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興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課題組
嘉興海洋新興產業發展的推動路徑
嘉興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課題組
嘉興市海洋經濟增加值已由2010年的255.7億元提高到2014年的402.9億元,按現行價格計算,年均增長12%,高于GDP年均增速1.8個百分點;海洋經濟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由2010年的11.1%提高到2014年的12.0%,提升0.9個百分點。2014年,海洋經濟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達到5.2億元、211億元、186.8億元,三次產業結構由2010年的1.6∶57.1∶41.3調整到2014年的1.3∶52.3∶46.4,呈“二三一”特征。海洋經濟綜合實力的逐步增強,為海洋新興產業的培育與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目前,嘉興海洋新興產業發展還存在著科技力量薄弱、科技成果轉化不暢、領軍人才缺乏、龍頭企業待培育、區域城市競爭加劇、配套服務體系待完善等問題,亟待解決。
實施創新引領工程。發展海洋新興產業,關鍵在于搶占技術制高點,提升技術創新能力。一是重點建設技術創新平臺。依托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等科研機構、嘉興學院等大專院校以及本地涉海優勢企業,建設一批國家級和省級重點實驗室及企業技術中心。重點支持中國電科第36所設立海洋電子研究院、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等涉海研發機構來嘉興設立工程研究中心等。二是加強與國內知名技術創新平臺對接。瞄準國內海洋科技創新領先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型龍頭企業,鼓勵有條件的涉海優勢企業以項目為紐帶與其開展委托技術開發、共建技術研發中心等形式各樣的科技合作。三是聯合開展技術攻關。嘉興各縣(市、區)年度科技計劃應該適當向海洋科技創新項目傾斜,組織企業與科研院所和高校針對海洋設備制造、清潔能源、電子信息、新材料、核電關聯等領域實施一批共性技術、關鍵技術、前沿技術的聯合攻關專項,支持幫助企業爭取國家、省相關科技項目或專項扶持資金。四是組建行業協會。搭建涉海企業政企聯動平臺,推進涉海中小企業協同聯動和信息溝通,提高中小企業合力創新、共擔風險的能力。鼓勵行業協會開展面向海洋新興產業的政策宣傳、信息提供、規范和標準制定、名牌認定等方面工作。
實施成果轉化工程。加快推進海洋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化是嘉興市培育和發展海洋新興產業的重要途徑。一是依托院地合作加快技術轉移和產業孵化。重點支持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浙江中科院應用技術研究院將清華大學的核電、深水耐壓浮力材料、云計算與云存儲及中科院的潛水器、聲吶與遙感探測設備、耐腐蝕與仿生材料、太陽能光伏、物聯網等先進技術與產品轉移到嘉興進行孵化和產業化。二是推進建設技術成果轉化服務平臺。依托現有的浙江網上技術市場、百場科技對接活動等科技對接平臺,大力發展海洋新興產業信息咨詢、技術交易、知識產權等高技術服務業,支持技術轉讓、創新孵化、成果展示、產權交易等技術成果轉化服務平臺建設,加快培育海洋新興產業技術產權交易市場,鼓勵開展多種形式的技術成果轉化服務模式,實現海洋新興產業技術需求與供給的對接。三是創建“科技專家企業家協會”。通過“科技專家企業家協會”,加強科研院所和高校技術專家與本地涉海企業家的溝通交流,消除彼此間的信息不對稱,增進彼此間的熟知和信任,從而推進雙方在海洋新興產業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化方面的深度合作。
實施龍頭企業引育工程。企業是推動產業化發展的載體,打造一批主業突出、創新能力強、發展潛力大、帶動性強的龍頭企業是提升海洋新興產業整體創新能力和產業發展水平的根本。一是支持現有企業做大做強。通過項目承接、資本運作、戰略聯盟和技術創新、規模擴張、并購重組等方式,支持一批發展潛力大、創新能力強的中小型企業做大做強,成為具備集聚上下游產業鏈企業及帶動行業發展的龍頭企業。二是引導企業跨產業發展。引導嘉興市新能源、新材料、物聯網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龍頭企業向海洋清潔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等產業延伸發展。如支持中達特鋼等新材料企業向海洋工程裝備、船舶及海洋深潛設備所需耐腐蝕耐高壓材料拓展等。三是加強與國內外知名企業對接。加快引進擁有技術優勢、品牌優勢的央屬企業集團等國內外知名企業,通過戰略重組、技術轉讓和協作配套等方式,與國內外知名企業建立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合作關系。
實施投資驅動工程。堅持“大項目帶動”,重點圍繞七大海洋新興產業關鍵領域、行業關鍵技術以及重點環節,大力推進招強選優和重大產業項目建設,引導海洋新興產業價值鏈高端集聚。一是強化項目招強選優。進一步整合招商資源,完善招商工作體制機制。主動出擊,積極尋找與對接海內外海洋新興產業大項目。通過主題招商、產業招商、補鏈招商、定向招商等形式,招強選優引大,不斷提升招商的層次和水平。拓寬招商領域,吸收內資和外資并舉,重點圍繞七大海洋新興產業,著力引進一批技術先進、帶動能力強、附加值高的項目,積極謀劃和儲備一批重大優質項目。二是推進重大項目建設。建設一批海洋新興產業投資、技改類重點示范項目。
實施人才匯聚工程。深入實施海洋產業領軍人才引領工程、專業技術人才開發工程、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素質提升工程、高技能人才振興工程等人才工程,建立和完善海洋新興產業的引才、育才、用才、留才的人才機制,創新各類人才集聚、創業和成長的環境。一是深入實施海洋經濟“創新嘉興·精英引領”計劃。依托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浙江中科院應用技術研究院等平臺,積極引進國內外海洋產業高級人才,加快構建一批以產業領軍人才為核心的創新團隊,培養一批具有創新意識、有事業心、有緊迫感的海洋產業企業家。二是加大海洋產業人才培育力度。鼓勵和支持嘉興學院與嘉興職業技術學院設立涉海專業,進一步推進嘉興南洋職業技術學院船舶工程專業的發展,加強涉海企業經營者的培訓力度,加快建設一支高層次的經營管理隊伍、高素質工程技術人才隊伍及高技能的產業技術工人大軍。三是探索建立“海洋創新人才特區”。制定發現、吸引、培養和保護科技創新人才、高素質管理人才的政策與措施,形成開放、流動、人盡其才的用人機制,為優秀人才的脫穎而出創造機會和環境。
強化組織領導。嘉興市海洋經濟工作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要加強對海洋新興產業發展的指導和協調工作,制定和落實海洋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確定發展目標與定位、重點領域、主攻方向和產業區域布局,明確有關部門的分工和職責,定期研究制定相關政策措施,形成職責明確、分工合理、配合協調的管理體系。加大對海洋新興產業工作的考核力度。各縣(市、區)政府、嘉興港區管委會要抓緊制定適合本地區實際的實施方案,確保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重點項目或工程、政策舉措的落實。
強化規劃引領。在嘉興市海洋經濟“十三五”行動計劃中,突出海洋新興產業規劃引導和推進行動。一方面,加快推進實施。各有關部門和各開發主體要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建立嚴格的工作責任制,認真貫徹落實規劃提出的發展目標和任務,并作為目標考核的重要內容。進一步細化目標,各有關部門要按照規劃編制年度計劃、年度財政預算,配套編制和實施重點專項規劃,提出具體、明確的年度或分期實施計劃。另一方面,強化實施監督。形成暢通的規劃落實信息反饋機制,加強對規劃實施情況的跟蹤分析,各有關部門和各開發主體也要跟蹤分析相關領域規劃的實施情況,及時反饋意見。實時監督規劃的落實情況,及時糾正實施中的偏差。
強化對外合作。圍繞嘉興市七大海洋新興產業核心技術研發及基礎零部件生產等關鍵環節,大力實施“引進來”和“走出去”戰略。一方面,進一步推進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浙江中科院應用技術研究院、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第36所等大院名校涉海研究機構的設立與落實;另一方面,鼓勵嘉興市涉海部門與科研機構及企業,與中國海洋大學、上海海事大學、浙江海洋大學、山東社會科學院海洋經濟研究、寧波諾丁漢國際海洋經濟技術研究院等涉海科研院校,以及舟山、寧波等國內海洋經濟發達地區的涉海部門,建立長效合作機制,開展定期或不定期的雙向交流和學習考察活動。支持有條件的企業通過兼并重組方式,在市內外建立研發基地、生產基地與原料基地,快速提升企業技術水平和創新能力。
加強政策支持。一是研究出臺海洋新興產業核心競爭力培育工程實施意見,加快培育提升海洋新興產業科技創新能力、招才引智能力、品牌文化力等核心競爭力。二是加強財政支持。積極爭取中央和省財政資金支持,實施地方配套,以政府貼息、擔保、補助等形式,多渠道引導社會加大對海洋新興產業的投入。設立市海洋產業發展基金,重點用于支持海洋新興產業領域的核心科技研發、重大技術進步、科研成果產業化和自主創新能力建設。三是加強金融支持。引導商業銀行加強對海洋新興產業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的信貸支持。鼓勵民營資本進入海洋新興產業,引導創業投資、風險投資和股權投資基金投資海洋新興產業中小型企業。加快融資擔保機構建設,積極支持各級園區設立小額貸款公司,緩解新興產業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研究開展科技成果保險試點,探索設立海洋高技術產業及新興產業保險險種。支持和鼓勵符合條件的海洋新興產業企業進入資本市場融資,通過股票上市、企業債券、資產重組等方式籌措資金。
課題組組長:吳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