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思廣益獻良策凝心聚力謀發展——“中部地區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會議綜述
為貫徹《中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落實“推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等目標要求,推進中部地區公共圖書館事業的跨越式發展。2016年9月22-24日,由湖南省文化廳主辦、湘鄂贛皖四省聯盟協辦、湖南圖書館承辦的“中部地區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論壇在長沙召開。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副司長陳向紅,湖南省文化廳廳長李暉與會并致辭,文化部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專家委員會主任、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教授李國新,《中國圖書館學報》常務副主編卓連營,中國圖書館學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南開大學商學院信息資源管理系教授柯平,華東師范大學信息管理系教授范并思,武漢大學信息管理系教授肖希明及來自江西、河南、湖南、湖北、安徽等中部地區公共圖書館的從業人員以及國內圖書情報界專家共100余位代表參加了此次論壇。會議圍繞公共圖書館“中部洼地”的成因,填補“中部洼地”策略、實現公共圖書館發展“中部崛起”的路徑與方法展開了深入的交流與探討。
李國新教授作了“推動公共圖書館事業中部崛起”主旨報告。報告對公共圖書館發展“中部洼地”現象進行了全方位掃描,指出“中部洼地”的五個突出表現:資源占有與服務人口不相稱,發展速度相對慢,主要指標被西部趕超,均等化水平低,可比服務成本升高。湖南圖書館副館長王旭明發布了《中部地區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數據分析報告》,報告以數據為支撐,以2005年、2010年、2015年三個五年計劃時間為數據節點,采用東中西部比較分析的方法,對我國當前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的主要數據指標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公共圖書館發展總體態勢是,東部最好、西部次之、中部最低。中部地區公共圖書館發展數據出現了“十四最”,內容如下:①公共圖書館財政撥款總量中部最低;②公共圖書館財政撥款占財政支出的比重中部最低;③人均公共圖書館財政撥款中部最低;④人均公共圖書館購書費中部最低;⑤公共圖書館新增藏量中部最低;⑥人均公共圖書館藏書量中部最低;⑦萬人擁有公共圖書館館舍面積中部最低;⑧萬人擁有公共圖書館坐席數中部最低;⑨公共圖書館館員與服務人口比中部最低;⑩萬人擁有計算機數量中部最低;○11區縣公共圖書館空白點中部最高;○12年人均到館次數中部最低;○13活動人均參與次數中部最低;○14公共圖書館服務均等化水平指數中部最低。
李國新教授認為公共圖書館發展“中部洼地”的形成,其主要原因是政府的投入不足,具體表現是政府事權和支出責任不清晰,中央財政資助力度不足,地方政府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以服務人口為依據的均等化、常態化經費保障機制不健全。華東師范大學信息管理系金武剛教授將“中部洼地”的成因歸結為:中部地區國家戰略高度有余、支持強度不足;中央轉移支持力度有限,地方配套投入任務重;中部地區地方財政收入有限,扶貧支持建設壓力加大。湖南圖書館館長張勇認為“中部洼地”的形成需要審視國家文化政策、文化發展戰略規劃是否與東中西梯度發展的格局發生了偏移。湖南圖書館劉小花認為區域經濟、政策扶持、服務效能三大因素影響著我國圖書館區域發展的均衡性。
推動公共圖書館事業均衡發展是實現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的重要標志,是構建保基本、促公平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任務。而中部是中國的縮影,中部地區公共圖書館事業的發展既反映我國區域圖書館事業的發展水平,亦代表我國公共圖書館事業的發展水平。在區域發展不均衡的背景下,在既沒有東部地區較好的發展環境,亦沒有西部地區財政轉移的優勢下,該如何推動中部地區公共圖書館事業的發展,其實現崛起的路徑和方法又是什么。李國新教授認為實現中部崛起的五大著力點包括國家宏觀政策的調整,強化地方政府的主體責任,加快縣域總分館體系建設,完善評價標準的導向作用,促進圖書館社會化發展。柯平教授認為圖書館事業的發展應注重理論指導與實踐經驗的結合,由中部理論崛起走向實踐崛起。肖希明教授認為,純粹利用傳統的思維和手段解決中部公共圖書館發展問題,顯得十分困難,圖書館應順應讀者閱讀習慣的改變,與其讓讀者到圖書館來,還不如給每個讀者建立一個掌上圖書館,以數字化手段實現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均等化。范并思教授認為中部崛起的突破口是服務,尤其是閱讀推廣服務,要激發公眾的閱讀意愿并提升其閱讀能力,要注重未成年服務,將未成年服務深入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張勇館長認為由于因特網及全媒體的興起,人類底層的認知模式發生了相應的改變,圖書館作為知識傳承的公共文化機構,應該在人類認知模式的基礎上,建構相應服務內容,來滿足讀者需求。卓連營主編認為,提升服務效能是中部崛起的根本體現,中部的崛起關鍵還是靠圖書館自身,靠圖書館人的自尊、自強,圖書館應融入社會,以贏得社會的尊重。湖南省文化廳金鐵龍副處長及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所馮佳博士認為,貫徹落實兩辦《意見》的地方路徑,是中部地區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的新機遇,地方政府應加大落實地方服務標準。金武剛教授認為加強法律、政策及制度建設是中部崛起的根本保障,中部地區圖書館應主動融入國家文化政策。在發展機制的探討方面,黃國斌副教授認為應引入互聯網+的理念,以實現公共圖書館的經費與投入的更高效利用;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完顏鄧鄧博士認為,應建立一種均衡發展機制,通過建立制度化、法制化的運行體系,推進公共圖書館均衡發展;湖南圖書館劉小花提出應基于內源發展的視角來構建公共圖書館可持續發展機制。湖南省文化廳廳長李暉認為,圖書館事業的發展關乎政府、關乎圖書館人,亦與讀者息息相關,三者缺一不可,彼此都肩負著各自的責任。她認為政府應著力制定科學合理的政策,加大公共文化投入,制定科學合理的績效評估體系;圖書館人應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迎難而上,大力提高圖書館的服務效能;讀者應沉下心來,享受閱讀的快樂。
會議最后通過了《促進中部地區公共圖書館發展長沙共識》,會議認為,推進公共圖書館協調、均衡發展,以彰顯公共圖書館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作用和價值,在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及和諧社會建設中顯得尤為重要。公共圖書館發展“中部洼地”不是偶然,亦不是單方面因素所引起的,因此,中部地區公共圖書館事業的崛起又豈在朝夕之間,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都需要政府、圖書館人及讀者去關注,去攜手共筑中部地區圖書館事業的美好未來。
(《圖書館》編輯部)
·新理念、新思潮、新視野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