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曉敏
(江蘇省蘇州市張家港市東渡實驗學校,江蘇 蘇州 201500)
互動
——演繹精彩小學音樂課堂
顧曉敏
(江蘇省蘇州市張家港市東渡實驗學校,江蘇 蘇州 201500)
傳統的小學音樂課堂,教師只注重教學生唱歌,忽略了拓展音樂教學的其它內涵,并且只以單一的灌輸教學為主,課堂毫無生機。音樂,屬于藝術學科,應該是輕松的、令人享受的課程。為此,教師要在音樂教學中引進互動形式,讓多元化的教學互動,演繹精彩的小學音樂課堂。
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互動教學;有效途徑
《音樂課程標準》強調了師生互動的重要性。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雖然也采用了互動教學,但實際成效并不明顯,走進了誤區,體現在:簡單認為熱鬧的課堂即是互動;設計沒有價值的問題引發無效互動;學生低效參與,互動效果不高等。那么,如何采用讓互動教學助力精彩音樂課堂的構建?如何設計多元化的教學互動形式?這些都需要教師了解學生特點以及音樂學科特點,優化設計,真正以互動建精彩音樂課堂。
在實施互動教學中,激發學生的興趣尤為關鍵。一般而言,只有學生感興趣,學生才能主動參與,而這樣的參與才屬于高效參與,教學效果才會提高。為此,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從學生的興趣角度出發,設計學生感興趣的活動。其中,教師可以設計歌詞接唱活動,以真正激發課堂互動興趣。
例如:在教學蘇少版小學五年級上冊音樂中的《七子之歌——澳門》這一課時,教師設計歌詞接唱活動,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對于五年級的學生而言,《七子之歌——澳門》這首歌曲并不陌生。為此,在教學前,教師將班級學生分為三大小組,進行歌詞接唱活動。接唱的歌曲曲目是《七子之歌——澳門》,游戲規則:第一小組唱一句,如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第二小組接著唱:我離開你太久了,母親﹗第三小組接唱:但是他們掠去的是我的肉體,第一小組繼續。如果小組不能順利接唱,該小組則被罰集體即興跳舞﹑講故事等。這樣的歌詞接唱活動非常有趣,每一位學生都能參與到教學互動中,學生興致高漲。在這個游戲環節結束后,教師繼續引出互動內容:這首歌曲所要表達的內容是什么?你對這首歌曲還有其他的了解嗎?由此順利切入主題學習。
順應學生的興趣特點,設計游戲活動,讓學生均有機會參與課堂互動。這樣的音樂教學非常有魅力,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非常高。
鑒賞是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重點學習內容。在音樂課堂上,教師可以設計一定的任務,以任務作為引導,驅動學生展開合作鑒賞,從而培養學生的互動學習能力。新課改也極力提倡合作學習。通過合作學習,生生間具有互動的機會,并學會傾聽﹑表達等。而這些對于學生的發展具有重大作用,音樂課堂也因合作互動而閃耀精彩。
例如:在教學蘇少版小學六年級上冊音樂中的《歡樂歌》這一課時,教師以鑒賞任務驅動學生互動合作,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歡樂歌》這是江南絲竹的“八大名曲”之一,樂曲具有其固有的特點。結合本名曲的內容,教師設計的任務如下:
什么是江南絲竹?“絲”包括哪些?“竹”又包括哪些?《歡樂歌》所要表達的是一種怎么樣的心情?出現了哪些樂器?從聽《歡樂歌》這首江南絲竹中,你能概括出江南絲竹有什么特點嗎?
教師既可以引導學生按照之前的分組進行互動,也可以引導學生獨立組建小組進行互動學習。在學生互動時,教師利用多媒體循環播放《歡樂歌》,小組學生既可以靜靜賞聽,也可以一邊互動一邊聽。而作為教師,既可以選擇加入任一合作小組,以“成員”身份加入,也可以以指導者身份加入等等。
通過互動學習,教師真正將學習權移交給學生,學生在互動中獲得最大化發展。在小組互動后,教師還必須給予學生展示成果的機會,并進行即時評價。
要想音樂課堂更具魅力,教師還可以設計歌舞融合的活動,讓學生在音樂課堂上盡情地律動,讓音樂課堂因學生律動而更加精彩。傳統的小學音樂課堂過于封閉﹑拘謹,教師只注重教學生唱歌﹑如何鑒賞等,而忽略了挖掘音樂深層次的學習內涵。其實,引導學生跟著歌曲律動,既能滿足學生學習的興趣需求,也能體現出學生對于音樂的理解,還能讓學生體驗別具一格的音樂學習,從而提升教學互動魅力。
例如:在教學蘇少版小學三年級上冊音樂中的《木瓜恰恰恰》這一課時,教師以歌舞活動點燃音樂課堂,讓學生盡享音樂的魅力。學生學習完這一課后,教師設計歌舞融合活動。首先,教師將學生分為六大小組(可隨班級人數定小組,一般以8人小組為宜);其次,教師設計活動任務:一是各小組學生分配任務,在負責伴唱;有負責在歌詞“恰恰恰”處配上“恰恰舞”的動作;有負責在歌詞“恰恰恰”處配上適合的打擊樂(樂器各組學生自主選擇,自主設計)。最后,學生開始分組練習,為成果展現做好準備。這樣的音樂活動能夠激發出學生的各種潛能,學生分工合作,互換角色,在理解歌曲的基礎上,配上恰恰舞動作,以及打擊樂,讓音樂課堂“活”起來。這樣的音樂課堂魅力無限,學生享受其中。
在這樣的互動學習中,學生能夠真正釋放自我,歌唱﹑配舞﹑打擊樂,無論何種形式,都能體驗。而作為音樂教師,則可以根據各小組的個性化展現進行評價,以激勵表揚為主,如此提升互動效果。
總之,互動,作為一種以生為主體的教學形式,對于促進課堂變革,提升教學效果具有推動作用。教師需要不斷豐富音樂教學互動形式,讓課堂在多元的互動中更加精彩紛呈。
[1]畢靜.構建互動模式優化小學音樂課堂[J].音樂時空,2013,(02).
[2]奚琴.音樂課堂互動性研究[J].藝術教育,2012,(08).
[3]陳秀瓊.小學音樂課堂的師生互動策略探究[J].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