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廷廷 陳秋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內分泌科
中西醫結合對糖尿病腎病的認識及治療療效探析
廉廷廷 陳秋
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內分泌科
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常見并發癥,是由于糖尿病患者長期代謝紊亂、微循環障礙而引起的糖尿病性腎臟病變,是導致終末期腎衰的常見原因。中醫認為,本病主要與患者素體陰虛、飲食失節、情志失調、勞欲過度、腎元虧虛等密切相關,病情復雜;陰液虧耗,燥熱偏勝是基本病機。中醫、西醫在治療糖尿病腎病方面各有優勢,中西醫結合的方法臨床效果滿意。筆者總結了近幾年中西醫對該病的研究文獻,現就中西醫對該病的治療研究現狀作以綜述。
糖尿病腎病;中西醫結合;綜述
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最常見的嚴重并發癥之一,是1型糖尿病(T1DM)人群的主要死因;在2型糖尿病(T2DM)人群中,嚴重性僅次于心、腦血管疾病[1]。西醫治療主要從嚴格控制血糖、血脂、血壓,減少尿蛋白和改善腎功能等方面進行處理。傳統中醫學雖無糖尿病腎病記載,但后人根據其臨床特點將其歸屬于“消渴”、“虛勞”、“關格”、“水腫”等范疇。本病主要病機為陰液損耗,燥熱偏勝,陰虛為本,燥熱為標,是本虛標實之病。治療以滋陰固腎為本,兼以辯證施治,部分醫家施以針刺,臨床效果顯著。近年中西醫結合療法對糖尿病腎病的治療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
本病與先天稟賦不足、飲食失調、勞欲過度、情志失調、腎元虧虛等關系密切。《靈樞·五變篇》:“五臟皆柔弱者,善病消癉”[2],指出了五臟虛弱是消渴發病的重要因素,其中以陰虛體質最易罹患。飲食不節易傷脾、腎之陽氣,陽氣不足則運化失司,積熱于內,化燥傷陰,陰損及陽,脾腎均衰,發為下消。正如《素問·奇病論》:“肥美令人內熱,甘者令人中滿,故其氣上溢,轉為消渴”。《外臺秘要·消渴消中》:“房勞過度,致令腎氣虛耗,下焦生熱,熱則腎燥,腎燥則渴。”即勞欲過度,或是房事不節均易傷腎精,虛火內生,則火因水竭益烈,水因火烈而益干,終至腎虛肺燥,發為消渴。情志失調,如肝郁氣結,郁久化火,火熱內生,消灼肺胃陰液而發為消渴。正如《外臺秘要·消渴消中》:“心境愁郁,內火自燃,乃消癥大病”。
中醫學將消渴分為上、中、下三消。病變臟腑分別以肺、胃、腎為主,而以腎為關鍵。糖尿病腎病以陰虛為本,燥熱為標。《證治準繩·消癉》:“渴而多飲為上消(膈消),消谷善饑為中消(消中),渴而便數有膏為下消(腎消)”。根據糖尿病腎病臨床表現,歸屬于“下消”范疇。《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三:“飲水隨飲便下,小便味甘而白濁,腰腿消瘦者,腎消也”。指出了糖尿病腎病會出現蛋白尿這一臨床特征。糖尿病腎病發展至后期患者出現水腫、貧血、少尿等癥,可歸屬于中醫的“水腫”、“虛勞”、“關格”等范疇。
現代醫學認為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患者長期代謝紊亂、微循環障礙引起的慢性微血管病變,主要是造成腎小球受損而出現糖尿病性腎小球硬化癥。現代醫學認為糖尿病腎病主要由遺傳及環境因素(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等)相互作用引起,其中高血糖尤為重要。
糖尿病腎病早期便可觀察到腎臟血流動力學異常,主要表現為腎小球高灌注和高濾過。高血糖造成代謝異常而促進了腎小球基底膜增厚和細胞外基質蓄積。糖尿病腎病幾乎均伴有高血壓,血壓控制情況也與糖尿病腎病發展關系密切。另外,糖尿病腎病的發展過程中可見多種血管活性物質(RAS、內皮素、生長因子等)代謝異常。
近年來眾多醫家對糖尿病腎病做了深入的研究。研究表明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腎病療效確切。張林[3]將80名糖尿病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對照組采用西醫治療,給予口服降糖藥、降壓、降脂等對癥處理,治療時間為三個月。觀察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采用中醫辯證療法。如,氣陰兩虛型加用生黃芪、太子參、山藥等益氣滋陰的藥物;脾腎兩虛型加用附子、補骨脂、白術、木香、干姜等補腎健脾的藥物;濕濁瘀血型加用薏苡仁、桃仁、當歸等利濕、活血藥物。比較HbAlc、SCr、BUN、Upr等指標,發現觀察組較對照組改善明顯。王學武[4]將60例糖尿病腎病患者隨機分為2組。對照組30例采用西醫常規對癥治療,治療組30例在西醫常規治療基礎上加用益氣活血湯(黃芪、當歸、川芎、水蛭等)。治療時間為三個月。結果顯示治療組有效率90.0%,明顯優于對照組。張艷彬[5]將糖尿病腎病患者按隨機原則分入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00例,觀察組應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對照組單用西醫治療,將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不良反應發生率進行對比。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88%,明顯高于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觀察組為16%,明顯低于對照組。黃燁[6]在2008年1月-2012年12月將其醫院收治的氣陰兩虛兼血瘀型的患者80例,根據不同治療方法,分為序貫組39例與非序貫組41例,比較兩組臨床療效及中醫證候療效。結果顯示中西藥聯合序貫療法能更好地控制糖尿病腎病患者eGFR的下降,有效減少24h尿蛋白。高燕[7]用紅花黃色素聯合貝那普利改善腎功能,結果顯示聯合用藥效果較單用貝那普利能更好地改善早期糖尿病腎病患者的臨床癥狀及體征。路其龍[8]觀察利水補腎方(黃芪、當歸、茯苓、滑石、知母等)聯合西藥治療難治性腎病綜合征療效,連續治療三個療程,痊愈120例,顯效52例,無效28例,總有效率86%,療效顯著。王琳[9]觀察補腎消渴湯(黃芪、當歸、白茅根、澤瀉、車前子等)聯合西藥治療早期糖尿病腎病療效,結果顯示該聯合用藥可以提升療效,減少不良反應。另外,針刺治療糖尿病腎病的臨床效果顯著。黃濤[10]在2012年12月-2014年4月將糖尿病腎病患者隨機分為中藥組、針刺組和針刺加中藥組。針刺穴位腎俞、關元、氣海、太溪等)。結果顯示中藥組有效率93.33%,針刺組總有效率90.0%,針刺加中藥組總有效率96.67%。
現代醫學認為糖尿病腎病發病機制主要與以下因素有關:遺傳易感性、血流動力學紊亂、代謝紊亂等。糖尿病屬于中醫消渴范疇,與素體陰虛、飲食失節、情志失調、勞欲過度、腎元虧虛密切相關。其以陰傷燥熱為基本病機,糖尿病腎病則屬“下消”范疇。從今年研究糖尿病腎病的文獻來看,中西醫結合治療本病有顯著的
優勢。中藥組方與臨床辨證靈活多變,適用于慢性病,不良反應小,配合西藥降糖、降壓、降脂,不僅可以降低西藥的不良反應,而且在提高臨床療效方面有顯著優勢。中西醫結合治療可以從多方面保護腎臟功能,延緩糖尿病腎病的發展,值得進一步研究及推廣,使療效最大化,勢必可以給患者帶來福音。
1 葛均波. 內科學[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
2 王洪圖. 內經[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
3 張林. 中醫辯證治療糖尿病腎病效果分析[J]. 亞太傳統醫藥,2015,11(15):98-99.
4 王學武,楊愛評. 中西醫結合治療早期糖尿病腎病疾病30例臨床觀察[J]. 河北中醫藥雜志,2015,37(9):42-48.
5 張艷彬. 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100例臨床觀察[J]. 中國療養醫學,2015,24(9):60-61.
6 黃燁,楊雪蓉,顧逸夢,張明. 中西醫聯合序貫療法治療臨床期氣陰兩虛兼血瘀型糖尿病腎病臨床療效觀察[J]. 臨床合理用藥,2015,8(9):22-24.
7 高燕,袁魯亮,鄭鵬,劉寧. 紅花黃色素聯合貝那普利對早期糖尿病腎病患者腎功能的影響[J]. 現代生物學進展,2015,22(34):33-36.
8 路其龍. 利水補腎方聯合西藥治療難治性腎病綜合征200例臨床觀察[J].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15,29(8).113-114.
9 王琳. 補腎消渴湯聯合西藥治療早期糖尿病腎病隨機平行對照研究[J]. 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15,29(8):108-110.
10 黃濤. 針刺治療糖尿病腎病的臨床研究[J]. 中國社區醫師,2015,31(3):94-95.
基層園地
10.3969/j.issn.1672-7851.2016.06.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