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寶
個體化護理干預對婦科腹腔鏡術后胃腸蠕動功能恢復的影響
孟子寶
目的 探討個體化護理干預對婦科腹腔鏡術后胃腸蠕動功能恢復的影響。方法 選取我院100例婦科腹腔鏡術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分別采用個體化護理和普通護理,其中實驗組采用個體化護理,對照組采用普通護理方式,對比兩組的護理效果。結果 經統計分析,實驗組術后首次排氣時間、住院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分別為(32.79±7.49)h、(9.71±3.23)d、(25.33±4.73)h,對照組分別為(46.83±9.63)h、(12.73±4.65)d、(36.67±4.78)h,實驗組各項時間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 個體化護理干預可以促進婦科腹腔鏡術后胃腸蠕動功能的恢復。
腹腔鏡;婦科疾病;腸胃功能
護理工作在醫療衛生事業中標起到重要作用,護理工作直接關系到醫療質量,關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危[1]。護理工作體現在臨床醫學的各個方面,尤其是一些治療性工作,均須通過護理實現和完成。個體化護理模式是個人特點與人文關懷相結合的一種護理方式,隨著醫學的發展,中國護理人員較少,醫療人群較大,隨之發生的工作內容和護理模式的變化,使個體化護理模式得到了推廣,通過以往的研究表明個體化護理模式,在婦科腹腔鏡術后促進胃腸功能恢復效果明顯。個體化護理干預對婦科腹腔鏡術后胃腸蠕動功能恢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本研究宗旨在于研究個體化護理干預對婦科腹腔鏡術后胃腸蠕動功能恢復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
選擇該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100例婦科腹腔鏡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所有患者隨機的分成兩組,即實驗組、對照組,每組患者各50例。實驗組患者年齡35~60歲,平均(43.84±11.48)歲,體重46~63 kg,平均(54.95±9.31)kg。手術原因:子宮肌瘤19例,卵巢囊腫12例,異位妊娠2例,附件包塊9例,盆腔炎8例。對照組年齡34~61歲,平均(44.46±10.57)歲,體重53~66 kg,平均(56.47±10.83)kg;子宮肌瘤16例,卵巢囊腫10例,異位妊娠7例,附件包塊10例,盆腔炎7例。本次研究經兩組患者年齡、體重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的護理干預,包括:監測患者的血壓、呼吸情況、脈搏的跳動、記錄患者的病情變化,發現異常通知醫生給予治療;對于大量出血的患者,應及時補充血液,防止發生休克;患者術后應補充蛋白、維生素、流質易消化的食物,禁食刺激粗糙食物[3]。
實驗組在常規護理干預基礎上增加心理護理、健康教育個體化護理干預,包括:根據患者的性格特征,態度親切、消除患兒的不安心理,術前了解患者的病史有無手術禁忌;患者身體狀況、心理狀態調至最佳狀態。術前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健康教育、介紹診療計劃及術后個體化護理措施;增加防范意識,學習預防疾病,急救、自救的知識,告知患者及家屬病情起因、狀況,治療的方法,減少焦慮使其配合治療[4];讓患者保持積極健康的心理狀態,消除恐懼;讓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根據患者的自身條件制定相應的計劃,使其快速康復,患者應根據病情的變化制定相應的康復鍛煉計劃、鍛煉時間。術后應適當的下床活動,使腸胃蠕動,排氣防止粘連。
1.3 觀察指標
統計分析兩組患者術前2 h、術后24 h、48 h腸鳴音恢復時間、住院時間、首次排氣時間。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數據用(均數±標準差)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腸鳴音恢復時間、首次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分別為(25.33±4.73)h、(32.79±7.49)h、(9.71±3.23)d,對照組分別為(36.67±4.78)h、(46.83±9.63)h、(12.73±4.65)d,實驗組與對照組胃腸功能恢復時間及住院時間比較,實驗組評分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腹腔鏡手術是一門新發展起來的微創方法,是未來手術方法發展的一個必然趨勢[5]。隨著工業制造技術的突飛猛進,相關學科的融合為開展新技術、新方法奠定了堅定的基礎,加上醫生越來越嫻熟的操作,使得許多過去的開放性手術現在已被腔內手術取而代之,增加了手術選擇機會[6-7]。個體化護理干預對婦科腹腔鏡術后胃腸蠕動功能的恢復有著重要的作用,通過對100例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的研究統計,發現實驗組術后首次排氣時間、住院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均優于對照組,時間較常規護理的患者更短。腹腔鏡手術與傳統手術相比,深受患者的歡迎,尤其是術后瘢痕小、又符合美學要求,青年患者更愿意接受,微創手術是外科發展的總趨勢和追求目標,術后個體化護理干預對婦科腹腔鏡術后胃腸蠕動有著重要的影響,術后個體化護理干預可以增強腸胃蠕動、促進胃排空、使患者早日康復[8-9]。綜上所述個體化護理干預可以促進婦科腹腔鏡術后胃腸蠕動功能的恢復。
[1] 徐云美. 臨床護理路徑改善婦產科腹腔鏡術后胃腸蠕動的效果[J]. 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5,21(11):1308-1311.
[2] 田革聯. 腹腔鏡手術與常規開腹手術治療婦科疾病的療效比較[J]. 中國實用醫刊,2014,41(23):115-116.
[3] 王靜. 心理護理及疼痛干預對婦科腹腔鏡術患者的影響[J]. 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32(2):351-352.
[4] 陳永彤,方文,諸蕊玉,等. 腹部術后早期鍛煉對胃腸蠕動功能恢復的影響[J]. 中華護理雜志,2001,36(11):834-835.
[5] 周玲玲. 體位活動指導對婦科腹腔鏡患者術后胃腸蠕動功能恢復的影響[J]. 護士進修雜志,2014,29(9):850-851.
[6] 張艷. 預防性護理干預對胃穿孔腹腔鏡修補術患者術后胃腸蠕動功能的影響分析[J]. 中國醫藥指南,2016,14(4):251.
[7] 蘇銀枝,蘇素文. 婦產科腹腔鏡術后促進胃腸蠕動功能恢復的護理[J]. 醫藥前沿,2013,3(20):224-225.
[8] 鄒蓉,袁財蓮,付曉蘭. 針對性護理對胃穿孔腹腔鏡修補術患者術后胃腸蠕動功能的影響探究[J]. 醫學信息,2016,29(5):290-291.
[9] 姚哲宇. 護理干預對手術治療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效果研究[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6(9):45-46.
Individualized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ostoperative Gastric Bowel Peristalsis of Gynecologic Laparoscopic Functional Recovery
MENG Zibao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TCM Hospital of Yanling Country,Yanling He’nan 4612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individualized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recovery of gastrointestinal motility after gynecological laparoscopic operation. Methods 100 cases of gynecological laparoscopic surgery patients,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experimental and control groups,respectively,the individualized nursing and conventional nursing. The experiment group by individual nursing care,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ordinary care,compared to two groups of nursing effect. Results By statistical analysis,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first exhaust time,hospitalization time,borborygmus recovery time respectively(32.79±7.49)h and (9.71±3.23)d,(25.33±4.73)h,control group respectively(46.83±963)h and(12.73±4.65)d,(36.67±4.78)h,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each time wa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 0.05). Conclusion Individualized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gastrointestinal motility after gynecological laparoscopic operation.
Laparoscopy,Gynecological diseases,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R473
A
1674-9316(2016)15-0211-02
10.3969/j.issn.1674-9316.2016.15.129
河南省鄢陵縣中醫院婦產科,河南 鄢陵 46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