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利軍
從資金運動看經濟走勢
——對當前浙江經濟形勢的幾個思考和判斷
鄭利軍
市場經濟說到底就是“由資金說了算”的經濟。浙江經濟發展階段與資金運動有著極強的契合性。應當進一步深化對資金運動與經濟運行關系的研究,及時跟蹤資金動向,把握資金運動規律,探索資金運動與經濟運行關系模型
中國經濟有中國特色,判斷經濟走勢關鍵是把握好“兩個風口”:一是政策風口,經濟與政治不分家,用政治經濟學觀點抓經濟十分靈驗;二是資金風口,資金一旦發動進攻,母豬也能上樹。但是,目前我們對資金運動與經濟走勢關系的研究是不夠的,甚至還是空白。經濟工作說到底就一個“錢”字,研究好“錢從哪里來、錢往哪里去”,就能解決好“經濟怎么走”的問題。
我們經常遇到一些匪夷所思、不合常理的現象,姑且稱之“經濟謎相”。暗中打響的貨幣戰爭、惡意搗亂的做空勢力,以及上竄下跳的債市股市樓市,撲朔迷離、堪稱迷局。當前,主要有兩大“經濟謎相”。
一是“價格反常”。如國際原油價格從2008年的歷史最高價147美元/桶,一路下跌至今年初的不足38美元/桶,跌幅高達74%,折合人民幣只有1400元/噸,相當于農夫山泉礦泉水價格的35%。再如20mm普鋼最低時跌破2000元/噸,相當于0.99元/斤,而白菜的價格為3元/斤。此外,數百家工業企業的利潤抵不上一家房地產企業的利潤,也是不正常的現象。
二是“角色反串”。新常態下,企業有吃肉的,有喝湯的,也有蝕本的,但企業都想著發大財、發快財,搞實體的想轉資本經營,搞地產的想轉互聯網金融,搞三產的想轉跨境電商,搞貿易的整天盯著美聯儲加息這雙靴子是否落地。盡管政府不斷傳遞經濟向上向暖的信號,但仍有企業擔心經濟走勢L型下面還有一個L型,認為“最好的投資就是不投資”,有的地方投資項目中續建的占60%多,后勁堪憂。
怎么看待這兩大“經濟謎相”?首先,不能簡單歸結于需求與供應的變化。市場供需如同蓄水池的進出口,產品庫存多了,無非水漫金山,不至于價格一落千丈。況且,群眾改善型的生活消費需求日益攀升,以致于阿里巴巴打算到2036年把網上經濟體打造成僅次于美國、中國、歐盟、日本之后的第5大經濟體。其次,也不能用價格圍繞價值波動來解釋。貨物還是這個貨物,一點沒變,但價格已從天上到了地下,而且跌得離譜,有價無市,想賣必須割肉。所以,比較符合邏輯的解釋就是資金異動,最大可能就是資金不計成本的大撤退。資金的游戲規則就是唯利是圖,我們不應苛求資金去背上道德的枷鎖。資金運動就是漲起來瘋狂、跌下來無底洞,就是這么殘酷、這么不可理喻。
變,是經濟運行的最大特征。現在我們普遍采用的分析經濟形勢的理論和方法,是一套成熟也很管用的分析工具,筆者決無貶低之意,但往往同一組數據、同一個依據,不同的人得出的結論大相徑庭。市場經濟說到底就是“由資金說了算”的經濟。資金是“牽著狗的繩子”,產業是被資金這根繩子“牽著的狗”,一定要樹立“資金最懂市場、資金最聰明”的觀念。采用資金運動的觀點和方法去分析經濟,更能準確地“感知變”和“把握變”,具有獨到之處。
從資金活躍力看經濟溫度的變化。資金運動愈活躍,經濟景氣度愈高,也愈容易產生泡沫,但適度的泡沫又是經濟繁榮的潤滑劑。從資金運動的角度看,世界經濟幾乎每60年出現一輪經濟榮衰期,主要就是一次革命性的技術創新周期大約為60年,由此引發資金大運動,促進經濟大循環。從浙江經濟周期看,改革開放以來,大致存在“十年一輪回,逢二見底,逢八見頂”的現象,這在資金運動上是可以得到詮釋的,因為每隔10年左右就有一次以設備改造更新為主的循環投資活動。在這個周期之中,浙江每隔3—5年還會出現一個經濟小峰值,這也與資本運動有關,因為3—5年剛好一個企業去庫存周期,去庫存后獲得的資金轉化為擴大再生產,刺激經濟向上攀升。所以,經濟政策的要義在于“引水活水”,促進和刺激資金的活躍,不讓資金沉淀下來。
從資金沖擊力看經濟上行的高度。資金運動的一個規律就是“水往高處流”,高顏值、高增長、高品質、高利潤的行業和板塊是資金的主攻方向。從瞞天過海,到蛟龍出海,到翻江倒海,資金會采取各種佯攻姿態,但一旦資金成群結隊涌入某個領域,就會出現板塊聯動、強者恒強的局面。1980年至2004年浙江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24.2%,2003年至2007年浙江實際利用外資總額相當于1980年以來28年總和的70%,這直接決定了浙江工業一路走高。1983年浙江工業增加值突破百億元,1994年突破千億元,2008年突破萬億元大關。1998年至2003年,浙江房地產投資年均增長27.6%,高出固定資產投資增速10個百分點,導致浙江出現房地產業“黃金15年”。所以,做產業一定要堅持厚積薄發,堅持順勢而為,堅持跟隨強者。
從資金持久力看經濟景氣期的長度。資金運動從來都不按常規套路出牌,經濟走勢就是資金多空搏弈的結果。資金本身不創造財富,而是通過對行業和企業的洗牌,重新分配財富。但資金是創造財富的必要條件,經濟景氣期能維持多久,就看增量資金的涌入和存量資金的激活,就看內資與外資、民資與國資、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等不同類型資金的組合驅動,就看這些資金能否在某個時間節點神奇地形成共振。浙江經濟增速在長達30年的時間里排名全國第二位,根本原因就在于資金的持久活躍。浙江的企業民營化,平均不到12個人就擁有一個市場主體,實現了藏富于民;浙江順應全球一體化,使資金運作空間進一步擴大;目前的資產金融化,將使浙江奠定與國際金融資本同臺競爭的底氣。所以,由資金說了算,就是讓市場說話、讓實力說話。
阿基米德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將撬動整個地球”。這個支點就是資金,資金不僅是經濟運行的血液,也是這個世界運轉的心臟。資金的嗅覺異常靈敏,哪里有了腥味,哪個雞蛋開了縫,它就會沖上去。資金運動雖會變換花樣,但資金從不忤逆市場,從不欺騙市場,是市場的真正代言人。我們應當善于捕捉資金信號,努力跟隨資金運動,而不是“守株待兔”、坐等風起,更不是“霸王硬上弓”、刻意去改變資金流向。
“觀其形”:資金在浙江的活動沒有撤退、沒有減弱。資金運動再怎么隱蔽,總會留下蛛絲馬跡,這在證券市場上叫K線,在實體經濟中叫經濟指標。很多時候,資金玩的是“翹翹板”游戲,樓市漲了、實體弱了,匯率跌了、外貿好了,消費旺了、投資少了。也有很多時候,幾大經濟指標都是同步上升的,那是因為趨勢好轉、行情來了。當前,浙江部分企業反映生意蕭條、日子難過,對前途感到心中無底、一片茫然。人性承受不了的賣點正是最佳買點。可以明確地講,浙江經濟不會受全球經濟拖累而持續下行,理由是這幾年在浙資金只是調倉而沒有減倉,去年浙商回歸資金增長37%,有效投資增長13%,實際利用外資增長20%。特別是一些行業形成了賺錢效應,一些優勢龍頭企業的生產經營創出歷史最好水平,這是積極的變化,具有標桿和引領效應。
“辯其意”:在浙資金與浙江經濟都面臨“跳崖過河”的問題。資金運動的意圖無非兩點,要么為了投資,要么為了投機。一個健康而快速發展的經濟體,必然是價值性和賭性的融合體。浙江經濟總量居全國第四位,金融機構數量可能是全國首位,一些企業因為資金來的太容易而暴富,也因資金來的太容易而死掉,還有一些企業沉浸在投資或投機的盛宴狂歡之中,耽誤了主業和實業,對此確應反思。價值性和賭性是資金的驅動力。去杠桿卻不可去賭性,講故事、講概念不可放棄價值性。今后浙江發展已沒有“順風車”好搭了,在浙資金和浙江經濟共同面臨“跳崖過河”的問題,即從又高又險的地方跳下去,躍過波濤洶涌的大河,到達彼岸,并實現軟著陸。
“審其時”:把握始終存在著的交易性機會。選時,至關重要,有時決定生死。一個企業家,一輩子趕上5次大的機會,每次都資產翻倍的話,那1000萬投資就會獲得3.2億元的收入,這是完全可能的事。選時,需要逆向思維,在別人貪婪時恐懼,在別人恐懼時貪婪。即便經濟形勢糟糕,沒有趨勢性機會,但局部的交易性機會始終存在。而且,越是外圍環境差,越是大浪淘沙的時候,是金子總會發光。今年一季度,浙江規上工業中,裝備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9.9%、8.3%和7.9%,增幅高出平均水平3.8、2.2和1.8個百分點,傳統產業的產銷利也逐步走出低谷。浙江經濟的基本面、資金面是好的,缺的只是火候,千萬不要被外部因素牽著鼻子走,美聯儲極其善于操縱預期,其加息減息,對浙江經濟影響有限。
“度其勢”:浙江應以供給側改革帶動創新側發展。先知先覺資金推動龍頭行業和標桿企業的崛起,然后“搏傻”資金跟風,進而從板塊聯動向四面開花演變,這是趨勢形成的過程。浙江作為中國經濟先發地和民間資金豐沛地,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需求側結構升級已有目共睹,尤其是供給側改革加速推進,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改善了供需錯位。從資金動向看,目前在浙資金正加速向創新側流動。“互聯網+”方興未艾,2020年中國電商滲透率將達22%,整個市場將達10萬億元,這對信息產業大省浙江是重大機遇。“人工智能+”初露端倪,再過五六年即可制造出計算機人腦,20年后家家戶戶用上機器人,科技將呈現爆炸性發展。“新概念+”主題永恒,資金將不斷創造出新的機會,并推動浙江經濟在短期回撤后迅速恢復、帶來更大發展。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循變,為其法之要。今后應當進一步深化對資金運動與經濟運行關系的研究,從實際出發,建立相關指標體系,及時跟蹤資金動向,把握資金運動規律,探索資金運動與經濟運行關系的模型。總之,請堅定看好中國經濟、浙江經濟,因為中國夢,所以必然!
作者單位:浙江省委辦公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