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建明吉林省吉林市第六人民醫院早期干預療區,吉林吉林 132001
精神分裂癥患者發病因素分析
牟建明
吉林省吉林市第六人民醫院早期干預療區,吉林吉林132001
目的 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發病因素進行調查研究,盡量避免患者疾病的誘發。方法 采用自制《精神分裂癥高危因素調查表》作為該次調查工具,主要內容包括精神分裂癥患者性別、家族史、出生季節、首次發病年齡、胎兒期母親狀況、患者出生時情況、童年時期家庭殘缺、父母受教育程度、所從事職業、社會經濟地位及特殊情況下的持續應激等,分別對該院在2013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132例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發病影響因素進行調查分析。結果 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發病因素與患者的陽性家族遺傳史、胎兒期母親用藥墮胎或發生病毒性流感、出生時節為冬季、父母受教育程度及社會經濟地位較低均存在密切關系,但出生時出現窒息或產傷,受到持續性刺激、父母離異或幼年喪母或雙親離家、父親或雙親均無職業、雙親或父親從事較低的職業、父母社會經濟地位較低等因素也多于精神正常者,但與其他因素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發病因素與患者陽性家族史、胎兒出生時節、家庭情況等因素有著密切關系。
精神分裂癥;發病因素;家族史;出生時節
精神分裂癥 (schizophrenia)是一種以基本個性改變,情感、行為、思維的分裂,為最常見的一類精神病。其主要特征為精神活動與周圍環境不協調[1-5]。在精神病中,精神分裂癥是一種常見的精神病。迄今為止,對精神分裂癥的發病機理和病因研究尚不明確,精神分裂癥病人在受到強烈刺激時才會發病,因此了解精神分裂癥病人的發病因素進行調查可采取有效措施來避免患者發病[6-9]。本研究采用自編《精神分裂癥高危因素調查表》對該院在2013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132例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發病因素進行調查分析,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在2013年4月—2016年4月該院收治的132例精神分裂癥患者作為調查對象,并隨機選取132例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朋友或同事作為正常參照。所有入選者均符合以下標準:①CCMD-3中關于精神分裂癥的診斷標準;②住院治療均在2個月以上,且處于鞏固或維持期;③均在接受輔助治療中,如體育療法、音樂療法;④同時排除不能進行無障礙合作及其他問題的精神病患者。所選研究精神分裂癥患者男89例,女43例;年齡18~75歲,平均年齡為(44.6±8.7)歲。
1.2調查方法
采用自編《精神分裂癥高危因素調查表》作為該次研究的調查工具,該調查表主要內容包括精神分裂癥患者性別、家族史、出生季節、首次發病年齡、胎兒期母親狀況、患者出生時情況、童年時期家庭殘缺、父母受教育程度、所從事職業、社會經濟地位及特殊情況下的持續應激等因素。給予每位精神分裂癥患者及精神正常者發放《精神分裂癥高危因素調查表》,并由經驗豐富的醫護人員向其講解填表方法及相關注意事項,由受試者進行獨立測評。
2.1引起精神分裂癥發病的相關因素
由調查結果顯示,精神分裂癥患者的陽性遺傳家族史、胎兒期母親用藥墮胎未遂或發生感染、出生時期為冬季、父母文化程度及社會經濟地位較低等因素均高于精神正常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精神分裂癥病人夏季出生者少于精神正常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精神分裂癥患者在出生時出現窒息或產傷,持續受到應激、父母離異或幼年喪母或雙親離家、父親或雙親均無職業、雙親或父親從事較低的職業、父母社會經濟地位較低等因素也多于精神正常者,但與其他因素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2精神分裂癥發病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
對精神分裂癥的發病因素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有精神分裂癥遺傳家族史、胎兒期母親用藥墮胎未遂或發生感染等因素的人患精神分裂癥疾病的比例較高(OR值>3,95%CI上、下限均為>1),采用Logistic回歸方程得出P<0.001;冬季出生、母親或雙親受教育程度較低、幼年雙親離異或喪母或離家出走等相關因素也采用Logistic回歸方程,得出P=0.001,但其OR值<3(95%CI上、下限均為>1);父母社會經濟地位低因素的OR值較高(OR=8.049),但未進入Logistic回歸方程(P=0.056);除了以上因素,其他因素未進入Logistic回歸方程(P>0.05)。
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發病因素較為復雜,研究尚未清晰,因此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只能針對癥狀治療,而不是病因。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發病因素進行分析可對精神分裂癥的發病進行預防[10-12]。
為了深入調查影響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發病因素,本研究采用自編《精神分裂癥高危因素調查表》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性別、家族史、出生季節、首次發病年齡、胎兒期母親狀況、患者出生時情況、童年時期家庭殘缺、父母受教育程度、所從事職業、社會經濟地位及特殊情況下的持續應激等進行調查研究。結果得出,①家族遺傳史與精神分裂癥發病因素有著密切關系 有研究顯示[13],該病患者的近親中患該病的概率均高一般居民的數倍,且隨著血緣關系越近,其患病的概率越高。該研究結果與上述調查結果基本一致,如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兩系三代近親中有精神分裂癥家族史的患病概率明顯高于正常者,因此可說明遺傳因素與精神分裂癥有著密切關系。②胎兒期母親用藥墮胎未遂或發生感染的人患精神分裂癥的風險較高本研究中的精神分裂癥患者在胎兒期均有母親用藥墮胎未遂和發生感染的,且例數顯著高于對照組;母親在懷孕期間出現的感染多為上呼吸道病毒性感染,該研究結果“懷孕期母親發生病毒性感染時精神分裂癥的重要因素”,以及“流感病毒可致胎兒產生精神分裂癥”,特別是在母親妊娠中期發生病毒性感染,可顯著增加在成年后胎兒患精神分裂癥的概率等有關觀點相符。③胎兒出生季節與精神分裂癥的發病具有一定關系根據文獻報道[14-16],胎兒出生時期的季節和環境均與精神分裂癥的發病有著密切關系。本研究中冬季出生的精神分裂癥者顯著多于正常組,而夏季出生的精神分裂者少于正常組,該研究結果提示了夏季出生者患有精神分裂癥的風險較低,而冬季出生者患有精神分裂癥的風險較高,推測原因可能與冬季盛行病毒性流感有關。④精神分裂癥的發病與家庭、父母的文化及經濟水平有著一定關系本研究中顯示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母親或父母雙方的受教育水平明顯低于精神正常組,推測母親或父母雙方的受教育水平低可能是引發子女患精神分裂癥的因素之一。其次,精神分裂組中父母離異、幼年喪母、雙親離異的顯著多于正常組,但Logistic回歸方程得出其OR值<3,因此就單一因素而言,臨床研究意義較小;父母的經濟地位較低因素的OR值較高,但尚未進入Logistic回歸方程,因此較難確定該因素與精神分裂癥的關系;另外,本調查結果并未發現精神分裂癥與雙親的職業、胎兒出生時窒息及生產時受傷、病前受到持續應激等因素相關。除上述因素外,精神分裂癥的發病與年齡也有著一定關系,在該次研究中得出,精神分裂者首次發病年齡在18~35歲者居多,與臨床治療結果證實的精神分裂癥多發生在青少年人群這一觀點相符合。
綜上所述,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發病因素與患者陽性家族史、胎兒出生時節、家庭情況等因素有著密切關系。
[1]常鳳坤,劉芙蓉,洪二郎,等.精神分裂癥患者發病季節調查[J].中國民康醫學,2013,25(9):47-48.
[2]何建軍,馬杏 .精神分裂癥患者親屬心理狀況及相關因素調查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1,18(34):135-136.
[3]楊麗莉,姜寶法.精神分裂癥患者家屬生活質量調查分析[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4,5(1):159-160
[4]胡斌,張必然,鄒媛.精神分裂癥患者危害行為的調查分析[J].精神醫學雜志,2013,26(5):172-173.
[5]周秀玉,柯素梅,林建忠.首次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調查分析 [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0,31(18):198-199.
[6]沈志紅 .622名免費服藥精神分裂癥患者生活質量和殘疾水平的調查分析 [J].內蒙古中醫藥,2011,30(18):205-206.
[7]鮑鳳竹.中原油田10年間精神分裂癥的發生率調查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1,6(6):109-110.
[8]林展,王文伶,盧健寧,等.精神分裂癥患者家屬之間心理狀況和健康教育需求調查分析[J].中國民康醫學,2013,25(3):127-128.
[9]揚耀華,溫國斌,武寧強.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抗精神病藥應用調查分析 [J].中國民康醫學 (上半月),2007,19(11):144-145.
[10]梁菊芳,凌麗鈺,賴愛群,等.對開放式與封閉式管理精神分裂癥患者便秘的調查分析 [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08,29(7):161-162.
[11]胡健,施冬青,杜宇鋒.住院精神障礙患者抗精神病藥物一日處方調查[J].神經疾病與精神衛生,2011,11(2):188-189.
[12]江啟蓉,張勇.瀘州醫學院附屬醫院2009-2011年口服治療精神障礙藥應用分析[J].藥學服務與研究,2013,13(3):208-209.
[13]高蓓駿,白麗,易正輝.精神科老年住院患者藥物治療時點調查[J].神經疾病與精神衛生,2011,11(4):102-103.
[14]賈秋梅,劉超.認知療法聯合內科綜合療法治療腦血管疾病伴精神障礙的臨床療效[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6,24(2):137-138.
[15]盛志娟,田虹,胡國娣.抗抑郁治療對腦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礙患者認知功能的影響.中國臨床保健雜志,2013,16(1):121-122.
[16]周曉平,劉銘濤,王家法.酒精所致精神障礙的健康教育探討[J].中外健康文摘,2014(11):156-157.
[17]張瑞星,Koen Sevenants,趙山明,等.持續性軀體形式疼痛障礙患者壓力應對特征的調查與分析[J].中國疼痛醫學雜志,2013,19(9):179-180.
Survey Research on Pathogenic Factors of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MOU Jian-ming
Early intervention treatment area,Jilin Sixth People's Hospital,Jilin,Jilin Province,132001 China
Objective To survey and research the pathogenic factors of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and try to avoid inducing patient's diseases.Methods The self-made schizophrenia high-risk factor questionnaire was used as the survey tool,the major contents included the gender,family history,birth season,first onset age,maternal condition during fetal period,patient's condition at birth,deformity of family in childhood,educational degree of parents,occupation,social and economic status and persistent stress in particular cases of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and the onset influence factors of 132 cases of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13 to April 2016 were surveyed and analyzed. Results The onset factor of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ositive heredofamilial history,maternal medication abortion or virus flu during fetal period,winter at birth,educational degree of parents and low social and economic status,but asphyxia or birth injury at birth,long stimulus,parental separation,losing one's mother while still a child or leaving home of parents,no career of parents,lower occupation of parents or father and lower social and economic status of parents were more than those in the normal persons,but the differences were not obvious compared with other factors,P>0.05.Conclusion The onset factor of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ositive family history,birth season of fetuses and family condition.
Schizophrenia;Onset factor;Survey research;Family histior;Birth season
R749
A
1672-5654(2016)07(b)-0054-03
10.16659/j.cnki.1672-5654.2016.20.054
牟建明(1966.5-),男,吉林人,大專,主治醫師,主要從事精神疾病診斷及治療。
(2016-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