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浙江省經濟信息中心
企業運行指數創新高但預期趨于謹慎
——二季度全省10000家樣本企業監測報告
浙江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浙江省經濟信息中心
二季度全省重點企業運行指數重新進入景氣區間,創2015年以來新高。二季度企業運行指數預期環比下降2.2個點。企業對下季度發展環境和生產經營的判斷均趨于謹慎
2016年6月16日-24日,浙江省發改委、浙江省經濟信息中心對全省10000家樣本企業開展監測,企業產值(營業收入)約占全省的40%。監測結果顯示:
●二季度全省重點企業運行指數為52.3,環比上升2.9個點,重新進入景氣區間,創2015年以來新高。其中,發展環境指數為59,環比上升0.9個點,延續去年四季度以來上升態勢;企業生產經營指數為47.8,環比上升4個點,分項指數“七升一降”。
●企業生產經營亮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初顯,過剩產能加快淘汰、去庫存有序推進、去杠桿初顯成效、降成本有新進展、補短板有新作為。
●當前企業面臨的主要問題:需求不足是最大問題,資金、人才等要素資源短缺是最大困難,“兩鏈風險”高企仍舊值得高度關注。
●企業運行預期由升轉降。二季度企業運行指數預期為54.4,環比下降2.2個點。企業對下季度發展環境和生產經營的判斷均趨于謹慎,環比分別下降1.5、2.7個點。
全省重點企業運行指數再次回歸景氣區間(50以上)。2016年二季度全省重點企業運行指數為52.3,環比上升2.9個點,重新進入景氣區間。其中,發展環境指數為59,環比上升0.9個點,延續去年四季度以來上升態勢,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企業經營指數為47.8,環比上升4個點,但仍位于榮枯線以下,分項指標“七升一降”,成本指數環比下降1.5個點,企業生產經營仍舊面臨較大壓力。

圖1 2011年以來浙江重點企業運行指數及各類指數值
工業重點企業運行指數重回榮枯線以上。二季度工業重點企業運行指數為52.6,企業生產經營指數為48.6,均高于全省面上水平,環比分別上升4.2、6.1個點。發展環境指數為58.7,環比上升1.3個點。企業主要生產經營指標“七升一降”,產品訂貨、銷售產值、盈利狀況等指數環比上升均超過11個點,但生產成本指數環比下降3個點,成本負擔重、上升快問題仍值得高度關注。

圖2 2014年以來浙江工業企業運行指數及部分生產經營指標
服務業重點企業運行指數環比回升。二季度服務業重點企業運行指數為51.9,環比上升1.5個點,繼續處于景氣區間內。發展環境指數為59.3,環比微升0.6個點。企業生產經營指數為47,環比上升2個點,分項指標“五升二降一平”,主營業務收入和盈利狀況指數環比上升均超過5個點,經營成本指數與上季持平,服務價格、企業投資指數環比均下降0.3個點。

圖3 2014年以來浙江服務業企業運行指數及部分生產經營指標
信息經濟、高端制造態勢良好。二季度,有26個行業指數高于全省面上水平。其中,以“互聯網+”為核心的信息經濟(54.3)成為撬動經濟的新引擎,企業運行指數高于全省面上2個點,在海康威視、華為通信等高新技術企業帶動下,濱江區信息經濟(65.6)發展勢頭尤為迅猛,運行指數高于全省面上13.3個點。此外,生物醫藥(56.9)、電子通信(55.6)等高端制造業發展態勢良好,運行指數環比上升3.5、5.5點,分別高于全省面上4.6、3.3個點。
11個設區市企業運行指數均環比上行。二季度,湖州(54.6)、杭州(53)、寧波(52.1)等11個設區市企業運行指數環比均有所上升。其中,紹興(53.3)上行幅度最小,分析原因,今年紹興市主動作為,實施“關停并轉”一系列倒逼政策,推動印染化工企業提質增效,對經濟造成短期沖擊。值得注意的是,24個服務業強縣試點縣企業發展勢頭良好,服務業企業運行指數(54.2)高于全省面上2.3個點。
龍頭骨干企業運行明顯優于中小企業。二季度,工業龍頭骨干企業(年產值超過20億元)運行指數為57.4,高于中小微企業4.8個點;服務業龍頭骨干企業(年主營業務收入超過10億元)運行指數為52.5,高于中小微企業1.3個點。

圖4 2016年以來浙江11個設區市企業運行指數
過剩產能加快淘汰。二季度,反映設備利用率高于70%的企業占比為61.6%,環比上升3.5個百分點。其中,設備利用率大于90%的企業占比接近兩成,環比上升2.9個百分點。設備利用率在50%以下的企業占比環比下降1.7個百分點,尤其石油、非金屬等高耗能行業積極淘汰落后產能,反映設備利用率低于50%的企業占比環比大幅下降13.1個百分點。
去庫存有序推進。二季度,反映商品房銷售面積增加(24.3%)和銷售進度加速(25.1%)的企業占比同比分別上升2.3、5.5個百分點。超過四成的企業反映庫存量有所下降,同比上升2.2個百分點。值得注意的是,相較于上季度房地產銷售井噴式上漲,二季度去庫存更趨有序,杭州、寧波等城市銷售進度有所回調,環比回落4.2個百分點。
去杠桿初呈成效。二季度,部分服務業行業去杠桿效果相對明顯,房地產、物流業等行業高負債企業(資產負債率超過70%)占比分別為30%、29.8%,環比分別下降2.8、2.2個百分點。部分地區去杠桿成效顯著,舟山地區高負債企業占比為29.7%,環比下降7.6個百分點,其中,高負債工業企業占比環比大幅下降10個百分點以上。
降成本有新進展。浙江《關于進一步降低企業成本優化發展環境的若干意見》出臺以來,有43.7%的企業反映成本有所下降,其中下降較為明顯是稅費(53%)、用工成本(26.7%)和用能成本(22.8%)。“營改增”全面擴圍對房地產行業減稅負的效果相對顯著,有54.7%的房地產企業反映稅負有所下降,大幅高于全省面上12.4個百分點。
補短板有新作為。4月底,浙江出臺了《中共浙江省委關于補短板的若干意見》,提出要把科技創新作為推動浙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補齊的“第一塊短板”。監測顯示,二季度科技研發專項政策滿意度為74.5,高于政策滿意度總指數1.5個點,環比有所提高。

市場需求不足是制約企業發展的最大問題。二季度,有53.3%的企業反映市場需求不足是影響企業盈利增長的主要因素。尤其是紡織服裝、皮革制造等勞動密集型產業,超過六成的企業反映訂單不足是制約企業發展的主要問題,同比上升5.8個百分點,大幅高于全省面上8.7個百分點。受產品附加值低、缺乏競爭力等因素影響,小微工業企業訂單不足問題更趨嚴峻,該項占比高于全省面上10個百分點以上。
資金、人才等資源要素短缺是制約企業發展的最大困難。從資金看,有95.1%的企業反映向銀行、信用社貸款的難度變大或基本不變,反映貸款實際利率比基準利率上浮10%以上的企業占比接近四成,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凸顯。從用工看,信息服務(48.2%)、節能環保服務業(34.3%)等新興產業人才制約更趨嚴峻,反映相關人才短缺的企業占比大幅高于全省面上22.4、8.5個百分點。值得關注的是,部分制造業企業反映,當前“互聯網+”浪潮下,大量的風險投資基金、人才等高端要素更偏向新經濟,對傳統制造業企業要素集聚產生擠出效應,企業對“工匠”精神缺失反映強烈。
金融風險持續暴露。二季度,反映所處行業“兩鏈風險”上升或持平的企業占比接近九成。受互聯網金融缺乏監管及民間借貸糾紛等因素影響,有33.2%的金融服務業企業反映“兩鏈風險”高于去年同期,環比上升4個百分點,大幅高于全省面上14.3個百分點。部分區域金融風險問題相對突出,金華、衢州等地反映“兩鏈風險”有所上升的企業占比分別高于全省面上5.6、6.6個百分點。
今年以來,國內外經濟形勢錯綜復雜,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跌宕起伏,美元加息、英國脫歐、地緣政治對世界經濟的影響還有很多不確定性。國內經濟仍處在筑底階段,“冬訓期”仍將持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任道重遠。監測顯示,企業對下季度運行指數預期更趨謹慎,環比下降2.2個點。企業對外部環境和生產經營的判斷全面走弱,環比分別下降1.5、2.7個點。

圖5 2015年以來重點企業運行預期指數
宏觀預期再次下行。二季度企業發展環境預期指數為62.1,環比下降1.5個點。其中,國外宏觀環境、國內宏觀環境、本行業發展環境預期指數分別為52.8、54.3、53.3,環比分別下降2、2.5和3.5個點。企業對政策滿意度指數預期為73,環比微升0.6個點,對公共服務滿意度指數預期為77,環比微降0.2個點。
微觀預期全面走弱。二季度企業生產經營預期指數為49.2,環比下降2.7個點。分項指標預期“七降一升”,銷售產值(主營業務收入)、產品訂貨(業務需求量)環比下降均超過6個點。企業對下季生產(經營)成本指數預期有所好轉,環比上升1.9個點,《關于進一步降低企業成本優化發展環境的若干意見》的政策效應值得期待。
行業預期延續分化態勢。符合轉型升級方向、受國家政策支持或財政補助行業發展較好,信息服務業(60.4)、節能環保服務業(56.4)、高端裝備制造(55.7)等行業運行指數預期向好,分別高于全省面上6、2和1.3個點。能耗與排放水平較高、對環境影響較大的部分行業發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約,化纖制造(50.9)、黑色和有色金屬冶煉(51.9)等行業預期下行,分別低于全省面上3.5和2.5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