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義偉
·智庫新銳·
創新制度供給 暢通傳導機制
——基于浙江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的分析
王義偉
浙江經歷了“用綠水青山換金山銀山”“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的發展階段,正在實施“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戰略舉措,美麗浙江呈現新面貌,環境庫茲涅茨曲線拐點隱現。
“環境庫茲涅茨曲線”揭示了經濟增長與環境質量之間“倒U型”的經驗性變化關系,即污染隨著經濟發展先增加后減少。Grossman和Krueger提出經濟增長通過規模效應、技術效應與結構效應三種途徑影響環境質量:(1)規模效應。經濟增長需要增加資源投入,同時更多產出帶來更多污染排放。(2)技術效應。其它因素不變時,技術進步提高生產率和資源使用效率,降低單位產出的要素投入;清潔技術不斷開發并取代骯臟技術,有效地循環利用資源,降低了單位產出的污染排放。(3)結構效應。投入產出結構隨著經濟增長發生變化。在后工業化階段,經濟結構以低污染、高附加值的現代服務業、高端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等為主導,單位產出的排放水平下降,環境質量改善。
結合浙江實際和趨勢變化看,規模效應正在減弱,浙江經濟發展率先進入新常態,“十三五”GDP增長目標設定為7%以上,較“十二五”目標下調了1個百分點;結構效應正在增強,2014年浙江省三次產業結構為4.4:47.7:47.9,三產增加值占GDP比重首次超過二產,2015年進一步調整為4.3:45.9:49.8;技術效應不斷升級,創新驅動、五水共治、循環經濟、節能減排降碳等舉措,加快轉型升級步伐,降低了單位產出的污染排放。從環境質量來看,全省221個省控斷面中,劣五類水質斷面占比由2012年的14.5%下降到2016年上半年的4.1%;全省69個縣級以上城市2016年上半年空氣質量達標天數比例平均為86.6%,同比提高4.2個百分點,PM2.5平均濃度下降11.5%。盡管難以斷言環境庫茲涅茨曲線“拐點”已現,但大致可以判斷當前處于倒U曲線的頂部區間。
“環境庫茲涅茨曲線”不僅僅找出了經濟增長與環境質量間的經驗性變化關系,更重要的是它揭示了需要暢通經濟增長與環境質量之間的傳導關系。如果傳導渠道不暢,環境與經濟兩部門將難以實現動態均衡。為此,要進一步打通經濟與環境間的各種阻斷,暢通“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之間的傳導機制,在“十三五”期間將“兩美”浙江建設引入環境庫茲涅茨曲線右側下降軌道。
——目標導向機制。嚴格實施新《環境保護法》,堅持零容忍,打造執法最嚴省份。貫徹落實《主體功能區規劃》,逐步形成人口、經濟、資源、環境相協調的空間開發總體格局,實施財政、土地、產業、環境等差別化區域政策。大力推進“五水共治”,同時制定降碳、治霾的時間表路線圖,科學分解“十三五”規劃指標,落實工作責任制和追責機制,并與地方干部考評、升遷掛鉤。實施“綠色+”發展戰略,依托綠水青山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價格引導機制。創造環境價格,讓市場機制在改善環境質量中發揮決定性作用。根據排放總量發放相應數量的許可證,創造許可證交易市場,發現市場價格,市場主體根據價格指引購入或沽出許可證,然后持證排放。按照“十三五”規劃目標要求逐年削減排放總量和許可證發放數量,其它事情交給市場解決。
——增減掛鉤機制。考慮實施行業、區域、流域增減掛鉤機制。行業增減掛鉤,對于產能過剩行業或總量排放規模過大的同一行業,項目新增排污權指標原則上實行同行業內部平衡替代制度。區域內增減掛鉤,即合理確定區域新增建設項目排放指標,各縣(市)在新增指標范圍內可自主安排項目,如果指標不夠,可以通過關停、技改等手段騰挪出指標,也可以向指標有余的區域購買指標;同時,增量指標安排向減排考核好的縣(市、區)傾斜。流域內增減掛鉤,根據各流域環境承載力可設計不同的減排方案,污染嚴重的減排力度要更大一些;同一流域內縣(市)應均等發放排放指標,以保證同等發展權。這樣,較為發達的縣(市)可能需要較多的排放指標,不夠部分可以向同一流域內其它區縣購買;相對落后的縣(市)可以賣出指標獲得收入,也可以引進企業排放獲得稅收。
——轉移支付機制。創新轉移支付方式,并實行競爭性分配。科學評價各縣(市)環境質量,特別是摘帽的26個縣,對于環境質量改善的縣(市),加大轉移支付力度,對于環境質量惡化的縣(市),核減轉移支付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