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企校交互平臺促成果轉化提升軍檢水平
(周千、張東)近日,陸軍沈陽軍代局某軍代室牽線搭橋,力促北京理工大學檢測與控制研究所與某廠召開檢測技術應用與企業需求對接會,并在研究方向和轉化項目上初步達成一致。該研究所介紹了殘余應力無損檢測與調控技術的應用、某產品超聲自動檢測技術方案等,軍廠就某產品底隙檢測、殘余應力篩查方面提出了檢測需求,并對某型產品應用超聲檢測的技術參數選擇、檢測結果判定等方面進行討論交流,對提高該廠軍品質量控制水平、推動行業技術工藝革新起到了積極作用。
幾年來,通過軍代室搭建的企業與院所交互平臺,不僅有助于工廠提高自身軍品質量檢測水平和質量控制能力,拓寬軍品科研范圍、提高企業發展競爭力,同時也充分發揮了院所技術資源的優勢和潛力,推進了軍民結合、產學研一體的科技協同創新平臺的軍民雙向融合,在技術、產業及資本的高效組合上取得了實效。
全年產品的一次軍檢合格率等幾個簡單指標,采購質量、過程能力、批次產品質量等是好是壞沒有衡量標準。由于過程缺少量化指標,很多隱性問題被忽視,最終產品質量也往往難以得到保證。“軍代表質量監督不能老是被動處理問題,要做到提前發現問題苗頭,主動預防問題發生。”總代表孫新華在業務工作會上提出要求。怎樣做到“問題早發現,預防走在前?”還是要靠數據說話,及時匯總、掌握產品質量形成、使用過程的各項數據,增加過程控制指標是開展“預防性監督”的關鍵。軍代室依據相關標準、工作經驗增加了15個指標,要求軍代表及時記錄、統計和分析。每批產品驗收結束、每次為部隊服務結束,同步完成指標統計,并通過軍廠會議等形式及時反饋給企業,作為下批產品生產改進的依據。今年以來,通過“數據化”監督,軍代室共發現潛在質量問題5個,提出生產過程改進意見13條,企業全部按要求進行了整改。軍品生產過程更加“透明”,產品一次軍檢合格率也從92.3%提高到了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