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芹 韓世忠 馮濤
移動式γ射線探傷輻射防護與安全使用
王春芹 韓世忠 馮濤
移動式γ射線探傷應用日漸廣泛,但其存在輻射污染及放射源丟失、被盜、卡堵等輻射事故隱患,如何安全使用放射源至關重要。
移動式γ射線探傷機設備簡單、便于操作、不用水電,被廣泛應用于焊縫和鑄件的內部質量檢驗,例如各種受壓容器、鍋爐、船體、輸油和輸氣管道等的焊縫,各種鑄鋼閥門、泵體、石油鉆探和化工、煉油設備中的受壓鑄件,精密鑄造的透平葉片,航空和汽車工業用的各種鋁鎂合金鑄件等。
但放射源發出射線,對人的傷害極大,操作不慎會致人輻射,患白血病的概率增加,造成輻射事故。因此必須注意移動式γ射線探傷機輻射防護和安全使用。
2014年5月天津某公司在南京作業期間,雇傭無資質人員違規操作,造成一枚Ⅱ類放射源丟失,導致一名人員受到超劑量照射,引發急性放射病,被確認為重大輻射事故。
2012年,河北省電建一公司在邯鄲市一家發電企業進行探傷作業后,一看守生產材料的工人到邯鄲市環保部門反映,探傷作業時其沒有聽到警示,在作業現場并觀看了探傷作業,造成頭疼等后果。
這些事故警醒我們,對γ射線探傷機必須做好監管,確保其安全使用。
首要的是要做好跟蹤監測,確保放射源處于受控狀態。
對γ射線探傷機必須堅持四測一跟蹤。一測:含源探傷機出庫時,在施工人員和管庫人員共同參與下,用便攜式輻射測量儀在探傷機源出口處監測輻射劑量,以確定源在探傷機內并隨機出庫。二測:當探傷機到達作業現場,使探傷機處于照射狀態,用便攜式輻射測量儀從探傷位置四周由遠及近測量空氣輻射劑量率,直到2.5微戈瑞/小時為監督區邊界,到15微戈瑞/小時為控制區邊界,收回放射源到屏蔽位置后,在探傷位置四周以該劑量的等劑量線為基礎,確定控制區邊界和監督區邊界。同時標明含源探傷機運至現場。三測:探傷結束、放射源返回探傷機后,在離開作業現場后,用便攜式輻射測量儀巡視施工現場的輻射水平,與當地天然本底比較,同時在探傷機源出口處監測輻射劑量,準確判斷無放射源脫落現象。四測:探傷機運至源庫(探傷機現場臨時暫存庫),在施工人員和管庫人員共同參與下,用便攜式輻射測量儀在探傷機出口處監測輻射劑量,以確定源在探傷機內并隨機入庫。一跟蹤:在輸送途中停留時,作業人員用便攜式輻射測量儀跟蹤測量探傷機源出口處的輻射劑量,確保源在運輸中安全。
其次,進行作業前,先根據實際檢測結果確定控制區和監督區。控制放射源傳輸的地點應盡可能設置于控制區外,同時應保證操作人員之間的有效交流,未經許可,人員不得進入控制區邊界內。監督區位于控制區外,允許與探傷相關的人員在此區域活動。
施工人員應在控制區邊界設置輻射防護警戒裝置,如輻射防護警戒燈、輻射防護警戒繩等,并懸掛 “當心電離輻射”警示牌,夜間有照明裝置,并設專人看守。開機前用擴音喇叭播放“探傷作業,禁止入內”。
在現場及公共場所放置不小于2平方米的γ射線工業探傷公示牌,公示牌應包括輻射安全許可證、現場操作人員照片及資質證書、探傷作業責任人、現場安全管理負責人及聯系電話、作業時間和地點、環保部門監督舉報電話等信息。
探傷過程中,發現非工作人員進入控制區,工作人員應予以警示,要求其迅速轉移到安全區。當有人誤入探傷區而得不到有效處理時,應本著以人為本的原則,中止作業,記錄來人個人信息、受照時間及誤入原因報有關部門備案。
實行痕跡化管理。放射源出庫或入庫時,由借用人和源庫保管人員填寫《放射源出入庫登記表》,雙方簽字確認,并由借用人和源庫保管人員填寫《放射源出入庫登記表》,雙方簽字確認。貯存、領取、使用、歸還時及時進行登記、檢查,做到賬物相符。
放射源庫必須有有效的防火、防盜、防泄漏安全措施。不得與易燃、易爆、腐蝕性物品一起存放。源庫必須設置醒目的警示標志,以免非作業人員誤入。放射源庫設置紅外線和監視器等保安設施。
放射源庫要雙人雙鎖,鑰匙必須由兩個以上保管員分別保管,未經保管員許可,任何人不得入內。值班人員每天對庫房的門窗、鎖具進行檢查,認真填寫放射源庫安全保衛巡視表,發現問題,及時處理,不得延誤。
施工現場不得存放放射源。探傷裝置用畢不能及時返回放射源庫保管時,應利用保險柜現場保存,并須派專人24小時現場值班。保險柜表面明顯位置要粘貼電離輻射警告標志。
按照防護和安全最優化的原則,合理安排探傷時時間,如,一探傷企業在邯鄲東郊熱電廠進行探傷作業的時間通常在晚22:00至次日晨6:00之間,大大減少了無關人員受到輻射機率的概率。輻射工作人員工作期間應正常穿戴鉛衣、鉛眼鏡等防護用品,攜帶個人劑量報警器。在滿足工作需求的情況下,盡量減少照射時間。
當有人誤入探傷區而得不到有效處理時,應本著以人為本的原則,中止作業,記錄來人個人信息、受照時間及誤入原因報有關部門備案。
從事輻射工作人員應掌握探傷儀器的性能、使用方法,并定期參加有關部門組織的輻射安全和防護培訓,接受輻射防護安全知識和法律法規教育,提高守法和自我防護意識,獲得《輻射工作崗位證》后,方可上崗從事探傷和放射源保管等工作。
針對具體項目成立輻射防護管理機構,明確其輻射安全和防護人員及責任,指定專人負責γ射線放射源保管工作。
輻射工作人員應佩戴個人劑量計,每季度接受劑量監測,建立個人劑量檔案,個人劑量檔案應當保存至其年滿75周歲,或停止輻射工作30年。保證操作人員所受照射劑量不超過《電離輻射防護和輻射源安全基本標準》(GB18871-2002)規定的個人劑量限值。
γ射線檢測技術單位要制訂《輻射事故應急預案》,成立輻射事故應急組織機構,明確機構成員及職責分工,對應急預案啟動流程、應急措施、保障措施等進行詳細規定。
在放射源運輸和貯存中發現放射源丟失、被盜,在放射源使用過程中發生放射源卡堵、脫落等事故,施工人員應立即實施必要的自救措施,立即疏散受輻射區域內工作的所有施工人員,組織施工人員對現場所有通行路口進行專人警戒,防止外來人員誤入受輻射區。在不造成操作人員超劑量照射的情況下,迅速將放射源收回到儲罐中,運回放射源庫等待后處理。如不達效果,就要進入應急狀態。
事故發生后2小時內向當地公安、環保、衛生等部門報案。封閉事故現場,一般在事故發生地周圍120米處設置警示標志。如屬于機械故障,應立即通知γ射線檢測儀器供貨商趕赴現場處理。探傷過程中因放射源卡死、脫落而造成人員誤照射時,應立即攜帶輻射劑量儀對現場輻射場所進行測量,估計當事人所受劑量,當照射劑量超過0.05希沃特時,應立即聯系醫院進行檢查救治。劃出輻射防護警戒區,警戒區邊界劑量應小于2.5微戈瑞/小時,設置警戒繩封閉事故現場,夜間應設置警示燈,禁止非工作人員進入事故現場。
經過處理,污染現場已經達到安全水平,具備生產恢復條件,其他工作能夠轉入后期處理時,應解除應急狀態。
(作者單位:王春芹、馮濤,邯鄲市環境保護局;韓世忠,邯鄲市特檢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