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英
·智庫新銳·
民間投資信心從何處來
李中英
當前,民間投資已成為觀察經濟活力的一個風向標。浙江是民營經濟大省,民營經濟是浙江經濟的最大特色和優勢。但受宏觀經濟下行壓力等因素影響,去年開始,浙江民間投資出現增速、占比雙下降的態勢。如果把時間軸拉長,不難發現,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時期,往往是民間投資增速下滑的時期。2007年初和2008年底金融危機期間,中國均曾出現民間投資下滑而政府投資上升的情形。值得注意的是,前兩次民間投資增速在三個月內回升,而此次兩者背離距離更大、持續時間更久,民間投資的預期仍不穩定。
據浙江省發改委、浙江省經濟信息中心對全省萬家樣本企業的監測數據顯示,自2013年以來,未來3個月有投資計劃的企業占比總體呈震蕩下行態勢,民企投資預期波動趨緊。今年二季度有75.1%的企業表示年內沒有投資計劃,僅15.3%的企業表示未來三個月有投資計劃,同比下降2.8個點。
提振民間投資的關鍵在提振民資信心。民企投資的信心從何處來呢?
信心來源于定力。近年來,民間投資較為集中的制造業和房地產領域,面臨利潤下滑、去產能、去庫存的嚴峻壓力,缺乏賺錢空間的民間投資普遍呈觀望的“惜投”心態。要從根本上提振民資活力,就需要去產能、去庫存、清理“僵尸企業”。這一過程必然伴隨著痛苦,但是,忍一時之痛,方能迎來風雨后的彩虹。浙江經濟下行調整和金融風險暴露開始于2011年的溫州,經過三年的調整和改革,市場逐步出清,經濟逐漸企穩。事實證明,經濟進入新常態后,尊重市場規律,保持定力,不回避矛盾、不懼怕困難,主動適應調整和轉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落實“三去一降一補”任務,最終能化被動為主動,走入新的發展階段。
信心來源于創新。回溯到1997年之后的五六年,當時國內外宏觀經濟形勢也處在低谷期。但正是在那段時期,阿里巴巴、騰訊、網易等一批企業敏銳地嗅到了商業化推動互聯網普及發展的可能性,通過不斷摸索,終而走過長夜、走進曙色。創新投資不僅屬于新興產業,傳統產業也在通過增加科技研發投入、累積科技創新成果、推進技術改造升級等方式加速創新。尤其是技術追趕型的民營企業,利用后發優勢“借力海外”,通過海外并購、設立海外研發中心等方式,引進發達國家先進技術,迅速提升自身技術實力和產業產品附加值。
信心來源于聚焦。浙江民營企業以市場敏銳度高著稱,經歷了金融危機的洗禮后,投資風格由以往的“快、狠”向“穩、準”轉變。面對“L”型走勢的宏觀經濟,企業主動抑制盲目擴張沖動,收縮戰線、突出主業。全省萬家樣本企業的監測數據顯示,二季度有81%的企業選擇投資本行業,25.7%的企業選擇投資相關行業,只有4.1%的企業選擇跨界投資。這表明,企業吸取以前盲目跨領域跨區域投資的教訓,投資決策趨于理性,聚焦本行業和相關產業鏈上下游做投資。這一轉變有利于提升浙江民間投資的質量和效益,有利于提升浙江企業做實體的專注度。
信心來源于通暢。民間資本作為市場的自由資金,自發流向沒有門檻限制、最有利可圖的地方是其必然規律。全省萬家樣本企業的監測數據顯示,二季度仍有將近一半(46.3%)的民營企業反映“玻璃門”“簧門”“旋轉門”未有改善,部分項目尤其是高回報壟斷項目存在準入限制。李克強總理表示,“要促進各類市場主體公平競爭,凡是法律法規未明確禁入的行業和領域,都應允許各類市場主體進入;凡是已向外資開放或承諾開放的領域,都應向國內民間資本放開;凡是影響民間資本公平進入和競爭的各種障礙,都要通通打掉。”近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出關于進一步做好民間投資有關工作的通知,對提振民間投資信心開出良方。
還要看到,雖然民間投資面臨增速下降壓力,但仍有大量的投資機會。一是傳統產業面臨向中高端升級、向微笑曲線兩端延伸的投資機遇,新興產業面臨加大技術創新、模式創新、業態創新、人才累積等方面投入的機遇。二是城市基礎設施,比如交通、地下管網等方面投入尚待加強。三是環保、公共事業等領域投資具有較高的社會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