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穎
(無錫第六高級中學,江蘇 無錫 214073)
高中音樂自助學習行為模式的探究
蔡 穎
(無錫第六高級中學,江蘇 無錫 214073)
音樂課新課標強調:音樂教育應當由“知識本位”向“人本位”發展,要求從學習者的角度出發,關注學習興趣、需要和態度,突出學習活動的整體性和綜合性,重視學習過程和個人經驗。然而當下,高中生所具備的音樂素質可謂是參差不齊的,面對這一境況,筆者大膽地設想一種全新的“自助學習模式”,目的是讓學生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已有水平來選擇實施最有效的音樂學習,從而真正實現以學生為主體,關注每個學生的成長這一教學理念。
高中音樂;自助學習;音樂教育;素質教育;行為模式
高中音樂課程是我國基礎教育的組成部分和必修學科,雖然這些年來我國基礎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然而音樂課程仍然是整個基礎教育中的薄弱環節。
高中音樂新課程標準(以下簡稱“新課標”)強調:音樂教育應當由“知識本位”向“人本位”發展,要求從學習者的角度出發,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需要和態度,突出學習活動的整體性和綜合性,重視學習過程和個人經驗。鑒于此,請允許筆者大膽地設想一種全新的“音樂自助學習行為模式”,目的就是讓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已有音樂素質水平來選擇實施最行之有效的音樂學習方式,積極響應不同學生群體的興趣﹑需要及態度,從而真正實現以學生為主體,關注每個學生的成長這一教學理念。
(一)設計調查問卷,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學習意愿
當前普通高中的音樂課程設置了六大模塊,分別是音樂鑒賞﹑歌唱﹑演奏﹑音樂與戲劇表演﹑音樂與舞蹈和創作。這六大模塊幾乎涵蓋了音樂的所有領域,且各有側重。據筆者了解,目前高中音樂課課程安排的實際情況大都是以 “音樂鑒賞”作為必修,再輔以其他五個模塊中的任一模塊來作為選修。但是筆者認為,從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出發,首先由教師來指定學生應該學習哪個模塊其實是不妥的,我們應提前針對學生對于音樂學習模塊的選擇做一份調查問卷,再根據學生的反饋對他們的學習意愿加以搜集﹑整理和分析,然后再依據各班的實際情況對教材的模塊內容進行取舍﹑補充﹑重組和延伸,這才是在真正意義上實現了師生間的對話交流。事實上,學生主體性的發揮,就是需要課堂教學由封閉走向開放,賦予學生更多的自由和權力。
(二)教師仍應是課堂教學的引導者、組織者、策劃者、參與者和協調者
在音樂自助學習行為模式中,教師不再是單純的知識傳授者,但卻仍要擔任好“平等中的首席”,起到主導作用。隨著年齡的增長,高中生的音樂認知水平雖已從幼稚走向成熟,卻仍未到可自行達到社會對于他們的要求的地步。因此,音樂自助學習行為模式中學生的“自助”行為不是簡單意義上的“自助”,更不是教師放任自流的“純自助”,而應當是建立在教師對新課標宗旨和理念的理解及貫徹實施基礎之上的有計劃﹑有條理﹑有方法﹑有目標的“計劃自助”。具體表現為教師對教學的目的是否明確,對新課標所囊括的三維層面(即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知識與技能)是否清晰。事實上,教師對于教學任務能否完成以及教學效果的優劣要負主要責任,教師應立足教學目標,針對重組的教學內容,讓課堂教學自始至終都保持最佳的教學氛圍,做好教學節奏的設計,做到張弛有度。當然,最終我們不能忘記學生才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在音樂自助學習行為模式的大前提下,教師遵循啟發性原則在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進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讓學生最終能自覺﹑主動地去學習。
(一)構建一個由學生參與自主管理的音樂學習群體
高中生的音樂學習心理存在極大的壓力,這是高中音樂課上死氣沉沉的主要原因。究其根源,一方面是高中生的自我意識和獨立性的樹立,二是出于對音樂語言的把握不到位,相關知識的積累和學習經驗的短缺;最后,音樂作為一門情感藝術,學生們喜愛什么樣的音樂﹑選擇如何接受音樂的教育,都帶有濃重的個人感情傾向。針對以上現象,筆者建議構建一個由學生參與自主管理的音樂學習群體,教師負責引導學生構建優化的學習方式組合,通過加強對學生學法的指導,小組間的合作﹑交流乃至質疑﹑爭論,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幫助學生找到適合他們自己的學習方法;而學生則負責自我管理,并對自己的學習過程進行自我設計。在筆者的課程安排中,有一堂關于中國傳統民歌的課,其實民歌無論從時間和空間上對高中生來說都是有一定距離的,不太容易讓他們真正接受并喜歡。為了調和這個矛盾,筆者便從高中生們都喜聞樂見的流行音樂入手,讓他們運用課上所學的知識,去搜尋當今流行樂壇中采用中國調式創作的歌曲佳作,并分組就找到的資料先進行組內的匯總﹑交流和分析,最終將各自的研究課題進行匯報展示。學習活動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效果,整個過程中具體的實施者﹑參與者都是學生自己,教師則從臺前“退居”幕后成為策劃人,具體考量如何將學生進行分組﹑小組間交流展示的方式以及各組該研究什么方向的課題等。
(二)充分利用現代多媒體和互聯網技術,建立完善的學習資源庫
新課標提出音樂新課程的基本理念,要求多媒體技術與音樂新課程進行全面的﹑深層次的整合。事實上隨著當代多媒體和互聯網的發展,計算機作為學生學習音樂的工具已經成為了可能。教師可以合理利用現代多媒體和互聯網技術強大的數據庫儲存﹑處理和檢索功能,為學生定制各種音樂知識和技能的練習(網頁或公眾平臺等),促進學生的學習方式由單一的課堂學習方式向多方式﹑多途徑方向發展。通過人機交互,可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使學生主動學習。而學生則可以根據自身的愛好﹑興趣及特長,通過多媒體課件和網絡信息實現個別化的學習,利于因材施教,利于促進學生的自我發展。更重要的是,借助于互聯網,學生不僅可以在課堂﹑圖書館等學習場所學習,還可以在任何時間﹑在任何有網絡的地方進行學習。為此,筆者專門開設了一個針對全校學生音樂學習的貼吧,涉及的內容除了自己精心編排的音樂理論知識﹑演唱演奏技巧﹑音樂﹑視頻及紀錄片的在線課堂﹑調查問卷﹑曲譜伴奏等,還鼓勵學生參與發帖分享,這個活動目前已得到了學生的積極反響。之后筆者會就這個案例作詳細的研究報告,在此不加贅述。
(三)健全科學的基礎教育音樂課程評價制度
目前我國還沒有建立健全科學合理﹑具有統一標準的中小學音樂教學評價制度[1]。這于我國中小學音樂教育的健康發展是不利的,因為沒有健全的課程評價制度我們就無法全面地檢查教學效果,無法深入了解學生基礎素質的養成情況,更無法從真正意義上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況且從另一個層面來講,學生的學習需要認同,這是學生實現自我價值的需要。“高中音樂自助學習行為模式”的理念是因材施教,關注每個學生的成長, 教學效果的檢驗同樣也離不開科學的音樂課程評價制度。
(一)教師教學理念、專業知識及授課技能有待提高
目前我國普通高中音樂教育存在的突出問題,是教學內容和要求追求全面﹑系統﹑高難度,存在著較為嚴重的專業化傾向,這不僅超出高中生在音樂方面發展的需要,也超出了高中生的現有水平和接受能力[2]?!案咧幸魳纷灾鷮W習行為模式”的提出,雖然可以很好地緩解這一矛盾,卻對我們高中音樂教師提出了極高的要求。首先,雖然高校音樂教育專業培養的目標是中小學教師,可事實上當下高師的音樂教育深受專業音樂藝術院校的影響,秉持的也是專業化傾向的教學模式,它與普通高中音樂課程的自身價值與目標是相悖的。因此我們高中音樂教師從根本上就要轉變自己的教學理念,重視學生的主動參與﹑表現及體驗過程。其次,前文已經說過,“高中音樂自助學習行為模式”必須是建立在教師對新課標宗旨和理念的理解及貫徹實施基礎之上的有計劃﹑有條理﹑有方法﹑有目標的“計劃自助”,因而除了要求高中音樂教師擁有扎實的音樂知識﹑技能功底和對新課標的深刻認識外,還要兼備統領大局﹑運籌帷幄的能力。最后,“高中音樂自助學習行為模式”屬于新課題,當前國內外對此的研究非常少,專著﹑論文等資料十分缺乏,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都不足,至今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體系,缺少前人的經驗總結,也無法借鑒,尚需要很長的時間和大量的實踐去完善。
(二)專用教室及器材、資源的匱乏
“高中音樂自助學習行為模式”著眼點是學生的“自助”,目的是讓學生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已有水平來選擇實施最有效的音樂學習,以便積極響應不同學生群體的興趣﹑需要及態度,因此在實施過程中需要配備相應的專用教室,例如配套的多媒體室﹑演奏室﹑舞蹈室﹑舞臺或可供同時開展各大模塊音樂教學的綜合型學習教室,這是目前 “高中音樂自助學習行為模式”最缺乏的物質基礎;此外,教學資源零散,尚未形成一套系統的理論,而高中音樂網絡教育平臺也未成體系,這同樣也成為了“高中音樂自助學習行為模式”不得不面對的一個嚴峻的考驗。
筆者相信,隨著教育的理念越來越向“人本位”發展,當前的高中音樂學習模式必將發生根本性的轉變。每一個學生都有巨大的潛力,“教師的目的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蘇格拉底)。從長遠的實際意義來看,“高中音樂自助學習模式”是符合時代發展的要求的,它充分體現了一種“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這對學生的音樂素質養成將有著積極的影響和意義。
[1]郭聲健.音樂教學評價原則初探[N].郭聲健藝術教育網.
[2]李莉,王英著.新音樂教學論與音樂微格實訓[M].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2,2(1).
[3]Randall Everett Allsup[美]著,郭聲健譯.音樂互助學習與民主行為[M].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