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 龍
20例脊髓損傷患者的治療體會
施龍
目的 探討脊髓損傷患者的治療方法。方法 對我院2013年9月~2015年7月收治的20例脊髓損傷患者的臨床治療觀察分析。結果本組20例脊髓損傷患者中,非手術治療7例,手術治療13例,痊愈12例,好轉6例,無效2例,治療有效率為90.00%。結論 對脊髓損傷患者行針對性治療,可有效提高其生活質量。
脊髓損傷;治療;生活質量
脊髓損傷是脊柱骨折的一種嚴重合并癥,于脊柱脊髓處進行直接或間接暴力,均可導致脊髓損傷,其中頸椎下部是多發部位,胸腰段脊柱部居次,常見病因是屈曲型脊柱骨折脫位[1]。本文選取我院2013年9月~2015年7月收治的20例脊髓損傷患者,對其臨床治療分析如下。
1.1一般資料
本組患者共20例,男14例,女6例,年齡在23~57歲,平均年齡(32.45±3.61),全部患者均符合脊髓損傷的診斷標準,于頸椎下部、胸腰段脊柱部出現損傷。其中原發性脊髓損傷患者13例,繼發性脊髓損傷患者7例。
1.2方法
1.2.1非手術治療 (1)大劑量甲基強的松龍:適用于傷后8 h內的患者,可有效減輕并防治繼發損害,促進脊髓功能快速恢復,傷后超過8 h后禁用,避免發生繼發損害。用法:靜脈輸入30 mg/kg,控制在15 min內,并于45 min后以每小時5.4 mg/kg的速度靜脈輸入,持續23 h。(2)脫水劑的應用:可靜脈輸入30%尿素,1~1.5 mg/kg,6 h 1次,持續2~3 d,但不可長時間使用,避免水電解質平衡失調[2]。(3)阿片受體拮抗劑:可采用納濟酮,使損傷脊髓的血流量增加,以便脊髓繼發損傷減輕。適用于傷后8 h內的患者,首次用藥劑量為5.4 mg/kg,再維持每小時4 mg/kg的劑量,持續23 h。(4)高壓氧療法:適用于傷后6~8 h內的患者,每6 h 1次,使用3次,有助于損傷的脊髓缺氧情況得到改善。(5)低分子右旋糖酐靜脈滴注:可有效改善微循環,消退水腫,促進脊髓功能快速恢復[3]。
1.2.2手術治療(1)脊柱方面:通常情況下,頸椎后路切開復位者固定時可用鋼絲;前路減壓者固定時可用小鋼板或植骨塊;胸椎1-10段損傷者切開復位者固定時可用Harrington、Lugue裝置等;胸椎10段-腰椎損傷復位者固定時可用Dick、AF、RF等椎弓根螺釘裝置[4]。另外,除胸椎1-10段以外,其他部位行植骨融合術。(2)脊髓方面;如患者為頸脊髓損傷時,應行后路椎板減壓,當患者合并椎間盤突出時,應轉為脊髓前減壓。當患者為胸腰或胸椎段脊髓損傷時,應行前減壓,當患者病因為椎板骨折下陷壓迫脊髓時,則應行椎板減壓,其常用方法:通過后正中入路,對椎板及一側椎弓根進行切除,至脊髓前方,將壓迫物除去;也可通過側前方入路,經腹膜外或胸前進行減壓;或可通過側前方入路,經腹腔或胸腔后進行前減壓。行椎板減壓的脊髓損傷患者,在探查時發現脊髓腫脹,且張力超過正常時,應行硬膜切開,必要時可將軟膜切開,如腫脹不明顯時,可將蛛網膜保留,避免術后脊髓粘連[5]。
1.3療效判定標準
痊愈:患者痛覺、觸覺等神經功能恢復正常,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恢復正常,隨訪3個月內無不良反應或并發癥;好轉:患者痛覺、觸覺等神經功能明顯改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明顯提高;無效:患者痛覺、觸覺等神經功能無明顯變化,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差,隨訪3個月內發現不良反應或并發癥[6]。治療有效率=痊愈率+好轉率。
本組20例脊髓損傷患者中,采取非手術治療者7例(35.00%),手術治療者13例(65.00%)。其中痊愈者12例(60.00%),好轉者6例(30.00%),無效者2例(隨訪期間發現腰痛),故治療有效率為90.00%。
脊髓損傷是一種嚴重型脊柱損傷并發癥,易造成損傷節段以下部位出現功能障礙,帶給患者極大的心理及身體傷害,且患病率逐年增加,所造成的經濟負擔不斷加重,因此脊髓損傷的預防、治療以及康復是醫學界重點關注對象之一[7]。
對脊髓損傷患者進行治療時,首先應明確是否伴有危及生命的合并癥,與損傷程度及部位,根據其實際情況進行針對性處理。對于傷后8 h以內的患者,可采取大劑量的甲基強的松龍、阿片受體拮抗劑等藥物,與高壓氧療法等治療方法,可加快脊髓功能恢復,防止發生繼發損害。還可采取脫水劑、低分子右旋糖酐等,進行輔助治療,以維持水電解質平衡,改善微循環。
手術治療脊髓損傷主要針對兩方面進行,即脊住骨結構的破壞、脊髓馬尾神經損傷。主要目的在于幫助骨折脫位復位,以便畸形得到糾正,使壓縮椎體的高度、椎管的管經、脊柱的正常力線恢復,穩定脊柱[8]。盡早將脊髓切開,有助于降低脊髓內壓力,避免脊髓組織再次破壞,還可將加重脊髓損傷的有毒物質去除。當脊髓損傷患者合并脊髓壓迫時,應立即進行減壓,最佳時間為24~48 h。另外,治療過程中還應防治排尿困難、高熱、褥瘡、肺部感染、排便功能障礙等不良反應[9]。總之,對脊髓損傷患者進行治療時,應據其損傷部位及程度,進行針對性的處理,并注意防治并發癥,可有效提高該疾病的治愈率。
[1] 陳銀海,劉敏,何井華. 脊髓損傷患者流行病學調查[J]. 實用醫學雜志,2011,27(6):1032-1034.
[2] 李盛華,郭平德. 脊髓損傷的治療現狀與進展[J]. 甘肅中醫,2010,23(2):75-78.
[3] 朱輝,封亞平,劉艷生,等. 脊髓損傷早期手術及康復訓練的療效分析[J].中華神經外科疾病研究雜志,2011,10(5):408-412.
[4] 楊建東,馮新民,蔣百川,等. 頸脊髓損傷后外科干預時機的選擇[J]. 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10,25(5):388-390.
[5] 武文杰,陳海,黃德征,等. 成人無骨折脫位型頸脊髓損傷的治療進展[J].中國脊柱脊髓雜志,2010,20(9):776-778.
[6] 李怡,吳瑩,李雨峰,等. 綜合治療脊髓損傷后神經源性膀胱功能障礙的療效觀察[J]. 西部醫學,2012,24(7):1311-1313.
[7] 于鐵強,馮世慶. 216例外傷性脊髓損傷住院患者流行病學分析[J]. 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10,25(7):583-585.
[8] 彭松. 脊髓損傷的臨床治療體會[J]. 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7(13):142-143.
[9] 郭召,丁文元. 脊髓損傷治療的最新研究進展[J]. 頸腰痛雜志,2010,31(2):139-142.
Treatment Experience of Patients With Spinal Cord Injury in 20 Cases
SHI Long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Four Ward,Harbin Orthopedics Hospital,Bone Four wards,Harbin Heilongjiang 15008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treatment of spinal cord injury patients. Methods Clinical observation and analysis of 20 cases of spinal cord injury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3 to July 2015. Results The group of 20 patients with spinal cord injury patients,non-surgical treatment of 7 cases,surgical treatment of 13 cases. 12 cases were cured,improved in 6 cases,2 cases,the effective rate was 90.00%. Conclusion Spinal cord injury patients with targeted treatment,which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Spinal cord injury,Treatment,Quality of life
R651.2
A
1674-9316(2016)14-0085-03
10.3969/j.issn.1674-9316.2016.14.057
哈爾濱市骨傷科醫院骨四病區,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