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斌
咬肌神經-面神經轉位術對聽神經瘤術后面癱的治療效果觀察
李 斌
目的 探討咬肌神經-面神經轉位術對聽神經瘤術后面癱的治療效果。方法 選取聽神經瘤術后面癱患者79例,均予以咬肌神經-面神經轉位術治療,觀察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 患者治療后、隨訪1年內面肌上唇上提功能均優于治療前;61例微笑動作良好,10例中等程度恢復,8例恢復較差;其中3例患者出現腮腺咬肌區下陷,但是咀嚼功能并未喪失。結論 咬肌神經-面神經轉位術對聽神經瘤術后面癱的治療效果好。
咬肌;面神經;神經轉位;聽神經瘤;面癱
近年來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聽神經瘤術后面神經的保留率提高,但仍然有部分患者術后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面神經損傷,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1]。筆者主要探討咬肌神經-面神經轉位術對聽神經瘤術后面癱的治療效果,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本次選取的79例研究對象均為我院于2013年3月~2014年10月收治的聽神經瘤術后面癱患者,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現將患者資料整理如下:對照組患者男48例,女31例,年齡22~71歲,平均年齡(46.4±5.6)歲;面癱時間:3~19個月,平均面癱時間:(10.4±4.2)月;原發病類型:聽神經瘤25例、腦膜瘤28例、第四腦室上皮瘤26例;其中左側43例,右側36例。所有患者經檢查,均符合聽神經瘤術后面癱的診斷標準,均為完全性面癱,排除神經系統障礙、嚴重心腦血管疾病、全身免疫系統疾病、凝血及造血功能障礙等患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觀察6個月,檢查患者面部神經是否出現自發性功能恢復,如果沒有自愈進行咬肌神經-面神經轉位術治療。術前經神經外科、耳鼻喉醫生聯合評估確診患者是否適合手術,由同1名醫生對患者行咬肌神經降支、遠端面神經顳面干端吻合術。術后1個月后對患者予以康復訓練,指導患者咬牙上提上唇進行力量鍛煉,3次/d,1次20 min,觀察患者上唇是否會出現咬牙后的收縮,根據患者的情況調整訓練方案,直到患者產生更加自然的笑容。
1.3 觀察指標
所有患者治療后均隨訪1年,采用Terzis微笑評分表以及Terzis上唇功能評價量表對患者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后1年動態口角活動進行評分,其中微笑評分5分:動態口角活動良好,微笑時上唇露齒程度雙側對稱;4分:微笑時露齒程度低于健側;3分:微笑時患側上唇無露齒;2分:上唇上提效果差。采用面部繼發畸形評估患者的面部恢復情況,主要包括咀嚼能力變化、輕至重度咬肌萎縮、不用力咬合情況下上提上唇微笑[2-3]。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數據資料采用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Terzis上唇功能評價量表中,治療前評分(1.1±0.1)分,治療后評分(2.3±0.5)分,治療后1年評分(3.9±1.4)分。治療后、治療后1年患者上唇功能評分逐漸提高,優于治療前(P<0.05)。另外微笑評分顯示,5分患者36例,4分患者25例,3分患者15例,2分患者3例,治療效果相對良好。此外面部繼發畸形評估顯示,73例患者發生了咬肌萎縮,但是萎縮不明顯,6例患者出現中等程度的腮腺咬肌區凹陷,需要進一步修復完善。本組患者治療后雖然患側咀嚼能力輕微弱于健側,但不影響進食。
聽神經瘤術后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面癱,因此患者容易產生自卑、焦慮、恐懼的心理,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3-4]。咬肌神經-面神經轉位術是一種新型手術形式,可有效延期修復癱瘓面肌的功能[5-6]。本研究中,Terzis上唇功能評價量表中,治療后、治療后1年患者上唇功能評分逐漸提高,優于治療前(P<0.05)。另外微笑評分顯示,5分患者36例,4分患者25例,3分患者15例,2分患者3例,治療效果相對良好。另外研究表明,康復訓練可以幫助患者更好的恢復面肌功能,本研究中患者術后實施了康復訓練,術后隨訪顯示患者恢復結果良好,大部分患者能夠自然隨意的表達自然微笑。該手術方法存在不可避免的并發癥,主要源于咬肌神經離斷,會造成患者淺層咬肌萎縮[7]。本研究中,73例患者咬肌萎縮不明顯,6例患者出現中等程度的腮腺咬肌區凹陷,需要進一步進行修復完善。因此在手術過程中要注意對顴弓下區域交易神經主干分出的細小分支的保護。
綜上所述,咬肌神經-面神經轉位術對聽神經瘤術后面癱的治療效果好。
[1] 杜照. 面癱治療現狀及肌電圖的臨床應用[D]. 北京:北京協和醫學院,2012.
[2] 石鑫. 顯微血管減壓術治療顱神經疾病的臨床應用研究[D].烏魯木齊:新疆醫科大學,2012.
[3] 楊嫻嫻,楊川,王煒,等. 咬肌神經-面神經轉位術治療聽神經瘤術后面癱[J]. 中華神經外科雜志,2014,30(4):331-334.
[4] 陳蕾,陳俊,王立娟. 音樂節拍按摩法對聽神經瘤術后面神經麻痹患者康復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 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2,18(18):2162-2164.
[5] 梁建濤,李茗初,陳革,等. 改良的面神經吻合術治療聽神經瘤術后重度面癱的療效評價[J]. 中華醫學雜志,2015,95(47):3856-3858.
[6] 那弟姆. 面神經F波用于評估中國聽神經瘤患者術前術中術后面神經功能的研究[D]. 長沙:中南大學,2013.
[7] 白東艷. 早期護理干預在聽神經瘤術后吞咽功能障礙患者飲食護理中的應用[J]. 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6(29):250-251.
Therapeutic Effect of the Masseter Nerve and Facial Nerve Transposition of Acoustic Neuroma Postoperative Facial Paralysis
LI Bin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The General Hospital of Jilin Chemical Group Company,Jilin Jilin 132022,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masseter nerve and facial nerve transposition of facial paralysis after acoustic neuroma surgery. Methods Selected in our hospital to acoustic neuroma surgery patients with facial paralysis after 79 cases,all patients were to be masseter nerve and facial nerve transposition in the treatment of,for the observation of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patients. Results Patients after treatment,follow-up 1 year facial lip functions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another 61 cases good action smile,10 subjects with mild to moderate recovery,8 cases of poor recovery,the 3 patients appeared parotid masseteric region of subsidence,but chewing function has not lost. Conclusion Masseter nerve and facial nerve transposition of auditory neuroma after operation,the effect of treatment of facial paralysis is good.
Masseter muscle,Facial nerve,Nerve transfer,Acoustic neuroma,Nerve paralysis
R651
A
1674-9316(2016)15-0060-02
10.3969/j.issn.1674-9316.2016.15.034
吉化集團公司總醫院神經外科,吉林 吉林 13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