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海洋港口發展委員會
著力推進海洋港口一體化發展
——《浙江省海洋港口發展“十三五”規劃》解讀
浙江省海洋港口發展委員會
規劃文本提出,要打造“四個全球一流”(即全球一流現代化樞紐港、全球一流航運服務基地、全球一流大宗商品儲運交易加工基地、全球一流港口運營集團)目標,提出積極推進形成“一體兩翼多聯”沿海港口發展格局
為加快推進全省海洋港口一體化發展和港口有序高效建設,根據省政府統一部署,省海港委組織開展了《浙江省海洋港口發展“十三五”規劃》的編制工作。經省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省政府辦公廳于2016年4月21日正式印發了《浙江省海洋港口發展“十三五”規劃》(浙政辦發〔2016〕42號)。
在規劃內容上兼顧港口建設與海洋經濟發展的關系。海洋經濟和港口建設發展緊密關聯、互為依托,港口經濟是海洋經濟發展的核心支撐,海洋經濟發展也能更好地促進港口經濟的發展,二者的有機結合可以更好地打造港口經濟圈。鑒于國務院批復的《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規劃》的期限到2020年,我們在編制海洋港口發展“十三五”規劃時,兼顧海洋經濟與港口經濟兩個方面的內容,把主要內容放在港口建設與發展上,并以此來推動海洋經濟的提升發展。
在目標定位上體現新常態和引領性。在規劃主要預期目標的確定上,綜合考慮新常態階段性特征、經濟發展從高速向中高速換檔并講求提質增效等新要求和浙江省實際,借鑒國際港口發展經驗,以及與沿海兄弟省市橫向對比,按照貨物吞吐量適度增長、集裝箱吞吐量力爭趕超的原則加以把握。預期:全省沿海港口主要貨物吞吐量和集裝箱吞吐量分別年均增長2%和5%左右,2020年全省集裝箱吞吐量達2900萬標箱以上、力爭3000萬標箱。其中,寧波舟山港集裝箱吞吐量達2600萬標箱以上,鞏固“居四趕三”(即超香港趕深圳)的態勢,著力創建“四個一流”(即全球一流現代化樞紐港、全球一流航運服務基地、全球一流大宗商品儲運交易加工基地、全球一流港口運營集團),為浙江省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促進經濟轉型升級提供重要支撐。
在空間布局上突出主體性和聯動性。根據全省海洋港口一體化發展的要求,在統籌考慮全省沿海港口發展的同時,堅持沿海港口與內河港口聯動發展的思路,按照全省港口規劃、建設、管理“一盤棋”,港航交通、物流、信息“一張網”,港口岸線、航道、錨地資源開發保護“一張圖”的總體要求,提出強化寧波舟山港的主體地位,合理確定各港區的主導功能與發展方向,提升港口整體實力,積極打造現代化樞紐港,帶動浙東南沿海港口(溫州港、臺州港)和浙北環杭州灣港口(嘉興港、杭州港、紹興港)發展,并聯動發展義烏國際陸港和其他內河港口,推動全省沿海港口規?;⒓s化、現代化發展。
在規劃實施上強調實效性和可操作性。在規劃編制過程中,根據海洋港口一體化發展的最新要求,盡量統籌合理確定各沿海港口的功能定位和空間布局,在此基礎上提出與港口建設相關的集疏運體系完善、港口經濟圈構建、體制機制創新、保障舉措等,并在相關內容中提出實施一批重大項目和平臺,使規劃內容更具實效性和可操作性。需要說明的是,按照“遵循市場規律、優化盤活存量、適度開發增量”的思路,以在“十三五”期間“既該干、又能干成”作為基本尺度,統籌全省港口項目建設時序,專門梳理形成了浙江省“十三五”海洋港口重大建設項目計劃,將在本規劃正式批準公布后,以省海港委名義另行印發。
規劃文本分為六章,分別是總體要求、港口發展布局、港口集疏運體系建設、港口經濟圈構建、體制機制創新、保障舉措。規劃期限為2016-2020年。主要內容如下:
(一)總體要求。主要包括:發展條件、指導思想、發展原則、發展目標等四個方面內容。
發展條件部分簡要總結了“十二五”期間浙江海洋港口發展的主要成效和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了今后一個時期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發展原則部分主要體現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提出“深化改革,創新發展”“陸海統籌,協調發展”“對標國際,開放發展”“港城融合,共享發展”“安全生態,綠色發展”等發展原則。
發展目標部分,提出要打造“四個全球一流”(即全球一流現代化樞紐港、全球一流航運服務基地、全球一流大宗商品儲運交易加工基地、全球一流港口運營集團)目標,圍繞“四個一流”目標提出了“十三五”時期海洋港口發展的一系列主要預期指標,包括港口貨物吞吐量、集裝箱吞吐量、集裝箱國際中轉量、江海聯運量、海河聯運量、集裝箱海鐵聯運量等。到2020年全省沿海港口貨物吞吐量達12.5億噸,集裝箱吞吐量達2900萬標箱以上、力爭3000萬標箱。
(二)港口發展布局。提出積極推進形成“一體兩翼多聯”沿海港口發展格局。
一體,即以寧波舟山港為主體,堅持“統一規劃、循序漸進、突出重點、分期實施”的原則,科學確定功能定位,優化港區建設布局,促進港口資源有效集聚,著力打造現代化強港。將現有19個港區,劃分為重點發展港區、優化發展港區、特色發展港區等三類,同時將大宗商品泊位主要布局在北部區域、將集裝箱泊位主要布局在南部區域。
兩翼,即以浙東南沿海港口(溫州港、臺州港)和浙北環杭州灣港口(嘉興港、杭州港、紹興港)為兩翼,堅持互促共進,合理確定港口功能定位,統籌推進浙東南沿海港口和浙北環杭州灣港口建設,與寧波舟山港形成一體化、協同化發展態勢。同時,明確了浙東南沿海港口、浙北環杭州灣港口及其溫州港、臺州港、嘉興港等主要港口的功能導向和發展布局。
多聯,即聯動發展義烏國際陸港、湖州港、金華蘭溪港、衢州港、麗水青田港等內河港口,形成全省海港與內河港口聯動發展新格局,實現全省內陸各市出??谌采w。
此外,提出了集裝箱、鐵礦石、石油及制品、煤炭、糧食、LNG等主要貨種的運輸布局。
(三)港口集疏運體系建設。突出多式聯運服務和智慧化發展,提出重點建設一批急需的航道、錨地、進港鐵路支線等集疏運項目,解決港口集疏運節點問題和“斷頭路”問題,降低公路集疏運分擔比例,推進港口集疏運一體化發展。一是優化集疏運布局,以寧波舟山港強港建設為龍頭,依托全省四大交通走廊建設,構建西向、北向、南向等集疏運大通道,提升沿海港口的輻射能力。二是完善集疏運網絡,加快推進一批疏港公路、疏港鐵路、內河水運、疏港管道建設。三是提升多式聯運體系,加強港口與鐵路、公路、內河水運等樞紐的有機連接,加快多式聯運裝備研發和標準體系建設,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快完善江海、海鐵、海河、海公等多式聯運體系。
(四)港口經濟圈構建。提出大力推進海港、海灣、海島“三海聯動”,加快推進港口、產業、城市融合發展,以現代化樞紐港建設為核心,以多式聯運港口集疏運體系為支撐,以現代海洋產業發展為重點,以重要節點城市為支點,打造覆蓋長三角、輻射長江經濟帶、服務“一帶一路”的港口經濟圈,努力建成浙江承擔國家戰略的主載體、經濟轉型升級的主引擎、區域協調發展的主平臺。
主要包括:發揮寧波舟山港及其依托城市核心作用,推動建設現代化樞紐港及國際港口城市,加快推進舟山江海聯運服務中心建設。大力發展現代港口產業,重點是推進港航物流業、航運服務業、臨港制造業、海洋港口旅游業等港口產業發展。打造一批港口經濟功能平臺,包括一批航運服務集聚平臺、一批港航物流服務平臺、一批臨港制造業集聚平臺。同時,積極推進一批港口對外開放平臺建設。
(五)體制機制創新。一是創新資源整合機制,包括創新港口一體化發展機制,建立全省沿海港口、內河(陸)港口協同發展機制;創新省級岸線資源統籌管控機制,適時設立岸線等海洋資源收儲機構。
二是創新項目建設機制,包括創新項目推進機制,建立健全海洋港口重大項目“四個一批”(建成投產一批、加快建設一批、推進開工一批、謀劃儲備一批)推進服務機制,建立健全海洋港口重大項目聯合審批機制;創新項目融資機制,拓展重大海洋港口項目的多種投融資方式。
三是創新投資運營機制,包括創新投資建設機制,積極發揮省海港集團省級海洋資源開發投融資主平臺作用;創新運營服務機制,發揮寧波舟山港集團港口產業一體化、規?;⒓s化運營優勢,打造全球一流港口運營商和物流服務商。
四是創新開放合作機制,包括加強內聯合作,加強省內沿海港口的整合與合作分工,優化與內河港、陸港的聯動發展,加快與沿長江經濟帶內河港口的聯盟建設;加強外擴合作,加強與國際港口的交流合作,積極參與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港口城市的港口基礎設施、物流園區和臨港產業投資。
五是創新口岸監管機制,包括推進口岸監管一體化,優化通關、通檢手續辦理流程,簡化轉關手續,擴大轉檢范圍;推進口岸服務便利化,實現“關關”“檢檢”“關檢”無縫對接。
(六)保障舉措。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工作推進機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形成全社會支持海洋港口一體化發展的良好氛圍。二是加強要素保障,加強對海洋港口重大建設項目的用地、用海、資金等要素支持。三是加強科技人才支撐,深入實施科技興海、人才強港政策,創新海洋科技支撐和人才培養辦法,加強海洋港口重點領域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四是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積極打造“綠色港”,加強港口碼頭環境污染整治、船舶污染控制、船舶修造污染防治、?;纷鳂I監管,加強港區安全生產風險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