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半年紅”:基礎堅實的中高速增長
——從“穩、進、新、好”看當前浙江經濟形勢
本刊編輯部
上半年,全省上下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交出了一份浙江經濟“半年紅”的成績單。經濟運行中的新亮點不斷增多,涌現出來的積極因素不斷積累鞏固,“穩、進、新、好”體現的正是新常態下以結構性改革和轉型升級提高增長質量效益的鮮明特點
年中時節,浙江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成績單。主要經濟指標二季度好于一季度、也優于全國,結構效益數據表現尤為靚麗。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形勢和持續加大的經濟下行壓力,浙江經濟穩中向好、穩中有進,實現“半年紅”實屬不易。這是全省上下堅決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一系列部署,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定不移打好經濟轉型升級系列組合拳的結果。從四個維度看,經濟運行中的新亮點不斷增多,涌現出來的積極因素不斷積累鞏固,“穩、進、新、好”體現的正是新常態下以結構性改革和轉型升級提高增長質量效益的鮮明特點。
進入新常態以來,浙江經濟已初步完成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平臺的“變軌”。當前浙江經濟形有波動,但勢仍平穩。上半年,全省GDP同比增長7.7%,增速高于一季度(7.2%)、高于全國(6.7%);與今年的工作目標對比,7.7%的增速也好于預期。這一中高速增長,既有工業趨穩回升、服務業較快增長的有力支撐,又有投資和消費平穩較快增長、出口回升拉動的作用,還有新經濟加快成長、新舊動能有序轉換的貢獻。數據顯示,上半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去年同期增長6.7%,增速同比上升1.7個百分點,高于全國0.7個百分點,其中二季度增長7.2%,比一季度(6.1%)回升1.1個百分點,工業增長的穩定性明顯增強;服務業增加值增速比去年同期增長9.7%,快于一季度0.2個百分點、高于GDP增速2.0個百分點,其貢獻幾乎是二產的一倍,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最大;堅定不移抓有效投資,固定資產投資比去年同期增長12.6%,增速同比提高0.3個百分點,高于全國3.6個百分點,領先東部沿海經濟發達省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9%,比全國高0.6個百分點,比一季度提高0.5個百分點;外貿出口實現了正增長,比一季度回升6.9個百分點,高于全國同期平均水平4.9個百分點,也高于廣東(0.5%)、江蘇(-1.1%)等出口大省,比一季度和去年全年分別上升0.9和0.6個百分點。在全球經濟下行風險凸顯以及國內經濟仍處在筑底企穩的大背景下,浙江經濟的平穩增長來之不易。新常態下的“穩”,是在抓好當前和謀好長遠中實現的,是規模與質量、速度與效益、增長與轉型、生產與生活、生產與生態的關系在更高層次上達到新的平衡,7.7%的增速是有質量有支撐的中高速增長。
伴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轉型升級穩步有序推進,浙江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的前進態勢愈發明顯。在供給層面上,產業結構在持續優化,過去5年多服務業跑出了“加速度”(2014年、2015年上半年第三產業分別增長8.4%、11.4%,均高于GDP增長、工業增長),今年上半年第三產業延續了以往增長態勢,服務業占比穩步提高,達到52.1%,較去年同期提高2.1個百分點,都市區服務業主導趨勢更明顯,如杭州上半年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首次超過60%,基本形成了以服務經濟為主的產業結構。產業內部更趨優化,如服務業內部以電子商務、信息服務和文創產業等為代表的現代服務業增長迅速,1月至5月全省規模以上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長37.9%,成為增長最快的服務行業;工業結構調整優化尤為明顯,高端制造引領作用日益增強,推動工業向中高端加速邁進,延續近年裝備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投資增速均快于規模以上工業勢頭,上半年裝備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速比規模以上工業分別高2.8、2.0和2.0個百分點,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分別為38.0%、37.6%和23.0%,比一季度分別提高0.2、0.1和0.8個百分點。
在需求層面上,主要表現在投資結構持續優化,制造業、工業技改、裝備制造、高新技術、戰略新興產業投資和服務業項目投資均呈現兩位數增長,以特色小鎮、研發投入、科創大平臺為主的創新驅動投資,以七大萬億產業、工業技改、大好高項目為主的產業升級投資,以基礎設施、生態環保、新型城市化為主的補齊短板投資,已成為有效投資的“三駕馬車”。上半年,四大領域投資中重大基礎設施項目投資增長28.7%、重大產業項目投資增長14.0%、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增長23.3%、生態環保投資增長74.0%;高端、新興產業投資更成為一大亮點,新能源產業、新能源汽車、海洋新興產業、核電關聯產業等投資增速分別達到40.5%、34%、29.9%和25.4%,高端裝備制造業投資中智能紡織印染裝備、新能源汽車及軌道交通裝備、高端船舶裝備、光伏及新能源裝備等行業投資分別增長51%、48.8%、47.6%、28.8%。此外,消費結構在改善,新消費持續快速擴張,信息消費、網絡消費的增長率接近30%。出口結構也在不斷改善,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增勢良好,服務貿易進出口比重提升。經過數年來的調整優化,浙江經濟的內在結構已發生質的變化,高質均衡發展前景更加可期。
從新產業、新技術、新產品到新業態、新服務、新模式,上半年新經濟延續高成長態勢,新優勢新力量加快形成,新舊動能加快轉換的特征愈加明顯。七大產業中,規模以上工業中信息經濟核心產業、節能環保、健康、時尚、高端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2.8%、9.0%、10.2%、8.1%和11.9%,增速均高于規模以上工業;裝備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9.5%、8.7%和8.7%,高新技術產業對規模以上工業的增長貢獻率達45.2%;新產品產值增長12.9%,增速比規模以上工業產值高8.4個百分點,新產品產值率為31.9%,同比提高2.3個百分點,新產業新產品加速成長成為支撐產業穩定增長的重要力量。同時,互聯網經濟新業態發展迅猛,上半年網絡零售額同比增長35.4%,省內居民網絡消費同比增長28.7%,快遞業務量同比增長65.0%,跨境電商零售網絡出口增長35%。網絡約車、在線醫療等新服務、新模式不斷涌現,更重要的是,互聯網經濟業態呈現從“消費型互聯網”向“生產型互聯網”的轉型,依托“互聯網+”推動智能制造等已成普遍共識。而基于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的服務應用和創業創新日益活躍,從企業主體來看,今年繼續保持了去年以來快速增長勢頭,上半年新設企業15.0萬戶,同比增長35.7%,新經濟新業態支撐就業的能力超出預期。
創新驅動下特色小鎮建設進入“快車道”,與高新區、產業集聚區核心區一起成為各地產業創新升級的新載體、新樣本,一批新的增長點、增長極、增長帶正在加快形成,杭州更成為全國新經濟發展的標桿城市。2015年,杭州市GDP增速時隔3年重返兩位數,成為全國第10個GDP破萬億的城市;今年上半年,杭州實現GDP同比增長10.8%,增速居副省級以上城市首位,分別高于全國、全省4.1和3.1個百分點,且已連續五個季度保持兩位數增長。盡管新動能在規模上還難以與傳統動能等量齊觀,完成新舊動能轉換需要一個比較長的過程,但新經濟對經濟增長的引領作用日益增強,點亮了未來發展的新希望,并實質上已成為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和實現持續增長的一個有力抓手。
微觀案例和宏觀經濟指標都顯示:浙江經濟增長質量與效益已進入加速上升期,政府、企業與居民三大主體均在經濟增長中較好獲益。上半年,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1.9%,增速比一季度提高1.5個百分點。1-5月,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增長16.6%,增速高于去年全年11.6個百分點,高于主營業務收入14.5個百分點,高于全國10.2個百分點;38個大類行業中33個行業整體盈利;高新技術產業、高端裝備制造業、信息經濟核心產業制造業等符合轉型升級方向的行業利潤分別增長19.6%、47.9%和24.5%;規上工業全員勞動生產率同比提高8.6%,高于去年同期1.3個百分點。上半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長8.7%,扣除價格因素增長6.6%,比一季度分別提高0.3和0.6個百分點。同時,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2.2%,降幅比一季度擴大0.2個百分點,38個大類行業中有25個行業單耗同比下降。顯然,財政收入、企業利潤、居民收入以及能耗等數據與GDP增長數據更顯協調,浙江經濟正在逐漸擺脫規模速度型的粗放增長模式,以更快的步調走向更加平衡、更加協調和可持續的發展軌道。
良好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半年紅”為“全年紅”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省委常委會日前專題分析上半年經濟社會形勢時指出,“成績來之不易,值得倍加珍惜。但我們不能因此而驕傲自滿、沾沾自喜,要清醒地看到好中有憂、進中有險,不確定因素在增多。浙江現在還處在打基礎的關鍵期,實現新騰飛的動能轉換期、力量積蓄期。要始終保持淡定從容和戰略定力,按照‘干在實處永無止境、走在前列要謀新篇’新使命的要求,堅持以‘八八戰略’為總綱,戒驕戒躁繼續努力,攻堅破難奮力前行,堅定不移地沿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新路,更加堅定、更加有力、更加有效地打好經濟轉型升級系列組合拳,打出新天地、迎來艷陽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