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林勇
全面推進現代流通強省建設
——《浙江省商貿流通業發展“十三五”規劃》解讀
駱林勇
以“率先全面轉型升級”為主線,堅持改革和創新兩輪驅動,加快內外市場、城鄉區域、線上線下融合;推動流通渠道、流通業態、流通主體、流通平臺、流通設施和流通治理升級,把浙江建設成為國際商貿功能區、美好生活服務先行區和國際電子商務中心
商貿流通業是國民經濟先導性和基礎性產業。為加快推動商貿流通業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深入貫徹“開拓大市場、發展大流通、推進大開放”的總體思路,建設現代流通強省,浙江省商務廳按照省政府“十三五”規劃編制工作總體部署,組織編制了《浙江省商貿流通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是“十三五”省級專項規劃之一,是指導全省流通發展全局性綱領性文件。
《規劃》依據《浙江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浙江省服務業“十三五”發展規劃》以及國務院和商務部有關文件制定。《規劃》將商貿流通業(以下簡稱流通業)的范圍界定為:批發零售業(含生產資料、工農業產品銷售等生產性流通)、商貿服務業(含餐飲、住宿、家政等生活性服務)、特殊流通業(含石油流通、酒類藥品流通、汽車流通、融資租賃、商業保理、直銷、典當、拍賣、再生資源回收、散裝水泥推廣等)以及現代流通方式(電子商務、商貿物流、連鎖經營、現代會展)。在規劃期限2016-2020年間,對以上行業的發展提出指導性意見。
“十三五”時期,在國家加快推進流通信息化、標準化和集約化的背景下,浙江流通業發展空間更加廣闊,工作任務更加復雜。《規劃》基本框架包括“現實基礎和面臨形勢”“總體思路、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主要任務”“構筑流通新空間”和“保障措施”等五個主要部分。
《規劃》主要從兩方面入手來把握“十三五”時期浙江流通業的總體發展形勢。一是客觀總結評價“十二五”期間建設“三體系一工程二機制”執行情況,系統總結梳理出“十二五”時期浙江流通業發展的主要特征、顯著成效及存在的突出問題,為準確判斷浙江“十三五”流通業發展形勢提供內部環境支撐。
二是以流通業創新發展為視角客觀概述外部環境。《規劃》深入分析“十三五”時期浙江流通業面臨的的三個新變化。第一個新變化,技術變革推動流通革命。流通正經歷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引發的新一輪革命,呈現消費主導、多點匹配、三位聯通、終端位移、四流整合等新趨勢。第二個新變化,經濟轉型要求動力切換。新常態下我國經濟增長的動力將發生根本性轉換,消費將逐漸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驅動力。國家“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發揮消費對經濟增長的基礎作用”。浙江是沿海經濟發達省份,動力切換首當其沖,必須深度挖掘消費潛力,打造現代流通強省,充分發揮消費對經濟增長的引擎作用。第三個新變化,需求變化要求融合發展。當前融合發展已蔚然成風,流通產業邊界越來越模糊。需求品質不斷提高,帶動進口貿易發展,內貿流通范疇延伸,要求內外貿融合發展;需求實現方式變化,線上交易快速發展,線下體驗無法替代,要求線上線下融合發展;農村需求逐步激發,帶動農產品進城、工業品下鄉,要求城鄉融合發展。
同時,《規劃》充分考慮制造業轉型升級、消費結構不斷升級、產業跨界融合增多、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等因素對流通業發展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挑戰。《規劃》通過分析機遇和挑戰,對發展形勢作出科學判斷,認為“十三五”期間浙江流通業面臨的總體形勢是“既面臨重大機遇,也面臨嚴峻挑戰”。
《規劃》充分考慮今后一段時期國家將實施一系列舉措推進流通現代化和流通體制改革工作,浙江作為市場大省,將繼續做強做大流通業。根據當前國內外經濟發展形勢和“十三五”期間浙江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目標要求,《規劃》對“十三五”期間浙江流通業的發展目標確定為“到2020年基本建成現代流通強省”。主要體現在規模擴大、貢獻提高、流通現代化、流通體系健全、競爭力提升、環境優化六個方面,并制定相應的具體指標:爭取到2020年,批零貿易商品交易額達12.1萬億元,年均增長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2.9萬億元,年均增長8%;商品交易市場交易額3萬億元,年均增長8%;居民消費率達40%,批零住餐業增加值年均增長7.5%;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5萬億元,網絡零售額超過2萬億元;新培育省重點流通企業100家等。
“十三五”時期,流通業發展總體思路概括為圍繞“一個目標”,沿著“一條主線”,堅持“兩輪驅動”,加快“三大融合”,推動“六個升級”。即以“率先全面轉型升級”為主線,堅持改革和創新兩輪驅動,加快內外市場、城鄉區域、線上線下融合;推動流通渠道、流通業態、流通主體、流通平臺、流通設施和流通治理升級,把浙江建設成為國際商貿功能區、美好生活服務先行區和國際電子商務中心,全力推進現代流通強省建設。
與“十二五”規劃相比,《規劃》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緊密結合流通業發展趨勢,將“三大融合”作為戰略重點。即加快推進內外市場融合,把浙江建設成為國際商貿功能區;加快推進城鄉流通融合,把浙江建設成為美好生活服務先行區;加快推進線上線下融合,把浙江建設成為國際電子商務中心。評審專家組認為《規劃》提出的推進三大融合,把浙江建設成為“兩區一中心”,功能定位準確,具有創新性。
主線與主要任務遙相呼應,升級主線貫穿規劃。“率先全面轉型升級”主線落實到“六個升級”主要任務上,得到深入闡述和有力支撐。具體將流通的渠道、業態、主體、平臺、設施和治理等“六個升級”作為主要任務,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一是推進流通渠道升級,健全內外一體工業品分銷體系,推進農產品骨干流通網絡建設,構建現代生產資料分銷體系,加快商品交易市場轉型升級,鼓勵會展業創新發展。二是推進流通業態升級,推進零售業轉型發展,促進餐飲等生活服務業提升發展,積極培育“月光經濟”等新的消費增長點,構建業態多元、服務優質、便民惠民的居民消費服務體系。三是推進流通主體升級,加快培育“大而強”的流通企業,支持發展“小而優”的創客型流通企業,加強流通品牌培育,提升商貿特種企業服務水平。四是加快推進流通平臺升級,打造面向世界的國家級流通大平臺,建設高品質商貿集聚區,發展綠色流通,推進流通聯盟合作,構建開放、創新、協同、共享、綠色的流通生態圈。五是加快推進流通設施升級,加強互聯網技術應用與設施建設,加快構建商貿物流體系,加強流通基礎設施建設,打造技術創新、功能完善的智慧商業。六是加快推進流通治理升級,進一步提高商業網點規劃在縣(市、區)的覆蓋率,加強重點領域標準化和誠信體系建設,完善重要商品應急保供體系,提高市場應急調控響應能力。
提出重點工程和項目,增強規劃落地和支撐。為提高“三融合六升級”承載性,增強規劃的可操作性和落腳點,首次在規劃中配套重點工程和項目,涉及20項工程和220個項目,既創新理念、開闊視野,又強化了規劃的支撐和落地。一是配套提出重點工程。根據規劃主要任務,在流通綜合改革試點、開拓國內市場、促進居民消費、商貿物流提升、電子商務發展、商貿品牌培育、實體商業轉型等重點領域,提出20項重點工程。二是配套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在各地申報的300個流通業項目中,篩選220個大型項目,項目總投資3000多億元,增強流通發展后勁。
首次對流通業發展空間進行布局,提出構建“一區三帶四級”新格局。一區:順應國家“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建設戰略,借助一系列國家級改革試點契機,將杭州、甬舟、金義三個增長極構成的區域,打造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商貿中心功能區。三帶:根據各地區位優勢、產業特色和區域一體化發展趨勢,打造環杭州灣、溫臺沿海、金衢麗三大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流通優勢產業帶。四級:對接全國流通節點城市布局規劃,推進流通在空間上的互聯、互補、互促,建構國家級流通節點城市、省級流通節點城市、縣級流通節點城市、鄉鎮商貿中心“四級”聯動的流通立體網絡,實現城鄉流通一體化和商圈梯次推進。
發展流通業是一項系統工程,環節多,涉及面廣,任務重,需要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共同參與,綜合采取行政、經濟、法律等手段,推進流通產業發展。《規劃》配套六項有力保障措施。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全面推進流通工作的開展;二是創新管理服務,加強對流通領域的引導和管理;三是優化政策環境,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四是強化人才保障,提升流通從業人員素質;五是培育行業組織,發揮第三方機構的積極作用;六是夯實工作基礎,抓好《規劃》配套措施的落實。
作者單位:浙江省商務廳商貿發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