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國強:發展法治更好地穩定社會預期
可預期性是法治價值的重要體現,也是人的自由和權利的前提。沒有預期性,就沒有權利的穩定性和合適的生活安排。在社會轉型時期,社會多元、利益分化導致社會預期的復雜性,迫切需要通過發展法治來穩定社會預期。穩定預期不僅可以保證社會發展的安全和效率,而且可以激勵更大的創造性。法律的確定性是由國家強制力和法律程序保障的,它可以克服道德判斷的模糊性而造成的判斷和選擇困難。社會預期不是靜態的,它產生于溝通、協商、博弈和妥協之中,是一種動態的共識,而非凝固的常識。沒有穩定的社會預期,社會就會缺乏聚合力,社會成員就會變的盲目、狂熱、隨波逐流。社會預期體現了社會成員對自身命運的思考和把握。對社會生活的預期性越強,人們獲得的自由和機會就會越多。當然,法治并不能保證預期的準確性,它只提供社會預期的制度環境和正當程序。社會預期是社會共識的一種體現形式,而法律則是最基本的社會共識。只有嚴格遵循法律才能獲得生活的最大預期。法治思維的一個重要出發點是法律允許我做什么。如果不這樣做,會承擔什么樣的法律后果。這就要求公民以足夠的興趣去了解法律,事先預知法律后果。
(丁國強如是說,《北京日報》,2016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