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 清
打造老齡事業發展的南昌特色
華 清
5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形勢和對策進行第三十二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科學分析了我國人口老齡化特點、面臨的挑戰和機遇,對推進老齡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作出部署。為切實貫徹落實習總書記講話精神,筆者近期針對南昌老齡事業開展專題調研工作。
南昌市于2002年進入人口老年型城市,目前正處在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階段。近年來,全市緊緊圍繞“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總體目標,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市老齡工作委員會各成員單位的共同努力下,將老齡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在壯大老齡產業、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績。
一是社會保障水平逐步提升。全市城鎮職工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和參保率逐年上升。企業退休職工基本養老金待遇和社會救助保障標準逐年提高。至2015年底,全市企業退休職工基本養老金實現“11連增”。二是老年醫療服務不斷優化。出臺《南昌市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暫行辦法》,低收入家庭中60周歲及以上老人和家庭整體參保的70周歲及以上老人的城鄉居民醫保個人繳費部分全額由財政補助。三是養老服務事業蓬勃發展。印發《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實施意見》,對制約養老服務事業發展的土地規劃、服務用房、政府投入、醫養融合等瓶頸性問題,提出具體解決措施。至2015年底,全市建有養老服務機構630余個,老年床位19500張。四是老年教育基礎得到夯實。以市委、市政府兩辦名義下發加強老年教育專項文件,建有各級老年大學(學校)81所,以市老年大學為龍頭,以縣(區)老年大學為依托,以基層老年學校為基礎,具有南昌特色的多層次、多學科、多學制老年教育體系基本形成。五是老年維權工作力度日益加大。市司法系統加大老年人法律援助力度,放寬法律援助經濟困難標準,擴大法律援助事項范圍,簡化法律援助證明程序,做到“應援盡援”。六是老年優待政策落實到位。市政府辦公廳轉發市老齡辦等24個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我市老年人優待工作的實施意見》,從政務服務、衛生保健、交通出行、商業服務、文體休閑、維權服務六個方面明確老年優待的具體內容。建立80周歲以上高齡老人生活補貼制度,七是尊老敬老助老氛圍日益濃厚。形成“魅力夕陽紅文體展示”“平安夏季送清涼”等本市敬老特色品牌,涌現了全國“敬老模范單位”、全國“老有所為”等一大批先進集體和個人。八是老齡調研工作成果喜人。多篇調研文章在全國和省老齡政策調研優秀成果評選中獲得多項榮譽。
南昌老齡事業取得長足發展,但還存在短板。缺乏統一的家庭養老支持政策,養老護理保險、老年人意外傷害險等政策缺失;整體工作,多屬于規定動作做的好,自選動作較少;城鄉養老服務不均等;信息化養老服務推進緩慢;老齡工作機制有待梳理優化;社會組織參與仍有不足等。
為了積極應對南昌老齡化形勢,應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中“堅持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全民行動”精神為指導,以市委“搶占制高點、聚焦增長極、提升首位度、共筑‘四強夢’”的戰略部署為目標,進一步將全市老齡工作做得“三有六化”,即有創新、有特色、有地位,規范化、標準化,信息化、網絡化以及社會化、精品化,破解發展瓶頸,打造老齡事業發展的南昌特色。
所謂有創新,是要加強部門聯動,開展老齡科學研究,做好政策創制。不斷完善養老和醫療保險制度,落實支持老齡事業發展、促進醫養融合的政策措施;完善家庭養老支持政策、農村留守老人關愛服務政策,實現政策制度的針對性、協調性、系統性,促進各種政策制度的銜接,增強政策合力。
所謂有特色,是要結合南昌實際,進一步借助老年文體群團組織,發揮老年人優良品行在家庭教育中和對社會成員的言傳身教作用,發揮老年人在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中的經驗優勢和威望優勢,發揮老年人對年輕人的傳幫帶作用,引導老年人保持老驥伏櫪、老當益壯的健康心態和進取精神;進一步加強老年教育工作,借助老干部工作優勢,不斷夯實老年教育基礎,讓更多的老年人實現老有所學、老有所樂;進一步發揮南昌市中醫藥文化與山水環境優勢,發展老年人中醫藥、老年旅游休閑養生產業。
所謂有地位,是要搶占制高點,提升首位度,堅持應對人口老齡化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堅持滿足老年人需求和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相結合,進一步理順全市老齡工作機制,優化工作職能,加強工作隊伍,不斷提升全市老年教育、養老保障、老年社團等各條工作戰線的工作水平,做到省內是首位、國內有地位。
規范化、標準化,是以全市老齡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成果為基礎,在養老服務、醫療保障、老年教育等方面進行提升,制定符合老年人物質文化生活需求的一系列規范化、標準化政策、制度,為“十三五”工作營造良好開局。
信息化、網絡化,是要結合當前信息化社會發展特點,加強對老齡工作信息化建設的重視,大力扶持南昌信息化養老服務中心發展,鼓勵電子呼救、助行器械等老年人產品研究開發,并以此為中心,逐步實現服務網絡化,讓廣大老年人共享社會發展成果。
社會化、精品化,是要積極引入社會力量,多方位、多角度參與老齡事業發展,尤其是在養老服務、老年教育等方面,逐步實現服務社會化、產業化、連鎖化。要加強農村老年協會建設指導力度,把農村養老服務基礎設施和機構納入新農村建設整體規劃,督促家庭成員承擔贍養責任,組織開展鄰里互助、志愿服務,解決老年人實際生活困難問題。同時,要創精品,切切實實打造一批老齡服務的精品、亮點,引領示范,推進全市老齡事業發展。
(作者系江西省南昌市副市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