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曉夢
老人要遠離10個“要命”動作
文/李曉夢

人到了65歲以后有一些肢體動作一定要遠離,否則,會給你的身心健康帶來損害和麻煩。以下10個“要命”動作一定要謹記:
數據顯示,在65歲以上的老人跌倒中,100人中有一半以上與爬樓梯相關。絕大多數老年人關節已經退化,上下樓梯或爬山時,膝關節承受的人體重量是平時的3-5倍,這會加重關節的老化。
專家建議,老年人最好不要選擇爬樓梯這個鍛煉的方法,如果需要上下樓,一定要抓穩扶手,最好選擇有電梯的樓房居住。
轉頭時,脖子也跟著動,脖子雖細,卻包含頸椎、密集的神經和血管等組織,是重要的“生命線”,脖子兩側的頸動脈為大腦提供80%以上的供血,大腦發出的信號都要經過頸部下行。老年人往往高發心腦血管疾病,且頸椎更為脆弱,因此轉頭時一定要有意識地放慢速度。
雙腿直立,然后彎腰用雙手夠腳面,這是常見的熱身動作,也總被我們用來衡量一個人的靈活性。但是,過了65歲再做 “彎腰夠腳面”,對脊柱、骨骼、肌肉乃至血壓等都會造成不良影響。
站著穿褲子或穿鞋,不僅容易因平衡性差導致跌倒,繼而造成骨折,還有可能因為總低著頭而刺激心腦血管,導致血壓升高。因此,老年人穿褲子或穿鞋襪時,一定要坐在椅子或床上,實在不行,也應倚靠在可以固定的地方。
老年人做仰臥起坐,可能存在三大風險:一是雙手抱頭需要前驅力量,但可能因手臂肌肉力量不足,導致身體不平衡;二是它幾乎要用到人體的整個脊柱,極易造成運動損傷;三是頭部的位置變化較大,且以低頭為主,心腦血管病患者可能因此造成血壓升高,發生意外。
從身體的一側,以腰部為軸心,盡可能旋轉到另一側,這個動作對提高身體柔韌性有一定的好處。但老年人背部肌肉力量下降,活動范圍也開始受限,站著做這個動作,很容易造成運動損傷,也可能因身體不平衡而導致摔倒。
如果聽到意外聲響,老年人容易條件反射地猛回頭,更增加了健康的風險。正常的快走就是最好的運動方式,走路時可以在手中邊走邊揉健身球或核桃,這對刺激末梢循環大有好處。
生活中,不少人都有過“閃腰”的經歷。彎腰取重物是人人都要避免的動作,65歲以上的老年人尤其要注意。
取重物時要“三步走”:
第一步,先將身體向重物靠攏;第二步,屈膝、屈髖,用雙手把重物拿穩;第三步,伸膝伸髖,這樣就把物品拿起來了。
如果起床太快太猛,有可能造成血壓突然升高,導致心腦血管病急性發作。此外,起床過猛還容易導致體位性低血壓,會因腦供血不足而導致暈厥或眩暈。
老年人起床要遵循 “221”原則:
醒來后睜眼在床上躺2分鐘,起身后在床上坐2分鐘,然后坐在床邊等1分鐘,最后再站起來下地活動。
高血壓等心腦血管病患者,血管彈性變差,排便時患者的腹壓增高,外周血管的阻力增加,血壓隨之上升,如果此時用力過大,很可能導致顱內血管壓力劇增,突發腦溢血。老年人排便時,一定別太著急,慢慢來。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多吃蔬菜水果,便秘問題也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