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君,胡 強
(井岡山大學圖書館,江西 吉安 343009)
毛澤東與紅軍圖書出版物
曾文君,胡 強
(井岡山大學圖書館,江西吉安343009)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紅軍是一支英勇善戰的人民軍隊,同時也是一支熱愛文化生活的隊伍。為使廣大紅軍指戰員有書可讀,毛澤東非常注重紅軍圖書工作,指出這是建設人民軍隊,發展人民革命戰爭不可缺少的“第一個重大工作”。
毛澤東;紅軍;圖書
紅軍圖書是一種簡捷的覆蓋面較廣的革命輿論宣傳形式。井岡山斗爭時期毛澤東親自抓部隊圖書工作。在古田會議,毛澤東提出了編輯出版圖書計劃。紅軍圖書服務于軍隊的中心任務,把馬克思主義革命理論灌輸給廣大紅軍指戰員、宣傳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推動和活躍部隊政治工作、豐富部隊文化生活,使廣大紅軍指戰員建立了共產主義世界觀,提高了作戰能力和文化水平,為完成“中國偉大革命斗爭給予紅軍的任務”發揮了不可替代的特殊功能和戰斗作用。
井岡山,是以毛澤東等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率領紅軍創建的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根據地創建后一直處于白色政權包圍之中,軍事上敵人對根據地頻繁地“會剿”,在經濟和文化上敵人一刻也沒有停止過封鎖,部隊戰斗頻繁,加上紅軍隊伍成員絕大多數來自農民及部分其他小資產階級分子和舊軍人,成分較復雜,不少人對革命性質、任務和前途缺乏認識,還有一些人對革命產生了悲觀情緒,這都嚴重影響了部隊戰斗力。
面對全國上下的白色恐怖以及國民黨反動軍隊的包圍,紅軍要取得革命的勝利,要升華為高度自覺的無產階級革命隊伍,就必須用馬克思主義革命理論來教育部隊。為堅定廣大紅軍官兵革命信念,堅持黨對紅軍的絕對領導,利用部隊休整之機,“毛澤東同軍隊中的政工干部,經常輪流到各個連隊講課。當時在井岡山上,只有少數幾本馬列的書:《共產黨宣言》《共產主義ABC》等,為普及馬克思主義知識,毛澤東讓用油印機印出來,發到各個連隊學習”[1]114。閱讀馬克思主義書籍,堅定了廣大紅軍官兵革命必勝信念,增強了部隊自信心和凝聚力。“邊界紅旗子始終不倒,不但表示了共產黨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統治階級的破產,在全國政治上有重大的意義”。
從1929年中央蘇區創建,到1934年10月,國民黨軍隊先后發動了五次圍剿紅軍和根據地的軍事行動。越是在艱難的條件下,以農民為主體的紅軍部隊就越需要用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武裝官兵們的頭腦,“因為代表先進階級的正確思想,一旦被人民群眾掌握就會變成改造社會、改造世界的物質力量”。為教育紅軍,古田會議召開前夕,毛澤東給上海的黨中央寫信說:“惟黨員理論常識太低,須趕緊進行教育。請中央將黨內出版物《列寧主義概論》、《俄國革命運動史》等寄來”[2]84。隨后,毛澤東在古田會議上指出“進行馬克思主義研究,編輯各種教育同志的小冊子,有組織地的分配看書”[2]104。可見,毛澤東非常重視書籍教育的心情。古田會議召開后,紅軍部隊成立了馬克思主義研究會,翻譯出版了不少馬克思主義著作,“有《共產黨宣言》,列寧的《左派幼稚病》《國家與革命》和《帝國主義論》,斯大林的《論反對派》《列寧主義問題》等”[3]119。紅軍出版的馬克思主義著作以少而精、注重實用為原則,從內容上看,不是深奧難懂的巨著,而是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小冊子,這為廣大紅軍指戰員提高理論素養提供了條件。
與此同時,部隊還出版了《帝國主義與中國》《階級與階級斗爭》《蘇維埃政權》《社會主義淺說》《共產主義初步》等一批介紹馬克思主義的通俗讀本。由于紅軍戰士大多數文化水平較低,因而部隊出版的馬克思主義通俗讀本注重聯系中國革命實際和紅軍戰士思想實際,把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共產黨反帝反封建反官僚主義的革命理論相融合,善用通俗明了的語言講述紅軍戰士最易接受的內容。如《帝國主義與中國》第一部分“帝國主義是什么”;第二部分“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下面分兩個小標題: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原因,各種侵略的步驟;第三部分“帝國主義在中國的反革命作用”;第四部分“帝國主義的末路”。該書內容切合實際、深入淺出、簡單明了,使紅軍戰士對帝國主義用戰爭和威脅手段瘋狂地壓迫、奴役、掠奪和剝削中國人民,使中國陷入苦難的深淵感受甚深,并深刻認識到紅軍與國民黨的軍隊、帝國主義的軍隊是根本不同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紅軍是為人民利益而打仗,使廣大勞苦群眾從帝國主義和封建地主階級的壓迫剝削下解放出來,最終在中國建立幸福美滿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社會。參加革命后一直戰斗在中央蘇區的紅軍老戰士,原廣州軍區司令員吳克華回憶其紅軍時期部隊學習:“我就是在學習中才知道勞動創造世界,才知道階級是怎樣產生的,才知道世界上有蘇聯,才聽到馬克思、列寧的名字。”[4]362
在艱苦卓絕的革命斗爭中,中國共產黨急需將馬克思主義革命理論灌輸給廣大紅軍指戰員。而易懂、易記、便于攜帶宣傳的馬克思主義書籍是最為淺顯的傳播載體,真正實現了馬克思主義走進紅軍。“試問我們的每一個紅色戰士,為什么要當紅軍,他們都會回答你是為了打土豪分田地!再進一步地問他,他會回答你:為了蘇維埃新中國,只有蘇維埃才能救中國!更進一步問,他會回答你:為了實現共產主義!”[5]203正是有了崇高的信仰,他們能在艱苦的斗爭中“都自覺的為了蘇維埃新中國而奮斗到底,使紅軍成為蘇維埃的宣傳者與組織者,成為創造新蘇區的執行者。”[2]342
1929年初,毛澤東率領紅軍從井岡山轉戰贛南閩西開辟中央蘇區。3月14日,紅軍解放了閩西重鎮長汀。為在新的斗爭環境中增強部隊對革命勝利的信心,以及激發革命斗志,在毛澤東的指導下,部隊圖書工作者印制了《中共六大決議案》《中國共產黨十大政綱》等小冊子。3月20日,毛澤東寫信向中央匯報紅軍建設工作,其中談到部隊貫徹落實黨的六大決議,“六次大會的決議案非常正確,我們歡躍地接受。前已油印五百余本散發井岡山以來沿途的黨部,現又石印一千本,為閩西贛南擴大組織之用”[2]56。1929年12月,古田會議召開,毛澤東在會上總結了紅軍建軍兩年來政治工作經驗,批判了各種錯誤思想,強調紅軍必須絕對服從黨的領導。為貫徹古田會議精神,部隊出版了毛澤東親自起草的 《中國共產黨紅軍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決議案》(即《古田會議決議案》)一書。《中共六大決議案》《中國共產黨十大政綱》《中國共產黨紅軍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決議案》等已成為廣大紅軍指戰員學習黨的知識、黨的方針政策和糾正非無產階級思想重要渠道,這對以農民為主體的紅軍升華為高度自覺的無產階級革命隊伍,以及毫不動搖堅持 “黨指揮槍”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由于紅軍圖書成為部隊運用最多、傳播最廣的大眾傳播媒介,“為了紅軍的健全與擴大,為了斗爭任務之能夠負荷”,毛澤東在古田會議強調指出:“以革命的目前階段和它的前途、土地革命各方面、紅軍白軍比較、共產黨國民黨比較、怎樣做群眾工作、紅軍之任務與計劃、武裝組織及其戰術、三條紀律建設的理由、革命故事、社會進化故事、游擊區域的地理及政治經濟常識、革命歌和圖報編制課本,作士兵訓練材料。”[2]111于是,從中革軍委到紅軍各總部以及部隊基層單位編印出版了大量圖書,毛澤東在紅軍戰士與圖書文化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提高戰士們的知識水平。
“政治工作是紅軍的生命線”。紅軍不僅要打仗,還要負擔宣傳群眾、組織群眾、武裝群眾、幫助群眾建立革命政權以至建立共產黨的組織等重大任務。為提高部隊思想政治水平和戰士們的政治理論知識,紅軍因材施教編印了《政治工作講義》《中國革命基本問題》《蘇維埃基本知識》等一批政策性、理論性、通俗性三者兼備的教科書。紅軍戰士 “都經歷了一個對革命目的由不認識到認識的過程,由初步具有這種認識,隨后就變成每個革命戰士終生為之奮斗的政治目標、政治理想和斗爭信念。戰斗力就是從這里生長出來的”[5]204。
紅軍的發展壯大,土地革命的深入開展,以及根據地的鞏固和擴大,嚴重地威脅著國民黨南京政府的統治。蔣介石為此調集了重兵對中央蘇區和紅軍發動了“圍剿”。隨著反“圍剿”戰爭的擴大和紅軍數量上的猛烈發展,“我們的兵,昨天入伍今天就要打仗,簡直無所謂訓練。軍事技術差,作戰只靠勇敢”[2]29。毛澤東對此非常憂慮。他指出:“鞏固紅軍使紅軍成為鐵軍的工作,與政治工作同等重要而為現實紅軍所迫切需要的,就是軍事技術的提高。這一任務的解決,對于我們是絕頂重要的”[2]342。為貫徹執行毛澤東的指示,中革軍委制定了紅軍新教范,并結合部隊實際編寫了《步兵操典摘要》《射擊教范》《夜間訓練》等作為部隊訓練使用的教材,這對紅軍戰士學會使用手中武器,訓練作戰的基本動作,在戰斗中保存自己、消滅敵人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紅軍開展的軍事技術訓練很有特色,為總結革命戰爭的成功經驗,部隊把馬克思主義的軍事理論與紅軍官兵創造的經驗和戰術結合起來,編寫了一批適合中國革命戰爭特色的教科書,紅軍戰士很快能掌握和運用。如:戰術方面有 《巷戰戰術草案》《紅軍步兵戰術講義》《戰術講授錄》《實兵指揮》;部隊聯絡有《中國工農紅軍軍用號譜》《紅軍哨音.燈號.旗語通訊》《步兵.偵探.傳令.聯絡兵勤務之參考》;兵器方面有《兵器學》《炮兵教程》《武器使用法》《射擊教范》《關于保管武器》;戰時工程有《架橋教范草案》《野戰筑城教程》《坑道教程》;防空防毒氣有《防御飛機毒瓦斯的法子》《關于防御飛機與毒氣的簡明知識》《戰爭毒氣防御常識》,等等。經過不斷的軍事技術訓練,“現在的紅軍,已經走上了鐵的正規的革命武裝隊伍的道路,軍事技術比過去時期大大的進步了”[2]339。這是毛澤東在“二蘇大”對紅軍軍事技術訓練工作的精辟概括,同時也表明軍事建設書籍促進了部隊軍事技術訓練工作的開展,使紅軍在反“圍剿”斗爭中“橫掃千軍如卷席”,成為不可戰勝的蘇維埃武裝力量。
毛澤東特別注重用先進文化教育部隊,他一直認為“沒有文化的軍隊是愚蠢的軍隊,而愚蠢的軍隊是不能戰勝敵人的”。因此,毛澤東在古田會議上提出每個縱隊設立青年士兵學校,由縱隊政治部負責編寫青年士兵課本。在毛澤東看來,紅軍戰士要掌握文化,首先要識得字。在毛澤東的指導下,部隊編印了《紅軍識字課本》《士兵識字讀本》《衛生識字課本》等,這對掃除文盲以及提高紅軍戰士學習精神與興趣發揮了重要作用。紅軍戰士識字的過程,也是他們接受新文化新道理的過程。正因如此,《社會進化簡史》《世界革命簡史》《社會常識教科書》《中國地理常識》《醫學常識》《生理衛生常識》《革命詩集》和 《革命領袖傳略》(文學)、《火線上的一年》(文學)、《革命歌集》、《紅軍歌曲集》、《革命畫集》、《紅軍優待條例畫集》、《為誰犧牲》(劇本)、《我—紅軍》(劇本)、《帝國主義滾出去》(劇本)等書籍,都是紅軍戰士愛不釋手的讀物,這也反映了他們熱愛文化知識的高尚情趣。革命書籍的閱讀,對堅定紅軍戰士理想信念、強化精神支柱,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同時也是培育紅軍戰斗精神,提高部隊戰斗力的有效途徑。先進文化的滋養,廣大紅軍戰士如虎添翼,“一、會打仗,英勇地消滅敵人;二、會進行群眾工作,宣傳組織群眾,分配土地等;三、會籌款以解決糧餉的問題”[3]64。
“紅旗躍過汀江”,“戰地黃花分外香”。毛澤東開拓了人民軍隊圖書文化工作,而文化上的高度使弱小的紅軍獲得了全新的超越,從而能夠以小搏大、以弱勝強,成為一支能文能武的戰斗隊、政治宣傳隊和文化教育的隊伍。
[1]王行娟.賀子珍的路[M].北京:作家出版社,1985.
[2]毛澤東.毛澤東軍事文集:第一卷[M].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3.
[3]滕代遠.中國新軍隊[M].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8.
[4]朱德,聶榮臻.星火燎原全集:01集[M].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9.
[5]聶榮臻.聶榮臻回憶錄[M].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6.
(編發:王域鋮)
Mao Zedong and Red Army Books Publication
ZENG Wen-jun,HU Qiang
(Jinggangshan University Library,Ji'an 343009,China)
The Red Army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s not only a heroic people's army,but also a team of loving culture.In order to providing books for the majority of officers and soldiers of the Red Army to read,Mao Zedong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Red Army books work,and pointed out that this is"the first major work"to building people's army and developing people's revolutionary war.
Mao Zedong;Red Army;books
A752
A752
A
2095-5197(2016)01-0016-03
曾文君(1970-),女,館員,本科,研究方向:圖書館學;胡強(1959-),男,副研究館員,本科,研究方向:圖書館學。
2015-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