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中產階層是社會發展的“穩定器”嗎?

2016-02-12 19:12:34呂慶春伍愛華
探索 2016年4期
關鍵詞:現代化

呂慶春,伍愛華

(1.重慶科技學院法政與經貿學院,重慶401331;2.重慶科技學院人文藝術學院,重慶401331)

中產階層是社會的中堅階層,它的興起、成長與社會的穩定密切相關。在一個以中產階層為主流的社會中,這個階層無疑是維系政治與社會穩定的力量。然而,在向現代化轉型的社會中,階層分化劇烈,中產階層迅速成長,階層的重新整合激蕩著現有的經濟、政治利益分配機制,改變著人們的政治意識與政治訴求,沖擊著現有的政治與社會體制。如果社會分配與調節機制失靈,制度供給滯后,政治系統的吸納能力有限或者政治參與急劇擴大,都有可能激發政治與利益訴求,激化社會矛盾,甚至引起社會動蕩。其中,中產階層是引起社會不穩定的重要因素。“中產階級與穩定的關系,頗似富裕與穩定的關系一樣,一支龐大的中間階級隊伍猶如普遍富裕一樣,是政治上的一支節制力量。然而,中間階級的形成卻也像經濟發展一樣,常常是極不穩定的因素。”[1]239

1 成為社會主流的中產階層是社會的“穩定器”

當中產階層成為社會主流階層的時候,它是維系社會穩定的主要力量。“最早出現在舞臺上的中產階級集團就是最激進的集團,后來出現的那些中產階級成員則帶有更多的官僚性和技術性,更注重商業,因此也就比較保守。”[1]248由于中產階層人士的技術性與官僚性等職業特性,使得他們對社會的態度溫和,對事物進行較冷靜的分析和處理,對社會的認同感較強,思想政治意識傾向保守。他們不贊成社會動蕩,主張維持現有的社會秩序,反對用暴力或劇烈的方式解決社會矛盾和沖突,主張用改革或改良的方式化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發展。因此,中產階層為社會穩定奠定了牢固的基礎,成為社會的“穩定器”。

1.1 體制吸納與認同使中產階層成為穩定的社會階層

中產階層成為穩定的社會階層,是由它與社會體制的內在關系所決定的。中產階層的大多數從業人員,無論是以政府官員、各種專業技術人員的身份工作,還是在企業、公益組織等行業和部門從事管理或技術工作,都具有以下特性。一是中產階層的人數眾多。瑞士信貸銀行發布的《2014年全球財富報告》表明,全世界中產階層群體的全部凈資產為31萬美元,并估算出全球有10億人屬于中產階層,其中中國的中產階層人數增加較快,2014年比2000年翻了一番,占到了全球的30%,即3.3億人左右[2]。二是中產階層與現有的社會體制密切相關,被稱為是體制內的人或者與體制相關的人。構成中產階層的幾個主要群體——政府官員、事業單位和社會組織的專業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國有企業經理人員等,這些群體有的本身就是體制內的人,有的與體制聯系緊密,都受益于社會政策與體制。他們“對現存的政治和社會體制不會有變革的欲望”,“或者說,在他們和國家之間發生沖突的可能性不大”[3]。三是中產階層的經濟與政治雙重體制屬性都體現得很充分。中產階層的屬性不僅表現在經濟層面,而且在政治層面的屬性也在充分顯現,因為政治體制在吸納他們,他們不會游離于政治體制之外。體制的屬性決定了中產階層人士受惠于體制,他們中的大多數人認同體制,自覺維系體制的穩定。

1.2 中產階層的穩定收入與恒產增進了社會穩定

中產階層所從事的職業社會聲望較高,對工作還有一定的支配能力,工作時間、地點和工作任務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自由度,有的有很大的自由度。無論中產階層人士在政府部門從事社會管理、在企業中從事經營管理,還是在社會的各個行業和領域中從事專業技術工作,他們的職業都較為穩定。他們的收入大部分來自薪金,部分人還有學位、職稱、崗位等方面的津貼,有的有知識產權、技術、資本投資等方面的額外收入,有的有資本、資格、聲望等方面的入股收入,有的運用資產進行股票等金融產品方面的投資,有的還有其他方面的兼職收入。收入來源的多樣化決定了中產階層收入頗豐,他們是社會的較高收入群體,也是引領社會消費的主要群體。較高的收入使得這個階層的人們有條件聚集財富,部分中產階層家庭積累了可觀的財富。孟子說:“有恒產者有恒心,無恒產者無恒心。茍無恒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已。”也就是說,有一定的產業、財產和收入的人才會有一定的道德觀念、價值取向和行為準則。如果人們沒有這些,不僅難以形成良好的道德觀念和行為準則,還可能去干一些違背道德和法紀的事。

1.3 中產階層對其他階層的黏合有效避免社會劇烈沖突

在貧富兩極分化的社會里,富人與窮人充滿敵視和沖突,社會出現斷裂。在金字塔型的社會結構中,社會分裂成精英階層和大眾階層,少數人占有大部分的社會財富,階層之間明顯對立,社會充滿矛盾與沖突。在以中產階層為主流群體的社會中,社會財富為多數人占有,人民富裕,社會和諧穩定。在社會階層結構中,中產階層處于社會的中間位置,溫和甚至顯得保守的政治心態使之能有效地避免社會劇烈沖突。不像貧富兩極分化那樣,社會階層之間對比鮮明,充滿嫉妒、矛盾甚至敵視。因此,盧梭認為:“要想使國家穩定,就應該使兩極盡可能地接近;既不許有富豪,也不許有赤貧。這兩個天然分不開的等級,對于公眾幸福同樣是致命的……他們之間永遠是在進行著一場公共自由的交易:一個是購買自由,另一個是出賣自由。”[4]66

中產階層與其他社會階層在各個方面相差都不那么懸殊,他們的經濟利益關切和政治訴求與其他階層沒有異質性的差異,能有效地黏合其他社會階層。而在一個貧富兩極分化的社會中,經濟與政治地位差異明顯,富人因財富、地位等各方面的優勢而具有很強的社會優越感,窮人由于財富、地位等方面的劣勢而具有很強的社會失落感。這樣,富人對窮人不屑一顧,窮人對富人內心仇視。這種對立情緒會危及社會穩定,一有事端,容易引發社會矛盾和沖突,甚至引起社會動蕩。亞里士多德很早就深刻地認識到中產階層在維護社會穩定方面的積極作用,指出:“惟有以中產階級為基礎才能組成最好的政體。中產階級(小康之家)比任何其它階級都較為穩定。他們既不像窮人那樣希圖他人的財物,他們的資產也不像富人那么多得足以引起窮人的覬覦。既不對別人抱有陰謀,也不會自相殘害,他們過著無所憂懼的平安生活。”[5]206

1.4 中產階層人士的理性使之有效維護社會穩定

中產階層人士的自我修養、經濟地位和價值取向決定了他們是維護社會穩定的主要力量。第一,教育可以增進人的獨立思考和理性思維能力。中產階層中的大多數人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教育“極大地減輕了不同階層之間的摩擦與糾葛,社會流動率的提高和社會篩選制度的建立,是形成‘中間階層’的有益機制,也是削減社會張力、實現有效的社會控制的‘安全閥’制度”[6]16。高等教育的熏陶使之對問題的看法有自己的思想,使他們更偏重理性思維,更富于科學的求實和創新精神。他們這種相對獨立的意識大大地減少了盲從行為,使之能冷靜地分析和處理問題,依照法定的程序理智地反映所關心的事情,表達自己的政治愿望。正是他們的自我修養促進了其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社會心態等多方面的改變。“一般說來,中產階級人士往往更認同于社會的主導價值。”[7]178第二,中產階層人士較好的工作和生活條件增進他們對社會的認同,較好的職業與社會聲望、穩定的收入促進他們理性地思考和行動。第三,中產階層具有理性的精神特質。社會中的窮人會因為統治者的暴政和自身的無奈而顯得桀驁不馴,富人則由于自身在財富的占有和政治資源擁有等多方面的優勢地位而顯得難以約束,社會的這兩極都難理性地對待社會。當社會的中產階層占主體時,他們運用所掌握和控制的政治資源,能有效地對社會施加政治影響,用其理性的方式在現有的政治框架內尋求問題的妥善解決,避免了社會的震蕩。同時,這種理性地表達利益訴求的方式也為其他階層起到示范和表率作用,有利于社會穩定。

2 轉型社會中不斷壯大的中產階層是社會的“動蕩器”

當社會的經濟與政治制度穩定、社會體制健全而有效,并且中產階層是社會主流階層的時候,中產階層的固有特性決定了它是社會穩定的維護者。在社會轉型期,社會現代化處在進行時,不斷壯大的中產階層極力突破現有的社會與政治體制,主張社會變革,力圖快速實現政治與社會現代化。這就意味著中產階層是新的社會構架的設想與設計者、政治民主化進程的有力推動者、反體制的主要力量。轉型社會中的中產階層是社會最活躍且不穩定的階層,其中,中產階層知識分子是天生的反對派,他們在很大程度上是社會政治運動的發起者、組織者、動員者與推進者,對社會施加了很大的變革壓力。

2.1 中產階層的社會責任與多元取向動搖社會穩定

在社會轉型期,中產階層的社會擔當成為推進社會變遷的主要力量。在工業化和現代化的進程中,社會在快速發展和演化,中產階層人士以其所從事的職業、其政治意識和社會道義,往往站在變革社會的前列,自覺肩負著推進社會體制創新、促進制度變遷、增加社會制度供給、增強社會政策的適應性等多方面的社會責任,這些都會動搖穩定的社會基礎。中產階層的政治與價值取向、引領社會變革的激進行為也決定了它是社會的“動蕩器”。

在社會中產階層的形成時期和成長階段,其價值取向傾向多元化。有的傾向于對財富的追求與集聚,有的對社會榮譽和社會聲望表現出極大的興趣,有的突出地表現出個人主義與自由主義傾向;有的受過西方教育,習慣用西方價值觀念、生活方式來評判社會。這些都影響著社會的發展取向,也影響著政治制度化與民主化。中產階層的多元取向給占支配地位的政治主體提出了新的挑戰,這就要求政治與社會的領導人適應不斷變革的社會發展的需要,不斷推進經濟與社會體制創新,增加新的制度供給,增強政策的協調性與適應性;同時,不斷開放政治體系,變革政治組織形式,增強政治體系的吸納能力,擴大有序的政治參與。還有,不斷增強社會組織的創新與協調能力,使社會組織中具有廣泛的階層代表性。帕森斯指出:“分析任何一個社會系統的主要基點是組織的價值模式。價值模式決定系統(在這里指組織)對其所在的情境采取的基本取向,因而指導個人的參與活動。”[8]18

2.2 中產階層的民主意識和思想動搖穩定的政治社會基礎

現代社會中的中產階層具有較強的民主意識。民主思想、意識和政治行動在政治現代化進程中是必要的,對于推動政治制度化與政治民主化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中產階層的主流政治價值取向是把政治制度化和政治民主化作為現代政治發展的根本目標,但是,對于正在經歷著現代化轉型的國家來說,要實現這一目標較為困難。因為經濟現代化還沒有完成,國內的政治思潮泛濫,民主浪潮和運動到處出現,并且持續不斷,這很可能使社會陷入現代化的陷阱。

公民良好的民主政治意識有助于推進政治民主化與政治現代化,其前提是社會發展狀況和經濟發展水平都進入到了現代化階段。中產階層的壯大必然增強社會成員的民主意識和政治參與能力,這些都會給現有的政治運行模式和政治系統帶來很大的壓力,也給政治穩定帶來挑戰。中產階層具有政治傳播能力。通過政治傳播,培育政治意識,傳播政治思想;通過政治宣傳與動員,把社會的其他階層和群體發動起來,進而組織起來,參與到各種政治活動中去。這些動員者與被動員者作為政治參與的主體卷入政治生活,表達自己的政治意愿與利益訴求,并在必要時采取政治參與行動。這些有組織、有目的的宣傳和行動,在一些情況下體現了中產階層理性地表達政治利益訴求,但是在很多時候包含著許多非理性成分,尤其是在激憤的狀態下,很可能出現過激的行為,甚至采取激進的政治行動,這就給政府和社會帶來很大的壓力。政府和政治體系只有在適應經濟與社會發展方面不斷變革,才能增強其適應性。如果不能適應社會的變革,社會與政治沖突就可能隨時爆發,沖擊政治與社會穩定。

亞里士多德早就意識到中產階層是民主思想和制度的天然盟友。這種民主思想的形成植根于中產階層良好的教育背景和學識水平,由此所具備的個人素質。“經濟增長同時提供給個人、團體和政府更多的剩余資源以支持教育,這樣可以培養一個有修養的、有知識的市民階層。”[9]176教育不僅使人獲取相應的專業知識,而且也是人的政治社會化過程,通過不同形式的政治教育,使人具備一定的政治認知、政治情感和政治心理,從而具備較強的現代公民意識。這種意識使人們擺脫了傳統的臣民思想的束縛,對民主、自由、平等、人權深深地向往,對集權制度的深刻揭示與批判,對民主與法制社會的向往,往往導致民主政治運動的爆發。

2.3 中產階層是政治生活的積極參與者和民主進程的主要推進者

中產階層積極參與政治,推進政治民主化,這是由中產階層所擁有的資源狀況決定的,包括政治知識、政治能力、政治價值取向、個人與家庭的經濟狀況等。第一,中產階層的經濟地位決定其政治參與的態度與熱情程度。這個階層的人的職業和收入都較為穩定,收入也較高并且可靠,經濟地位決定了其參與熱情。羅伯特·達爾認為,社會經濟地位高的人,其政治活力也高,“一位富有和空閑的人盡可能以每周六十個小時來從事沒有報酬的政治活動,而其機會成本要遠遠低于一位不得不每天長時間工作以維持生計的人……權力和權力謀求上的差異與客觀境況的差異有聯系”[10]152-153。第二,中產階層具備政治參與的自身素質。由于他們中的很多人接受了系統的政治教育,在政治社會化的過程中受到良好的政治熏陶,他們懂得怎樣獲得民主權利、怎樣設計政治制度、怎樣改造政治體系、怎樣構建民主政治體系、怎樣促使民主機制正常運行。第三,中產階層有著對社會的深刻批判精神和對政治的積極參與態度。中產階層通過積極的政治參與促進政治體制運行民主化、制度化;通過選舉與被選舉獲得參與政治的機會,可以有效地促進民主政治機制的運行,也可能通過對權力的監督,有效制止權力濫用,防止權力異化。處于現代化進程中的社會、中產階層參政程度高的社會具有明顯的動亂趨勢。正是在中產階層參政高漲和擴張階段,社會上最可能出現各種勢力都在干預政治的局面,誠如麥考利所言,政治成了一艘“帆眾而錨缺”之舟[1]67。

中產階層人士所接受的良好教育不僅使他們具備較為濃厚的民主政治意識,對現實社會表現出深刻的批判精神,而且其中一部分人為促進政治民主化積極參與并進行社會動員,在必要時具有獻身精神。在中產階層壯大的過程中,伴隨著現代化的不斷推進,一些人成為政治民主化進程的積極推進者。他們對民主化表現出強烈追求,要求按照先發展國家的民主模式構建民主政治體系。亨廷頓在對現代化進程中的國家進行分析之后指出:“在大多數處于現代化之中的社會里,真正的革命階級當然是中產階級。此乃城市中反政府的主要力量源泉。”[1]239霍爾珀林認為,在處于現代化之中的國家里,中產階層的革命特點突出表現在白領和藍領工會政治觀念的區別上,前者較后者總是更為極端和激進[1]239。

韓國等國家和地區的經濟與政治發展歷程就能足以證明中產階層在轉型社會中的革命性。20世紀80年代,韓國的經濟經過30多年的高速發展,經濟現代化已經基本成型,但政治現代化還舉步維艱。在中產階層等政治力量的推動下,在社會上掀起了大規模的、時間較長的政治民主化浪潮,政權不斷更迭,整個國家處于反復的政治浪潮沖擊之中,社會全面政治化,政治運動成為那個時代國家的主旋律。直到20世紀90年代末,民主政治制度才在韓國最終建立。其中,中產階層在推進民主化進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處于現代化進程的社會里,不僅中產階層政治派別掀起了大規模的示威運動與民主化浪潮,就是處于中產階層的軍人也不甘寂寞,通過發動政變而掌權。“中產階級軍人改革者必將在適當時機通過一次成功的政變而掌權。”[1]172-173美國在20世紀初期,中產階層曾是美國改革和進步的主要推動者與倡導者。這個階段正是美國現代化的快速演進時期,社會處于劇烈的變革和躁動之中。

2.4 中產階層知識分子是社會變革中天生的反對派

在現代化和民主化的進程中,中產階層知識分子是反體制的主要力量,他們成為動搖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在知識分子影響、教育和動員下的青年學生,匯同其他反社會力量,對社會穩定構成極大的威脅。“學生參與政治與軍人參與政治,很像一對孿生兄弟。”[1]174這兩者都是激進的社會勢力干預政治的顯著特征。在這樣的社會里,動亂隨處可見。“暴亂和示威是學生和有關中產階級集團采取政治行動的普通形式。”[1]176在這樣的社會形勢之下,暴亂和示威活動得到中產階層軍官的響應,這些中產階層軍官帶領軍隊起來反對政府,要么促使政府垮臺,要么政府中的強勢者買通軍隊中的中上層軍官,從而促使軍隊轉向,把槍口對準暴亂和示威的中產階層知識分子及其青年學生。

在變革的社會中,知識分子與現存秩序不相容,并且是反對現存秩序的。在亨廷頓看來,首批出現的中產階層分子是最革命的,但隨著中產階層隊伍的壯大,它也就變得較為保守。在中國的臺灣地區,“政治變遷的主要行動者”是“新出現的中產階級知識分子,他們在經濟迅速成長的年代中長大成人”[11]77-78。作為中產階層的重要組成部分的知識分子,是這個階層中最傾向于反抗、暴力和革命的。由此可以斷定,“知識分子是天生的反對派,他們在社會舞臺上出現,本身就意味著潛在的革命作用”[1]239。

2.5 政治參與廣泛地擴大到中產階層預示著社會進入動蕩時期

社會與政治現代化的進程必然出現社會不穩定,甚至社會動蕩。一個國家進行快速的現代化時期,同時也是中產階層的快速成長和發展之時。現代化促進經濟高速增長與社會繁榮,現代化也滋生政治與社會動亂。“事實上,現代化孕育著穩定,而現代化過程卻滋生著動亂。”[1]31一個國家通過快速的工業化和現代化建構一個新的社會,同時也在解構或者改造現有的社會,其中,中產階層在解構與建構社會中起著重要作用。“正如經常表明的那樣,將憎恨的和反抗的人組織成一個革命群體的不是最受壓迫的階層,而是典型的新崛起(中產)階級的成員。”[12]296

經濟增長所建立起來的市場制度為政治制度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礎,物質生活的提高與滿足以及政治知識的普及和政治意識的增強,這些都為人們提出新的政治與社會要求創造了條件。經濟現代化必然促進政治現代化,而政治參與的擴大是政治現代化的重要標志,無序擴大的政治參與必然引起社會沖突和不穩定。現代化的歷史經驗表明,當一個社會變化與發展到一定階段,政治參與廣泛地擴大到中產階層時,預示著激進的普力奪社會①在亨廷頓、珀爾瑪等學者看來,普力奪是一種社會形態,從狹義上說就是軍人對政治的干預。在研究中,他們借用“普力奪”一詞來形容一種政治化的社會,這是一種寬泛意義上普力奪社會的概念。在這樣的社會里,不僅軍人干預政治,而且各種社會勢力都在參與和干預政治,即社會上各種勢力顯著政治化。已經到來。這是一個動蕩不安的社會,“在激進的中產階級普力奪社會里,沖突越來越激烈,而在群眾的普力奪社會里,沖突就更加激烈”[1]164。在這樣的社會中,各種政治與社會勢力粉墨登場,追求著自己的經濟與政治利益。“不僅政治活動家是各路好漢,用以分配官職和決定政策的方法也同樣是五花八門。各個團體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富人行賄,學生造反,工人罷工,暴民示威,軍人就搞政變。”[1]163這注定是一個不安定的社會,要么這個社會在動蕩中走向現代化,要么社會在動蕩中陷入現代化的陷阱。

在經濟快速增長所引起的社會轉型中,多種因素對社會穩定構成挑戰。奧爾森認為,快速的經濟增長在九個方面對社會穩定產生影響,其中主要包括經濟快速增長產生暴發戶并要求其政治權力和社會地位與之匹配、城鄉社會結構的變化和個人境況的變遷容易產生社會離異和政治極端主義、經濟與政治發展促進了集團組織力量的增強等,這些都對社會穩定構成挑戰[13]。因此,經濟增長破壞了傳統的社會結構,同時也在構建著一種新的社會結構與秩序,這個過程必然是無序的、動蕩的過程。從現代化的進程考察,“到了20世紀中葉,所有傳統社會都變成了過渡性社會或處于現代化之中的社會。正是這種遍及世界的現代化進程,促使暴力在全球范圍內蔓延”[1]32。在很多處于現代化進程中的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政治動蕩局面就出現了。哈彭認為,新中產階層對革命有著巨大的熱情。這一階層本身就是社會轉型革命的產物,在他們享受穩定的、新的生活狀況之前,著力改變或者推翻現狀,不受控制地去完成轉型革命的使命[14]75。

世界上很多現代化進程中的國家和地區都經歷過民主化的動蕩時期,其中,中產階層人士是反體制、反權威的主要力量。幾乎在每一個國家,民主化最積極的支持者均來自城市中產階層人士。在菲律賓,中產階層的專業人士成為1984年反馬科斯示威游行的主力軍。在韓國,只是出現了“一個龐大的城市中產階層”之后,才在20世紀80年代掀起大規模的民主化運動,也才對威權政權構成嚴重的威脅。在巴西,中產階層絕對地支持1964年的政變。但到了70年代,正是這些從“經濟奇跡”的年代中受益最多的中產階層人士在要求實現民主政治方面喊得最響,他們都是大而發達城市中的居民和中產階層人士[11]76-78。

3 結語

社會轉型時期的中產階層是社會“動蕩器”。當社會處于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進程中,中產階層成長到一定規模,這個時期社會不穩定或者社會動蕩就可能出現。一是中產階層,尤其是中產階層知識分子,他們不是現存社會秩序的產物,而是與現存社會秩序不相容的,是反體制的主要力量。二是中產階層的高政治參與熱情與較低的政治制度化不匹配。轉型社會中的中產階層通過制度化、非制度化等多種政治參與形式廣泛地參與政治,然而,這時的政治制度化程度很低,社會的很多層面和領域的制度建設滯后,與此同時,政治體系的開放程度不高,吸納能力有限,政治參與的渠道較為狹窄,人們的訴求渠道不通暢,并且難以表達,因此社會往往處于無序甚至混亂狀態之中。這時,中產階層與其他社會勢力匯合一起,往往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民主化浪潮,對現存的社會體制和制度產生很大的沖擊。三是中產階層中的民粹主義分子利用社會矛盾引發社會沖突。在社會轉型期,社會的分化較為突出,貧富差距、地區差距和部門差距都較大,社會矛盾和問題較為突出,這時,民粹主義分子很活躍。民粹主義者很容易利用社會問題和矛盾挑起事端,引發社會沖突。轉型的社會處于充滿矛盾和動亂的時期,其中,“城市是國內反對派的中心;中產階級是城市反對派的集中點;知識分子是中產階級反對派內部最活躍的集團;而學生則是知識分子內部最有內聚力也最有戰斗力的革命者”[1]240。

在變革的社會中,中產階層人士站在時代的前列,凝聚著反體制的力量。他們以現代社會理念和設計來要求并改造社會,很多人變得很不理性,并動員其他社會勢力一起來反對社會體制。一些人可能出現不負責任的政治煽動,出現盲動的社會呼吁,引起很多人盲目地跟從,這就極可能出現大規模的政治與社會浪潮,或者民主化運動,游行、示威、罷工、沖擊政府等政治運動在各地上演。這樣,政治參與就處于全民高漲和無序狀態,社會也沒有什么制度和規則約束,很多人失去理性,社會處于不穩定甚至動蕩狀態。

總之,中產階層究竟是維護社會穩定的力量,即政治社會的“穩定器”,還是社會不穩定的重要推動者,即政治社會的“動蕩器”,不能一概而論,一要看一個國家中產階層的發育與成長程度,二要考察一個國家的社會與政治現代化的發展程度。當中產階層成為社會的主流階層、政治社會發展較為成熟、工業化和現代化已經實現的時候,政治和社會的制度化程度較高,社會各項制度比較健全,社會的富裕程度較高,有序的、廣泛的政治參與已經形成,這樣,中產階層就具有理性的精神,不會掀起社會與政治浪潮,是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力量。

參考文獻:

[1] 塞繆爾·P.亨廷頓.變化社會中的政治秩序[M].王冠華,劉為,等譯.上海: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08.

[2] 2014財富報告:中國中產階層占全球三成[N].新京報,2014-10-16.

[3] 周曉虹.中產階級:何以可能與何以可為[J].江蘇社會科學,2002(6):37-46.

[4] 盧梭.社會契約論[M].何兆武,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

[5] 亞里士多德.政治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1.

[6] 秦言.中國中產階級——未來社會結構的主流[M].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1999.

[7] 西摩·馬丁·李普塞特.政治人——政治的社會基礎[M].張紹宗,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8] T·帕森斯.現代社會的結構與過程[M].梁向陽,譯.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1988.

[9] 羅伯特·A·達爾.論民主[M].李柏光,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

[10]羅伯特·A·達爾.現代政治分析[M].王滬寧,陳峰,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7.

[11]亨廷頓.第三波——20世紀后期的民主化浪潮[M].劉軍寧,譯.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8.

[12]羅伯特·K.默頓.社會理論和社會結構[M].唐少杰,齊心,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06.

[13]曼庫爾·奧爾森.作為不穩定因素的迅速增長[J].經濟史雜志,1963(23):529-552.

[14]HALPERN M.The Politics of Social Change in the Middle East and North Africa[M].New Jerse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63.

猜你喜歡
現代化
中國式現代化
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的創新抉擇
邊疆治理現代化
中國現代化何以起飛和推進
——評《中國現代化論》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現代化詮釋
工業設計(2016年5期)2016-05-04 04:00:35
論中國大學治理現代化
現代化
現代化與馬克思主義現代化理論的發展
現代企業(2015年9期)2015-02-28 18:57:09
國內某1 700 mm熱軋廠現代化改造
上海金屬(2014年4期)2014-12-15 10:40:43
中國新現代化論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va亚洲va香蕉在线| 99re经典视频在线| 亚洲人成在线免费观看| 91精品国产情侣高潮露脸| 国产精品一区在线麻豆| 亚洲天堂网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一区| 国产精品片在线观看手机版| 国产毛片一区| 亚洲精品第1页| 国产小视频a在线观看| 麻豆国产精品一二三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漂亮美女在线观看| 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a毛片在线播放| 欧美19综合中文字幕| 日本午夜影院| 一本大道香蕉高清久久| 青草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欧美区一区| 色老头综合网| 欧美乱妇高清无乱码免费| 免费无码AV片在线观看中文| 亚洲高清国产拍精品26u| 无码 在线 在线| 久久综合伊人 六十路| 成年看免费观看视频拍拍| 国产午夜人做人免费视频中文| 超清人妻系列无码专区| 国产流白浆视频| 女人av社区男人的天堂| 成人午夜福利视频| 日韩 欧美 国产 精品 综合| 久久久久中文字幕精品视频| 亚洲无码不卡网| 国产福利影院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久视频免费| 国产精品免费入口视频|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日本不卡网| 精品国产Av电影无码久久久| 欧美一区日韩一区中文字幕页| 国产理论一区| 成人午夜网址| 国产成人高清亚洲一区久久| 欧美 国产 人人视频| 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你懂的一区|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无卡| 久久精品亚洲热综合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 91| 亚洲欧美精品一中文字幕| 四虎亚洲精品| 天天色综合4| 国产在线视频自拍| 欧美成人综合视频|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 国产欧美视频综合二区| 伊人激情综合| 亚洲国产精品美女| 成人福利在线视频| 久久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精品| 免费中文字幕在在线不卡| 一级成人欧美一区在线观看| 日韩午夜片| 小说区 亚洲 自拍 另类| 成人中文字幕在线| 日韩专区欧美| 国产精品手机在线播放| 国产91全国探花系列在线播放| 国产h视频免费观看| 91美女视频在线| 日本精品αv中文字幕| 日韩AV手机在线观看蜜芽| 爱做久久久久久| 久久一本日韩精品中文字幕屁孩| 天天综合网色| JIZZ亚洲国产| 欧美日韩va| 在线国产毛片手机小视频 | 91原创视频在线| 999国内精品视频免费| 欧美精品啪啪| 国产一区在线观看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