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千慧
(銅陵學院,安徽 銅陵 244000)
探究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的法律糾紛問題
胡千慧
(銅陵學院,安徽 銅陵 244000)
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深化改革,高校學生數量逐年增多,高校學生管理工作難上加難。本著治學管理嚴謹的態度,現代高校越來越注重對于學生全方位的管理,但是在管理中依然出現了很多新問題,甚至產生了法律糾紛,而法律糾紛也是現代高校管理工作的難點。本文針對現有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易出現的法律糾紛,探究降低法律糾紛問題的管理措施和解決途徑。
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法律糾紛;管理措施;解決途徑
高校的學生近年來出現了難以管理的問題,因為大學生具有較強的自主獨立性,個性鮮明,加之大部分學生為獨生子女,恃寵而驕,認為大學是自由活動的場所,不愿受到約束[1]。所以,現代高校與學生之間的分歧、隔閡、代溝逐步拉大,這就導致了高校在對學生進行管理工作的過程中容易產生很多人身、心理上的傷害問題,從而引發法律糾紛。
(一)學習管理
大部分高校對于學生學習的管理情況會有所界定。比如:為規避逃課現象,可能會制定“幾次缺席就取消對應科目的成績”;為防止作弊,制定“一旦違紀,開除學籍或記大過”等處分;為提升學生成績,制定“掛科需要補考(收取一定費用)”。這些方面管理措施都是高校對于學生學習管理的重要內容,對規避學生不良行為、嚴于律己的處世態度有著重要影響。
(二)校規管理
每所高校都有著自己的校規,用于約束學生的說話做事行為,雖然內容不一,但是都對學生的生活、學習管理起到了重要作用。比如很多高校對于學生用電有明確規定,“不能使用大功能用電器,如電熱棒、電飯鍋、電水壺等”,一經發現使用,進行通報處理。還有為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校規規定每天早晨六點半準時做早間運動。這些規定是各大高校自己規定的,雖不具有法律效力,但對學生具有一定的約束力。
(三)生活管理
學生在學校生活,學校就有責任管理規范學生的生活方式、生活理念,這是學校對學生負責任的表現。比如對于衛生清潔、生活雜物的擺放、門窗床鋪的維修與保護、對公共設施的愛護等方面都體現了一個人的生活習性,所以應該形成一個良好的規范[2]。高校對于學生生活的管理可以有效的約束學生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對于學生今后構建有序的生活方式有重要意義。并且生活管理雖是生活小事的體現,但是小的事情經過長年累積就會形成固定的生活作風,對于人格規范、人生信仰和價值觀的培養也有重要影響。
(四)寢室管理
高校是集體生活的大家庭,而寢室是大集體中的小集體,對于集體生活必須經過嚴格管理,才能使學生形成良好的人際交往體系,使學生在集體中既發揮自己的長處給他人樹立榜樣,也能從別人的身上學習到自己不足的地方,以此相互促進,共同成長。在高校中,寢室管理工作一般會由學生共同推薦寢室長,然后寢室長定期向教務處或學生會報告寢室成員的生活、學習情況和問題。這樣的管理方式可以實現自下而上的高校學生管理方式,便于學生自治管理,減輕了高校人多難以管理的困境。
高校辦學理念注重技能人才培養,所以對于學生管理會有更多方面的要求。一般高校學生總量會過萬以上,所以,高校學生管理難度大。并且大學生大部分都已成年,是具有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獨立自主意識強,但是自我約束力弱,所以,有時會因學校和學生雙方的原因產生法律糾紛,影響學生生活和學校正常運行。而高校學生管理中常發生的法律糾紛有如下幾個方面:
(一)不授予學位證書事件
大學生苦讀幾年,目的就是拿到學位、畢業證書,這是大學生接受過高等教育的憑證,但是在高校管理中,一旦違反規定,高校有權不授予學生學位證書。如考試作弊、未與學校溝通擅自出行并不說明緣由、打架斗毆和違法犯罪等情況,高校因不授予學生學士學位證書,導致法律糾紛。
比如一般高校管理工作中校規校紀會有明文規定,發現作弊行為處以留校察看處分,嚴重者處以不授予學位證書處分[3]。在2012年,某高校學生李某在考試過程中用手機查找答案,被教務處發現,學校給予李某記大過處分并不授予學士學位證書,對此李某將學校告上中級人民法院,法院經調查取證,認為:第一,李某考試作弊行為嚴重,是道德缺失的表現,而該校嚴格遵守我國學位授予條例;第二,學校明文規定考試作弊行為嚴重者(如使用通訊工具、攜帶相關資料等),不授予學位證書;第三,對于學校記過處分名單,李某已簽名,證明李某承認自己違紀,已經明確責任主體是自己。所以,經裁定法院駁回李某申訴。經過調查,近五年來,學校與學生因學位授予問題引發的法律糾紛事件有300多例,是高校與學生法律糾紛的重點內容。
(二)刑事問題
在校期間,大學生如果發生治安拘留、刑事犯罪或是違法行為時,學校會給予學生重大處罰,而且處罰內容會留案底被記錄到檔案中[4]。比如:湖南某高校張某酒后在校外與同寢室同學發生爭執,情節嚴重,危害公共治安,被治安拘留。學校得知后,對張某作出留校察看的處分,但張某表示自己是在校外發生問題與學校無關,而學校表示張某所作所為嚴重違反學校規定并影響學校名譽,所以,處罰合理,此案還在進一步審理。所以,可以看出刑事問題也是高校與學生之間容易發生法律糾紛的一個方面,既影響學生的社會形象,又影響高校的形象。
(三)人身傷害
一是由于學校造成的人身傷害。學校設施因為年久失修可能會造成學生在使用過程中的意外傷害,從而引發賠償糾紛;還有學校食堂質量差,比如食堂臟亂或過程監督不力,引發學生食物中毒的后果,學校應承擔學生的醫藥費的糾紛問題[5]。
二是由于學生自身造成的人身傷害。比如在校內打架斗毆致人死亡或是重傷者,學生要承擔刑事責任,如果未造成特大傷亡,學校在對給予學生處分時容易引發學生的不滿情緒引發法律糾紛。
(一)高校管理體系不完善
高校在管理學生中,制定的體系基本都是從建校初期的管理規定修改而來,而現代教育管理體制是不斷革新的,但學校的管理體系卻未有發展,導致引發法律糾紛事件的原因越來越多。并且高校缺乏對于法律糾紛事件的嚴格整理和關注,一般高校都是發生法律糾紛后才開始關注此類事件的管理措施,不會未雨綢繆先行想到需要對哪些種類的法律糾紛事件進行計劃管理。
此外,高校管理學生是基于學校角度而言,在不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下,對學生做出預先管理。比如,高校迎接新生,對于新生的管理規定一定是事先做好的,強制要求學生遵行,但是高校對于新生的接受程度卻并不了解,所以這種高校管理體制上行下效結果不明顯。可以看出,現代高校對法律糾紛事件的認同度不高,缺乏完善的法律管理體系,致使對于學生的管理不到位[6]。
(二)學生個人主義
高校與學生之間的法律糾紛事件更多是因為學生不服從管理,個人主義盛行。大學生已經是獨立自主的個體,有單獨的行為能力,但卻缺乏約束能力,在對學校的管理中,不遵守規定、獨斷專行的現象屢見不鮮,而且對自己的行為不負責任,這就使得高校在對學生的管理中容易出現糾紛。比如2013年,某高校學生楊某連續半個月不去上課并未在晚歸時間內趕回宿舍休息,根據學校規定,學生在課堂和住宿期間如果不能出席,需開具請假證明并上交教務處,予以批準后方可缺席,但是楊某不服從管理,無法說明這半個月的去向動態,經學校討論,對楊某采取留校察看處分。楊某不服,上告法院,一審判決駁回申訴。這個案例說明學生視校規校紀為玩笑,缺乏管理約束思想,不遵從集體生活意愿,崇尚個人主義思想[7]。
(三)法律宣傳、法律意識不到位
法律糾紛事件發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高校和學生對法律意識的淡薄。一是高校的不作為思想。高校在對學生管理的過程中,只是制定了校規校紀,但是卻并未對學生加大宣傳力度,學生根本不了解自己的哪些行為已經違反了校規校紀,也不知道各項規定的處罰結果的嚴重性,甚至有很多學生對本校的校訓都不了解,導致只有造成嚴重后果時才追悔莫及。二是學生的法律意識淡薄。學生很多時候認為大學的規定和小學一樣,不具備實際效力,所以,缺乏對于規定的遵守程度。比如2012年某高校楊某、于某、林某和方某公開聚眾打麻將,很多學生認為只是這只是娛樂消遣,結果楊某因是組織人被開除學籍,其余三人記錄留校察看處分,對此楊某將學校告上法庭,但法院認為四人聚眾打麻將雖然金額未到賭博罪的最低限,但是對于學校來說這已經是刑事犯罪的前身,而且學校明確規定嚴禁在學校聚眾賭博,所以,學校的處罰是合理的。這就是因高校對學生的法律意識宣傳不到位才引起的糾紛事件[8]。
(一)加強法律宣傳和校規宣傳
高校與學生之間存在法律糾紛最大的原因就是對于規定和法律的淡薄思想。所以學校和學生必須加強對于法律意識的學習。
一方面,學校加強對于學生法律意識和校規校紀的宣傳。第一,定期開展法律講座。通過邀請公安或法院工作人員等法律專業知識強的人,開展以刑事犯罪、吸毒或是暴力犯罪等不同犯罪類型的法律講座,可以提升學生和高校管理人員的法律意識,明確法律觀念,也可以了解犯罪過程的責任人主體是誰。第二,學校張貼校規校紀的宣傳標語或是定期出公布欄,讓學生充分了解學校是有節制的自由場所,不是其隨心所欲的游樂場,并明確告知學生哪些行為是觸犯了法律、哪些行為不授予學位、哪些行為會對學生檔案造成不良記錄等。
另一方面,學生加強自身法律意識。第一,學生要明確學校是學習的場所,任何一個場所都有其規定,學生需要了解這個規定帶來的后果和懲罰,如果因個人原因造成的法律糾紛,那么個人就是責任主體,要學會承擔責任。第二,認真參與學校組織的各項思想政治教育會議,不斷加強自身的行為約束能力,不斷了解學校的校規校紀,針對其不合理的地方予以改正。
(二)對學生協調管理
高校在對學生管理的過程中,要有平和協調的態度,比如對于學生的處置行為要明確告訴學生原因、解決措施等,不要不明就里強制學生必須接受懲罰結果,應當讓學生對發生問題的原因作出陳述,充分聽取其他學生和學校管理層的建議與意見,然后對學生作出處罰措施,保證不會使雙方陷入僵局,引發糾紛。
并且,學校的管理制度都是在不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制定的,有一定的強制性,應該遵循學生意見,協調管理制度中不合乎學生觀點的條例,充分對學生講解每一條條例的制定原因與制定原則,讓學生心服口服的服從管理。
(三)加強學生的集體主義感
學生易與高校產生問題的原因主要是個人主義感強,所以,為了避免糾紛,必須打磨學生的心性,讓學生融入學校這個大集體,說話做事不僅考慮到自身利益,也要考慮到學校和其他學生的利益,保證學生能夠約束自己的行為,才能夠避免糾紛事件。對于這方面,學校可以定期開展思想政治會議,對于學生的思想觀念做出引導,告誡學生行為約束的目的意義,讓學生了解錯誤行為的后果。此外,設置獎懲措施,對于行為約束好的同學給予獎賞,并宣傳該同學的優點,讓學生相互學習,互相磨合,盡可能減少違規違紀現象,才能避免法律糾紛的擴大化。
高校是提升學生學習技能和素質的高等學府,對于學生的管理也上升到了以法約束,在促進學生發展的同時,高校與學生之間的法律糾紛一直不斷,主要是因為學校管理體制不完善、學生個人主義和法律意識缺失等原因。所以,為推動高校管理工作的良好開展,必須研究多種解決渠道,事先對高校管理人員和學生做出法律知識宣傳,使高校和學生都能明確自己的責任和義務,降低法律糾紛事件的發生率。
[1]曾審審.高校與學生糾紛解決的法律探析——學術道德是否應納入學位的授予標準[J].學理論,2014(32):87-88.
[2]溫志嵩.依法治校背景下高校與學生法律糾紛的應對與防范[J].福建農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18(3):105-109.
[3]鄧瑩瑩.學生家長與高校因學生傷害事故引發的法律糾紛問題研究[J].高教學刊,2015(12):20-21.
[4]范曉.高校學生管理法律糾紛及解決途徑[J].渭南師范學院學報,2015,30(12):85-88.
[5]高金娣.論普通高校學生管理中的法律糾紛及解決對策[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11,13(5):49-50.
[6]洪慧,彭俊,廖麗君,等.高校與學生法律糾紛問題的原因與對策[J].社科縱橫(新理論版),2011(2).
[7]曹鐘安,吳巧巧.高校學生管理法律糾紛的主要類型與防范機制探析[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1,15(4)72-75. [8]金珊.民辦高校校生糾紛的法律救濟問題研究——以學生的受教育權為視角[J].成人教育,2014,34(4):107-109.
Study on the Legal Disputes of the Students Manage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u Qian-hui
(Tongling University,Tongling Anhui 244000,China)
With the deepening reform of the education system in China,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ntributes to the growing number of students.Therefore,the manage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or students becomes more difficult. Modern universities manage the students in all-round ways with rigorous attitude.But many new problems and even legal disputes still occur.Legal dispute is the importance and difficulty of the management of Modern University.As for the existing legal disputes in the management of college students,the article explores the management measures and solutions to reduce the legal disputes.
the student manage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e legal disputes;managemengt measures;solutions
D922.16
A
1672-0547(2016)01-0091-03
2016-01-06
胡千慧(1984-),女,安徽銅陵人,銅陵學院數學與計算機學院專職輔導員,助教,碩士,研究方向:學生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