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浙江省經濟信息中心
重大戰略接地氣政策滿意創新高
——二季度全省10000家企業關于重大戰略舉措落實監測報告
浙江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浙江省經濟信息中心
二季度,企業政策滿意度指數創2015年以來新高。“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政策知曉度高,政策獲得感較強。企業對浙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相關政策較為滿意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省委省政府重大戰略舉措貫徹落實情況怎么樣,落實中突出問題是什么,企業政策需求有哪些?圍繞這三個問題,2016年6月16日-24日,浙江省發改委、浙江省經濟信息中心對全省10000家樣本企業開展專項監測,結果如下:
●二季度,企業政策滿意度指數為73,創2015年以來新高,環比提高0.7個點,同比提高2.4個點。
●五成企業認為轉型升級組合拳“十招拳法”執行效果好,其中“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政策知曉度高,政策獲得感較強。
●69.2%的企業對浙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相關政策較為滿意。“降成本30條”政策效果明顯,企業稅費負擔、用工成本、用能成本、融資成本下降幅度較大。
●80%的企業知曉創新驅動系列政策。三成以上企業獲得過科技成果轉化政策扶持,四成以上企業獲得過金融政策扶持,1/3左右企業獲得過各類科技創新支撐平臺服務。
●實施細則和操作辦法不配套(42.5%)、監督制約激勵機制不健全(37.8%)、政策宣傳不到位(38.3%)是影響企業政策獲得感的主要因素;在貫徹落實重大戰略舉措中,36.3%的企業認為縣區級相關部門最需要改進服務,32.6%的企業認為鄉鎮街道服務需要加強。
二季度,企業政策滿意度指數①政策滿意度指數由財政專項資金政策、融資政策、稅收政策、人才政策、土地政策、企業準入政策、科技研發政策等7個子指數構成,每個政策滿意度指數權重為1/7。達到73,創2015年以來新高,環比提高0.7個點,同比提高2.4個點。
稅收政策滿意度指數上升幅度最大。二季度,稅收政策滿意度指數為72.6,環比提高2.3個點,同比提高3.1個點。環比升幅、同比升幅均居七個子指數之首。
財政專項資金政策滿意度最高。二季度,財政專項資金政策滿意度指數②財政專項資金政策滿意度指數=(“滿意”占比+“一般”占比×0.5)×100,其它指數類同。為75.1,位居七個子指數之首;科技研發政策滿意度指數為74.5,居第二位;企業準入政策滿意度73.8,稅收政策滿意度72.6,人才政策滿意度72.5,融資政策滿意度71.3,土地政策滿意度71.1。
杭州、嘉興、湖州、紹興等市政策滿意度指數高于全省面上水平。其中,杭州最高,為76.2;嘉興次之,為76.0;湖州、紹興分別為75.3和75.1。

圖1 11個設區市企業政策滿意度指數
近年來,浙江省委省政府打出“浙商回歸”“五水共治”“四換三名”等轉型升級組合拳“十招拳法”,正向引導與倒逼推動并舉,促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企業反響較好。
轉型升級組合拳知曉度高,獲得感較強。從政策知曉度看,企業對“五水共治”知曉度高達91.9%,“三改一拆”“浙商回歸”“小微企業三年成長計劃”“創新驅動”等拳法的知曉度均在50%以上。從政策獲得感來看,“五水共治”獲得感強的企業占比高達64.1%,“三改一拆”政策獲得感強的企業占比在45.4%。

圖2 轉型升級組合拳政策知曉度

圖3 轉型升級組合拳政策獲得感
五成企業認為轉型升級組合拳執行效果好。各地靈活運用轉型升級組合拳,相關領域改革迅速有序展開,各個擊破,久久為功,推動浙江經濟邁向新境界。據監測,49.2%的企業認為轉型升級組合拳擊中了要害,執行效果好;45.6%的企業認為執行效果一般。
二季度浙江省出臺了《關于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意見》(浙政發〔2016〕11號),提出了“三去一降一補”、加快培育發展新動能、加大全面深化改革力度等七方面重點工作。監測顯示,69.2%的企業對《意見》較為滿意,其中對“降成本”政策呼聲最高,占比達73%。
五成以上企業對降成本政策有了解,四成以上企業生產經營成本下降。“降成本30條”實施3個月以來,企業實實在在享受到了政策紅利,56.1%的企業對政策了解,43.7%的企業生產經營成本下降,其中12.3%的企業成本下降5%以上。
企業稅費負擔、用工成本、用能成本、融資成本下降幅度較大。二季度,全面實施“營改增”、減按70%征收地方水利基金等政策讓53%的企業稅費負擔明顯下降。降低社會保險費率、機器換人等政策讓26.7%的企業用工成本明顯下降。降電價、降氣價等政策讓22.8%的企業用能成本明顯下降。降準降息、直接融資、防范化解“兩鏈”風險等舉措讓21.2%的企業融資成本明顯下降。
政策所指向的行業受益更大。從“營改增”擴圍領域看,52.5%的房地產企業、49.7%的生活性服務企業預計企業稅負下降,分別較服務業面上水平高出8.4個、5.6個百分點。值得關注的是,“營改增”對金融業沖擊較大,35.9%的金融企業預計企業稅負下降,較服務業面上水平低8.2個百分點。勞動密集型行業用工成本降幅大。紡織服裝業中有57.7%的企業用工成本降低,較工業面上水平高1.8個百分點。六大高能耗行業用電成本降幅大。六大高耗能行業有58.1%的企業用能成本下降,高于工業面上水平3.2個百分點。
近年來,浙江省委省政府把創新驅動作為首位戰略,出臺了一系列政策。監測顯示,80%的企業對創業創新政策了解,醫藥、儀表等高端制造對創業創新關注度較高,企業占比達87%;除信息服務(82.3%)外的其余九大服務行業對創新政策了解度普遍較低,其中社區服務(64.8%)低于全省面上15.2個百分點。從影響企業程度看,人才隊伍、“互聯網+”創業、科技成果產業化、平臺建設等方面政策對企業影響較大。
三成以上企業獲得過科技成果轉化政策扶持。科技成果轉化是科技創新的關鍵環節,有18.3%的企業獲得過創新產品推廣應用和市場拓展政策扶持;12.5%的企業獲得過公共科技資源開放共享。科技成果轉化政策對高端制造、信息經濟等重點支持力度更大,醫藥制造、專用設備等高端制造業獲支持企業占比49.3%,高于工業面上11.7個百分點;信息、科技服務等新興行業獲支持企業占比41.2%、36.1%,高于服務業面上15.6和10.5個百分點。
四成以上企業獲得過科技金融服務。科技產業發展需要金融助推,分別有44.2%的工業企業、46.5%的服務業企業獲得過科技銀行、科技保險、知識產權質押、風險投資、上市融資等各類科技金融服務。值得注意的是,小微企業金融扶持感受相對較強,有47.6%的小微企業曾經獲得過創新金融政策支持,高于中小企業5.3個百分點。
1/3左右企業獲得過各類科技創新支撐平臺服務。創新支撐平臺集聚整合人才、技術、風投等各類創新資源,促使創新發生奇妙的化學反應。分別有38.2%、29.7%的工業和服務業企業獲得過高新區、科技城、特色小鎮、眾創空間、公共技術平臺等各類創新支撐平臺服務。信息、科技服務領域創新平臺政策支持度超前,占比分別為58.7%、51.9%,高于全省面上24.7和17.9個百分點。
從企業反映的情況看,全省重大戰略舉措貫徹落實過程中存在兩個方面的突出問題。
政策落地待加強。實施細則和操作辦法不配套(42.5%),監督、制約、激勵機制不健全(37.8%),相關政策不知道(36.9%)和相關部門貫徹落實不到位(23%)是影響企業政策獲得感的主要因素。
基層執行力度待加強。在貫徹落實重大戰略舉措中,36.3%的企業認為縣級相關部門最需要改進服務,32.6%的企業認為鄉鎮街道需要改進服務;省級部門和設區市級部門相執行情況較好,認為需要改進服務的企業占比僅為7.4%和23.8%。
為了更好地落實省委省政府重大戰略,發揮黃金政策的黃金效益,各級政府、各相關部門要進一步推進政策落地,進一步研究出臺與重大戰略舉措相配套的政策。
形成合力抓落實。企業對政策落實主要訴求有:加大政策宣傳力度(61.7%)、制定配套細則(51.7%)、優化政府服務(45.3%)、提高政策含金量(40.7%)。圍繞這一訴求,省級、市級部門要做好政策解讀與培訓,各類媒體包括新媒體要做好宣傳推送,縣級行業主管部門要打通政策傳遞最后一公里,為企業送政策、送服務,排憂解難。服務企業基層工作人員要吃透政策精神,幫助企業用足用活用好政策。
凝心聚力抓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針對企業降成本的最大訴求(73%),抓好“降成本30條”的落地。圍繞加大全面深化改革力度(31.7%)、加快培育新動能(25.5%),抓好“放管服”;圍繞去庫存(32%)、去產能(26.6%)、補短板(24%)和去杠桿(14.9%),盡快制定相應的行動計劃。
多渠道加大金融對創業創新的支持力度。有42.3%的企業希望加大金融機構的信貸支持。要在搭建企業和社會資本對接平臺、創新科技金融產品與服務、擴大創業投資引導基金規模、鼓勵企業上市融資等方面有新作為,多渠道引資金之水澆灌實體經濟之田。
多方式推動創新平臺建設。有44.5%的企業希望通過政府出面推動共性技術的研發,有36.4%的企業希望強化技術聯盟建設,有35.9%的企業希望進一步擴大企業研究院等技術平臺認定范圍,有26.2%的企業希望強化產學研對接。
多維度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緊緊扭住科技成果轉化這一關鍵,加大資金支持力度,提升研發設計、檢測檢驗等服務,建立科技成果轉化公共平臺、質量平臺,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推動科技成果向產業轉化的實質性飛躍。

圖/金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