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丹
推進循環發展建設美麗浙江
——《浙江省循環經濟發展“十三五”規劃》解讀
周丹
到2020年,全省資源產出率進一步提高,循環型生產方式廣泛推行,綠色消費模式普及推廣,覆蓋全社會的資源利用體系初步建立,循環經濟總體發展水平繼續保持全國前列,為創建全國循環經濟示范省打下更加堅實的基礎
“十二五”期間,全省上下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兩山”科學論斷,扎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國家循環經濟試點省建設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如期完成,循環經濟總體發展水平保持全國前列。陸續編制出臺《浙江省循環經濟“991”行動計劃(2011—2015年)》《浙江省園區循環化改造推進工作方案》《浙江省餐廚垃圾資源化綜合利用行動計劃》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把循環經濟發展工作納入生態省建設考核,為全省面上推動循環經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機制和環境。創建國家級、省級循環經濟領域各類示范試點,實施循環經濟重點項目和工程,為全省擴大有效投資、推動經濟轉型升級提供有力支撐。總體上看,循環經濟發展“十二五”規劃實施取得顯著成效,為“十三五”時期循環經濟發展再上新臺階奠定了良好基礎。
“十三五”時期,是浙江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新舊動能轉換加快的關鍵期,也是優化產業結構、全面提升經濟競爭力的關鍵期。在新常態下,循環經濟發展方式將從注重原生資源循環利用為主向注重產業產品延伸為主轉變,從產業內部循環為主向三次產業間復合循環為主轉變,從生產性領域為主向生產、流通、消費、回收全流程為主轉變,對循環經濟發展“補短板”、提升水平提出了新要求。同時,隨著第四次工業革命的興起,“互聯網+”、分享經濟的發展,新技術、新要素、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正加速形成和演化,深刻地影響著經濟社會轉型,對循環經濟發展將產生積極的推動和促進作用。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為引領,按照“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路子和建設美麗浙江的總要求,牢固樹立和落實新的資源觀,以提高全社會資源產出率為核心,以科技創新、模式創新和業態創新形成引領循環經濟發展新動能,通過體制創新和制度供給激發循環經濟發展新動力,全面實施新一輪“991”行動計劃,加快推動全省經濟社會綠色循環轉型,夯實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資源環境支撐,為創建全國循環經濟示范省打下更加堅實的基礎。“十三五”時期全省循環經濟發展必須把握以下基本原則:
以生態文明建設為統領。按照綠色發展的理念,進一步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把循環經濟發展作為實現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途徑,加快形成循環型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促進經濟社會與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
牢固樹立節約集約循環利用的新資源觀。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全面推動能源節約,加強節水型社會建設,強化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加強礦產資源節約和管理,推進生產和生活系統循環鏈接,加快資源利用方式根本轉變,大幅提高資源利用綜合效益。
創新發展模式和體制機制。加快推進循環經濟發展領域的體制機制改革,注重技術創新、模式創新和業態創新,進一步完善激勵與約束相結合的體制機制,強化制度政策的有效供給,為循環經濟發展提供良好環境和強大動力。
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公眾參與相結合。強化政府在循環經濟發展中的引導作用,明確企業作為循環經濟發展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企業發展循環經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推動公眾參與,營造良好氛圍,形成全社會發展循環經濟的合力。
總體目標:到2020年,全省資源產出率進一步提高,循環型生產方式廣泛推行,綠色消費模式普及推廣,覆蓋全社會的資源利用體系初步建立,循環經濟總體發展水平繼續保持全國前列,為創建全國循環經濟示范省打下更加堅實的基礎。分目標為:
——資源循環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資源產出率達到國家要求,能源、水、土地、礦產等資源利用效率持續提高,再生資源循環利用水平繼續保持全國領先水平。到2020年,萬元GDP用水量下降到35立方米,單位建設用地生產總值提高到32萬元/畝。
——循環型產業體系初步建立。生態循環型工業、現代生態循環農業、綠色循環型服務業穩步發展,循環型生產方式加快推行,實現企業循環式生產、產業循環式組合、園區循環式改造,產業間、區域間、城鄉間循環經濟協同發展格局基本形成。
——循環型社會建設取得新的進展。建立較為完善的、覆蓋全社會的資源循環利用體系,綠色消費理念深入人心,節約資源和環境保護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模式全面推廣。到2020年,全省主要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率達到75%,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達到95%,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5%,規模畜禽養殖場整治達標率為100%。
——循環經濟發展環境進一步改善。循環經濟發展相關改革有效推進,規劃政策體系、試點示范體系、監測評估體系進一步健全,支撐循環經濟發展的技術創新水平顯著提升,營造循環經濟發展的良好環境。
從“十一五”開始,浙江循環經濟發展五年規劃都以“991”行動計劃為主要內容。根據新常態下發展環境和現實基礎的新變化,以及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與時俱進地提出“十三五”循環經濟“991”行動計劃。
突出循環經濟發展的九大領域:提升生態循環型工業水平;優化現代生態循環農業結構;加快綠色循環型服務業發展;推動循環經濟協同發展;加強資源節約集約利用;促進資源回收與綜合利用;強化循環經濟科技創新與應用;推進循環經濟體制機制創新。
打造循環經濟發展的九大載體:創建一批循環經濟示范城市;推進一批循環經濟示范鄉鎮;建設一批循環經濟示范園區;培育一批循環經濟示范企業;推廣一批循環經濟示范產品;構建一批循環經濟產業鏈;復制一批循環經濟典型模式;完善一批循環經濟技術標準;制定一批循環經濟制度。
實施循環經濟發展的十大工程:即園區循環化改造工程;節能環保產業基地培育工程;靜脈產業基地建設工程;餐廚垃圾資源化綜合利用工程;再制造和再生資源利用工程;固體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工程;水資源綜合利用工程;綠色消費促進工程;循環經濟技術研發應用工程;循環經濟能力升級工程。
加強組織協調。進一步完善省級循環經濟發展協調機制,明確任務分工,做到層層有責任,逐級抓落實。把循環經濟評價主要指標納入年度計劃,并納入綜合評價體系和領導干部政績考核體系。
完善法規政策。加快循環經濟地方法規立法進程,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分類、建筑廢棄物、餐廚廢棄物、廢舊電子電器產品、廢舊紡織品、報廢汽車回收利用等領域的配套法規。落實完善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產業、投資、稅收、價格、財政等政策措施,鼓勵金融機構大力發展綠色金融,通過PPP、第三方服務等方式引導社會資本投入循環經濟領域。
優化項目管理。加強省循環經濟“991”行動計劃項目儲備和滾動實施管理,簡化投資項目審批流程,加強項目實施管理服務。完善浙江省投資項目信息管理系統功能,實現對省循環經濟“991”行動計劃和各類示范試點重點支撐項目的網上實時動態監管。
完善監測評價。進一步完善循環經濟統計監測制度,加強資源消耗、綜合利用和廢棄物產生的監測分析,完善主要物質資源消費量的測算方法和循環經濟發展指數、城市循環發展指數等綜合性評價方法。開展規劃實施的年度監測、中期評估和期末總結評價。
強化宣傳教育。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雜志、互聯網、手機等多種途徑,普及循環經濟知識、宣傳國內外典型案例、推廣示范經驗,營造促進循環發展的輿論氛圍。把循環發展的有關內容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加強高校和職業院校循環經濟學科建設,逐步健全循環經濟協會等相關的社會民間組織,共同推動全省循環經濟加快發展。
作者為浙江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資環(氣候)處處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