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峰
(泰山學院教師教育學院,山東 泰安 271000)
多元化背景下聲樂演唱跨界現象多維度思考
孫曉峰
(泰山學院教師教育學院,山東 泰安 271000)
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的不斷發展,中西方文化交流越來越密切,多元文化的交融為聲樂演唱的發展帶來了良好的生機。各種聲樂演唱方法異彩紛呈,而中西方唱法之間的融合、滲透和交叉逐漸衍生了一種新的聲樂演唱風格——跨界演唱。跨界演唱的歌手通常會改變原來的唱法,將不同音樂元素相融合,讓聲樂藝術在演唱的過程中能夠體現出更大的表現力,并且能夠帶給人們更加美妙的視聽震撼。基于此,本文針對當前多元化背景下的聲樂演唱跨界現象進行了全方面的思考和分析,嘗試著將這種藝術形式做出一個比較理性的思考。
多元文化;聲樂演唱;跨界演唱;唱法
跨界實際上就是指不同的領域進行跨越合作。在很多的聲樂演唱表演當中,跨界就是通過能夠符合我國當前社會大眾多元化的文化審美觀念,通過不同聲樂演唱方法之間的創新﹑交叉﹑兼容以及滲透等對聲樂作品進行演繹而產生一種新型的演唱表演藝術形式。近幾年,跨界演唱成為了一種新的審美風尚和演唱藝術表演形式,并且成為了世界音樂領域當中的一大亮點。跨界演唱是一個時代文化不斷發展的產物,是大眾文化中最具特色﹑最引領時尚的文化形式。在當前多元化背景下,單一﹑固定的聲樂技巧和歌唱模式已經越來越不能夠滿足大眾對聲樂和審美的需要。聲樂演唱跨界現象的出現充分的體現了聲樂演唱藝術的新改革,在新的時代發展背景下,引領著聲樂演唱形式向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
(一)聲樂演唱表演的發展要求
聲樂跨界演唱是在聲樂演唱表演的不斷發展中產生的。事物的發展都會經歷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聲樂演唱如果能夠在各個領域都獲得很好的發展那么在發展的過程中就會產生量的積累。而跨界演唱的現象出現以后就為聲樂的演唱表演實現了在質上的飛躍,由此逐漸的產生了民族通俗﹑民族美聲﹑美聲通俗等唱法,這些都是聲樂演唱領域的“新星”,這同樣標志著聲樂演唱表演新時代的到來[1]。
(二)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要求
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能夠有效推動藝術的不斷進步。人們接觸聲樂表演的方式和渠道正在不斷的擴展,從一開始的廣播到現在的劇院現場進行聆聽,這中間經歷了錄音機﹑CD以及MP3等一些媒介進行傳播。通過對聲樂的不斷了解。拓寬了人們的視野,這也讓人們對聲樂藝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們希望聲樂演唱藝術能夠向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不管是通俗﹑民族還是美聲,都能夠擁有各自的觀眾。隨著跨界演唱形式的出現,綜合演唱方法應運而生,在當前這種舉步艱難的發展空間里,這樣不僅僅有效避免了這種專業發展的窘迫困境,還在一定的程度上巧妙地抓住了很多的受眾群體。
(三)大眾審美水平的發展要求
人們在審美水平上的提高能夠有效的推動跨界演唱的發展。音樂的傳播手段越來越發達,并且音樂的種類也越來越多,為人們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導致當前很多人對音樂都產生了一種極為挑剔的態度。至今,單一﹑簡單的聲樂演唱藝術形式很容易讓人們產生一種在視聽上的審美疲勞,讓人感覺到疲倦,而獨具特色的跨界演唱形式讓觀眾的眼前一亮[2]。
(一)不同唱法的融合
1.民族通俗唱法的融合
這主要體現在當代新的民歌作品當中。作曲者通過對傳統民族歌曲進行變奏﹑改編以及加花,并且融入流行元素,這樣的作品不僅包含濃濃的民族特色,還蘊含了流行音樂中的時尚和新潮,再通過演唱者富有激情的表演,不僅能夠讓演唱者感受音樂的美妙,還能夠讓觀眾感受到不一樣的審美快感。民族通俗唱法的融合將現代流行音樂當中的活潑﹑自然﹑輕松等特點與民族音樂巧妙的融合在一起,給傳統音樂賦予新的內涵。
2.美聲通俗唱法的融合
這種演唱方法僅僅將美聲唱法中的技巧性和科學性充分的發揮出來,還將流行唱法所具備自然灑脫的形式在舞臺上獲得了充分的展示。演唱者用獨具特色的演唱方法將美聲作品進行流行演唱,實現了唱法上的交融。觀眾通過這樣形式能夠深刻的感受到音樂當中的魅力[3]。
3.民族美聲唱法的融合
這種演唱方法就是中西音樂文化相互交流之后所產生的結果。民族和美聲唱法的融合主要體現在演唱者將民族唱法中委婉的行腔與美聲唱法中的科學性進行有效的融合,在充分體現民族特色的過程中保證聲音的統一和流暢,表現出獨具特色的音樂韻味。不管是那種演唱方法,都滿足了我國大眾的審美趣味,并且贏得了很多人的認可。
(二)不同唱法的跨界
唱法就是歌曲演唱的方法,主要就是指聲樂演唱中的吐字發音以及藝術表達等專業技術的綜合。跨界演唱不僅是對聲樂演唱活動中藝術表現和技術指標規律性的約束,更是對理論上的科學概括。不同唱法的跨界演唱就是指演唱者具有表現民族音樂﹑流行音樂﹑古典音樂以及音樂劇的能力,能夠非常完美的去表現不同風格的音樂作品[4]。
(一)演唱方法創新
聲樂演唱藝術與其他學科是一樣的,都是會經歷產生﹑發展﹑變革等一系列的過程和歷史軌跡。大眾在不同時期會對聲樂演唱藝術的審美提出不同的要求,民族通俗唱法﹑美聲通俗唱法﹑民族美聲唱法經歷了文化﹑理論以及技法等方面進行交流之后逐漸產生了一系列新的演唱方法,這是我國聲樂藝術進步的標志。不管是那種演唱方法都是需要對感情有所表達的,并且都是源自于心靈深處最真實的情感,盡管所表現出來的形態不一樣,但是其目的是一樣的。
(二)演唱風格創新
聲樂藝術的演唱風格是由其自身的的特色﹑氣質以及風貌等方面決定的。通常情況下風格的形成會受到地域民族風情﹑文化﹑環境等多方因素影響。想要形成獨特的風格,就要在音樂作品中包含人文環境﹑生活習性﹑傳統喜好﹑語言﹑地域特征﹑民族氣質以及審美趣味等很多因素。跨界演唱的風格就是指表演者在音色﹑氣質﹑藝術﹑語言﹑情感﹑臺風等方面所表現出的獨特風格。跨界演唱表演者能夠將民歌﹑流行以及古典音樂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種新的演唱風格,為大眾帶來一種別開生面的審美感受[5]。
(三)演唱形式創新
跨界演唱的形式在整個聲樂表要中的意義是非常重大的,主要包括表演者的結構和語言等。在跨界演唱中最多見的就是通俗演唱者和古典歌唱家聯手表演的節目,使用不相同的音樂效果,演唱同一個音樂作品,所表達的情感和主題也都是一樣的,為人們帶來不一樣的藝術效果,將流行與古典進行融合,給觀眾全新的視聽感受。
綜上所述,在當前多元文化的大背景下,國與國之間的交流日益頻繁。聲樂演唱藝術是文化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其風格﹑技術以及流派的融合和借鑒成為了當前聲樂發展的趨勢,由此看來,跨界演唱現象的出現不是偶然的。跨界演唱演唱不是秀﹑也不是模仿。跨界演唱的表演者必須要具備較強的控制能力,才能夠有效的實現多種風格以及技術的認識和了解,最終能夠實現高質量的跨界演唱。
[1]王穎.融合與實踐——芻議多元文化音樂教育背景下的高等音樂院校民族聲樂教學[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2015,(02):122-126.
[2]肖黎聲.關于民族聲樂演唱與教學的幾點思考——“‘珠江·愷撒堡鋼琴’第三屆全國高校音樂教育專業聲樂比賽”觀后[J].歌唱藝術,2014,(12):51-54.
[3]肖璇.多樣性聲樂教學的“四對關系”和“四個層次”——馬秋華多樣性聲樂教育內涵[J].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15,(01):148-152.
[4]段夢琪.美聲、民族、通俗三者“跨界”發展的利弊分析及聲樂教學中“跨界”唱法的運用和要求[J].音樂時空,2015,(08):160+158.
[5]王秀敏.聲樂藝術跨界交融現象的探詢與思考——有感于意大利盲人歌唱家安德烈·波切利的歌唱藝術[J].云南藝術學院學報,2016,(01):59-62.
孫曉峰(1971—),女,漢族,泰山學院教師教育學院副教授,本科,研究方向:音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