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軍轉民》雜志2016年總目錄
卷首語
新年寄語/周武勝(2016年1月)
打贏“十三五”攻堅戰 打造國防科技工業新常態/宮宏光(2016年2月)
耕耘在希望的田野上/本刊編輯部(2016年3月)
要增強“軍轉民產品”的品牌意識/宮宏光(2016年4月)
發揮市場和政府兩個作用 優化供求關系,深化軍民融合/宮宏光(2016年5月)
不辱使命,再立新功/宮宏光(2016年6月)
不忘初衷 砥礪前行/本刊編輯部(2016年7月)
再議軍民融合戰略實施/宮宏光(2016年8月)
從開放包容說開去/宮宏光(2016年9月)
我國軍民融合科技成就展示的又一次盛會/宮宏光(2016年10月)
軍民融合 風鵬正舉/本刊編輯部(2016年11月)
時光詠嘆調——寫在《中國軍轉民》出版200期之際/本刊編輯部(2016年12月)
特別關注
2016年國防科技工業工作會議在京召開(2016年2月)《民企參軍促進與探索》與《民企參軍案例匯編》發布(2016年2月)
建立公平競爭環境 引導優勢民企參軍 首屆武器裝備建設軍民融合式發展論壇在京舉行(2016年2月)國防科工局張克儉副局長一行來協會調研(2016年3月)
感謝信(2016年3月)
關于邀請參加2016 年第十一屆中國航展的通知(2016年3月)
習近平主持中央政治局會議:推進軍民融合發展(2016
年4月)
國防科技工業助推軍民融合加速發展/冀中仁(2016年4月)
國防科工局發展計劃司任宏軍副司長 丁亞非處長來協會工作調研(2016年4月)
軍工行業國產數控機床應用工作專家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在京召開/燕利娜(2016年4月)
協會周武勝理事長拜訪陜西省國防工辦(2016年4月)2016CME 中國機床展在上海舉辦/劉志昊(2016年4月)
關于軍民兩用新材料技術對接交流會的通知(2016年4月)
2016 年軍工行業國產數控機床應用座談會在上海舉行/曹福成(2016年5月)
在2016 年軍工行業國產數控機床應用座談會上中國和平利用軍工技術協會周武勝理事長的講話(2016年5月)
在2016 年軍工行業國產數控機床應用座談會上發展改革委國防與經
濟協調發展司副司長徐建平的講話(2016年5月)
在2016 年軍工行業國產數控機床應用座談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
工業司副司長李東的講話(2016年5月)
在2016 年軍工行業國產數控機床應用座談會上國防科工局總工程師
兼發展計劃司司長龍紅山的講話(2016年5月)
第九屆中國數控機床展(CCMT2016)在上海開幕/曹福成(2016年5月)
陳志列一行來中國和平利用軍工技術協會座談(2016年5月)
中國和平利用軍工技術協會與河北省滄州市簽訂框架協議/王 蕊(2016年6月)
中國和平利用軍工技術協會與中國鑄造協會結成戰略合作伙伴關系/陳晶晶(2016年6月)
“走進軍工”軍地協同發展項目對接會在哈爾濱成功舉辦/王 蕊(2016年6月)
第十九屆北京科博會開幕 為觀眾帶來一場視覺與科技的耄耋大餐/曹福成 燕利娜(2016年6月)
2016 軍民兩用新材料供需對接企業即將齊聚北京/冀中仁 燕麗娜(2016年6月)
《2016 睡眠與職業安全白皮書》帶給軍工人啟示 關注員工職業安全 科學運用人體機能/曹福成(2016年6月)
全軍武器裝備采購信息網設立首批異地查詢點
5個城市可直接查詢全軍武器裝備采購信息/冀中仁燕利娜(2016年6月)
國務院組合拳促新能源汽車產業升級/秦 偉(2016年6月)
占領科技工業發展重要領域 推進軍民兩用材料技術應用
中國軍民兩用新材料技術對接交流會在京舉行(2016年7月)
在南京組織航天領域關鍵制造裝備供需對接交流會(2016年7月)
首屆軍工行業國產儀器儀表需求應用座談會在青島舉行/曹福成 燕利娜(2016年8月)
在軍工行業國產儀器儀表需求應用座談會上的講話(摘要)/周武勝(2016年8月)
在軍工行業國產儀器儀表需求應用座談會上的講話(摘要)/宋寶麗(2016年8月)
在軍工行業國產儀器儀表需求應用座談會上的講話(摘要)/蘇 錚(2016年8月)
合作共贏推進軍民融合 萬眾創新落實國家戰略 第十三屆歐亞軍博會在西安舉行/曹福成(2016年9月)推動高新裝備先進材料發展 助力軍民融合產業創新升級
四川省軍民融合高新裝備先進材料產業聯盟成立/高旭鵬 李智勇(2016年9月)
協會理事單位、《中國軍轉民》通聯站授牌儀式在中捷高新區舉行(2016年9月)
第四屆中國科技城國際科技博覽會在綿陽舉行/ 曹福成(2016年10月)
紀念紅軍長征勝利八十周年
大型情景歌舞音樂會《長征 長征》在保利劇院演出/曹福成(2016年10月)
中國軍民融合技術裝備展在珠海舉行/曹福成(2016年10月)
協會與全國工商聯科技裝備業商會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燕利娜(2016年10月)
江蘇省國防科技工業系統宣傳報道培訓班在南京舉行/燕利娜(2016年10月)
“2016 中國軍民融合技術裝備展”亮相中國航展/曹福成(2016年11月)
中國(珠海)航展:奏響軍民深度融合的“時代樂章”/冀中仁(2016年11月)
河北省打造軍民融合暨國防工業協同創新平臺/曹福成(2016年11月)
航空發動機領域關鍵制造裝備供需對接交流會在株洲舉行/代麗麗(2016年11月)
“室內裝修污染第一殺手”的甲醛有了克星/燕利娜(2016年11月)
軍民融合發展戰略高端論壇在青島舉行/曹福成(2016年12月)
十二大軍工企業齊聚青島西海岸 4個軍民融合項目集中落戶古鎮口/ 冀中仁(2016年12月)
“古鎮口模式”引發廣泛關注/冀中仁(2016年12月)第九屆中國軍民融合年會暨成果展在北京舉辦/燕利娜(2016年12月)
高端視點
民企參軍機遇與變革——推動軍民信息互動共享/裝備學院武器裝備建設軍民融合研究中心 舒本耀(2016年1月)
民企參軍機遇與變革——大力推進公平競爭采購/裝備學院武器裝備建設軍民融合研究中心 舒本耀(2016年2月)
當前推進國防科技工業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幾項舉措
/ 龍紅山(2016年3月)
中國軍民融合年度發展概況/國防大學國防經濟研究中心(2016年3月)
深入實施軍民融合發展國家戰略/國防大學國防經濟研究中心(2016年4月)
軍民融合中的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問題/國防大學國防經濟研究中心(2016年5月)
新中國國防工業走向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理論與實踐探索/杜人淮 曹 超(2016年6月)
軍民結合,平戰結合,寓軍于民 軍民融合是中國特色國防科技工業發展的必由之路/周武勝(2016年7月)
毛澤東國防大戰略和中國 “兩彈一星”事業(上)/張 翔(2016年7月)
用市場化機制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龍紅山(2016年8月)
毛澤東國防大戰略和中國“兩彈一星”事業(下)/張 翔(2016年8月)
“三線”建設的歷史回顧與思考(上)——紀念人民軍工創建85 周年/冀中仁(2016年8月)
毛澤東與上世紀60 年代的“三線建設”——紀念人民軍工創建85 周年/曹永勝 李旭之(2016年9月)“三線”建設的歷史回顧與思考(下)——紀念人民軍工創建85 周年/冀中仁(2016年9月)
憶錢學森教授二三事/王 洪(2016年9月)
大國戰略與軍民融合/畢京京(2016年10月)
堅持改革創新推動國防科技工業軍民深度融合發展/王承文(2016年10月)
加強戰略合作,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劉亞洲(2016年11月)
走出一條體現中國特色的軍民融合協同創新道路/張克儉(2016年11月)
國外國防工業軍民融合發展國際化進程和舉措(下)/杜人淮(2016年11月)
新經濟時代與軍民深度融合發展/王樹年(2016年12月)
專家論壇
以科學的思維觀念推進軍民融合發展/焦智立 王紀
俠(2016年1月)
國防科技協同創新體系內涵及構建策略研究/徐 輝(2016年1月)
關于“十三五”時期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初步思考/張 笑(2016年2月)
革命老區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思路建議/吳一亮(2016年3月)
對江蘇省“十三五”時期 軍民融合發展頂層設計的幾點思考/高成貴 李曉清 張 波(2016年3月)
2016 年中國軍民融合發展展望/賽迪智庫(2016年4月)
國家級軍民結合產業示范基地運行分析/劉大任 劉海林 王海濤(2016年4月)
我國軍民融合式技術協同創新動力機制探究/徐小奇宋少杰(2016年5月)
抓改革促創新,解難題強動力,推動軍民融合不斷走向深入/趙淑珍(2016年5月)
對大數據思維下政府統計工作思路的探討/范容杉(2016年6月)
工業4.0 及其對我國國防裝備制造業兩化融合的啟示/ 晉 煜(2016年6月)
新形勢下國防科技工業發展的幾點思考/羅彥平 董瑞雪(2016年7月)
國外國防科技成果推廣軍民融合式發展的經驗與啟示/ 周 靜 曾 昊(2016年8月)
以軍民融合助推我國核技術應用產業快速發展/曹述棟(2016年8月)
軍工產品試驗的質量控制/葉 子(2016年8月)
完善融合相關配套政策/裝備學院武器裝備建設軍民融合研究中心(2016年9月)
挖掘“紅利”亮點 推動中國特色軍民融合深入發展——《關于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的意見》解讀/趙淑珍 李永琳(2016年9月)
國外國防工業軍民融合發展國際化進程和舉措(上)/ 杜人淮(2016年10月)
對加強國防動員應戰應急一體化建設的思考/黃費連王文華(2016年10月)
用供給側改革的思維看待企業的統計分析工作/楊
林(2016年11月)
高度重視信息化戰爭動員設計/王世偉 尹 浩 徐新偉(2016年11月)
全面加強黨的建設 深入推進軍民融合國家戰略/趙淑珍(2016年12月)
積極推進關鍵重點領域的軍民融合發展/王文華 黃費連(2016年12月)
年度專稿
航天盛年多盛事 “四大工程”壯國威(下)——“十二五”國防科技成就系列報道之一/本刊編輯部(2016年1月)
“大工業之花”挺起航空強國脊梁——國防科技工業“十二五”成就系列報道之二/本刊編輯部(2016年2月)
努力建設核工業強國——國防科技工業“十二五”成就系列報道之三/本刊編輯部(2016年3月)
中國兵器工業的春天──國防科技工業“十二五”成就系列報道之四/本刊編輯部(2016年4月)
軍民融合打造“尖兵利器”中國船舶工業鼎力支撐國家海洋戰略——國防科技工業“十二五”成就系列報道之五/本刊編輯部(2016年6月)
中國電科譜寫改革發展新篇章——國防科技工業“十二五”成就系列報道之六/本刊編輯部(2016年7月)
案例精選
西安高新區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探析/王 云 劉 敏(2016年1月)
讓歷史告訴未來——中船九江工業公司發展紀實/王光偉(2016年2月)
打造軍民融合高科技服務平臺——深圳華創科技創新成果產業轉化中心簡介/裝院(2016年3月)
上海龍東光電子有限公司民參軍案例/冀中仁(2016年6月)
深圳金信諾高新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參軍案例/冀中仁(2016年9月)
中船九院:轉型發展是做強做優做大的必然選擇/周輝(2016年10月)
不忘初心 融入地方 聚力發展軍民兩用技術/徐 勇
(2016年10月)
大立科技“參軍”案例/冀中仁(2016年11月)
工辦之窗
深入貫徹軍民融合發展戰略
努力探索國防科技工業軍民融合發展的“江西模式”/楊貴平(2016年8月)
軍工巡禮
攜手繪就中國核燃料循環耀眼一環——記中核AREVA(上海)鋯合金管材有限公司首批國產
M5 包殼管本土化生產交運紀實/馬 騫(2016年1月)以技術創新破解生產難題——風帆有色金屬分公司技術創新紀實/楊建峰(2016年1月)
對標德國企業 打造百年品牌——2015年赴德國培訓心得/何召展(2016年1月)
這五年,我們從未止步——內蒙古一機集團“十二五”發展回顧/王 才 王 莉(2016年2月)
安全文化助推企業發展——河南江河公司安全文化建設紀實/郝紅偉(2016年2月)
在市場的刀刃上行走——深圳賽亞氣霧劑公司發展紀實/張愛娟 張 妮(2016年2月)
鋒刃磨礪鑄精品——江南工業集團與武漢軍代局駐長沙地區軍代室
扎實推進“精品”工程活動紀實/趙 娟 陳 剛(2016年2月)
中航工業昌飛百日攻堅 恪守行為準則/陳迪波 江非(2016年3月)
密碼科研戰線上的“尖刀班”——記七二二所某密碼管理系統項目組/張 力(2016年3月)
創新永遠在路上——內蒙古一機集團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碩果累累/王 莉(2016年3月)
風帆股份履行社會責任“三到位”——風帆幫扶工作組工作紀實/楊建峰(2016年3月)
奮力開啟建設軍工強省新征程——2015 年江西省國防科技工業跨越發展紀實/楊章躍 王光偉(2016年4月)
湖南藍箭無人飛行器表演隊落戶湖南國防職院/王鴻(2016年4月)
筑牢企業轉型發展的質量大堤——中核建中2014、
2015“質量年”活動紀實/林 輝 彭 望(2016年4月)昌飛公司把勞模頒獎晚會打造成文化落地的精品工程/ 卞榮祺(2016年4月)
辛勤揮灑汗水的鍋爐工們——記江西省“工人先鋒號”、江西長江化工有限責任公司機動分廠鍋爐班/劉運山(2016年5月)
務實創新路自寬——中航工業航宇XFT1A 消防吊桶市場推廣和適航取證工作紀實/劉燦萍(2016年5月)江麓公司: 運用精益管理手段 推進“黨員創新工程”/譚 薇 趙海鷹(2016年5月)
傳承兵工精神 托起強企之夢——中國兵器一機集團跨越式發展紀實/趙德忠(2016年6月)
依法治企鑄就“法治昌飛”/崔連軍(2016年6月)科技創新助推航宇轉型發展/龔軍麗(2016年6月)奏響轉型升級三重奏——來自北方工具的報道/雷明(2016年7月)
十八女“焊”子一線“花”兒香——記“全國質量信得過班組”、五分廠054 車間焊線班/方 鋼(2016年7月)
四創電子創優秀上市企業/何依茜(2016年8月)
兵器工業園地上的一朵奇葩——5727 廠研制非金屬兵器復合材料紀實/劉運山(2016年8月)
“中國制造”以全新姿態走向全世界中航工業航宇嘉泰新型民機旅客座椅跨入全球主流市場——寫在國產座椅首次通過波音線裝平臺成功隨機交付之際/龔軍麗 王學舟(2016年8月)
創新管理出新招 降本增效見真金/王 莉 劉占海(2016年9月)
以精神文明建設助推企業和諧發展——銀光集團精神文明創建工作紀實/賈 敏(2016年9月)
用航天科技托起民心工程——記航天三院智慧管網產業發展/李贏新 鄭 茜 劉華英(2016年9月)
航天技術讓石油裝備技術不再受制于人/王若影 張弘強 王力杰(2016年9月)
從“門外漢”到行業精兵——航天海鷹(鎮江)特種材料有限公司從航天
向航空跨越發展紀實/包立敏 黃正宇 王紹旻(2016年9月)
持續開展年度考核 促推勞模“保質創優”/卞榮祺(2016年10月)
產業轉型成效顯 三次創業添新丁/楊波(2016年10月)
七二二所: 創新潮涌好揚帆/陳穎春(2016年10月)擁抱海空 整翼待發——首架國產大型水陸兩棲飛機AG600 總裝工作紀實/秦 偉(2016年10月)
釋放科技潛力 推進軍民融合——內蒙古一機集團以軍品核心技術加快實現軍民融合/張麗虹(2016年11月)
蓄勢前行迎曙光——銀光集團扭虧增盈紀實/譚順蘭(2016年12月)
中國兵器一機集團:強管理細責任 堅守安全紅線/趙德忠 趙旭東(2016年12月)
軍工文化
在改革中錘煉品格 在發展中抒寫忠誠——學習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體會/何勝強(2016年1月)
讓技能人才體面勞動/肖世龍(2016年1月)
中華民族與尚武精神/曹永勝(2016年2月)
你唯一能做的事只有“向上”——“領導干部要善用底線思維方式”淺析/余建華(2016年3月)
打造企業精神文明建設新形態——中航工業西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紀實/張愛軍 李軍利 萬德筠(2016年3月)
春天里,耕耘在希望的田野上——豫西集團江河公司海洋裝備產品開發紀實/賀敬濤 張 晨(2016年4月)統起來 深下去 創新黨建工作方式的實踐與探索/銀光集團黨委宣傳部(2016年5月)
鞏固發揚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始終堅持黨的群眾路線/王泉松(2016年5月)
關于加強國企紀檢監察建設的思考/劉 宇(2016年7月)
著力培育企業創新文化/余建華(2016年8月)
不忘初心 保持本色——學習習總書記“七? 一”講話有感/楊虎林(2016年8月)
不忘入黨初心 弘揚兵工精神 做合格兵工黨員/馬常明(2016年9月)
守心持正 與時俱進 以創新精神加強黨的建設/萬德
筠(2016年9月)
運用新媒體做好企業宣傳思想工作研究/徐大林(2016年10月)
質量就是戰斗力/余 勇(2016年10月)
擔當 堅持 創新——從航宇嘉泰民機座椅成功獲得波音線裝資質所獲得的三點啟示/汪壽美(2016年10月)人民兵工的華麗轉身/楊虎林(2016年11月)
淺談媒體融合時代如何做好科研院所新聞宣傳工作/陳穎春(2016年11月)
中核建中履行社會責任工作中的一些體會/林 輝(2016年12月)
紀念人民兵工創建85 周年 塑起兵工文化的歷史豐碑/ 萇軍紅 楊虎林(2016年12月)
人物風采
一位老黨員的兵工情結——記國內靜電安全技術知名專家、晉東公司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王萬祿/楊虎林(2016年1月)
精湛技藝來自堅持不懈——記湖北省首席技師七二二所裝備生產部徐家品同志/魏茂珍 蔡 榮(2016年2月)
胡孟軍 最大的夢想是與適航同翱翔/林志剛(2016年2月)
心中有愛——記甘肅銀光化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員工陳光秀/賈 敏(2016年3月)
愛崗敬業 甘于奉獻——記“江西省勞動模范”、江西長江化工有限責任公司技術研發中心三室主任楊文超/劉運山(2016年3月)
為了無人直升機飛得更穩/ 陳 昱(2016年3月)
關重設備的“解碼人”——記江南公司五分廠技術科主任工程師孔令擇/方 鋼(2016年4月)
王智斌:“鐵甲精品”的守護神/張麗虹 陳瓏蘢(2016年4月)
湖南最美青工郭建高:半路殺出的焊接高手/王慧崎王 舵(2016年4月)
和毛主席照過相的晉東兵工人——采訪晉東公司離休干部、老黨員、老炮兵郝金海小記/王 飛 楊虎林(2016年5月)
江南數控加工中心的“超級芯片”——記“享受國務
院頒發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伍浩/方鋼(2016年5月)工匠有為是精神——記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勞動模范張學海/王 麗(2016年5月)
生產一線成長起來的“全能型”技術人才——凌云太行公司技能帶頭人薛連山/徐 輝(2016年5月)
中流擊水——記豫西集團江河公司裝備制造分公司總經理王長軍/賀敬濤(2016年6月)
張威:直升機 唯物不貳/林志剛(2016年6月)
較真的大姐,貼心的師傅/胡丹(2016年6月)
全國人大代表屈勝:難忘的時刻 巨大的鼓舞/王慧崎(2016年6月)
“半絲”鉗工張學海的工匠之心/王莉(2016年7月)諶廣昌:致力提升直升機型號用材水平/陳 昱(2016年7月)
打造“特賣力”的邁力特團隊——記榮獲“湖北五一勞動獎章”、“湖北省職工創業創新標兵”、2015“荊楚楷模”年度人物苗洪志同志/陳穎春(2016年7月)
轉戰長征建兵工 只留彈片給子孫——追憶長征老紅軍、晉東公司原工會主席吳開連/萇軍紅 楊虎林(2016年7月)
他為“風帆”撐起一片藍天——記“全國優秀企業家”、風帆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劉寶生/楊建峰(2016年8月)
梅廣海的出彩兵工情/ 劉佳慧(2016年8月)
十年心如鋼,千里快哉風——記旋翼技術骨干熊紹海/ 汪婷婷(2016年8月)
錘煉極致技藝 翱翔數控王國——記兵器集團公司勞動模范、江南工業集團公司員工彭湘/趙 娟 方 鋼(2016年9月)
聚焦發展強黨建 航空報國寫忠誠——記中航工業航宇董事長、黨委書記馬永勝/龔軍麗(2016年9月)給設備開處方的小匠人——記河南省技術能手、中國兵器工業豫西集團江河公司
電氣技術員盧祥勝/郝紅偉(2016年10月)
琢“玉”成“器”的數控酷哥——記江南集團數控工匠伍浩/曾小佳(2016年10月)
航天雄鷹的鐵骨柔情——記江蘇省十佳文明職工丁其
洪/鄭 婕(2016年11月)
一個亂碼數字引發的總師之路——直升機所總設計師鄧景輝的質量記憶/林志剛(2016年11月)
虔誠之心待人生——記中航工業西飛質量管理部副總質量師凈建新/侯三省(2016年12月)
劍舞蒼穹顯精工/韓玉杰(2016年12月)
不簡單的90后 湖南省最年輕的“十行狀元”/王澤芬 王慧琦 羅 軍(2016年12月)
軍方園地
武器裝備承制單位資格審查工作研究/趙軍號 萇軍紅 王 飛(2016年1月)
關于加強對質量成本管理工作的思考/陳春喜 白志剛 齊曉慧(2016年1月)
裝備維修質量影響因素淺析/林 俊 武宏程 宋 亮卓啟明(2016年1月)
科研生產交叉條件下軍品驗收工作方法淺探/武宏程林 俊 韓巖德 宋 亮(2016年2月)
對產品制造與驗收規范編寫的幾點探討/孫新華 彭江(2016年2月)
淺談裝備研制中軟件標準化工作/趙軍號(2016年2月)
“某型未敏彈藥無源誘餌干擾彈”驗收時靶場試驗場地選取工作的幾點啟示/祝玉平 涂普強(2016年3月)
影響人可靠性的因素分析/張 樂 李廣志 曾 鑫(2016年3月)
軍事代表在裝備技術狀態管理監督中應做工作的探討/ 楊其校 周法強 侯少鋒(2016年3月)
創新方法打造裝備質量工作新常態/楊 洋 張 東(2016年4月)
關于數字化軍檢的思考/唐 軍 吳偉偉(2016年4月)依靠軍地深度融合 提升軍人職業榮譽感/薛云龍晉 晶(2016年4月)
運用數據分析做好產品質量監督的探討/趙軍號 趙明(2016年5月)
淺析隔板材料中發泡塑料及工藝對破甲彈性能的影響/蒲元元 禹 燁(2016年5月)
裝備動員中的知識產權問題淺談探/萇軍紅 王 飛
(2016年6月)
促軍民融合 保精品裝備——南京軍代局某軍代室多舉措推進軍民融合/吳偉偉 孫新華 楊 磊(2016年6月)
軍隊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軍民融合之路探析/薛云龍唐 勤(2016年6月)
軍民深度融合發展 打造精品工程裝備/楊佳鑫 宋彭濤 李小麗(2016年7月)
以精準思維裝備質量/趙軍號(2016年7月)
以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理念推進文職人員職業制度建設研究/閆 博(2016年8月)
軍代表在裝備應急訂購工作中的主要困難及對策/葉芃 吳泉城 許冰清(2016年8月)
某型碟簧分析及優化設計/顏信飛 周曉光 尹 翔(2016年8月)
人少事多可咋辦 “一專多能”解難題/吳偉偉 孫新華 楊 磊(2016年9月)
淺析軍代表在裝備生產工藝工作中的監督作用/李予彤 陳先有 王小陽(2016年9月)
論軍民融合條件下軍事代表開展裝備承制單位資格例行監督/蔣建軍 宋 楠 于水游(2016年9月)
關于軍民融合式人才培養問題的探討/郭菁菁(2016年10月)
淺析裝備承制單位質量體系有效運行的監督/王小陽陳先有 李潔民(2016年10月)
關于規范民口企業軍品研制管理工作的思考/胡 禹楊廣雙(2016年10月)
美軍應急裝備采辦的做法和啟示/賀 鳴(2016年10月)
從地空導彈武器系統大型試驗組織模式變化探討軍事代表檢驗驗收職能拓展/賈嚴冬 趙軍號(2016年11月)
某型多普勒雷達本振失鎖的故障分析/呂 輝 李 棟陳 煒(2016年11月)
應用項目管理的思路正確處理裝備質量與進度的關系/ 王小陽 陳先有 曹金華(2016年11月)
來自陸軍軍代表的報道/吳偉偉 楊 磊等(2016年12月)
淺析無人機系統自主控制的關鍵技術/李 棟 李 明高啟坤(2016年12月)
世界主要國家軍民融合做法解析/趙軍號 馬潤翔(2016年12月)
軍工史話
巧用創新渡難關——新四軍軍事工業回憶/馬曉榮(2016年2月)
新中國建國前的人民軍工/馬曉榮(2016年11月)
軍工軼事
別出心裁的圓型怪艦與“飛行烙餅”/馬曉榮(2016年3月)
軍工軼聞
長征中紅軍的“萬國牌”武器/馬曉榮(2016年4月)
激情歲月
“驢背上的兵工廠”:點亮新中國黎明前第一盞燈──憶新中國水電事業的發祥地“沕沕水發電廠”/馬曉榮(2016年5月)
中共在抗日戰爭時期各根據地兵工事業回顧/馬曉榮(2016年6月)
紅都瑞金誕生的人民兵工/袁和平(2016年7月)
阜東民兵自辦小型兵工廠/馬曉榮(2016年7月)
在軍民結合持續改進中發展的新中國槍炮工業——紀念人民軍工創建85 周年/馬曉榮(2016年9月)
新四軍、八路軍老兵工創業軼事——紀念人民軍工創建85 周年/袁和平(2016年10月)
建國后至改革開放初期中國兵器工業的民品生產/馬曉榮(2016年10月)
冰雪中的血色軍魂/宋 佳 張峻瑋(2016年12月)
研究與探討
世界風力發電產業現狀研究與思考/范紅梅(2016年1月)
淺議民企參軍的發展現狀和制約因素/蔣定定 鄢茂林(2016年1月)
我國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存在問題及對策措施/宋純利宋 政(2016年1月)
淺談軍工企業安全生產大檢查活動的質量保證/趙瑞全(2016年2月)
關于檔案管理”雙軌制”模式的探析/陳 燕(2016
年2月)
外軍天波超視距雷達建設管窺/石 陽 曹 萌 陳彥昭(2016年2月)
深入實施武器裝備建設軍民融合發展戰略/舒本耀李紅軍 呂繼超(2016年3月)
推進軍工產業軍民融合式發展的主要途徑/畢 業(2016年3月)
地方高校裝備承制單位資格建設存在的困難及對策/吳偉偉 唐 軍 王建軍(2016年3月)
對當前民爆生產企業困境和發展的粗淺探析/廖秀生(2016年4月)
探析武警院校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三個突破點/關俊杰 張立杰(2016年4月)
從供給側改革角度思考兵工質量管理/萇軍紅 楊虎林(2016年4月)
淺談系統級電磁兼容設計存在的問題和對策/楊建強陳志建 劉 燦(2016年4月)
對培育經濟中介組織助推軍民融合發展的思考/王文華(2016年5月)
武器裝備軍民一體化保障淺論/馬潤翔(2016年5月)論應急機動裝備的快速保障/馬潤翔(2016年6月)炮位偵察校射雷達射頻回波模擬器技術探究/許冰清葉 芃 王建軍(2016年6月)
基于AHGA-BP 網絡的防空導彈研制費用預測方法/白光 張永軍 穆仕博(2016年6月)
淺談“民參軍”企業的精細化管理/李金平 張 洋(2016年7月)
軍代表開展航天電子產品生產過程質量監督工作的探討/劉云峰 宋 冬(2016年7月)
也談裝備建設軍民融合發展的瓶頸及對策/王雅琳張星昊 葛威俊(2016年7月)
我國“民參軍”現狀、問題與建議——基于86家民口企業調研問卷的分析/王海濤 劉海林 劉大任顧春衛(2016年8月)
軍民融合深度發展視域下對做好軍隊保衛工作的思考/薛云龍 關俊杰(2016年8月)
適應改革需要加強軍代室開展“民參軍”工作的思考/楊 磊 王建軍 吳偉偉(2016年8月)
國防科技工業引入風險投資研究/鄭興祥 張 成(2016年9月)
關于建立我軍特色人才軍民融合式培養模式的思考/郭箐箐(2016年9月)
無人機彈藥發展現狀與方向分析/宋飛躍 周曉光石俊嬌(2016年9月)
微光夜視技術的發展現狀及民用領域拓展/李金平王 云 張 洋(2016年10月)
推動信息資源共享 助力軍民融合發展/馮曉強 郭堅豪 葛威俊 王雅琳(2016年10月)
關于強化大型復雜裝備軍民融合保障服務的探討/董安華 劉獻紅 劉 偉(2016年10月)
軍民融合式技術協同創新社會選擇機制探析/徐小奇唐 丁(2016年11月)
談空軍武器裝備研制過程的安全管理/董 蒙 劉 偉董安華(2016年11月)
試論軍工企業質量管理體系有效性/智雪霞(2016年11月)美軍裝備保障及對我軍的啟示/馬潤翔(2016年11月)“民參軍”企業的產品質量管理策略探討/王 云王 辰 張 洋(2016年12月)
關于加強軍工院所科技成果轉化問題的探討/胡 密許秀萍 趙天合 孟 艷(2016年12月)
某型機HID 著陸燈無法點亮問題分析/王 珂 秦 鵬于 悅(2016年12月)
國外天波超視距雷達布局及啟示/石 陽 曹 萌(2016年12月)
國際觀察
值得回顧的2015 年國防與軍隊建設/李大光(2016年1月)
俄羅斯軍事改革的基本經驗及其啟示/李大光(2016年2月)
2015 年發展最強勁的十大軍事高技術/李大光(2016年3月)
俄羅斯在敘利亞的軍事行動評析/曹永勝(2016年4月)
日本自衛隊加強對華戰略布勢/李大光(2016年5月)保衛東海與南海,東部與南部戰區責任重大/韓 剛(2016年6月)
從世界部分國家公務員“斷網令”警示我軍要走自主可控網絡強軍夢之路/魏岳江(2016年7月)
南海問題的歷史由來與現狀/李大光(2016年8月)“第三次抵消戰略”保持美軍優勢的關鍵技術/李大光(2016年9月)
美國智庫加強對華國防和軍事問題的戰略評估/龐興國(2016年10月)
遠程戰略投送能力與軍用運輸機的發展(上)/李大光(2016年11月)
俄羅斯借反恐強化在中東地區軍事存在/陳 欣(2016年11月)
遠程戰略投送能力與軍用運輸機的發展(下)/李大光(2016年12月)
高新尖端武器:支撐大國地位的堅固基石( 上)/巴丁(2016年12月)
《中國軍轉民》雜志2016年總目錄(2016.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