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偉杰
(廣東省外語藝術職業學院,廣東 廣州 510640)
高職現代教育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探索*
楊偉杰
(廣東省外語藝術職業學院,廣東 廣州 510640)
目前高職現代教育技術專業發展面臨著挑戰和機遇。為了適應市場變化,更好地服務教育信息產業,通過深入開展人才的需求分析和職業崗位分析調研,對現代教育技術人才培養體系和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改革。歷經“師范教育”到“師范教育+數字媒體技術”,再到“在線教育”三個階段的探索和轉變,初步形成了“二維雙核,項目驅動,分段遞進”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和對應課程體系,從而提高了人才的培養質量。
高職;現代教育技術;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現代教育技術專業所面向的基本行業為教育行業,現代教育技術是隨著現代電子傳媒和信息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而產生的學科領域,它旨在促進人類的學習與績效。高職層次的現代教育技術專業主要存在于傳統師范類職業學院,各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包括為中小學和教育事業單位培養信息技術教師、教育技術工作人員,以及為教育信息行業培養教學系統設計、學習資源開發和教育技術應用的專業技術人員。目前,高職層次的現代教育技術專業辦學存在著巨大的挑戰和機遇,如何適應就業市場的變化和滿足產業需求,改革和探索有效的現代教育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成為專業發展的核心問題。
高職層次的現代教育技術專業的辦學存在巨大挑戰和重大機遇。一方面,隨著職業教育發展和師范教育要求的提高,部分高職院校的現代教育技術專業由于未能適應外部就業環境變化、自身專業課程體系老化、培養規模模糊[1]、產業結合不夠密切等原因,受到了招生規模縮小或專業裁減調整的壓力。另一方面,隨著教學信息化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教育發展進入“互聯網+教育”的時代,教育信息行業,尤其是在線教育產業發展十分迅猛,對教學資源制作、在線師資、教學服務、教育產品運營管理人才需求十分旺盛,這些需求與現代教育技術專業的人才培養基本目標十分契合,給專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重要市場。
南國農先生在《中國教育技術學專業建設的發展道路》一文中明確指出,專業辦學要從社會需求出發,要講社會效益,特別是直接社會效益[2]。教育技術專業本身十分強調教育思想與現代信息技術的融合[3],因此面對辦學的挑戰和機遇,亟需與時俱進,及時準確地調整專業定位、主動適應產業需求、明確新的人才培養目標、保持專業特色,進而形成效的人才培養模式。
2.1 調研過程
為了解就業市場的變化及相關單位對現代教育技術專業人才的職業能力要求,本專業教學團隊近三年持續到一線企業、中小學、高職院校教學單位和畢業生當中開展交流和調研。通過比較不同學校的現代教育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分析現有人才培養方案存在的問題;通過畢業生就業情況與企業工作崗位職業能力分析,構建新的職業能力圖式和課程地圖,完善和改進現代教育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構建合理的課程教學體系;最終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和就業質量。
①行業現狀、人才需求調研,主要通過國務院、教育部、廣東省教育廳、廣東省教育裝備行業協會、相關招聘網站等,在宏觀上調研國內在線教育產業的相關國家政策、行業企業的規范要求、人才需求狀況,企業現狀、發展狀況、產業結構發展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區域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對本專業人才的需求狀況;②企業與崗位調研,主要通過廣州遠大信息、邢帥教育、廣州多迪、廣東能龍教育股份、廣州拓勝、尚德機構廣州分校、廣州視睿、奧威亞、廣州樂高學苑、北京樂博樂博教育等行業翹楚,以在微觀上調研教育信息裝備產業、在線教育產業、機器人培訓企業對現代教育技術專業畢業生的需求和技能要求;③高職院校調研,主要通過調研省內羅定、揭陽、河源、陽江、韓山師范學院、潮州學院、廣東技術師范學院等高職和本科院校相關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和專業發展現狀,了解本專業在全省同類教育機構中的位置、優勢與劣勢;④文獻調研,主要了解國內外專業建設及職業發展資料,掌握本專業發展的典型案例;⑤畢業生就業調研,主要通過對近幾年的畢業生就業數據分析,并以電話、郵件、電子問卷調查等方式了解畢業生去向和就業質量變化。
2.2 調研的基本結論
(1)傳統師范教育需求萎縮,變成專業發展的紅海。以廣東省外語藝術職業學院的現代教育技術專業為例,自創辦以來,該專業為廣東省中小學和企事業單位、培訓機構培養了大量既有扎實專業技能,又有良好職業素養,具備較強的現代教育技術應用能力的高技能人才。但近年來,現代教育技術專業人才的就業市場發生了顯著變化,受到教師資格證考試改革、學歷要求提高到本科以上、學校提供的空缺職數較少的三大壓力的影響,原來面向小學信息技術教師的“師范教育”人才需求在逐步壓縮,同時畢業生入職門檻和要求也在不斷提高。
(2)在線教育產業發展迅猛,變成專業發展的藍海。在線教育產業發展很快,K-12在線教育、在線外語培訓、在線職業教育等細分領域成為中國在線教育市場規模增長的主要動力。根據搜狐教育發布的2014[4]和2015年中國在線教育行業發展分析報告[5],2014年整個在線教育的市場規模達到了164.8億。有第三方機構預期,到2018年整個在線教育市場的規模將超過500億元。在線教育產業還進一步覆蓋到原有的企業培訓、教育軟件開發領域,為現代教育技術專業提供了教學資源制作、教育產品UI設計、課程教學、教學服務與銷售、教育產品運營與推廣、教育產品設計等一系列崗位。
(3)加快專業轉型升級,才能保證專業健康持續發展。要加快由原來面向中小學培養信息技術教師的“師范教育”向面向教育科研公司、教育培訓機構。尤其是在線教育產業培養教育信息“技術應用”型人才轉型,主動適應市場的變化和需求,培養產業所需人才,才能激發專業的活力。
為了滿足社會對人才培養的實際需求,本專業的轉型之路大致經歷了從“師范教育”到“師范教育+數字媒體技術”再到“在線教育”三個階段。
3.1 專業轉型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專業轉型的指導思路是“與時俱進,面向產業,改革課程,做小而精,不做寬而泛”,準確定位專業辦學面向的產業,深入分析產業的工作崗位分布以及高職學生的有效工作崗位。從相應工作崗位工作任務和職業能力要求來建構課程體系,避免出現“教育技術人在技術開發與應用方面雜而不精,廣而不深”的情況。專業轉型的基本原則是以就業為導向,立足服務產業,創新培養體系,深度校企合作。
3.2 專業轉型的核心內容
(1)調整專業定位。專業定位首先要明確服務的產業和對象。教育,也屬于第三產業,在線教育產業屬于現代服務業。以前專業培養人才服務的主要對象是中小學和教育機構;現在,專業培養人才服務的主要對象是在線教育產業中的教育科研公司和教育培訓機構。
在教育信息化產業中,教育領域中的網絡教學、數字媒體技術應用已經成“互聯網+教育”中發展最為迅猛的組成部分,現代教育技術人才培養體系也有必要做出與之相適應的調整。已初步實現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從“師范教育”到“師范教育+數字媒體技術”再到“在線教育”的跨越,完成了從面向學校培養“師范教育”人才為主到以面向“互聯網+教育”的在線教育企業培養“技術應用”類教育媒體應用與開發人才為主的轉型工作。本專業轉型之路如表1所示。

表1 三個階段對應的專業定位
(2)構建新的人才培養方案。在設計新的人才培養方案的過程中,認真完成在線教育產業發展現狀和發展趨勢調研,了解產業人才需求,完成《專業人才需求與專業改革報告》。深入分析與現代教育技術專業密切相關的工作崗位,以及對應的工作過程、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召開專業工作分析會議,形成《工作任務與職業能力分析報告》。根據職業能力養成設置課程,最終形成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并按年度持續改進。
(3)建設適應專業教學所需的實訓條件和實踐教學體系。①投入資金建設未來課堂實訓室、攝錄編實訓室、移動多媒體開發與測試實訓室、虛擬現實開發實訓室等新的實訓室,滿足校內實訓要求;②與企業合作,共同申報省級校外大學生實踐教學基地,深入開展校企合作,引入“一課雙師”,部分課程由企業工程師完成,讓學生盡可能多地接觸產業;③實行中小學“教育實習”和企業“頂崗實習”雙實習制度。
(4)完善配套的專業建設工作。通過實施專業帶頭人培養、優秀教學團隊培育、教師一線企業實踐項目、專業課程項目化教學改革、配套教材研發、教師科研能力提升重點工作,為專業發展提供支撐條件。
4.1 “二維雙核,項目驅動,分段遞進”模式
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是專業辦學探索成果的總結和凝練。本專業堅持及時調整專業定位和專業發展方向,重構課程體系,做到順應產業發展潮流,結合專業自身特點和專業在教育教學和數字化學習方面的傳統優勢,初步形成“二維雙核,項目驅動,分段遞進”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
通過實施結合“教育教學和技術研發”兩個維度,以“職業核心能力+專業核心能力”培養為目標,開展校企合作;以項目驅動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按“職業基本技能、職業專項技能、綜合項目實踐”三個階段逐步遞進初步形成了“二維雙核,項目驅動,分段遞進”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并建構了對應的“4+1”課程體系。如圖1所示。
二維雙核:二維是指教育技術的“教育教學”和“技術研發”兩個維度。雙核是指專業核心能力和職業核心能力培養。整個人才培養模式實施的主線是“在線教育產品的研發、資源開發、運營和推廣”。其中教育教學維度分為教育基本理論學習和專業課程教學能力的培養,教育基本理論學習以“寬基礎,必要夠用”為原則,涵蓋在線教育涉及的“小學教育學、教育心理學、教育評價與測量、課程教學與研究”;專業課程教學能力則著力于專業課程教學設計、教學實施和教學評價能力。技術研發則按在線教育產業實際崗位需求分析結果,細分為“教育產品設計、UI界面與交互設計、資源素材制作、資源整合制作、運營與推廣”這五個與現代教育技術專業密切相關的關鍵點。

圖1 人才培養模式框架
項目驅動:項目教學理念在專業課程課堂教學和實訓實踐教學的課程設計、課程教學實施中得到體現。分段遞進:按能力培養的層次分為三個“職業基礎技能”、“職業專項技能”和“綜合項目實踐”三個階段,按時間進度對應三年的學習。
在第一階段“職業基本技能”,通過第一、第二學期的職業素質課程和專業基礎課程的學習,完成職業核心能力所需內容。課程內容體現專業特色,在每門課程中滲透專業通用知識、基本技能、仿真訓練和優秀案例,逐步建立對職業人所具備的基本素養和未來所從事專業的認識,初步完成職業角色認知。
在第二階段進入“職業專項技能”的專業核心技能課程學習。學生通過學中做、做中學,不斷提升專業技能;由原來的虛擬仿真訓練向真實訓練提升。這個過程圍繞在線教育產業的教育產品設計、產品UI設計、資源設計開發、營運與推廣這一主線開展職業專項技術的理論學習和實踐操練,更側重于以項目驅動教學,提供基于真實需求的企業案例開展教學,強化專項技能的訓練。其中“工作室項目”為期一年,學生可選擇一個導師學長制工作室,完成真實項目工作或參加各項比賽。
在第三個階段進入“綜合項目實踐”階段,第五、第六學期通過教育實習、頂崗實習和畢業設計課程,實現專業學習內容與職業活動對接,完成從學生到企業員工的角色轉換。第三學年的學習以教學機構的教育實習和在企業以“現代學徒制”的方式開展頂崗實習。職業核心能力和專業核心技能培養貫徹整個教學過程,實現高素質高技能人才培養目標。
4.2 新模式的課程體系
為了適應教育科研公司、教育培訓機構,尤其是在線教育產業所需的教育信息技術應用型人才需求,現代教育技術專業的教學課程體系以及課程教學標準的制訂必須與產業職業崗位和職業能力分析結果要求相符,并結合相關職業資格和行業規范要求情況。圍繞“專業核心能力和職業核心能力”培養,設置基礎素質類課程、職業核心能力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和專業拓展課程,構建了工作領域與課程、崗位任務與核心能力對接的“4+1”模塊化課程體系,如表2所示。

表2 “4+1”模塊化課程體系
在“互聯網+教育”時代背景下,高職現代教育技術專業的人才培養面臨巨大挑戰和重要機遇。文章根據市場的變化和行業調研結果,主動開展專業轉型工作,調整專業辦學定位和改革課程體系,經過三年多的探索,初步形成了“二維雙核,項目驅動,分段遞進”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提高了現代教育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水平和學生的就業質量。改革探索沒有休止符,創新工作永遠在路上,只要持續提高專業的建設水平,做到充分服務產業,高職現代教育技術專業就會有一個愈加美好的未來。
[1]李容,袁奕,陳一明.教育技術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0,(6):13-15.
[2]南國農.中國教育技術學專業建設的發展道路[J].電化教育研究,2005,(9):3-8.
[3]2014中國在線教育行業發展分析報告[EB/OL].<http∶//learning. sohu.com/20141210/n406837262.shtml>
[4]2015中國教育行業白皮書-搜狐教育[EB/OL].<http∶//learning. sohu.com/s2015/book2015>
[5]陳立鋼,李子運.從理論、技術和實踐視角反思教育技術人才培養與發展[J].江蘇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2,(3):18-21.
Exploration on the Reform of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of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Yang Weijie
(Guangdong Teachers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 and Arts, Guangzhou Guangdong, 510640)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n higher vocational profession is faced with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The author analyzed demand and occupation from the educational information industry especially the online-education, then reform the modern education technology training system and talent training mode ,in order to adapt to market changes and better serve the industry. The exploration and reform went through three stages from "normal education" ,to "teacher education + digital media" ,then to "online education", and formatted a “two-dimension & dual core, project driven, progress by section and stage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and corresponding course system, so a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talent cultivatio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pecialty; talent training mode; reform
G717
A
2096-2789(2016)12-0221-04
2015年度廣東省高等學校優秀青年教師培養計劃資助項目(項目編號:YQ2015175);廣東外語藝術職業學院課題《高職現代教育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項目編號:2015ZX11);2014年度廣東教育教學成果獎(高等教育)培育項目《基于自我評估的高職院校內部質量保障體系建設》(粵教高函〔2015〕72號);廣東省外語藝術職業學院科研團隊資助項目“慕課研究科研團隊”(項目編號:2014KYTD01)
楊偉杰(1981-),男,廣東湛江人,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教育信息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