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強,何妍,趙樂樂,楊迪
(西南民族大學管理學院,四川 成都 610000)
成都市人口分布適宜度對人們生活質量影響研究調研報告
趙強,何妍,趙樂樂,楊迪
(西南民族大學管理學院,四川 成都 610000)
在人口持續增長和城市化進程明顯加快的背景下,中國的人口與資源環境關系將會日趨緊張。在有限的國土空間下,如此規模巨大的人口流動遷移及其空間再分布過程,勢必對中國現在及未來城鎮體系、城鄉結構及社會經濟格局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統籌解決人口與資源環境和社會經濟協調發展問題,對于建設人口均衡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具有重大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人口適宜度;成都;生活質量
引言
在人口持續增長和城市化進程明顯加快的背景下,中國的人口與資源環境關系將會日趨緊張。在有限的國土空間下,如此規模巨大的人口流動遷移及其空間再分布過程,勢必對中國現在及未來城鎮體系、城鄉結構及社會經濟格局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統籌解決人口與資源環境和社會經濟協調發展問題,對于建設人口均衡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具有重大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中國城市化進程的加速,隨之而來的城市人口環境問題日益嚴峻,城市建設必須以人為本,如何更好的進行城市人居環境建設,提高居民生活質量是我們的目標;通過對該課題的研究,希望可以對當地市民生活質量的改善提供一個參考數據;通過對成都市人口適宜度對市民生活質量的研究分析,為政府的工作開展提供參考。

人口適宜度的內涵及相關研究
現狀研究:成都市作為西部經濟發展較快的城市,公共基礎設施較為完善。服務業、商業、高新技術產業等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也吸引了大量的人口涌入,截止2013年成都市人口達到1400萬人。外來人口的涌入所帶來的城市管理壓力及公共服務資源的緊缺對成都市人民的生活質量造成很大的影響。理論研究:人口分布適宜度對人民生活質量有一定的影響,而影響人口分布適宜度的原因有公共交通擁堵、教育資源緊缺、公共衛生資源配置不均衡等的問題。通過問卷調查等的方法得到有效數據并對其進行加工分析,深層次的了解人口分布適宜度對于居民的生活質量的影響。探索“人口分布適宜度與居民生活質量關系”之間的構念,分解“人口分布適宜度”以及“居民生活質量”的相關指標并進行量化分析;構建人口分布適宜度對居民生活質量的指標評價體系。對策研究;根據對現狀和理論的研究與分析,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有效的對策和建議。
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是21世紀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業已成為世人共識。人口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首要動因,可持續發展的實質就是實現人口與資源環境和社會經濟的協調發展。本文即以人口與資源環境協調發展為主線,在系統梳理人口與資源環境和社會經濟協調發展的內涵和外延的基礎上,立足地理學視角,開展人口與資源、人口與環境和人口與社會經濟的區域協調性和協調度評價;最終從系統角度出發,集成計量中國不同地區的人口分布與資源環境和社會經濟的適宜程度,劃分人口分布適宜度等級與限制類型,以期為引導人口有序流動、促進人口合理布局,實現區域可持續發展提供應對策略與政策建議。(1)首先對樣本中的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和在成都市扮演的角色,頻率等基本信息做出相應的分析。(2)分析研究公共交通、公共衛生、教育資源、醫療保健消費水平等與居民生活質量之間的關系。(3)分析研究人口分布適宜度與居民生活質量之間的關系,合理構建人口分布適宜度對居民生活質量的指標評價體系。
本次問卷信息的收集來源于網上問卷及紙質問卷的數據,所有統計信息真實可靠,發放網上問卷300份,紙制問卷200份,總計500份。共回收201份有效問卷。本文卷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樣本基本信息,表1整體描述了本研究樣本頻次和累計百分比的統計結果。
從圖中可以分析以下幾點:
①本次參加問卷調查的的成都人男女比率約為1:1。男性使用者的比例為52.24%,女性例用者的比例為47.76%,數據表明使用購物網站的成都人用戶并沒有明顯的性別差異。
②數據顯示,成都人用戶年齡段主要集中在18歲以下、18~35歲、35~60歲、60歲以上這四個之間,18-60歲以下的成都人大約占總樣本的90%。其中18~35歲的人口就占到50.75%。這表明成年人更關注成都市居住適宜度和生活質量,而且這部分群體中剛成年的上班族關注度較為強烈,沒有創造收入能力少年,年過六旬的老人對次關注度較低,由此說明城市建設需要新一代的年輕人。③表1可以看出,大部分成都人的受教育程度在碩士以下,占總調查人數的83.58%,而大專學歷的人口占比36.32%,幾乎是總調查人三分之一。大學本科和高中以下的人數占比近乎相同,說明現代成都人的專科升學率較高,而碩士升學率依然較低,說明現代成都人通過提高教育水平而追求生活質量的愿望強烈,但受多方面因素影響,其追求碩士學歷的能力仍顯不足。
④表中數據顯示,有92.54%的成都人是非政府公務員,私營個體、一般工薪職員和自由職業者這三個區間則分布比較均勻。表明成都人更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但人有一部分成都人希望那個通過學識來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
人口涌入在填補就業空缺、創造消費和加快公共建設等三方面提供了幫助,有36.82%的成都人認為可以填補就業空缺,38.31%的人認為創造消費,而僅有24.88%的人認為可以加快公共建設。由此顯示外來人口涌入更多的影響市委城市填補了就業空缺并與此同時也創造了消費。[1]
公共衛生:
數據顯示,25.87%的人認為醫療設備和條件影響成都人的生活,31.34%的人更注重醫療水平和和服務,政府醫療投入的關注度僅為25.87%,由此顯示,大部分的成都人更關注公共衛生的內在因素,而非外部投入。
有數據可看出,約60%的成都人收入滿意度為一般,僅有少部分人滿意收入,約占18%,住房緊缺問題占比27.36%,交通擁堵問題占比幾乎半數,大部分成都人選擇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占比76.12%。三個問題可看出,城市交通是程度市目前主要影響生活質量的問題,急需解決,而較低的薪資水平直接影響成都人的住房及生活要求,從而影響生活質量。
由數據可以得到:37.81%的成都人娛樂方式為看電影,運動類娛樂方式為12.94%,少部分人沒有娛樂方式,占比10.45%,有31.34%的人認為當地物價水平影響消費,商品質量與服務營銷消費的同意度為41.79。個人消費能力會影響生活水平,占比26.87%由此可以得出娛樂方式于個人消費能力有關有關系,成都市個人消費能力較,所以較少的人選擇消費的娛樂方式。
數據顯示,有42.29%的人更注重教育基礎設施的構建,34.33%的人認為政府對教育的關心會影響城市的教育發展,也有一部分人認為教育渠道多樣化對生活質量的影響也很重要。
數據表明,58.71%的成都人注重醫療保險,14.43的人注重養老保險,很少一部分人注重住房公積金,占比約為8%,社區便民商場的滿意度較好,占比76.12%,綠化滿意度為91.54%,生態、文化、科技等方面做得較好,交通較差 滿意度為31.34%。由此可以得出,成都人的人口適宜度較高,但交通問題嚴重,以及時緩解,成都人更少的關注住房公積金,所以生活質量與養老和醫療保險關系密切。
綜合分析數據顯示,大部分的成都人認為社會整體水平勞動自身生活水平,占比75.62%,而成都市經濟發展好,科技水平較高高,醫療教育衛生事業完善:自主創新能力強、 與此同時完善的制度創新與體制創新,先進的基礎設施依然影響著新一代的成都人。由此更應證了成都市個人生活質量的提升依靠社會整體水平的提升。
數據顯示,成都市的基本問題需要改善,而一些非基本生活問題也需要加強,其中基礎設施和政府機制最需要改善,占比分別為:47.26%、46.77%,社會資源分配、環境保護及未來發展方向稍顯遜色,占比均為40%左右,而人才培養方面較好,不需要即刻改善。[2]
結論
綜合分析:由上述19個問題及表格顯示分析得出,成都市成年人更關注生活質量,而成都生活質量和人口適宜度的提升與外來人口的關系不大,而更在于其內部生態環境,薪資水平,娛樂方式,政府建設,及問題的處理方面的改善,現階段成都市最大的問題是交通擁堵的問題,嚴重影響人們的生活質量及人口適宜度,急需改善;醫療,保險等社會保障措施也需要加強[3]。通過表中分析得出:成都人的生活水平于社會整體水平息息相關,正如習主席在《之江新語》“打好團結牌”一文中說,懂團結是真聰明,會團結是真本領。水漲船才能高。團結出凝聚力,出戰斗力,出新的生產力。只有滿足了集體利益,才能實現個人利益。只有成都人團結一致,齊心協力的解決問題,提高生產力,促進發展,成都人的生活質量和人口適宜度才會提高。[4]
另外,本次調查也有一些不足之處。(1)在樣本的抽取中,計劃為整群抽樣、部分抽中的市民不愿填寫、只能從其他的組群中抽人填寫;(2)網絡問卷的隨機性不是很強,小組只能通過外校的高中同學同學帶動填寫;(3)大多數市民填寫問卷的參與感不強,導致信息有偏差;(4)由于小組調研經驗不足,問卷設計、數據的整理分析等各個方面存在遺漏和不足。
[1] National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The Population Development Functional Zoning(The First Part).Beijing:World Knowledge Press,2009.[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發展規劃與信息司.人口發展功能分區研究(上).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9.]
[2] Niu Wenyuan.Basic understanding of the theor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Progress in Geography,2008,27(3):1-6.[牛文元.可持續發展理論的基本認知.地理科學進展,2008,27(3):1-6.]
[3] Luo Hui,Huo Youguang,Hu Yanhua,etal.The theory review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Journal of Northwest Sci-tech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Social Science Edition,2004,4(1):35-38.[羅慧,霍有光,胡彥華,等.可持續發展理論綜述.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4(1):35-38.]
[4] Qi Ye,Cai Qin.A Decade of Advances in Sustainability Theory.China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10.20(4):110-116.[齊曄,蔡琴.可持續發展理論三項進展.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0.20(4):110-116.]
K901.3
A
1671-1602(2016)24-0114-02
成都市2014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365.3萬。從人口規模來說置,1500萬是成都最大人口容量的臨界點,在2020年前不宜突破。這是成都人口發展的紅線,并且是成都生態建設所需要的紅線、成都轉型升級的紅線。所以研究成都市人口分布適宜度對人們生活質量影響研究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綜上所述進行成都市人口分布適宜度對人們生活質量影響研究是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