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縣國土資源局 王彩方
欠發達山區破解農民建房難思考
遂昌縣國土資源局 王彩方
遂昌縣位于浙西南,九山半水半分田,是典型的經濟欠發達山區縣。2009年以來,雖經三年農村危舊房改造后農村新房林立,但還是有一部分農戶急于建新房,每年1000余戶,其中原拆原建約占40%,異地新建占60%,新建每戶按占地100平方米、建筑密度按40%計,每年需新增建設用地225畝。
各級政府對農民建房都大力扶持,從計劃指標的落實、審批權的下放、審批程序的簡化、相關費用的減免等。但經過實地調查走訪,目前遂昌縣農民建房存在兩個比較突出的問題。
1.占水補水難。根據浙江省國土資源廳《關于做好建設項目“占優補優”耕地占補平衡工作的通知》(浙土資函〔2015〕48號)明確自2015年5月30日起,實施“占優補優”“占水田補水田”,而遂昌縣水田后備資源絕大部分為林地,與林地保護規定相沖突,再加上水田驗收標準的提高,使得墾造水田難度越來越大。
2.土地調劑難。農民建房用地除原拆原建外,異地新建擇地難。使用農民自己的承包地不符合兩規,使用村莊統一規劃的地塊又因土地承包戶不同意調劑而難以實施。
3.農轉用指標盤活調劑難。都說計劃趕不上變化,一些地塊取得農轉用批準后往往因各種原因未得到利用,包括農民建房過程中的移位、換位等,造成農民建房違法用地。而要盤活這些指標,涉及眾多小面積地塊,加上材料多,給項目申報增加很多難度。
1.占水補水與村莊整治相結合,破解農民建房占水補水難。目前,農民建房農轉用審批權力已下放至縣,但墾造耕地項目的驗收入庫還是由省里把關。建議對農民建房涉及的水田占補平衡,省級層面權力下放,由各縣(市、區)自行完成農民建房用地涉及的水田占補平衡任務,市國土局負責對下屬縣(市、區)農民建房耕地占補平衡的抽查,而省國土每年進行一次檢查。對弄虛作假的,實行問責。具體做法由各縣(市、區)年初下達給各鄉鎮(街道)農民建房耕地(分水田和旱地)占補平衡計劃,各鄉鎮(街道)再把該計劃分解落實到村。各村委會結合村莊綜合整治,落實墾造水田和旱地的地塊,并由村委會組織開墾。村委會通過召開村民代表大會,明確年內擬占用水田和旱地建房的農戶名單,并統籌擬定水田和旱地的墾造方案。農戶建房占用水田的,首先考慮宅基地復墾為水田。村委會完成墾造耕地后向縣土地開發整理領導小組申請驗收,驗收合格后即可用于農民建房占用耕地的占補平衡。總的原則是,縣級嚴把質量關和驗收關,先補后占。縣國土部門為各行政村建立農民建房耕地占補平衡儲備庫,占補有余的入庫,并探索村與村之間農民建房占用耕地的有償調劑機制,確保農民建房用地不因水田占補平衡難而難以審批。
2.農民建房用地與村莊規劃相結合,民主管理破解土地調劑難。農民建房土地調劑難很大原因在于土地調劑是個人行為,如果雙方有矛盾,則土地調劑難上加難。因此,村委會通過召開村民代表大會,確定年度農民建房用地位置、紅線和土地面積,由村委會出面統一調劑,統一進行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并通過級差安排宅基地。農民宅基地取得費用原則上以成本價確定,防止個別村干部以此斂財。
3.用地計劃與建房需求相結合,先轉總量后備案。各縣(市、區)年初都要下達農民建房用地計劃到各鄉鎮(街道),再由各鄉鎮(街道)分解落實到村,再由村落實到戶、到具體地塊。用地計劃下達后,根據各村莊已完成的耕地占補平衡情況,由鄉鎮(街道)組織申報農民建房農轉用。縣國土部門先報批農轉用面積,再由各鄉鎮(街道)審批到戶,最后根據各戶建房情況上報備案。
破解農民建房難關系到千家萬戶,國土部門要立足本地,要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把破解農民建房難做實、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