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賢龍
建設高水平鄉鎮小康需聚焦“美麗五民”
柴賢龍
“十三五”時期,浙江要確保各地同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最薄弱的是全省887個鄉鎮和27997個農村。作為浙江的“根”,鄉鎮農村是浙江最大的“人文經濟資源”,也是浙江“草根經濟”的溫床。至20世紀90年代前期,得益于農村生產要素的激活和政府“無為而治”的制度優勢,村鎮經濟異軍突起,蓬勃發展。然而,鄉村建設問題與困擾依然嚴峻。一是規劃建設上,既有發展方向定位不足的問題,又有規劃布局不合理和房屋建筑粗放修建問題;二是產業培育上,既有受生產要素影響制約發展問題,又有產業經濟創新和市場主體培育不足問題;三是公共產品上,既有基礎設施硬件滯后,又有公共服務品質不高等問題;四是政策支持上,既有資源分散問題,又有長效機制缺乏問題。諸多問題,怎么辦?2020年建成高水平小康社會目標明確堅定!那就是建成一個覆蓋全省、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品質中高端、“宜居宜業宜游宜養”、生動融入由“三群四區七核五級網絡”組成的“浙江大城市”的小康鄉鎮農村網絡。
站在全省鄉鎮農村再次被推到改革發展前沿的新起點,以深化“五水共治”“三改一拆”行動為基礎,引導不同區位條件、資源優勢和發展基礎的鄉鎮農村聚焦特色,以“美麗五民”建設為抓手,政府引導,農民群眾高度參與,不僅見效快,而且小康帶動力強。
抓“美麗民宿”,建成萬家民宿集群,壯大美麗經濟。深化借鑒臺灣民宿和德國、英國等地鄉村“都市心靈故鄉”建設經驗,總結推廣各地民宿發展經驗,強化組織力量,提高頂層設計品味,推動建成萬家民宿集群,帶動鄉村休閑旅游業,壯大“美麗經濟”。
抓“美麗民居”,建成萬家浙派民居,壯大百姓家業。深化村鎮空間規劃和用途管制治理,強化農村住房整治,加大棚戶區和危房改造力度,大力建設下山脫貧安置用房,推動建成萬家浙派民居,配套完善交通市政基礎設施,帶動農村消費,壯大鄉鎮百姓小康家業。
抓“美麗民企”,建成萬家活力企業,壯大村鎮產業。積極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大力發展農村服務業、現代農業、電子商務等,呵護培育村鎮各類市場主體,支持“個轉企”,建成萬家村鎮活力企業,帶動當地就業,壯大村鎮產業基礎。
抓“美麗民街”,建成萬個特色街區,壯大公共服務。體現功能集中、業態創新、合理布局、綠色共享理念,設施和業態并重改造,建成萬個承載鄉愁鄉音的特色“百姓街區”平臺,滿足群眾日常商貿品質生活需要,帶動繁榮村鎮人氣,壯大公共生產生活服務規模。
抓“美麗民治”,建成萬個安全村鎮,壯大法治基礎。積極利用信息技術,大力建設鄉鎮農村大數據平臺,探索智慧鄉鎮管理,創新綜合執法改革,建成萬個智慧安全村鎮,帶動基層社會治理秩序完善,壯大“法治浙江”基礎。
根據中央精神、體現省委要求,立足引領新常態,在落實“美麗五民”建設上,初步設想可以研究以下政策創新措施。
圍繞解決“錢”從哪里來,組建“浙江省鄉鎮小康投資基金”。整合現有各類村鎮農村發展財政性支持資金,組建引領全省鄉鎮小康建設的百億級投資母基金,委托第三方專業運作,借助推廣應用PPP,激活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通道,解決“錢”從哪里來。
圍繞解決“地”從哪里來,研究出臺農村“三權”改革措施。創新農村集體所有權、農戶承包權、土地經營權改革措施,允許存量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入市交易,維護進鎮落戶農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集中土地資源,解決“地”從哪里來。
圍繞解決“人才”從哪里來,研究出臺“借智”與人才培養措施。積極發揮省級各類智庫作用,保障規劃設計頂層指導,推廣王澍“美麗宜居村莊”建設理念,推行建設標準規范應用。組織開展萬名村干部培訓、十萬村民看世界、百萬村民看中國、千萬村民學文化行動,通過“走出去、請進來”,解決技術與人才從哪里來。
圍繞解決“產業”從哪里來,研究出臺鄉鎮產業培育計劃。針對各類鄉鎮,加大力度優化鄉鎮農村布局,樹立鄉鎮農村即“經濟資源”意識,分類引導發展。從組織保障上,既要形成“美麗五民”建設領導機制,又要加大招商力度,大力發展旅游、商貿和電商產業。
作者單位:浙江省發展規劃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