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德斌
“頭雁效應”撬動精準扶貧
趙德斌
扶貧開發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在精準。一直以來, 安徽省廬江縣把扶貧作為重大的政治任務,將基層黨組織打造成為堅強的戰斗堡壘,與脫貧攻堅相融合,持續發力精準扶貧,讓貧困群眾甩掉“窮帽子”,架起“致富橋”。
近日,筆者從廬江縣了解到,該縣2014年確定貧困人口8.9萬人,到2015年底脫貧3.04萬人,年脫貧率逾34%。 安徽省廬江縣扶貧辦分管負責人李必國說:“靠著黨建的源頭活水,才澆開出了群眾脫貧奔小康的幸福花。”
“火車跑得快, 全靠車頭帶”。為打贏農村脫貧攻堅戰,廬江縣充分發揮農村黨員干部的“帶頭人”和“主力軍”作用,農村黨員干部既自已干在先,又帶著群眾干,使“頭雁效應”成了脫貧攻堅的靚麗“一景”。
“巍巍群峰滿眼綠,遍地茗茶溢馨香。” 初夏時節,走進廬江縣柯坦鎮虎洞村的茶葉種植基地,一片片整齊的茶苗郁郁蔥蔥、青翠欲滴。最近村文書劉登國每天必做的功課就是去山地轉上一圈,和茶農們一起除草和施肥。
“這四五年,我把自己流轉來的400多畝土地都做了試驗與展示,是為了讓大伙看到,用這些品種和方式種出的茶葉能夠打開市場。”劉登國說,“茶農遇到的任何問題我都要解決。”難怪當地群眾親切地稱他為“茶保姆”
柯坦鎮地處大別山余脈,種茶條件得天獨厚,只是茶葉種植一直處于自生自滅的狀態,當地茶農種植的茶葉也一直局限群體小葉種等品質較為一般的品種,茶產業長期處于經濟“微笑曲線”底端,想轉型,卻缺少抓手。
為趟富路、共脫貧、奔小康,劉登國組建了廬江縣虎洞云霧茶葉專業合作社,大力調整品種結構,確定 “中華二號”“ 黃金芽”等名優品種為發展重點,采用“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方式,流轉土地集中開展優質茶葉種植。
“現在茶葉價格明顯高了,今年價格每斤賣到2000多塊呢。”劉登國抑制不住內心的興奮告訴筆者。在他的努力下,虎洞村生產的茶葉在市場上供不應求,這個昔日交通不便、村莊偏遠的窮山村,一躍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裕村。
伴隨著全民電商時代的到來,越來越多傳統產業投身電子商務熱潮,實現創收。眼下,劉登國正在積極“試水”線上線下互動發展的新路,“如果能通過‘互聯網+’的方式,幫助村民更好銷售產品,脫貧致富就更有把握了。”
“沒有黨員干部當‘領頭雁’,就沒有我們的今天!”筆者在采訪中,聽到許多已脫貧的農民都這樣說。“農村富不富,關鍵在支部。”廬江縣培養好的村干部帶領村民一起脫貧的舉措,起到了扶貧工作事半功倍的效果。
村支部及其領頭人能不能行?敢不敢干?有沒有戰斗力?這對于農村脫貧致富至關重要。為此,廬江縣著力提升農村基層的黨建水平,牽住了統領農村扶貧工作的“牛鼻子”,為農村精準扶貧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證。
廬江縣堅持圍繞發展選干部,利用村“兩委”換屆選舉時機,科學設置條件關口,實現“能者上庸者下”,使村干部隊伍結構得到優化,提升村班子幫貧帶富、服務群眾的能力和水平,成為帶領村民脫貧致富的“領頭雁”。
與此同時,廬江縣著眼發展配班子,結合全縣發展實際,采取“四個培養”措施,把致富能手培養為黨員,把黨員培養為致富能手,把黨員致富能手培養為村干部,把致富帶富能力強的村干部培養為村黨支部書記。
廬江縣還按照好、中、差三個標準,對全縣貧困村黨組織分類定級,抓兩頭帶中間,力促晉位升級,引導村黨組織圍繞“五個好”目標和“六有”標準,切實做好一批扶貧工作中群眾能夠看得見、摸得著的實事好事。
為實現農民脫貧致富,廬江縣農村黨員干部充分發揮表率作用,以身作則,自主創業,做致富帶頭人,以自身的實踐,教育引導貧困群眾克服等、靠、要的思想,激發困難群眾的致富愿望,幫助群眾尋求加快發展新路。
徐經洲是廬江縣萬山鎮卅埠村的黨支部副書記,憑借其種植技術率先致富后,又帶動周邊村民脫貧致富。種糧大戶宋豐方就是受益的貧困戶之一。宋豐方說:“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多虧老徐貼心幫扶,為我找到致富門路。”
廬江縣湯池鎮百花村支書鐘益民是出了名的致富帶頭人,這些年自己搞百花菜種植富裕了,還無償為零散種植戶提供技術指導和銷售信息,帶領周邊50多戶農民甩掉貧困帽,如今大都蓋起了“花菜樓”,日子紅紅火火。
十個指頭有長短,貧困人口脫
貧致富的能力,更是千差萬別。為落實好“精準扶貧,不落一人”的要求,確保幫扶措施和效果落實到戶、到人,廬江縣各村級黨組織在實際工作中,摸索出“捆綁幫扶、結對助貧”的辦法。
這種辦法的核心,就是以創業致富能力較強的村干部為依托,引導他們與村內無法獨立脫貧的一、二戶貧困戶結成對子,通過給貧困戶“出點子”,幫貧困戶“闖路子”,與貧困戶“結對子”,為貧困家庭撐起希望的晴空。
面對村級黨組織的幫扶創舉,廬江縣順勢推出“微黨建”系列載體建設,通過落實“有困難找支部,需辦事找干部”,積極為廣大貧困戶帶來方便,實現黨員干部與扶貧對象無縫對接,構建基層黨建結對共建新格局。
在此基礎上,廬江縣大力深化拓展“聯支部、幫創建,聯農村、幫發展,聯黨員、幫提高,聯農戶、幫致富”為主要內容的“四聯四幫”活動,努力讓幫扶形式從“輸血”向“造血”“活血”轉變,切實提高扶貧成效。
作者單位:(安徽省廬江縣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