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鳳云
氨磺必利與利培酮治療首發精神分裂癥療效和安全性對照研究
叢鳳云
目的 觀察氨磺必利與利培酮治療首發精神分裂癥的效果。方法 隨機將90例精神分裂癥患者平均分為兩組,對照組給予利培酮,觀察組給予氨磺必利。結果 觀察組有效率、PANSS評分、不良反應發生率等指標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 氨磺必利治療首發精神分裂癥效果良好。
氨磺必利;利培酮;精神分裂癥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icacy of Amisulpride and Risperidone in treatment of schizophrenia patients with first episode.Methods We divided 90 patients into two groups,control group used Risperidone,and observation group used Amisulpride.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PANSS score,adverse reaction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control group(P< 0.05). 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amisulpride in the treatment of first-episode schizophrenia is ideal.
【Key words】Amisulpride,Risperidone,Schizophrenia
精神分裂癥屬于臨床中精神科較為多見的慢性疾病,它具有起病不典型、重復發作等特點,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及身體健康[1]。精神分裂癥發病機制目前尚未清晰,臨床中常規治療精神分裂癥的藥物往往存在一系列不良反應,因此患者服藥依從性較差[2]。本研究選擇90例精神分裂癥患者,觀察氨磺必利與利培酮的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隨機將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90例精神分裂癥患者平均分為兩組,每組45例。其中對照組男23例,女 22例;年齡:21~55歲,平均年齡(33.4±0.9)歲;病程:2個月~5年,平均病程(25.3±4.9)個月。觀察組男24例,女 21例;年齡:22~56歲,平均年齡(33.8±1.0)歲;病程:2個月~6年,平均病程(25.8±5.0)個月。
納入標準:(1)符合相關診斷標準者[3];(2)近期未行抗精神病藥物治療者;(3)同意本次研究者。排除標準:(1)伴有顱內病變者;(2)心肝腎等器官嚴重功能不全者;(3)意識模糊者;(4)冠心病、糖尿病等基礎疾病者;(5)妊娠、哺乳期婦女。兩組年齡、疾病類型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利培酮(生產單位:齊魯制藥;批準文號:H20041808)進行治療,首發劑量為每日1 mg;第2 d則增加至每日2 mg;若患者可耐受則第3 d可增加至每日3 mg。并根據臨床情況調節用藥劑量(每天3~6 mg)[4]。
觀察組給予氨磺必利(生產單位:齊魯制藥;批準文號:H20113231)進行治療,通過患者病情調節用藥劑量,以陽性癥狀為主者首發劑量為400~800 mg,以陰性癥狀為主者首發劑量為50~300 mg(最大日用藥量應<1 200 mg)。治療過程中,兩組均不聯用其它抗精神病藥物。兩組均連續治療2個月。
1.3觀察指標
(1)PANSS評分:主要分為陽性癥狀量表(7項)、陰性癥狀量表(7項)及一般精神病理量表(16項),用以評估精神分裂癥嚴重程度;分數越低,提示病情程度越輕;(2)總有效率:以治療前后PANSS評分降低程度評估治療效果:①顯效:PANSS評分至少降低75%;②有效:PANSS評分至少降低30%;③無效:PANSS評分降低幅度小于30%;(3)CDSS評分:主要包括抑郁情緒、自我貶低、晨間抑郁及自殺等9項內容,用以評估陰性及抑郁癥狀;分數越高,提示癥狀恢復越好;(4)TESS評分:主要包括行為毒性、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等6項內容,用以評估治療期間發生的不良反應程度;分數越低,提示不良反應程度越輕;(5)不良反應情況。
1.4統計學分析
使用SPSS 13.0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表示,并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治療有效率對比
治療后,觀察組45例患者,其中顯效28例(62.23%),有效15例(33.33%),有效率為95.56%;對照組45例患者,其中顯效22例(48.89%),有效11例(24.44%),有效率為73.33%,兩組有效率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臨床情況評分分析
治療后,觀察組PANSS評分(22.1±2.3)分、CDSS評分(5.0±1.4)分、TESS評分(5.5±1.0)分均優于對照組[分別為(39.4±3.2)分、(8.2±1.6)分、(10.9±1.2)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兩組不良反應情況分析
對照組出現3例體重升高、3例失眠、2例惡心、4例錐體外系反應、2例泌乳素上升,發生率為31.11%;觀察組出現2例體重升高、1例失眠、1例惡心、2例錐體外系反應、1例泌乳素上升,發生率為 15.56%。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
精神分裂癥是臨床中常見的慢性精神疾病,由于其發病早期臨床癥狀不典型,往往較難發現,再加上病情重復發作,因此對患者的日常工作生活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另外該類疾病往往累及患者思維、認知等方面,病程越長,越可能對其神經系統造成嚴重損害[5]。
氨磺必利屬于苯甲酰胺類藥物,它對于多巴胺D2及D3受體具有良好的選擇性,當氨磺必利用藥劑量較低時,則其對突觸前D2及D3受體具有良好的親和力,可顯著緩解陰性及抑郁癥狀[6];當氨磺必利用藥劑量較高時,則其對突出后D2及D3受體具有良好的拮抗功效,可降低多巴胺結合位點,同時緩解陽性癥狀,并降低錐體外系癥狀等不良反應發生率[7]。利培酮可與 5-HT2及多巴胺D2受體具有良好的親和力,但其易導致運動功能抑制等不良反應。
本研究發現,觀察組有效率、PANSS評分、不良反應發生率等指標優于對照組 (P<0.05)。綜上所述,氨磺必利治療首發精神分裂癥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且不良反應少,安全性高。
[1] 陳鈺,蘇鄒. 氨磺必利與利培酮治療首發精神分裂癥對照研究[J]. 中國民康醫學,2013,25(15):30-31.
[2] 劉林晶,劉家洪,唐偉,等. 氨磺必利與利培酮治療首發精神分裂癥療效和安全性對照研究[J]. 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2012,38(4):249-252.
[3] 沈漁邨. 精神病學[M].5 版.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 246-251.
[4] 周海,呂麗娜. 利培酮治療精神分裂癥34例臨床探究和實踐[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6(22):99-100.
[5] 宋桂清,孫長友,李云峰. 氨磺必利與利培酮治療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對照分析[J]. 精神醫學雜志,2013,26(1):61-62.
[6] 黃素培,張瑞嶺,王來海,等. 氨磺必利的藥理學進展與臨床應用評價[J]. 中國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11,11(8):679-683.
[7] 陳志強,周峰,陳惠萍. 氨磺必利與利培酮治療精神分裂癥療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 中國藥師,2015,18(2):280-283.
Comparison of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misulpride and Risperidone in Treatment of Schizophrenia Patients With First Episode
CONG FengyunSix Ward,Mudanjiang Nerve and Mental Hospital,Mudanjiang Heilongjiang 157000,China
R749.3
A
1674-9316(2016)14-0120-02
10.3969/j.issn.1674-9316.2016.14.080
黑龍江省牡丹江神經精神病醫院六病區,黑龍江 牡丹江15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