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麗影 曲卓慧 趙卓勇
血小板計數以及血小板/淋巴細胞比值與結直腸癌預后的關系
任麗影 曲卓慧 趙卓勇
目的 探討血小板計數(PLT)以及血小板/淋巴細胞比值(PLR)與結直腸癌(CRC)患者預后的關系。方法 對240例CRC患者的預后實施前瞻性隨訪。分析PLT及PLR與患者預后的關系。結果 術后隨訪5年,低PLT組生存率高于高PLT組(P<0.05);低PLR組總生存期優(yōu)于高PLR組(P<0.05)。結論 PLT及PLR是影響結直腸癌預后的關鍵因素。
血小板計數;血小板/淋巴細胞比值;結直腸癌;預后
外周血中血小板與淋巴細胞的比值,即血小板/淋巴細胞比值(platelet to lym phocyte ratio,PLR)有著較高的應用價值,能對抗腫瘤免疫與機體腫瘤炎癥反應之間的平衡關系進行反映[1]。有研究認為,其在結直腸癌(colorectal cancer,CRC)預后判斷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2]。此外,國外有研究認為,術前血小板計數(platelets,PLT)與多種實體腫瘤患者的預后有關[3]。本研究以240例結直腸癌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PLT以及PLR與CRC預后的關系,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2010年1月~2011年1月本院收治的240例原發(fā)新發(fā)CRC患者,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240例患者中,男136例,女104例;年齡24~80歲,平均年齡(58.0±2.0)歲;156例直腸癌,84例結腸癌;216例根治術,24例姑息術。本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通過。
1.2 方法
1.2.1 臨床病理資料收集 調查員均經統一培訓,對所有研究對象的臨床病理資料進行收集,主要涉及性別、年齡、腫瘤部位、術前血小板計數、術前血小板/淋巴細胞比值等。將240例患者按照術前血小板計數水平,分為高PLT組(PLT>300×109/L,n=126)與低PLT組(≤300×109/L,n=114)。并按照術前血小板/淋巴細胞比值,分為低PLR組(PLR≤250,n=130)與高PLR組(PLR>250,n=110)。
1.2.2 隨訪 隨訪起點為患者手術當日,隨訪方式包括術后常規(guī)門診隨訪、電話隨訪等,隨訪內容為生存狀態(tài)、死亡時間、死亡原因等,持續(xù)隨訪5年。
1.3 觀察指標
(1)觀察低PLT組與高PLT組隨訪5年生存率。
(2)觀察低PLR組與高PLR組隨訪5年總生存期,總生存期指術后第1 d至死亡日期或失訪患者的末次聯系日期的時間[4]。
1.4 統計學分析
將收集到的數據通過SPSS 18.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用χ2檢驗,計量資料均用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低PLT組與高PLT組隨訪5年生存率對比
低PLT組術后5年生存率為81.0%(102/126),高于高PLT組的61.4%(70/114),結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低PLR組與高PLR組隨訪5年總生存期對比
低PLR組總生存期為(48.8±10.3)個月,優(yōu)于高PLR組的(28.8±5.3)個月,結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作為臨床上一種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結直腸癌發(fā)病率呈現逐年升高的趨勢[5]。根據相關調查研究顯示,在腫瘤疾病的發(fā)生與發(fā)展過程中,機體免疫狀態(tài)及炎癥反應的變化發(fā)揮重要的作用[6]。一旦患者出現炎癥反應,會導致IL-10、TGF-β等炎癥介質得以大量釋放,從而對機體免疫系統產生一定的抑制作用。
血小板/淋巴細胞比值是臨床上常見的能對機體炎癥反應進行充分顯示的重要指標,可作為判斷結直腸癌患者預后的重要指標應用于臨床[7]。血小板/淋巴細胞比值能經由術前血常規(guī)檢查獲得,一方面能對患者腫瘤相關炎癥反應進行充分顯示,另一方面,又能對抗腫瘤免疫狀態(tài)進行反應。而血小板計數的變化在腫瘤患者預后評估中也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
一般來說,相較于健康人和良性腫瘤患者,惡性腫瘤患者的血小板計數較高。一旦血小板在腫瘤微血管內進行大量的聚集和脫顆粒,能對腫瘤細胞的生長產生一定的刺激作用。而作為抗腫瘤免疫的重要組成部分,淋巴細胞能對腫瘤進行特異性識別,且能直接將其殺傷。而一旦機體出現淋巴細胞計數減少現象,則提示機體出現相應的免疫機制異常,且會進一步影響到機體的抗腫瘤免疫能力,從而為腫瘤的浸潤轉移提供便利。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血小板/淋巴細胞比值的提升,提示血小板計數增多或淋巴細胞計數減少,均能對腫瘤患者的預后產生影響[8]。本研究結果顯示,低PLT組術后5年生存率高于高PLT組(P<0.05);低PLR組術后5年總生存期優(yōu)于高PLR組(P<0.05)。結果表明,血小板計數及血小板/淋巴細胞比值可能在預測結直腸癌預后中具有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血小板計數及血小板/淋巴細胞比值是影響結直腸癌預后的關鍵因素,需要引起臨床醫(yī)師的高度關注。
[1] 蘇子劍,翟軍偉,潘群雄,等. 術前血小板/淋巴細胞比值與肝癌預后的關系[J]. 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16,25(1):12-18.
[2] 董典博. 結直腸癌患者術前中性粒細胞和淋巴細胞比值(NLR)與預后的關系[D]. 長春:吉林大學,2012.
[3] 王行宏. CCNB2在結直腸癌組織中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5,6(4): 5-6.
[4] 張維維,馬丹宇,李小庭,等. 術前血小板/淋巴細胞比值與卵巢癌患者預后的關系[J]. 實用醫(yī)學雜志,2014,30(23):3781-3784.
[5] 段照華,彭科,胡連杰. 術前血小板與淋巴細胞比值對老年原發(fā)性結直腸癌預后的影響[J]. 實用癌癥雜志,2014,29(7):750-752.
[6] 李小兵,熊勇,鄒瑜斌,等. 術前血小板與淋巴細胞比值對結直腸癌預后的影響[J]. 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4,11(28): 7-10.
[7] 劉海亮,杜曉輝,孫培鳴,等. 術前血小板與淋巴細胞比值對結直腸癌預后的影響[J]. 南方醫(yī)科大學學報,2013,33(1):70-73.
[8] 姚愛萍. 血清腫瘤標志物聯檢在結直腸癌診斷中的價值[J]. 放射免疫學雜志,2011,24(1): 78-80.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latelet Count,Platelet/Lymphocyte Ratio and Prognosis of Colorectal Cancer
REN Liying QU Zhuohui ZHAO Zhuoyong Internal Medicine-Oncology Department,Siping City Tumor Hospital,Siping Jilin 13600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latelet count(PLT)and 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and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CRC). Methods The prognosis of 240 patients with CRC were followed up prospectively.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LT and PLR and prognosis of patients. Results After 5 years of follow-up,the survival rate of the low PLT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high PLT group(P<0.05). The overall survival time of the low PLR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high PLR group(P<0.05). Conclusion PLT and PLR are the key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prognosis of colorectal cancer.
Platelet count,Platelet lymphocyte ratio,Colorectal cancer,Prognosis
R446
A
1674-9316(2016)15-0157-02
10.3969/j.issn.1674-9316.2016.15.092
四平市腫瘤醫(yī)院腫瘤內科,吉林 四平 136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