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政風(行風)熱線》談起"/>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王琦
(新疆昌吉人民廣播電臺,新疆 昌吉 831100)
《政風(行風)熱線》最早出現在上世紀90年代末的山東,此后在全國推廣,并初步形成了規范的運行機制,成為各地糾風工作的一個新亮點,也是各級廣播電視臺的“金牌節目”。筆者認為《政風(行風)熱線》節目能保持持久旺盛的生命力,主要在于其形成了輿論監督和行政監督相互交融的運行機制。
我國民主法制尚待完善的今天,行政監督是最直接有效的傳統監督方式。為加強機關效能建設,各級紀委都設立了糾風辦,專門考核政府職能部門的作風建設。但僅靠一個部門、幾個工作人員、幾次明察暗訪和零星的市民投訴,難以實現對民服務的全覆蓋和對職能部門的客觀考核,這種考核結果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和片面性。
近年來,新聞輿論監督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在國家的政治生活、社會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在監督公共權力、維護社會公正、推進民主進程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顯著的作用。然而,長期以來,輿論監督的效果缺乏保障機制。有些部門對待輿論監督不合作、消極抵制甚至千方百計阻撓,致使一些被曝光的問題不了了之。
行政監督和輿論監督都存在缺陷,輿論監督只有輿論上的影響力而無執法意義上的制裁性和強制力,不能直接解決問題;行政監督直接有效,但信息來源和震懾力有限。如果將彼此交融,就會取得“1+1>2”的效果。
從重大項目聽證會、新聞發言人制度到重大新聞發布制度,以及有些地方施行的新聞曝光案件追查制度,說明開放的政府已經逐步發揮主動性。行政監督和輿論監督交融有利于政府掌握輿論主動權,讓民眾對政府處理問題的態度由懷疑轉化為信任。《政風(行風)熱線》通過輿論監督,拓寬政府信息向公眾流通的渠道,促使公職人員形成向公眾提供信息、解釋政策、聽取反饋的習慣,從而增強公民了解和監督政府施政的能力,提高政府的開放程度和向公眾負責的力度。
監督各類行政行為,以便更好地服務民生,是行政監督和輿論監督共同的目標和準則。通過《政風(行風)熱線》節目,行政監督找到了更有效的執行通道和更廣泛的服務領域,輿論監督找到了較好的保障機制。所謂交融,就是有溝通,有反饋,能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在兩種監督交融過程中,筆者認為有三點比較關鍵:
全國各地的政風行風節目模式幾乎一樣,都是由政府辦、監察局、糾風辦、廣播電視臺四家聯合主辦,這就注定節目從本質上不同于以往媒體自發開辦的輿論監督節目,在行政框架內或組織上能夠保證節目長久的生命力。
《政風(行風)熱線》作為兩種監督交融的產物,具有很強的開放性、透明性,更具公信力和權威性。從各地操作模式來看,基本上都是政府辦牽頭下發文件,紀委和廣電臺具體運作。昌吉人民廣播電臺出臺的《昌廣“行風熱線”考核細則》實行百分制,其中組織領導10分,參與直播40分,要求主要領導上線、不準安排虛假電話、解答問題不推諉扯皮等;配合媒體采訪30分,要求對媒體記者宣傳采訪和跟蹤報道不得推諉、敷衍、搪塞;辦理咨詢投訴20分,要求對當場未能解答的投訴件,納入“12345”政府公共服務熱線進行辦理,由該熱線對辦理及答復情況逐一進行回訪。這些規范化和制度化的操作要求,保障了市民訴求能在輿論監督下得到客觀、公正、及時的解決。
《政風(行風)熱線》的生命力體現在新聞性、服務性和本土性方面。昌吉人民廣播電臺2008年開辦了《昌廣行風熱線》,以“關注民生、服務百姓、服務生活”為節目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服務通道和內容安排上放大媒體服務特質,取得一定成效。僅今年上半年,《昌廣行風熱線》節目共播出115期,州直和縣市51家政府部門參播上線,共接聽熱線692個,聽眾來信、來訪反映問題12件,按照《自治州政風行風熱線工作制度》,各類群眾訴求通過在線解答、直播連線、記者追蹤采訪、書面轉辦等形式進行了解釋和答復,回復率達到95%,辦結率89%以上,市民滿意率超過90%。
真實平衡原則。《昌廣行風熱線》節目秉承務實、真實、扎實的理念,在話筒前,訴求方的市民和應訴方的相關部門共同受到公眾輿論的監督。群眾的訴求合不合理、相關部門業務水平如何,都通過節目播發出去。因此,電臺的“三方通話”、采訪對象的同期聲、記者親歷等報道形式都是節目經常使用的。
合理安排選題。針對市民咨詢投訴量日趨增多、投訴內容涉及部門廣、情況復雜等實際情況,節目對熱點部門實行一年兩次上線。在部門上線安排上采用“條與塊”、“專題+主題”相結合的模式,如春節前針對民工討薪問題集中、給困難群體送溫暖、春節市場保障等主題,分別安排昌吉州勞動局與總工會、民政局、殘聯、工商局與物價局等集中上線。這種模式利于群眾充分反映訴求,將同一部門或行業的問題集中解決。
拓展訴求渠道。《昌廣行風熱線》節目與時俱進,早幾年就擁有自己的微博、短信平臺、熱線電話等,并在網站上設置專門頻道進行網民互動。為更好地服務市民、擴大節目影響力,2006年,《昌廣行風熱線》大型戶外直播活動開始啟動,第一場戶外直播現場市民多達500多人次,昌吉州紀委書記和分管副州長也前來參與節目,一個半小時的現場直播共接到市民咨詢投訴34件;自此每年結合大型活動和特殊節日的大型直播活動都有十幾次,在群眾中產生了良好的效果。
《昌廣行風熱線》是一項民心工程,是部門和行業聯系群眾、掌握群眾訴求的有效渠道,節目質量的好壞,取決于市民群眾的咨詢投訴類問題能否得到有效解決。調查顯示,這檔節目使曾經的弱勢媒體昌吉廣播恢復了一定的收聽市場,成為電臺社會、經濟效益的“頭號功臣”。
為確保節目報道效果,各地《政風熱線》均有嚴格的節目直播制度、媒體互動制度、投訴問題督辦制度、限時辦結限時反饋制度、節目考核和監督考評制度以及協調運行機制。《昌吉州《昌廣行風熱線》群眾訴求辦理制度考核細則》充分體現了輿論監督和行政監督的交融,要求各部門只要是媒體介入,必須全力配合,媒體有權利跟蹤這些投訴問題處理的全過程,并形成新聞稿件。
為進一步深化交融,媒體還根據自身需要,對節目平臺上具有典型意義和輿論引導價值的咨詢投訴問題進行跟蹤采訪。節目組還收集這一階段市民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組織深度和專題式報道,并形成內參材料,由政務平臺提交政府,為政務決策提供參考和依據。這樣相對獨立、相互支持的交融方式保證了《昌廣行風熱線》順暢運作、健康發展。2015年,《昌廣行風熱線》節目組跟蹤采訪的1437件熱線問題全部辦結,公交車司機服務態度惡劣、飯館噪音粉塵擾民、居民小區違章搭建、企業拖欠工資等問題得到了順利解決,市民對投訴類問題的處理滿意率為92%。
《昌廣行風熱線》節目作為昌吉地區政務公開的一個載體,在節目開辦前期,行政監督更像是一只看不見的大手起著主導性作用,隨著輿論環境的逐步完善,行政監督和輿論監督在相互作用的同時應保持并加大相對獨立性,這是保證節目向深層次發展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