(MSA-C型)。其中22例自主神經功能障礙,患者在MSA-P和MSA-C中的表現分別為30%(12例)、25%(10例)。結論 對于多系統萎縮患者在臨床上早期診斷的難度較大,早期的首發癥復雜多樣,需要加大研究的力度,分析這種疾病的特點,仔細觀察患者的臨床表現,為臨床治療提供可靠的參考依據。
多系統萎縮;老年患者;早期特點
多系統萎縮屬于神經系統疾病,病變組織主要體現在小腦,以自主神經功能障礙為主要表現,在早期時臨床癥狀并不明顯,容易發生誤診、漏診現象,因此臨床診斷至關重要。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分析多系統萎縮老年患者早期臨床特點,以2012年11月~2014年11月于我院就診的多系統萎縮老年患者40例為研究對象,以下是具體報告內容。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對象是2012年11月~2014年11月于我院就診的多系統萎縮老年患者40例,均經臨床診斷、影像學等檢查確診為多系統萎縮。40例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齡61~76歲,平均年齡(69.5±2.1)歲,病程0.9~11.5年,平均病程(7.2±3.8)年。所選對象排除有重大精神疾病的患者。
1.2診斷標準
本次研究的診斷標準以2008年最新的多系統萎縮依據:(1)自主神經功能障礙以尿失禁、站立三分鐘后收縮壓和舒張壓均有所下降;(2)動作僵硬、遲緩,并伴有震顫;(3)步伐不協調,小腦性眼球運動障礙。
1.3研究方法
對患者的基本臨床資料進行收集,包括性別、年齡、病發時的表現等,回顧性分析患者發病時間、確診時間以及臨床癥狀的表現等,本次研究患者主要采取了左旋多巴治療,劑量需要根據患者病情程度而定,40例患者中22例接受了左旋多巴治療。所有患者出院后均進行隨訪,隨訪的時間為1年,隨訪的重點在患者臨床癥狀表現,包括自主神經癥狀、椎體外系癥狀以及小腦癥狀等,對隨訪結果進行記錄,之后詳細分析和評估。
1.4統計學方法
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數(%)表示;統計軟件應用SPSS 16.0處理數據。
2.1患者的臨床體征表現
本次研究的40例患者均無陽性病史,27例為MSA-P型,是指以帕金森綜合征為突出表現,13例為小腦性共濟失調為主要特征(MSA-C型)。其中22例自主神經功能障礙,這22例患者在MSA-P和MSA-C中的表現分別為30%(12例)、25%(10例)。
MSA-P亞型最明顯的首發癥狀是震顫、肌強直、步態異常、動作遲緩、尿便障礙、直立性低血壓、性功能障礙。
MSA-C亞型的首發癥狀是共濟失調、構音障礙、尿便障礙、眼球震顫、直立性低血壓、性功能障礙、椎體束癥。
2.2患者臨床診斷情況
多系統萎縮患者早期臨床癥狀不顯著,40例患者出現誤診的有18例(45%),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容易和泌尿系統疾病、高血壓、帕金森等混淆,在治療的過程中效果并不理想。
2.3隨訪結果
對40例患者隨訪發現有22例(55%)患者存在帕金森綜合征、自主神經功能障礙以及小腦功能障礙。在隨訪中還發現小腦功能障礙最主要癥狀表現為肢體共濟失調;自主神經功能障礙最主要癥狀表現為尿失禁,帕金森綜合征主要癥狀表現為姿勢不穩和肌強直。
近幾年來,多系統萎縮的發病率有逐漸上升的趨勢,這與我國步入老齡化社會關系密切。多系統萎縮所發病在老年人群中,在臨床上目前對于這種疾病的發病機制還沒有明確解釋[1]。多系統萎縮的致殘率和致死率都非常高,患者存活時間比較短,突發死亡的機率也較高。因此,在臨床需要加強這方面的研究,為臨床的診斷與治療提供可靠的參考依據,及時確診,及時進行救治,提高患者的存活率[2]。
作者單位: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寧德市醫院神經內科,福建 寧德 352000
多系統萎縮是1969年由Graham 和 Oppenheimer提出[3]。目前,在臨床多系統萎縮被公認為散發性疾病,屬于進行性發展,主要有三大特征,包括小腦功能障礙、自主神經功能障礙以及椎體外系癥狀,其中最明顯的是帕金森綜合征。這種疾病在早期并不容易發現,診斷存在一定的難度[4]。進程緩慢,病情逐漸加重,剛開始時是單一系統的癥狀,隨著病情的加重逐漸演變為多系統癥狀。針對這種情況早期診斷具有重要價值,需要對早期的發病特點進行分析,為臨床診斷提供一定的依據[5-7]。
有臨床實驗研究表明,診斷多系統萎縮疾病容易與彌漫性路易體病、進行性核上性麻痹等疾病誤診,為了提高臨床診斷的準確性,對早期臨床特點進行研究很有必要。對于多系統萎縮患者而言最常見的特征是尿路感染,同時伴有高脂血癥、糖尿病、抑郁等。有研究數據表明,大約有24%的多系統萎縮由于尿路感染而死亡。
多系統萎縮的首發癥狀很少有累及兩個系統以上,大多數是以單一系統受累為主,最常見的首發癥狀是MSA-P型,幾乎沒有1例患者的首發癥為自主神經功能障礙。本次研究發現,小腦功能障礙最主要癥狀表現為肢體共濟失調;自主神經功能障礙最主要癥狀表現為尿失禁,帕金森綜合征主要癥狀表現為姿勢不穩和肌強直。這個結果與臨床大多數研究結果一致,并且研究發現多系統萎縮患者的泌尿系統功能障礙要多于直立性低血壓患者[8]。
綜上所述,對于多系統萎縮患者在臨床上早期診斷的難度較大,早期的首發癥復雜多樣,需要加大研究的力度,分析這種疾病的特點,仔細觀察患者的臨床表現,為臨床治療提供可靠的參考依據。
[1] 賈紅娟,曹麗華,劉杰,等. 12例多系統萎縮患者的臨床特點和診斷分析[J]. 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2,12(8):1513-1515,1520.
[2] 趙振華,陳枝挺,劉昌云. 老年起病的多系統萎縮-C型患者的臨床特征及其影像學特點[J]. 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17):3663-3665.
[3] 趙璧,黃睿,宋偉,等 . 多系統萎縮患者的臨床特點分析[J].華西醫學,2011,26(5):663-666.
[4] 宋東東,俞英欣,邱峰,等. 多系統萎縮患者臨床表現、影像學特點及肛門、尿道括約肌肌電圖改變[J]. 中國神經免疫學和神經病學雜志,2013,20(3):200-203,215.
[5] 朱開端,雷惠新,鄭崢. 21例多系統萎縮患者的臨床特點與磁共振成像特征分析[J]. 中風與神經疾病雜志,2013,30(12):1109-1111.
[6] 張旭,王湘慶,于生元,等. 多系統萎縮患者認知功能障礙的臨床特點及相關因素研究[J]. 中國全科醫學,2014,17(14):1605-1608.
[7] 張尊勝,胡珍珠,李可,等. 多系統萎縮合并繼發性Ondine'scurse綜合征的臨床及影像學特點(附5例報告)[J]. 臨床神經病學雜志,2015,28(6):460-462.
[8] 顧衛紅. 多系統萎縮的診斷與治療[J]. 中國現代神經疾病雜志,2012,12(3):257-260.
Analysis of Early Clinical Feature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Multiple System Atrophy
HUANG CaichengCHEN FeiCHEN MeiliXIN YongtongDepartment of Neurology,Ningde Hospital Affiliated to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Ningde Fujian 352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lderly patients with multiple system atrophy.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on 40 case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multiple system atrophy in our hospital from November 2012 to November 2014. Results 27 cases of Parkinson's disease as the main manifestations was MSA-P,13 cases of cerebellar ataxia as the main feature(MSA-C). Among them,22 patients with autonomic dysfunction,the performance of MSA-P and MSA-C were 30% (12 cases) and 25% (10 cases). Conclusion For multiple system atrophy patients in clinical early diagnosis is very difficult and early first symptoms are complex,need to increase research efforts,analysi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sease. Careful observation of the patient's clinical manifestations,for clinical treatment provide a reliable reference.
Multiple system atrophy,Elderly patients,Early characteristics
R741
A
1674-9316(2016)14-0021-02
10.3969/j.issn.1674-9316.2016.14.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