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萍
早期康復護理對腦癱高危兒的影響
張麗萍
目的 探討早期康復護理對腦癱高危兒的影響。方法 選取腦癱高危兒10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實施早期康復護理。結果 干預12個月后,觀察組體格發育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MDI、PDI指數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 早期康復護理能有效提高腦癱高危兒體格智能發育。
腦癱;康復護理;發育
腦癱高危兒是由于各種原因導致的大腦損傷,引起智力低下及其它后遺癥的新生兒,隨著社會的發展,腦癱患兒也越來越多,腦癱高危兒的存活率越來越高,如何使高危兒的發育盡可能的接近正常新生兒,是廣大醫護人員探索的熱點問題,本研究主要探討腦癱高危兒早期實施康復護理對體格智能發育的影響。
1.1 臨床資料
選擇南陽市中心醫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高危腦癱患兒100例,以上患兒男55例,女45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患兒均為50例,觀察組男27例,女23例,平均日齡(34.8±5.4)d,對照組男28例,女22例,平均日齡(34.4±5.8)d,兩組在年齡、性別、癥狀等病情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與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實施早期康復護理,具體如下。
1.2.1 對家長進行培訓 我科組織廣大患兒家長參加培訓,由經驗豐富的護士長主講,主要講授的內容包括腦癱的病因、發病機制、癥狀、治療和康復訓練方法及預后,向患兒家長解釋清楚,治療越早,患兒的神經損傷越容易恢復,治療效果也越理想,如果拖延時間長了,神經功能難以恢復,治療效果比較差。同時結合患兒的具體情況,對患兒比較薄弱的環節重點訓練,指導患兒家長多學習,務必掌握,同時注意訓練的時間和強度不影響患兒日常起居、作息。
1.2.2 康復訓練 對患兒進行早期康復訓練,主要包括視、聽、抬頭及四肢的訓練。讓患兒經常看顏色鮮艷的物體,并可以移動物體,刺激患兒視覺的發育[1],每天播放優美的音樂,刺激患兒聽覺的發育。對患兒進行頭部訓練,根據患兒不同分型采取不同的方法,痙攣型的患兒,護理人員將雙手放在患兒頭部兩側,向上牽拉患兒的頸部,同時向下按壓患兒的頸部,將患兒的手臂抬高,向外旋轉。對于徐動型的患兒,將患兒手臂拉直,向內旋轉,逐漸下壓,將患兒慢慢拉坐起來。對于肌張力低下型的患兒,護理人員將患兒肩膀輕輕地抓住,拇指輕輕地頂住患兒的胸部,肩膀稍微前傾,使患兒頭部抬起。對患兒的四肢進行鍛煉[2-3],將患兒的手臂抬高、伸直,外旋,同時使患兒的拳頭松開,使患兒放松。坐姿鍛煉要根據患兒的不同分型,采取不同的方法。對患兒進行爬行訓練、站立訓練及步行訓練,整個過程循序漸進,使患兒逐漸的學會爬行、站立及步行。
1.2.3 其它方法 根據患兒具體情況選用物理理療儀,促進患兒大腦血液循環及神經發育,對患兒進行游泳、撫觸護理。護理人員要積極參與患兒的早期康復計劃制定,指導患兒家長嚴格執行[4-5]。
1.3 療效判定
觀察兩組患兒干預后12個月體格發育及智能發育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
2.1 兩組患兒體格發育比較
干預后,觀察組患兒身高(75.6±4.3)cm,體重(9.74±3.2)kg,頭圍(44.9±6.5)cm,對照組患兒身高(74.6±4.0)cm,體重(9.16±3.5)kg,頭圍(44.1±3.2)cm,觀察組患兒身高、體重、頭圍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兒智能發育比較
干預12個月后,觀察組患兒MDI指數為(109.8±9.6)分、PDI指數(109.5±9.3)分,對照組患兒MDI指數為(93.5±6.8)分、PDI指數(94.7±7.6)分,觀察組MDI、PDI指數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臨床上,大多數腦癱的發生都是由于宮內發育異常造成的,此外也和宮內感染和產時的因素有關,這些原因會導致新生兒大腦損傷,表現為運動、姿勢和智力的異常[6-7],隨著時間的推移,患兒出生后造成的損傷會逐漸發展,癥狀會逐漸加重,因此,腦癱的治療越早越好,以防止受損神經細胞的損害進一步加重,減輕后遺癥[8]。本研究通過對患兒進行早期護理干預,組織廣大患兒家長參加培訓,由經驗豐富的護士長主講,主要講授的內容包括腦癱的病因、發病機制、癥狀、治療和康復訓練方法及預后,講解早期治療的重要性,對患兒進行早期康復訓練,主要包括視、聽、抬頭及四肢的訓練,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患兒身高、體重、頭圍優于對照組,觀察組MDI、PDI指數優于對照組,這就說明,早期康復護理能有效提高腦癱高危兒體格智能發育。
[1] 王海玲. 2歲前腦癱患兒160例的觀察及康復護理[J]. 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1,13(16):313-314.
[2] 王青麗. 兩歲前腦癱患兒的觀察及康復護理[J]. 醫藥前沿,2015,5(9):253-254.
[3] 陳哲,楊萍. 腦癱患兒社區康復護理的效果評價[J]. 中國醫藥導報,2010,7(29):78-79.
[4] 熊金燕. 14例腦癱患兒的康復護理[J]. 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3,11(1):112.
[5] 劉瑞雪. 腦癱患兒的康復護理體會[J].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5,9(24):207-208.
[6] 陳艷平,趙素芬,肖曙光,等. 小兒腦癱25例家庭康復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28):114-115.
[7] 李巧秀. 引導式教育理念對腦癱兒童康復護理效果的影響[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6,7(11):235-236.
[8] 李偉紅,劉欣,劉華霆. 小兒腦癱患兒家庭康復訓練的探討[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0,8(18):100.
The Effect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n High Risk Infants With Cerebral Palsy
ZHANG Liping Pediatric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Section,Zhengzhou University Affiliated Nanyang Hospital/Nanyang Center Hospital,Nanyang He'nan 473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n high risk infants with cerebral palsy. Methods 100 cases of high risk infants with cerebral palsy were selected,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Results After 12 months of intervention,the physical developmen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 MDI and PDI index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hysical intelligence development of high-risk infants with cerebral palsy,and is worth promoting.
Cerebral palsy,Rehabilitation nursing,Development
R473
A
1674-9316(2016)15-0203-02
10.3969/j.issn.1674-9316.2016.15.123
鄭州大學附屬南陽醫院/南陽市中心醫院兒童康復醫學科,河南 南陽 47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