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德市國土資源局 諸葛斌
建德:轉作風 促實干 走進基層天地寬
□建德市國土資源局諸葛斌
今年7月29日,40℃的高溫炙烤著大地,在建德市鄧家村殘保戶鄧國忠的臉上,卻洋溢著陣陣清涼和喜悅。此時,建德市國土資源局黨委書記朱春福正和他親切交談,給他送上了慰問金,并叮囑他有困難找干部。現場一位老村民感慨地說:“過去有什么問題,我們要跋山涉水到縣城找領導反映,有時往返折騰好幾次,還不知道應該找誰?,F在好了,上頭的機關干部到農村幫助我們解決問題來了……”
黨的十八大以來,建德市國土資源局黨委深入開展黨員干部“走基層、送服務”系列活動,主動到社區志愿服務、到農村上門辦證、到企業了解需求、到基層調處信訪,和基層群眾打成一片,展示了機關作風建設新氣象,提振了黨員干部精氣神,架起了黨群共建“連心橋”,贏得了基層干部群眾的一致好評。
在一所簡陋的鄉鎮綜合服務中心會議室里,人群紛至沓來。建德市國土資源局壽昌國土資源所工作人員正在這里緊張有序地查閱資料、登記信息,村民們則激動地圍攏在一旁,人聲鼎沸。當大慈巖鎮農村宅基地確權發證試點政策剛出臺,國土資源所的黨員干部就急群眾所急、想群眾所想,大家紛紛把“家”安在了鄉鎮辦事處,日以繼夜、忘我工作。僅用了兩個多月時間,就為歷史遺留無權源且符合相關建房條件的1200多戶村民補辦了審批手續,滿足了村民們十多年來的辦證期盼。2015年,建德市國土資源局為全市無房戶、危房戶爭取了建房農轉用指標193畝,指標占比位列杭州地區各縣(市、區)首位,幫助他們解決了燃眉之急。
“如何實實在在幫助基層解決難題,不搞形式、不走過場”,這是建德局黨委提出的工作底線。自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以來,該局黨委建立了“聯、幫、帶”服務機制,黨委書記帶頭進村入企現場辦公,幫助協調解決問題,以實干擔當取信于民。尤其是今年5月的一場強降雨,引發了建德市新安江街道豐產村突發性自然地質災害。災情發生后,局班子全體成員和所有黨員立即投入抗災搶險,連夜組織巡查全市214個隱患點。路被堵了、就步行穿過,傘被刮了、就冒雨前行,連續奮戰幾個晝夜,發現新險情點12處,及時撤離群眾260人。6月汛期的某夜,已經數日沒合眼的地質環境科科長林金輝,拖著疲倦的身軀正準備休息一下,突然又被急促的電話鈴聲驚醒,得知有新的險情點時,他二話沒說,拿起雨傘就往外沖。直到第二天清晨,等受災戶基本得到安頓,他才和同事們一起回到值班室,休整片刻后,又急匆匆趕往其它受災點……
鄧家村是建德市典型的“少、偏、窮”貧困村,農村基礎設施薄弱,農業生產條件落后,無集體經濟來源。全村有貧困家庭30余戶,未脫貧者占總人口的1/3以上。局黨委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主動提出結對幫扶,并委派土地整理中心主任擔任鄧家村第一支書,制定了“五個一”幫扶計劃,即謀劃一個好思路、制定一套好制度、建設一個好陣地、樹立一個好項目,建設一個新農村。該局黨委堅持從“拓寬增收門路、改善生產條件、提高農民素質”三個基本點入手,前瞻思考,授之以“漁”,發揮貧困山區的土地資源優勢,部署“旱改水”工程、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等項目,由村委會負責具體實施,局黨委指派業務骨干做好技術指導和質量監管。目前鄧家村已建成高標準基本農田200余畝、立項首個“旱改水”項目53畝,共籌措資金約310萬元。擬立項二期“旱改水”項目100余畝,可籌措資金約550萬元。同時,協助村兩委制定了村莊布局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通過整治村容村貌,改善基礎設施,提升經濟實力,為新農村建設夯實基礎。
轉作風,促實干。這些年,建德市國土資源局黨委圍繞發展大局和民生訴求,構建了“黨建+國土”和“一支部一品牌”工作機制,建成了10.7萬畝高標準基本農田,保障了杭黃高鐵、千島湖引水、305省道改建等一批重點民生項目落地,連續19年實現了全市耕地占補平衡,打造了保發展、保資源和保民生相得益彰的新格局,近三年連續被當地黨委政府和上級部門評為先進單位。站在全面從嚴治黨的新起點,建德市國土資源局黨委將更加堅定不移地深化作風建設,帶領全體黨員干部走進基層天地寬,齊心繪就新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