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軍華 吳 芳
(湘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湖南湘潭 411105)
MOOC平臺學員交流情況的調研與分析*——以30門“中國大學MOOC”課程為例
徐軍華 吳 芳
(湘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湖南湘潭 411105)
文章通過對30門“中國大學MOOC”課程的綜合討論區進行調研與分析,揭示MOOC平臺學員交流已呈現回復率與主題重復度較高、教師參與度較低、交流水平參差不齊、存在無用行為等結果;并提出發起統一解答主題、激勵學員回復行為、提高教師參與熱情、提升知識交流水平和規范討論使用平臺等優化MOOC平臺學員交流機制的建議。
MOOC 綜合討論區 知識交流
〔引用本文格式〕徐軍華,吳芳. MOOC平臺學員交流情況的調研與分析——以30門“中國大學MOOC”課程為例[J].圖書館,2016(11):103-106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網絡學習已成為人們獲取知識的重要方式之一,知識交流則是其中重要的一個環節。MOOC,即“大規模開放式在線課程”,是一種不受年齡、階層、知識背景等限制,借助網絡來學習的在線課堂。“中國大學MOOC”在線教育平臺于2014年由網易與高等教育出版社合作推出,2015年在教育部出臺的《關于加強高等學校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應用與管理的意見》推動下受到越來越多的學習者的青睞[1]。MOOC的快速發展為知識的交流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有力地促進了知識的共享與創新。文章對30門“中國大學MOOC”課程的綜合討論區進行調研與分析,力圖揭示MOOC平臺學員交流的現狀,從而提出優化知識交流的建議。
從北京大學、清華大學2013年5月加入edX平臺開始,MOOC就呈燎原之勢在中國快速發展,研究文獻也越來越多。從現有研究來看,學者們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研究。
第一,MOOC對教育的影響。MOOC的蓬勃發展改變了傳統的教育模式,使我國的教育事業發生了極大的變化。趙飛等在《高校信息素養教育與MOOC的有機結合》中,探討了MOOC課程及其建設理念與高校信息素養教育相結合的機遇、問題和對策[2];黃如花等在《MOOC背景下信息素養教育的變革》中認為,在MOOC背景下,信息素養的教育內容、教學方式、教學資源、教師能力、學生素質應有相應的變革[3];瞿振元在《以MOOC發展為契機促進信息技術與高等教育深度融合》中,論述了MOOC給高等教育帶來深刻的“教”與“學”的雙重革命[4];Clive Warren在《高等教育的未來》中,對“各個高校都在嘗試建立自己的MOOC平臺或課程”這一現狀提出了質疑[5]。
第二,MOOC對圖書館的影響。MOOC的出現引發了教育模式的變革,而作為教學輔助機構的圖書館也必然會受到影響。圖書館應積極融入MOOC的時代潮流,創新服務方式。傅天珍等在《高校圖書館應對MOOC挑戰的策略探討》中認為,高校圖書館在MOOC環境中開展服務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應進行服務創新[6];于愛華在《MOOC時代背景下的圖書館服務模式創新研究》中,從課程開設、參考咨詢、信息共享空間和學科館員的專業水平四個方面提出圖書館在MOOC時代應采用的服務模式[7];Kerry Wu在《MOOCs時代的學術圖書館》中建議,圖書館員無論是以個人身份,還是從機構角度,都應獲取MOOC運動的最新發展動態并積極參與其中[8]。
第三,MOOC平臺的技術環境。隨著大數據、云計算和移動互聯網等時代的到來,有關MOOC平臺技術環境的研究成果也日益增多。楊玲等在《我國高等教育MOOC平臺及技術問題研究》中,對MOOC平臺的基礎設施建設、大數據挖掘、學生評價系統建設、個性化和社交性學習模式構建等技術性問題進行了相關研究[9];徐華洋在《基于課程大規模開放的圖書館在線學習支持及其應用技術研究》中,從學習資源聚合與內容交互技術、學習資源語義化技術、社交網絡技術和學習分析技術等技術視角,探討了圖書館在線學習支持服務的內容和方式[10]。

表1 30門課程綜合討論區的數據統計
第四,MOOC的商業運營模式。現今MOOC平臺的許多資源是免費的,但其長遠發展離不開合理的商業運營模式。楊麗娟等在《遼寧省高校共建MOOC平臺運營模式及策略》中,介紹了國內現有高校共建的四大中文MOOC平臺的特點,對比分析各平臺的運營效果,并提出了遼寧省高校MOOC平臺構建的策略[11];張曉蒙等在《MOOC的興起及其對高等教育出版盈利模式的影響》中,論述了MOOC平臺的四種盈利運營模式:吸引相關企業贊助、接收廣告、收取授權費用和提供額外付費服務[12];Sarah Porter在《MOOCs的經濟,一個可持續的未來?》中,從平臺、提供者和消費者角度預測了MOOC商業運營模式的未來[13]。
綜上,現有成果主要針對MOOC的影響及其平臺的技術和運營模式展開研究,缺乏專門針對MOOC平臺交流區的研究。
文章所使用的數據來源于“中國大學MOOC”(http: //www.icourse163.org/),數據獲取與處理方法如下:①從愛課程網的“中國大學MOOC”平臺的文學藝術、哲學歷史、經管法學、基礎科學、工程技術、農林醫藥六大類中各選2014-2015年已結束的5門(共計30門)課程;②分別進入這些MOOC課程的綜合討論區,收集以下數據:主題數、回復數、投票數、課程認可、課程知識、課程建議、教師評價、其他(無聊貼、勉勵貼、廣告貼等)等方面;③主題數的凝練按照發帖數的總數進行計量,但如果某一主題涉及兩個及以上的話題,就以內容分析法取其最重要的話題進行計量。由此,最終得到如表1所示總的數據統計結果。
“中國大學MOOC”綜合討論區是一個可以發表關于課程、學習、工作、生活等一般性話題以及跟大家分享經驗及想法的平臺。通過統計與分析30門課程綜合討論區的數據,可以發現MOOC平臺學員交流呈現出以下特點。
4.1 主題有重復
主題重復是指在已有話題基礎上又出現多個類似的話題,這種現象主要表現在“課程認可”上。學員即使在綜合討論區發現已存在某一話題,也會繼續發起相同的話題,這種重復主題的行為會影響教師或學員回復的熱情。筆者將“課程認可”又細分為證書問題、考試問題和成績問題等方面。以文學藝術類的《現代禮儀》為例,課程認可的主題共有65個,有關“申請證書”的主題數為30個,如“電子證書是免費的嗎”、“申請證書需要交多少錢”等;以經管法學類的《微觀經濟學》為例,課程認可的主題共有39個,有關“證書”的主題數為18個,如“證書到達家的時間”等。
4.2 回復率較高

表2 30門課程綜合討論區的回復率
回復率是指回復總數與主題總數之比。所得數值越大,代表回復率越高;反之亦然。從表2中可看出,課程討論區的回復率較高,都超過半數。其中,文學藝術類的《現代禮儀》的回復率最低,但也達56%;基礎科學類的《線性代數》、工程技術類的《C語言程序設計精髓》和農林醫藥類的《人文視野中的生態學》的回復率最高,均為96%。
4.3 教師參與度較低
教師參與度是指教師或助教在課程綜合討論區參與主題交流的程度,既包括參與發起話題,也涉及回復學員話題。從表1數據可發現,教師參與度普遍較低。一方面,教師的回復數小于學員的回復數,在30門課程綜合討論區中,教師回復數超過學員的只有10門課程;另一方面,存在教師完全不參與的情況,如哲學歷史類的《簡明世界史(一)》、《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和工程技術類的《城市總體規劃》的教師回復數都為0。
4.4 交流水平參差不齊
交流水平高低的衡量標準主要表現在“課程知識”話題發起和回復的質量上。“中國MOOC”平臺由于學習無門檻限制,其學員具有不同的身份,或是學生、或是農民、或是學者,等等。因此,交流水平參差不齊。以農林醫藥類的《化妝品賞析與應用》為例,針對“韓國人與中國人皮膚有差別,是否最好別選韓國護膚品?”這一話題,不同的學員給出不同層次的回復,有的比較專業,如“日韓系的護膚品相對來說會更適合亞洲人的膚質,歐美國家的護膚品相對來說側重點會不一樣,而且不同人種的皮膚情況、皮膚問題以及不同地區的市場需求都不一樣……”;有的比較隨性,如“我覺得也沒有什么影響,因為我自己也用韓國化妝品”。
4.5 存在無用行為
無用行為是指學員在課程綜合討論區發起的沒有意義的話題。從表1中“其他(無聊貼、勉勵貼、廣告貼等)”可看出,30門課程的綜合討論區都或多或少存在這種無用行為。雖然無用話題數量占話題總數的比例較小。
從分析結果來看,MOOC平臺學員交流還存在一定的不足,需進一步優化。
5.1 發起統一解答主題
MOOC平臺上的每門課程的綜合討論區可針對某些熱度較高的主題發起一個統一的解答主題,并將該主題設立成“置頂”模式,使每個學員可以第一時間加以關注。如文學藝術類的《大學英語自學課程(上)》置頂“有關認證證書申請的重要通知!”的主題;基礎科學類的《中國哲學經典著作導讀》置頂“關于上傳課堂講稿(課件)的統一回復”的主題,等等。發起統一解答主題不僅可以減少主題重復行為,而且可以使學員不會錯過重要的通知,提高了交流的效率。
5.2 激勵學員回復行為
知識交流是雙向的。如果只有一方的發問,卻沒有相應的回復,雙向交流不成立,其效果也就大打折扣。從表2可發現30門課程綜合討論區的回復率總體上雖然較高,但仍存在進一步優化的空間。MOOC課程應采取一些措施來激勵學員的回復行為,如將回復數與成績掛鉤:首先,只要學員參與回復,就獎勵一定的基礎分數;然后,在此之上根據回復內容的質量再額外加分。這種措施既能鼓勵學員交流的主動性,又能保證交流的質量,還能在一定程度上豐富成績獲取方式的多樣性。
5.3 提高教師參與熱情
從表1數據可發現,MOOC平臺的大多數教師僅進行知識的講解,極少參與主題發起和問題回復。所以,提高教師的參與熱情顯得尤為重要。一方面,MOOC課程平臺可發起“熱情教師”的票選活動,對榮譽獲得者進行表彰以提高其參與交流的積極性;另一方面,考慮到主教教師講課任務重、時間緊,可通過聘請更多的助教來參與探討,并解答學員提出的問題,如主教教師可以給予助教一些硬性標準,規定其每天進入討論區參與回復的次數,而主教教師也可不定期地參與討論。在助教的選擇上,國外MOOC平臺Coursera的做法值得學習,它邀請了許多Community Ta(助教)來回復問題,他們本身是課程的愛好者,由于成績出色、活躍論壇、獲贊很多等原因而成為助教[14]。
5.4 提升知識交流水平
課程知識的交流是綜合討論區的核心,其層次的高低會影響學員學習的質量。從表1和上面的分析可看出,有關“課程知識”的話題在主題總數中占絕對優勢,但交流的水平參差不齊。因此,MOOC課程應采取一些策略來提升知識交流的水平:首先,對主題發起和內容回復質量較高(如課程筆記整理、回復專業性強等)的學員給予加分獎勵;其次,針對某些熱度較高主題的回復進行投票,使其更具有代表性;最后,鼓勵教師多參與交流,增強權威性和專業性。
5.5 規范討論使用平臺
優質、高效的綜合討論平臺是技術人員和學員共同努力創造的。從表1可看出,30門課程的綜合討論區都存在一些無用行為,這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交流的效果。因此,規范討論使用平臺勢在必行。一方面,后臺人員可采用相應的技術措施限制無用主題的發起和回復,如對某些惡意發帖人的IP地址進行封鎖、對內容進行過濾設置等;另一方面,應督促學員提高自身素質,對多次發出無聊貼、廣告貼的學員予以一定的懲罰,如扣學分、進行書面提醒、勸其退課等。國外MOOC平臺Coursera對于違反規定的帖子,設置了舉報小旗,鼓勵學員之間相互監督[14]。
(來稿時間:2016年5月)
1.教育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應用與管理的意見[EB/OL].[2015-04-28].http://www.gov.cn/xinwen/2015 -04/28/content_2854089.htm
2.趙飛,艾春艷.高校信息素養教育與MOOC的有機結合[J].圖書情報工作,2015(12):52-58
3.黃如花,李白楊.MOOC背景下信息素養教育的變革[J].圖書情報知識,2015(4):14-25
4.瞿振元.以MOOC發展為契機促進信息技術與高等教育深度融合[J].中國高教研究,2014(6):1-4,22
5. Clive Warren. The future of university education[J].Property Management,2013(31):2
6.傅天珍,鄭江平.高校圖書館應對MOOC挑戰的策略探討[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4(1):20-24
7.于愛華.MOOC時代背景下的圖書館服務模式創新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14(21):81-85
8. Kerry Wu. Academic libraries in the age of MOOCs[J]. Reference Services Review,2013(41):576-587
9.楊玲,楊海平.我國高等教育MOOC平臺及技術問題研究[J].科技與出版,2015(5):14-17
10.徐華洋.基于課程大規模開放的圖書館在線學習支持及其應用技術研究[J].現代情報,2015(12):134-138
11.楊麗娟,曾家琳.遼寧省高校共建MOOC平臺運營模式及策略[J].圖書館學研究,2015(4):51-54
12.張曉蒙,許潔.MOOC的興起及其對高等教育出版盈利模式的影響[J].編輯之友,2014(10):10-13
13. Sarah Porter. The economics of MOOCs: a sustainable future?[J].The Bottom Line,2015(28):52-62
14. Coursera[EB/OL].[2016-04-08].https://www.coursera.org/ learn/science-of-meditation/home/welcome
Survey and Analysis of Students’ Communication Situation on MOOC Platform——Based on the 30“China University MOOC”Courses
Xu Junhua Wu Fang
( Faculty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of Xiangtan University )
Through the survey and analysis of 30“China University MOOC” courses comprehensive discussion areas, this paper reveals some results of students’ communication on MOOC platform, that a higher rate of reply and themes repeat, teachers’ participation is low, communication level is different and useless behaviors exist. Based on these results, this paper discusses optimization of some suggestions of students’ communication mechanism on MOOC platform, including initiating a unified answer theme, motivating students’ behavior of response, improving teachers’ participation, enhancing the level of knowledge communication and specifying the using platform to discuss.
MOOC Comprehensive discussion areas Knowledge communication
G250
*本文系2013年湖南省社科基金立項資助一般項目“數字環境下湖南省高校圖書館業務流程重組的模式研究”(項目編號:13YBA312)、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學改革項目“《信息檢索與利用》研討式教學方法改革”和湖南省圖書館學會重點課題“中西部農村圖書館發展研究: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視角”(項目編號:XHZD1009)研究成果之一。
徐軍華(1979-),男,博士,湘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碩士生導師,發表論文30余篇,研究方向:數字圖書館、信息服務;吳芳(1993-),女,湘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2015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信息資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