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軍偉
推動縣域科技創新的四種路徑
廉軍偉
國家將創新作為“十三五”時期的五大發展理念之一,突出強調將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第一動力。如何推進區域創新發展成為各省市在推動經濟轉型發展中普遍關注的熱點課題。相比大城市在科技人才、資本等方面的優勢,縣域科技創新能力無論是科技要素資源配置能力還是科技創新平臺支撐能力都處于劣勢。然而,縣域經濟是宏觀與微觀、工業與農業、城市與農村的連接點,是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和政權鞏固的基礎,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縣域經濟特別是工業強縣地區能否在轉型提升中找到一條科技創新的路徑,事關區域整體創新水平的提升。筆者結合研究工作,總結梳理出縣域科技創新的四條途徑。
構建產學研發展機制一直是當前各地推動區域科技創新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然而,當前產學研機制構建當中普遍存在著企業發展需求與高校、科研院所研發成果不相匹配的問題,導致科技創新資源與投入的浪費。這對本身科技研發投入就相對不足的縣域而言影響更為嚴重。要注重發揮市場在科技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從需求出發,構建產學研協同發展機制。
縣級層面建立企業關鍵技術問題與難點數據庫。企業的發展過程就是一個個技術難點和障礙不斷被破解的過程。掌握企業技術創新的各類難點,才能更好地為企業服務。可考慮在保密的基礎上,在縣級層面建立企業需求數據庫,發揮政府在高校研發機構、企業之間的橋梁紐帶作用,為企業物色相關高校和研發機構,為企業提供信息服務。
探索建立高校技術類研究生導師與研究生團隊到企業參與創新的新型培養機制。可考慮在現有高校技術開發類、工程技術研發類的研究生學歷與水平評價體系、評價制度的基礎上,適當將企業技術研發突破、技術發明創造等納入到評價體系當中,改變以論文發表多少為基礎的培養方式,更加側重應用性。同時,政府專門出臺政策,支持高校導師帶課題招引研究生團隊到企業參與研發。
相比于中心城市高校、人才、科研機構、科技資本等創新資源密集的優勢,縣域科技創新要素資源比較短缺。這雖然與縣域的區位條件、生活環境等有直接的關系,但最為重要的是縣域缺少科技創新資源集聚的平臺和載體。而企業研究院是企業根據發展需求,在企業設立的研發中心。企業通過研究院的設立,將所需科研人員、科研設備等進行集聚,通過原始創新,不斷推動企業創新發展。當前北大方正、春蘭、海爾、聯想、TCL等本土企業研究院作為技術創新一種新的組織形式先后崛起,逐步成為自主創新的主要力量。從浙江來看,以新昌為代表的企業研究院的發展正逐漸成為全縣科技創新的重要推動力,已經顯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
對于縣域而言,每個縣域都有一到幾家具有較強影響力的龍頭企業。這些企業不僅是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依托,也是相關科技研發人員重點關注的對象之一。通過在這些龍頭企業建立企業研究院,集聚整個企業研發資源,可以為科技研發人員提供科技研發的必備條件,吸引科技研發人才的集聚。通過縣域龍頭企業科技研發創新活動在全縣的擴散,可以提升全縣產業的整體創新水平。建議省市縣三級聯動,支持縣域內的重點龍頭企業建立企業研究院,發揮其在帶動全縣科技創新方面的引領作用。
中心城市在科技創新方面具有縣域無法比擬的優勢條件。中心城市的科技資源豐富、科技研發機構集中、科技研發服務配套比較完善,而縣域在這些方面都不具備條件。因此,縣域的科技創新可以充分加強與中心城市的聯系,借助中心城市在科技創新各類資源集聚方面的優勢,“取其精華,為我所用”。

圖/新華社
在中心城市設立縣域企業科技研發中心或基地。強化與中心城市在科技創新方面的聯系溝通,充分依托中心城市在科技創新要素方面的集聚優勢,爭取在中心城市設立全縣的科技研發中心或基地,吸引科技研發各類人才和團隊向研發中心或基地集聚。可考慮由政府提供房租補貼的形式,推動縣域企業將部分科技研發創新活動放在中心城市。而對科技創新研發成果,優先在縣域開展轉化。
建立中心城市高新區與縣域工業園區的對接機制。縣域工業園區是全縣產業最為集中的區域,也是全縣經濟發展的活力所在。縣域科技創新活力的大小與工業園區創新活力密不可分。但相比中心城市的高新區,縣域工業園區創新能力還不夠強,必須借助更大的平臺與載體來帶動園區的創新活力。建議可充分發揮中心城市的高新區在科技創新方面的優勢,推動中心城市高新區與縣域工業園區建立協同創新中心,共同開展技術創新。先期可考慮在縣域工業園區設立高新區園區的分區或成立聯合的科技研發中心等,共同推動科技創新。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以“互聯網+”為特色的發展模式為經濟發展提供了信息技術支撐,促進了產業融合發展,催生了各式各樣的產業業態。對縣域而言,信息技術手段的出現,改變了縣域信息搜索成本,為獲取各類科技創新資源提供了條件。對縣域科技創新而言,需要順應“互聯網+”的發展趨勢,加快信息技術手段在縣域科技創新中的應用,以“互聯網+”促進科技創新。
構建縣域科技大市場。科技大市場涵蓋了買方需求信息,賣方成果發布、展示、推介、交易以及后續產業化的投融資、知識產權代理、創業輔導、項目申報等各類服務內容,是集線上與線下各類資源于一體的綜合性信息技術平臺。科技大市場成為企業獲取縣內外科技研發成果、推動科技創新的重要手段。建議在縣域建立科技大市場,以此為依托與省內外各類高校、研發機構等合作交流,構建成果轉化中心等。同時,打通縣域科技大市場與上海、北京、杭州等中心城市科技市場的對接通道,支持中心城市技術交易所在縣域設立創新驛站等。
建設縣域虛擬大學園。虛擬大學園是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通過互聯網與各個大學連接,形成各類高校、企業、科技研發人員等互動協同創新的園區。虛擬大學園突出表現在技術創新、人才培養、成果轉讓、風險投資等方面。從國內看,深圳早在1999年就創建虛擬大學園,以此來破解科技創新要素不足的問題,目前已集聚國內外50多所知名院校,如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香港大學等。虛擬大學園通過為企業提供訂單式的人才培養、舉辦學術活動等,為企業提供科技創新服務支撐。因此,可以借鑒國內其他地區在開展實施的虛擬大學建設模式,探索在縣域層面建立虛擬大學園,構建形成新型的產學研合作機制。
發展縣域人才中介服務。科技創新的關鍵在人才。對于縣域的企業而言,一個行業內的領軍型人才對促進行業創新發展具有無可比擬的帶動作用。縣域要依托互聯網,大力培育縣域人才中介服務,為企業物色與行業相關的高端人才或團隊。
作者單位:浙江省發展規劃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