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一體化問題研究
《宿州學院學報》2016年第31卷總目錄
城鄉一體化問題研究
安徽省城鎮化發展對農村居民消費增長的動態影響
陶佳佳,李朝林(1:1)
合肥市土地利用結構熵時序變化與社會經濟發展關聯分析
朱大帥,任志安(1:5)
農民專業合作社融資難問題解析——基于農業價值鏈視角
周秀娟,張慶亮(3:1)
皖北交通優勢度與縣域經濟發展水平的耦合研究
謝家豪,張士杰(3:5)
農村問題研究
農村社會尋租現象的成因分析
鮑鵬飛(2:1)
農地確權對農村婦女家庭地位的影響——基于皖、魯、川三省的調查數據
吳淑珍,潘 林(10:5)
農業現代化對糧食增產的影響——基于我國省際面板數據的實證研究
陳宏偉(10:11)
我國農村勞動力轉移對城鎮化的影響
聶 馨(11:1)
宿州市情研究
基于產業集聚視角的宿州市產業園區發展分析
周 沖,張英彥(4:1)
宿州市木制品出口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
梁 艷(4:4)
宿州市農村商業銀行面向中小企業客戶的營銷策略
周書靈,林愛勇(5:1)
宿州市農產品物流發展路徑探討
秦 寒(6:1)
宿州市農村中小學生教育移民問題實證分析
李彬彬,郭永芳(7:1)
家庭農場發展研究——以宿州為例
李 龍(9:1)
城市公共自行車系統適應性調查——以宿州市為例
馮 曼,朱傳章(9:4)
關于宿州市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思考
宋遠見(10:1)
中部欠發達地區精準扶貧應聚焦“村出列”——基于宿州市扶貧攻堅的調查
劉小陽(12:1)
社會科學研究
治理:概念辨析及其本土化路徑
王曉娜(1:9)
安徽省戰略性新興產業與傳統產業協同發展研究
秦廣虎(1:13)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籌資的地區財政壓力測度與分析——以中西部地區為例
宋光鈞(1:16)
網絡言論自由及其法律規制
張 瑩(1:21)
探析網絡服務提供者侵權責任認定
王志敏(1:24)
網絡反腐中非理性現象產生的原因及應對策略
梁婷婷(1:28)
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制度四要素之表解化“清單”
張兄來,李 宏,張小迅(1:31)
心理學視域下交易型領導影響員工工作績效的實證研究——以文化產業員工為例
劉 芳,李 吟,汪國銀(1:35)
銅陵市文化強市建設路徑探析
劉寒春,倪莉莉(1:40)
試論舉辦中國(安慶)黃梅戲藝術節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趙 光(1:45)
九華山旅游市場特征的時間演變分析
余 陽,楊 釗(1:50)
臺北、上海青年女性對中式服裝的消費認同與啟示
孫 莉,鄔紅芳,孫玉芳(1:54)
我國居民消費需求不振與收入分配失衡
張 超(2:4)
我國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問題的實證分析
彭明生(2:7)
基于協調理論的資源型城市創新型人力資本存量評價
楊 黎(2:11)
長江經濟帶生產性服務業集聚水平及其影響因素
李 沙(2:15)
人民幣匯率變動對我國經濟增長的影響
楊曌涼,崔志坤(2:19)
承接產業轉移背景下安徽物流業的現狀與對策
王亞軍,雷思友(2:23)
基于區位熵的皖江城市帶創意產業集聚水平分析
汪 濤,王永智(2:26)
合肥城市轉型發展水平分析
陳 欣,徐曉紅,李 璐(2:31)
淮北市生態足跡分析與管控對策
唐 帆,董洪光,耿家營(2:35)
法律互惠之于外國判決的承認與執行
張玉蓮(2:40)
審計全覆蓋背景下被審計單位數據庫建設的思考
鄭 衛(2:43)
游客不文明行為對景區品牌形象的影響——基于游客感知視角
荊 鵬,張聰聰(2:47)
中小學校長職級制改革中存在的問題及其應對策略
汪文哲(2:50)
教育程度、健康狀況與居民幸福感——基于CGSS2013的實證分析
葛騰飛,陳瑩瑩,周燕芳,強茹娟(2:53)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的三個維度
凌總成,周國良(3:9)
我國貨幣發行機制對經濟增長方式的影響
楊 洋(3:13)
基于AHP-DEA模型的安徽省人力資本投資效率評價
王慶才,王建民,王清清(3:17)
安徽省企業信息化發展與大數據應用現狀分析
馬林山,肖新國(3:22)
復雜網絡視角下敏捷供應鏈網絡合作伙伴關系研究
許乃如,劉家保(3:27)
內部治理結構對公司成長性的影響
趙晶晶(3:31)
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影響機制研究
陳 思(3:36)
皖南國際文化旅游示范區旅游業與城鎮化互動發展研究——以池州市為例
胡旺梅,胡文海(3:41)
合肥溫泉旅游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王傳蕓(3:45)
大數據時代職業教育的變革、創新與策略
高 飛(3:49)
基于五力模型的大學生創業不確定性分析——以創意產品的成長為例
文 藝(3:54)
皖江城市帶低碳發展績效評價
王清清,王建民,王慶才(4:8)
我國土地征收制度存在的問題及其完善措施
劉連成(4:12)
人力資本對區域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析——以長三角地區為例
李恕洲,何 剛,余保華,楊 軍(4:17)
新常態下中小企業融資渠道的創新研究
謝明辰(4:22)
新常態下我國農業保險的PEST、SWOT矩陣分析
李情民(4:27)
新常態下滁州跨境電商發展機遇與對策研究
易明勇(4:32)
皖南國際文化旅游示范區旅游產業集聚及其競爭力提升的策略
盧劍鴻(4:36)
高校教師旅游動機與旅游消費行為分析——以江蘇和安徽兩省部分高校為例
蔣作明,陳大偉(4:40)
顧客價值視閾下中高端酒店宴會產品之優化策略
孫華貞,黃紫娟,許亦善(4:44)
《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中經常居所地的認定
李 杰(4:47)
“互聯網+”背景下高校創業教育的思考
何玉紅(4:51)
“互聯網+”視角下政府網絡輿情治理研究
滬 盼(5:4)
韓國《環境政策基本法》的解析與啟示
崔紅東(5:8)
論安樂死在倫理學中的現實合理性及在我國合法化的困境
王冬梅(5:13)
企業年金職工繳費能力分析
鄒亞南(5:16)
電商時代大潤發超市O2O發展新模式探析
竇仁偉(5:19)
大別山區經濟增長的生態負荷評價——基于區域綠色GDP核算和脫鉤指數測算
楊 桔,許正松(5:22)
精細化管理在高校財務預算中的應用
趙立文(5:28)
國內開放存取研究的知識圖譜與熱點主題分析
張永軍(5:31)
當代中國高等教育政策話語中的關系研究
陳 群(5:36)
從MOOC到SPOC:高等教育課堂場域的博弈
王 亞(5:41)
論縣級人民政府法律顧問的遴選機制
萬春梅,王鵬程(6:4)
基于因子聚類分析的安徽省產業轉移承接力評價
王慶才,王建民,蘭國輝,王清清(6:7)
安徽城鎮化進程中碳排放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
李 敏(6:11)
基于產業鏈視角的我國郵輪產業發展對策
趙騰飛(6:15)
安徽省國有企業經理隊伍職業化發展問題研究
葛楊生,鄒 俊(6:19)
高山蔬菜產業發展與提升路徑——以安徽省岳西縣高山蔬菜產業為例
查金蓮(6:24)
傳統工藝美術產業集群演化形成的影響因素——基于仙游紅木產業個案分析
羅 丹,王海霞(6:29)
商標制度與傳統手工技藝的保護——以安徽涇縣宣紙制作技藝為例
尚 倩(6:32)
層次分析方法下審計質量影響因素的研究
袁振龍(6:36)
安徽省商業集聚與新型城鎮化的互動效應
姚立潔(7:4)
安徽省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研究
張麗麗(7:9)
比較分析視角下企業并購方式選擇與創新活動
馬麗麗(7:13)
旅游業發展對區域經濟增長的效應分析——以黃山市為例
呂 儉,金 泉,王欽安(7:19)
對我國上市銀行經營業績的分析——基于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和聚類分析的方法
曹曉俊(7:25)
風險投資破解安徽科技型小微企業融資之困境
陸 園(7:29)
基于供給側改革視角的安徽美好鄉村建設
周 沖(7:34)
論基層壽險公司財務分析的價值
盛 莉(7:36)
動線型SLP法在超市設施布置中的應用——以宿州大潤發超市為例
丁和平,楊海龍,余利娥(7:38)
禁止從業之“職業”內涵研究
張堂斐(7:42)
農村居民住院患者“醫鬧”事件的調查與分析——基于皖北某二甲醫院的個案分析
吳 倩(7:46)
大學生創業企業經營中出現的財務問題及其應對策略
莊丹婭(7:50)
當代中國民族復興研究思潮的回顧與展望
陳曉聲(8:1)
促進限制開發區人口遷移的財政政策
徐詩舉,許宗鳳(8:5)
安徽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與路徑分析
劉小慧,朱道才(8:10)
創新和完善淮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法律體系的探討
周 兵,楊 勇(8:15)
組織人際信任的影響因素及其機制探析
鮑 軍(8:18)
刑事案件一事不再理原則研究——以念斌案為視角
閆秋菊(8:23)
政治關聯對民營高科技企業研發融資的影響
王 倩,毛志忠(8:27)
安徽省城市輻射力評價研究
高 楠(8:31)
中國巨災保險制度的缺位分析及完善措施——基于相關利益主體博弈論研究
許珊珊(8:36)
我國開放式基金績效評估的實證分析
劉芃岍(8:40)
長江中下游城市群一體化中合肥投資環境的優化
周小莉(8:45)
論網購環境下刷單行為的規制
潘雪松(8:48)
試論老子道論的矛盾性——由《莊子·月去篋》理解《老子》中“小國寡民”與“君人南面術”之關系
任雪菲(9:6)
中國知識產權訴訟量與經濟增長協整關系研究
金 玉,黃婷婷(9:9)
人力資本對區域經濟發展貢獻率的影響——以蚌埠市為例
孫錦元(9:14)
服務業發展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
王 點(9:18)
新常態背景下中外合資企業經營策略創新研究
徐 莉(9:21)
基于AHP的建筑企業安全管理優化研究
陳 哲,王向前,李慧宗(9:25)
基于RMP的環巢湖國家旅游休閑區休閑旅游產品譜系設計
李孫琴,李萬蓮,林傳紅(9:30)
管理會計基本指引(征求意見稿)完善建議——基于《全球管理會計原則》對比分析
楊 寶,王俊凱(9:35)
網絡環境下私人復制的定性與合理使用
項亞萍(9:39)
社會工作介入下的農村殘疾人問題探究
陸 舟(9:42)
基于關鍵詞共現聚類的創業教育研究熱點分析
虞昌亮(9:46)
“學”與“術”之關系及其對研究生學術成長的影響
明盈盈,王永慧(9:51)
基于模糊聚類的安徽省物流中心的規劃
許靜艷(10:15)
基于聚類分析的安徽省技術創新水平分析
石彩霞(10:19)
所有權結構、產權屬性與企業社會責任
張祖勛,姚 娜(10:24)
中國股市弱式有效性檢驗
劉佩佩(10:28)
基于熵權和TOPSIS法的企業人力資源價值評估
王 蒙,田 麗,尤 游(10:32)
層次分析法在購房決策中的應用
李天賜(10:36)
論領導干部離任之自然資源資產審計
張啟迪,王 燁(10:41)
我國小額訴訟救濟模式之探析
謝冰斌(10:45)
影視作品網絡版權立法保護研究——以深圳快播2.6億侵權案為例
沈 悅(10:49)
論析法官人身安全問題及其對策
李慶鵬(10:52)
語言服務行業發展下的翻譯項目管理人才培養
錢 陽(10:56)
新媒體背景下高校危機事件信息的傳播路徑
俞 薈(10:59)
高校輔導員在“優良學風宿舍”創建活動中的作用
葉純亮(10:63)
康德“范導性”理念的共產主義思想——兼與“建構性”理念的馬克思共產主義比較
王 靜(11:5)
安徽省城市新型城鎮化水平測度及空間差異分析
張 靜(11:8)
基于DEA的城市物流效率評價——以安徽省各市為例
王婷婷(11:14)
安徽省地方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反思與政策調整
夏廣群,葉常林(11:18)
安徽省區域經濟競爭力實證研究
張 晴(11:22)
安徽省各地級市綜合發展潛力的評價
馬 蘭,武以敏,劉 雪,褚影影(11:25)
基于安全存貨的EOQ模型及其應用
王嗣琦(11:28)
ERP系統在我國企業中的應用及績效評價
王文秀(11:32)
基于AHP-模糊評判法的山東省生態物流SWOT分析
丁和平,胡發剛,郭玉俠(11:36)
關于媒體監督對公司治理影響的實證研究
舒家先,劉雯王君(11:40)
移動互聯網環境下突發事件的輿情特征及其應對
馮 霞(11:44)
試論地市臺新聞記者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的提升——學習習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講話有感
何家迅(11:50)
協商制在村級民主票決中的功用
趙光元(12:4)
試析《論語》中典型人格類型的生成過程——以士、君子、圣人為論述中心
馬曉政(12:7)
安徽省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效率評價——基于DEA的效率評價方法
邰鹿峰,徐潔香(12:12)
城鎮化驅動下產業結構優化對城市生產率的影響——基于江蘇省經濟發展的實證研究
李 翔(12:16)
皖北中小企業品牌形象提升策略
劉 凡(12:19)
基于網絡營銷的顧客忠誠度影響因素分析
林寶燈,李云云(12:23)
中小銀行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思考
祝中原(12:27)
基于遺傳算法優化支持向量機的物流需求預測研究
高 青(12:31)
馮玉祥詩歌中的重農情節
李玉才(12:36)
鄉村旅游者的旅游動機研究——以黃山市為例
張孝義,王有青,姜雪麗(12:39)
差序格局理論觀照下的網絡學習社區社交黏度研究
陳立鋼,吳 兵,李曙光(12:43)
語言、文學與翻譯研究
析張愛玲小說《沉香屑 第一爐香》中的色彩詞運用
蔚婷婷(1:58)
元散曲里的重陽節
張 瑋(1:60)
英語讓步復句的讓步條件級差性研究
操鳳玲(1:63)
英漢修飾性領屬結構語法化的類型學分析
杜 丹(1:67)
接受美學視角下古典詩詞中國俗語的英譯
董麗娜,葛厚偉(1:71)
旅游文本英譯的文化缺省及其補償策略
李 靜(1:74)
認知語言學理論觀照下英漢語時間表述的主觀性
徐志強,潘丹丹(1:77)
漢語反義復詞語素耦合中的陰陽觀念
伊 志(2:57)
從關聯理論看網絡“新三字經”的使用和理解
劉 洪(2:60)
大學生定題和即興英語演講情態動詞使用特點——一項自建語料庫與BNC的對比研究
衛志強(2:63)
基于翻譯目的論的醫學委婉語翻譯
陳艷君(2:67)
中醫方劑名稱中部分數字的英譯
宋曉璐,王 林,羅海燕(2:70)
國內外第二語言學習動機減退研究評述
周 穎(2:73)
話語-歷史分析方法及其在中國的發展
符小麗(3:57)
元話語與模糊語言中的“hedges”對比分析
李小鵬(3:60)
愛情流行歌曲歌詞中的比喻修辭
柳雄元,羅 麗(3:64)
城市宣傳片中民俗文化的多模態隱喻闡釋——以《豫見精彩》為例
陳子娟(3:67)
電影《阿甘正傳》之戲劇性風格管窺
成 敏(3:71)
宿州方言中的諱飾語及文化內涵
張德歲(4:53)
英漢語中“喜悅”情感隱喻的跨文化分析
趙允允(4:60)
從譯作的可朗讀性看任溶溶的兒童文學翻譯觀
王愛琴(4:63)
《生命的未來》:威爾遜的生態倫理探索與困境
徐曉芳(4:66)
伊麗莎白·喬利《井》的新歷史主義解讀
陳 瑩(4:69)
國內影視翻譯研究述評
趙繼榮(4:73)
關聯理論視角下黃梅戲英譯分析——以《女駙馬·誰料皇榜中狀元》選段為例
陳 睿,胡 健(4:76)
目的論視角下譯者主體性研究——以盧秋瑩漢譯本《我就是要挑戰這世界》為例
于海蘋,鄒惠玲(4:80)
皖北古建筑磚雕裝飾藝術之審美
呂用印(4:83)
堅持“從俗從眾”原則規范“太陽”“因為”的普通話讀音
劉慧玲(5:44)
《論語·為政》中“有恥且格”之“格”字新解
張涵蕾(5:47)
試析古龍散文創作的三大主題:交游往事 飲食文化 武俠小說評論
繆君妍,陳允鵬(5:49)
“興象”視角下明詩式微原因分析——以李夢陽和謝榛的詩為例
劉 亮,鄒祖堯(5:53)
試析《雪橋詩話》對桐城派研究的參考價值
吳 茜(5:56)
女性主義翻譯理論下《覺醒》兩個中譯本比較分析
李 莉(5:60)
語用學視角下美國情景喜劇言語幽默的實證分析——以《生活大爆炸》第八季為例
劉靜靜,李曼曼(5:63)
順應視角下《紅樓夢》霍譯本章回標題翻譯探析
楊文飛(5:67)
博物館文本英譯體系研究——以南通博物館群為例
張 云(5:70)
政務微博的語言特征研究
楊俊波,水 淼,王 春(6:40)
蒙城方言歇后語探究
陸 俠(6:44)
組合性與整合性對比分析
毛繼光,劉銘爽(6:48)
英語文學中的方言翻譯策略
劉 亮(6:52)
認知轉喻視角下《天堂蒜薹之歌》的英譯研究
楊莎莎,李曉娟(6:55)
語言景觀之場所符號學研究述評
金 怡(6:59)
經濟漫畫中多模態隱喻的構建
朱 青(6:63)
福厄小說《特別響,非常近》中的空間敘事
李望華(6:66)
圖式與語篇理解的認知分析
王 芳(6:70)
《南方與北方》生態女權主義意識探析
徐小芳(6:74)
試論劉大櫆對韓愈文論思想的繼承與弘揚
黃 穎(7:53)
網絡交際語中“哦”“嗯”“額”三個常見嘆詞的語義模糊性分析
姚 萍,朱小美(7:57)
重新審視李雙雙和黑鳳們——中外文學史上最早出現的一批婦女主人翁形象解讀
劉 江(7:61)
《乘戰車的人》主人公形象解讀及其格雷馬斯符號學矩陣分析
陳明慧(7:65)
《我作為男人的一生》中男性主體性形象的建構
張雪遲(7:69)
葛浩文夫婦文化改寫對中國文化傳播的影響——以《荒人手記》及其英譯本為例
陳曉倩,郭書法(7:74)
政府外宣材料中“2+2”四音節短語的英譯
莫傳霞(7:79)
藏、漢語言在藏族大學生英語語音習得中的負遷移效應及應對策略
羅媛媛(7:83)
唐詩《春曉》三種英譯文本之美學元素對比分析
吳陳穎,趙傳銀(7:86)
“悉心”的詞匯化過程及其演變動因
胡夢堯(8:51)
“不”“光”的詞匯化、語法化及其演化動因
徐光宇(8:55)
徐州方言古語詞例釋
渠亞楠(8:57)
從“猴賽雷”看強勢模因中的“動物屬性”
盧丹暉(8:61)
論新時期小說中的“行業情結”
劉 丹(8:65)
試論張愛玲“藝術真實”的創作觀
曹金鳳(8:68)
雅夏的自我探尋——《盧布林的魔術師》中的性別身份建構
李婕玉(8:72)
《蝴蝶君》和《刮痧》中庭審話語的高低語境現象分析
范秋月(8:76)
《四靈魂》中印第安人的尋根之路
陳召娟,鄒惠玲(8:80)
語篇世界視閾下的批評性話語分析——以《華盛頓郵報》一則社論為例
楊 洋,余立祥(8:83)
邏輯翻譯學:譯學研究的跨學科整合
魏 黎(8:87)
逃禪考
張賢明(9:56)
程度副詞“絕”的歷時演變
柳雄元,羅 麗(9:59)
涼山州會理彝族“團結話”疑問語調聲學實驗分析——以四川會理縣彝族青年為例
黃文科(9:63)
流行語的認知機制分析——以《咬文嚼字》版“十大流行語”為例
王 婷(9:66)
女性主義視角下《女兒們》中女性的權利和權力
陳 陽(9:70)
話語權力視角下《大地》中的王龍形象解讀
徐瑞芳(9:73)
“逆轉換”理論在英漢翻譯中的應用——英語“of”結構的漢譯
石 蕊(9:77)
主位推進視角下機器翻譯譯文的語篇連貫性
李成娥,王建輝(9:80)
《中國文學》(1951-1966)英譯文本中草原文化的傳播
方雯娟,韓江洪(9:85)
宿州方言中婚喪、節令等四類詞語中的地域民俗文化
魏 娟(10:66)
孟稱舜《桃花人面》雜劇中桃花意象的審美功能
夏 穎(10:69)
斯坦納闡釋學翻譯理論觀照下的譯者主體性——以《愛瑪》兩中譯本為例
林瑞榕(10:73)
試論美國公示語的語言表達特征與信息傳達特征
申 辰,許天成,洪慧玲(10:77)
中美征婚廣告的話語歷史分析
吳瓊娥(10:81)
大學生英語定題演講文本與非限時議論文語體差異分析
衛志強(10:85)
功能語言學視域下的《圍城》中“呢”字句語氣系統分析
陳德芝,詹全旺(11:53)
雜合中的第三空間——莫言小說在西方影響力要素研究的另類視角
胡密密(11:56)
“美即丑,丑即美”在《麥克白》中的妙用
張廣花(11:59)
適應選擇論視域下政府工作報告的英譯分析——以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為例
李芙蓉,劉淑珍(11:62)
基于功能對等理論的漢語新聞中特色詞句的英譯技巧
白 雪(11:65)
菲律賓華裔翻譯家林健民與施穎洲譯詩觀比較研究
鄭錦懷(11:69)
連接詞“but”在個人經歷敘事類語篇中的意義研究
程衛麗(11:72)
旅游翻譯文化失語現象與補償方法
陽 瓊(12:47)
《麥琪的禮物》與《女巫的面包》中的狂歡化意象
薛海寧(12:50)
“鏡像”理論視角下島崎藤村《破戒》的身份構建
戴玉金(12:54)
略論鐵凝小說《玫瑰門》的敘事策略
趙 佳(12:57)
蕭紅啟蒙主義的思想形成及其在文學作品中的表現
范巧花(12:59)
多模態話語學位論文研究:空間結構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程瑞蘭(12:63)
歷史、文化、體育與藝術研究
民國時期政府控制與私立大學自治的博弈
宋小勤(1:81)
宿州現當代民間服飾考析
許平山,郭小文,宿 偉(1:84)
“來碼”棋藝的人文情韻
張 凱(1:88)
析許嵩原創歌詞的敘事技巧
林榮欽,李芝蓉(1:91)
肚皮舞練習者練習效果的性別差異
陳愛民(1:94)
略論明清鄉約的獎懲機制
劉春梅(2:77)
雙墩文化遺址陶祖形器的考古學分析
陳 艷(2:82)
以“莫言熱”助推高校圖書館閱讀文化建設
王松云(2:86)
新生代農民工體育市民化的社會學分析
李慧萌,汪 波(2:89)
基于“家文化”視域下的原生廣告創作
程 瑤(2:94)
抗戰時期空襲救難機制研究評析——以昆明為研究中心
徐 濤,王繼云(3:74)
康熙《靈璧縣志》的修撰及文獻價值
徐 靜(3:79)
區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張 彪,路云勝,李月云(3:83)
新常態下高校校園體育文化的構建
蔡紹華(3:85)
論城市醫院戶外空間景觀的設計
付 琳(3:90)
比較與借鑒: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基于法制建設視角
汪四紅,李曉星(4:89)
關于柳孜運河遺址“木岸狹河”的探討
魏 雷,余敏輝(4:93)
江蘇省殘疾人體育相關服務和需求情況分析
王 巍,湯玲玲(4:96)
新生代農民工體育休閑行為分析——以廣東省東莞市為例
劉 芬(4:100)
自然災害對明朝滅亡的影響
楊 洋(5:73)
農村新型城鎮化社區體育發展的困境與應對策略
王 奇 ,孫 正(5:78)
電視劇《父母愛情》影像表達的特點
張利艷,張 波(5:81)
“真”在茶包裝設計中的體現
張玉霞(5:84)
徽州木雕造型與材料研究
楊澤銀(5:88)
通俗歌曲創作中的非正規節奏解讀
徐頻頻(5:91)
探析鴉片戰爭中上層社會的心態——以官僚士大夫階層為例
楊金客(6:77)
楊沂孫隸書風格淺探
喬龍泉(6:82)
交響組曲《舍赫拉查德》結構與發展手法解析
王婷婷,牛衍敏(6:85)
關于傳統地方戲曲傳承與發展的思考
欽 媛,楊夢娜(6:89)
大別山革命老區體育產業現狀與對策研究——以六安市為例
潘聲東(6:91)
王船山的“權衡”史論方法
朱靈群(7:89)
基于受眾文化心理的文化敘事比較分析與轉換——以孔子學院在美國的文化傳播為例
孫大軍,倪 陽,朱永海(7:93)
論徽州古民居“中堂”裝飾起源與審美寓意
劉 洋(7:98)
論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時代傳承
李 賀(7:100)
唐宋時期的造花樹習俗
邱倩楠(8:90)
論數字化視閾下高校出版社的文化建設
章 建(8:93)
試析徽州磚雕的創作題材
楊澤銀(8:96)
傳統圖案在現代首飾設計中的傳承與創新
衛藝林,馬 翔(8:99)
九華山廟會民俗文化的傳承與保護
黃世福,何后得(9:89)
漢語謎語與漢民族文化
黎 洪(9:93)
安徽畬族傳統服飾造型與結構
曲 義,郝云華,許仲林(9:98)
當代女性工筆畫家創作心理闡微
孫利丹(9:101)
徽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的路徑分析和選擇
黃華芳(10:90)
微傳播視野下我國武術文化傳播路徑探索
王暐琦,楊中皖(10:95)
試論中國原創歌劇《趙氏孤兒》的藝術特色
陳婷婷,王善虎,顧大海(10:98)
《d小調莊嚴變奏曲》的技術分析與演奏特點
黃 王月,王翠華(10:103)
返鄉精英介入與鄉村文化復興
張 敏(11:76)
安徽省城鄉公共體育服務均等化分析——基于新型城鎮化視角
王愛春(11:81)
運動療法對網球肘的康復研究
綦 湘,李 茹(11:86)
明代巡茶御史的沿革與職能探研
單冬冬(12:68)
鋼琴演奏中適度原則的美學思考
邢 穎(12:71)

徐楠楠(12:74)
運動療法對踝關節損傷的康復作用
綦 湘,李 茹(12:77)
自然科學與應用技術研究
一類具有混合時滯二階微分方程的脈沖指數穩定性
周 霞,盛樂園,儲著松,胡午杰(1:97)
基于SIMULINK的PEM燃料電池系統模型建立及其仿真分析
夏發銀,陳 玉,賓 洋(1:102)
基于SOPC的Filterbank快速算法硬件加速器設計
裴明敬,符茂勝,楊 洋(1:106)
光柵圖像函數及其參數特性分析
姚大杰(1:108)
一種基于Haar-like特征和Adaboost樹形分類器的實時車輛識別方法研究
黃 飛(1:111)
間接矢量控制的系統設計與參數整定
詹莊春(1:115)
基于系統動力學的高校校園安全預警系統
朱艷娜,喬國通,朱先飛,衡連偉(1:119)
氧化鋯中孔材料的研究進展
楊 瑩,張 立,吳 新(1:123)
雙Lipschitz等價的兩均勻Cantor集相似壓縮不動點坐標的關系
劉 靜(2:97)
基于物聯網的蔬菜質量安全追溯系統設計
宋啟祥,芮 凱(2:100)
基于改進量子進化算法的計算機網絡最佳路由選擇分析
查道貴,許彩芳(2:104)
基于HMM和切削振動的硬車削工件表面粗糙度精度等級監測
何 康,賈民平,唐永剛,李恒征(2:107)
響應面法優化大孔樹脂純化山藥多糖工藝
李 妍,李 鋒,曹珂珂,王明杰,王 娣,許 暉(2:112)
花狀ZnO/石墨烯復合微球制備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
陳良偉,王 娟,田成成,張 莉(2:115)
動力變質作用對煤孔隙結構及瓦斯含量的影響
李建樓(2:118)
新集二礦210108工作面高抽巷合理層位確定
周瑞鶴,吳德義(2:121)
碭山酥梨適宜性土壤地球化學特征分析
郭 艷,陳 智,孟棟材,梅養英,吳 奇(2:124)
一類廣義螺面的方程與圖示
周小輝(3:93)
具有尺度結構的種群系統的最優生育率控制
田 雪,辛大偉(3:96)
基于近似投影的分布式零階Push-Sum優化算法
任芳芳,李德權(3:100)
改進蟻群算法在移動機器人路徑規劃中的應用
王學梅,陳其工,王 正(3:107)
基于GA-SAPSO優化BP神經網絡的光伏系統發電量預測
黃 超,葛 愿,葛宜然,張 剛(3:110)
一種測試數據分塊縱向相容的編碼壓縮方案
李建新,吳孝銀(3:115)
工業管道質量評估系統中的數據處理軟件研究
陳 彬,聶宗瑤(3:119)
植物乳桿菌B002高密度發酵條件的研究
曹珂珂,李 妍,王 娣(3:123)
隨機利率下延期m年的n年定期壽險精算模型
李 浩,蘇 婷,劉兆鵬,李 杰(4:106)
基于BP神經網絡的安徽省城市旅游競爭力關鍵因素識別
高鳳偉,張 爽,李耀紅(4:108)

武永軍,朱 軍,王 聰,謝 永,史洪偉,李皖珠(4:112)
焙燒溫度對絲光沸石催化羰基化反應的影響
劉俊龍,師瑞娟,管清梅,廖榮寶,宋崇富(4:115)
宿州地區水體中F-含量測定分析
程 琛,楊 凝,劉佳俊,劉迪迪,付 帥(4:119)
響應面法優化徐長卿中丹皮酚的提取工藝
翟科峰,段 紅,曹穩根(4:122)
基于評分合理因子的協同過濾推薦算法研究
張 震,華 鋼(5:96)
基于北斗的LED路燈故障檢測與報警系統設計
袁學松,張 靜(5:100)
煤礦瓦斯監控系統異常信號的辨識
黃凱峰,劉澤功(5:104)
基于分位數回歸的金融市場聯動性研究
張 潔,方厚加(5:108)
扭轉梁的剛度和疲勞實驗方法研究
楊麗群,戴聲良(5:112)
脫氫樅胺基多酚衍生物的合成及結構
劉超祥,林中祥(5:116)
不同生長期女貞子生物量積累及特女貞苷含量動態變化研究
王甫成,紀東漢,龔道鋒(5:120)
PEI@SiO2材料的合成及其對CO2的吸附性能
周 琳,劉 苗,畢 蓉,劉 超(5:123)
基于MIMO-OFDM系統的改進的廣義球解碼算法
楊 梅,陳 陽,李滿華(6:95)
基于多目標決策的綠色機電產品設計方案優選算法
丁 浩,范生萬(6:99)
基于WiFi技術的無線調光日光燈系統設計
李 翔,章曙光,陳 蘊(6:103)
高校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的開發與實現——以安徽三聯學院為例
岳國慶,張 虹(6:107)
超聲波強化SBR處理黃連素制藥廢水
陳 琳(6:110)
CaO助熔劑對朱仙莊煤灰熔融特性的影響
李沙沙,王思學(6:113)
基于集中度(期)的亳州市降水規律研究
何愛霞,張言彩(6:115)
安徽清涼峰—浙江天目山地區晚中生代火山巖地球化學特征及成因探討
奚興符,吳海權(6:119)
一種改進的高效用頻繁集挖掘算法
汪峰坤,張婷婷(7:103)
基于STM32與GSM的家庭智能防火防盜報警系統設計
王大雷,姚積歡,王 楠,汪材印(7:106)
無線電波透視在煤礦工作面構造探測中的應用
吳燦燦,楊 光,曹 靜,劉向紅,彭傳路(7:109)
桃園井田煤的孔隙結構特征研究
李建樓,堵紫薇(7:112)
月季花狀微納米銀顆粒的制備及光學性質研究
周 俠,耿 濤,王紅艷,等(7:116)
生物力學等效軟質材料應力波測試方法的分析與研究
雷經發,戢 敏,張學勇(7:120)
城市居住小區景觀設計手法分析——以安慶市御景國際小區景觀設計為例
劉 龍(7:124)
張量表達在回歸中的應用
張建光,李永霞,楊金山(8:103)
一種基于ECVM的Tri-training半監督垃圾郵件檢測算法
卜華龍,夏 靜,鄭尚志(8:105)
安徽省生態足跡的影響因素分析及趨勢預測——基于PLS-STIRPAT模型
黃永強,張 俊,任志安,陳 琳(8:108)
基于單目視覺的實時測距算法
趙 松,盛海軍,王華強(8:114)
高性能鋼筋高強鋼纖維混凝土梁受剪抗裂試驗與受剪開裂剪力的計算
卞 祝,黃 偉,戈海玉,葛清蘊(8:118)
咪唑-1-乙酸的合成工藝改進
宗智慧,張恩立,袁 明,陶兆林(8:122)
春石斛類原球莖克隆增殖技術研究
朱志國(8:124)
基于模糊層次分析的煤礦井下救生艙安全性評價——以淮北市某煤礦為例
王 楠,劉 浩,楊 權(9:106)
磁流變液及其工程應用研究
劉 浩,王 楠(9:110)
α-Fe2O3納米材料的制備及其對甲基橙的光催化降解研究
李雪蓮,華理想,葉俊勇,孫一平,茅 旭,汪 冉(9:114)
茶油微膠囊化制備及其特性研究
董 增,姚宏燕,翟科峰,曹穩根,高貴珍(9:118)
淮北煤田巖漿侵入區煤中過渡元素特征研究——以童亭礦和臥龍湖礦為例
馮松寶,車青松,汪偉民(9:121)
宿州市城中河流底泥重金屬污染特征及其評價
蘇海民(9:124)
ArcGIS與CorelDraw數據格式轉換實現
王 雷,趙冰雪(10:107)
地圖著色問題的DNA計算
馬 瑩,方 歡(10:110)
基于五電平NPC的IGBT開路故障診斷方法
莊茂東,高愛杰(10:113)
雙輪狀組裝體鎳鈷氫氧化物的制備及催化性能研究
周 俠,王紅艷,徐基貴,等(10:116)
基于原子力顯微鏡表征碳酸鹽巖納米級孔隙結構
吳 盾(10:120)
多道瞬態面波法在巖溶注漿質量檢測中的應用
席超強,周文龍,李建寧(10:123)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的數學解釋
侯闊林(11:89)
鈣鈦礦錳氧化為母體的二相復合體系磁電阻增強效應研究
張明玉,李 莉,羅 鵬,劉 鵬(11:94)
基于屬性理論的降雨預測研究
梁楠楠,陳黎黎(11:97)
基于改進RFM模型的產品推薦算法
王召義,汪 琪(11:101)
基于混合高斯模型的運動車輛檢測
邵 毅,溫 艷,曹吉花(11:105)
用酸價測定法鑒別地溝油和食用油
宋崇富,王 杰,田志美,等(11:108)
2,9-二甲基-1,10-菲羅啉促進的直接C-H芳基化反應
朱逸偉,施一新,伍中豪(11:114)
吡唑并[3,4-b]吡啶衍生物對A1腺苷受體拮抗活性的定量構效關系
陳 新,劉慧群(11:118)
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祛風止痛片中烏頭堿的含量
曹穩根,翟科峰,段 紅,董 增(11:122)
鹽酸頭孢吡肟與胃蛋白酶相互作用的光譜研究
李曉玲,王紅艷,瞿 偉,朱蓋山,劉 超(11:124)
基于模糊控制的智能充電器的研究與設計
李文萱,趙新華(12:80)
超聲波輔助溶劑法提取紅景天中的多糖
鮑妮娜,于蓓蓓,孫銀平(12:83)
殼寡糖對仿刺參體腔液細胞免疫的影響
盧亞楠,王 武,李 明,張建清,王 麗,叢玉婷(12:86)
潛水上游年輸沙量Mann-Kendall突變分析
張理華,尹 劍(12:88)
霍山縣近50年氣溫和降水變化特征研究
袁新田,吳茂成(12:91)
安徽省城市居住區景觀植物配置的地域特征——基于合肥、阜陽、宣城三市的調查
姚曉潔,王昊禾,姚俠妹,張祥瑞(12:97)
礦區農田土壤重金屬污染特征研究
熊 霜,桂和榮,彭位華(12:102)
臥龍湖礦太灰含水層水文地質求參
王 濤(12:108)
任樓煤礦副井井筒變形破壞機理研究與防治
徐海洋,桂和榮,孫本魁(1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