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紅
減緩工業企業碳排放的關鍵在哪里
——新昌縣規上工業企業能源消費碳排放影響因素分析
張亞紅
“十二五”期間,新昌縣全面推行畝產效益導向機制,節能減排目標全部完成,規上企業畝產稅收40.78萬元,淘汰落后產能企業(項目)137家(個),關停搬遷新昌江兩岸重污染醫化企業40余家,建成省級清潔生產企業6家、省級綠色企業1家,為工業經濟低碳化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碳排放特征及趨勢。一是能源消費產生的碳排放量呈下降趨勢。2011年全縣實現規上工業增加值107.53億元,2015年實現121.88億元,比2011年增長13.3%,年均增長2.5%;規上工業全員勞動生產率從2011年的12.82萬元/人提高到2015年的19.92萬元/人,年均增長11.65%。2011年全縣規上工業企業化石能源消費產生的碳排放總量為14.17萬噸,2015年為14.53萬噸,增長2.5%,低于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10.8個百分點。二是碳排放強度有所下降。碳排放強度是指每單位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所帶來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該指標主要是用來衡量一國或一地區經濟與碳排放量之間的關系,如果一國或一地區在經濟增長的同時,每單位國內生產總值所帶來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下降,說明該國或該地區就實現了一個低碳的發展模式。新昌縣除2012年的碳排放強度有所上升外,碳排放強度從2011年的1.32下降到2015年1.19,下降0.13個百分點。
分行業碳排放量。根據(IPCC)碳排放計算指南,結合新昌縣能源消費量及碳排放系數,計算得到2011-2015年新昌縣產值占比前十行業能源消費碳排放量。2011-2015年規上工業產值占比前十行業能源消費產生的碳排放量占全部規上工業企業能源消費產生碳排放量的49.3%,而產值占比前十行業的工業總產值占全部規上工業總產值的92.7%,高于碳排放量43.4個百分點。
重點用能企業碳排放。2015年,全縣24家千噸以上重點用能企業綜合能源消費量為28.8萬噸標準煤,比2011年增長23.0%,年均增長4.2%。24家重點耗能企業產生的碳排放量占全部規上工業企業能源消費產生碳排放量比重高達93.0%,主要是受華佳熱電的影響,該企業的碳排放量占24家重點能耗企業碳排放量比重的57%,而該企業的總產值只有1.5億元,屬于典型的“三高一低”企業;2015年24家千噸重點能耗企業工業總產值為467.52億元,占全部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76.5%,比2011年增長60.9%,年均增長10.0%。
總體來看,新昌縣經濟增長速度明顯高于能源消費增速,這說明新昌縣以較低的能源消費支撐了較高的經濟增長。2011-2015年化石能源消費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總量呈下降趨勢。從規上工業行業來看,通用設備制造業、汽車制造業、醫藥制造業能源消費產生的碳排放量貢獻最大,三個行業的工業總產值占全部規上工業總產值的80.4%;從重點能耗企業來看,全縣24家耗能千噸以上規上工業企業的產值占全部規上工業總產值的84.1%;從能源分類來看,原煤、焦炭、汽油、煤油、油柴是影響新昌縣碳排放最主要的5種能源。能源結構因素、重點耗能企業因素、能源強度因素等是產生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主要影響因素,可以通過以下措施進行節能減排。
——調整產業結構,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經濟結構決定了能源消費結構,全縣整體經濟結構依然偏“重”,能源消費也相應集中于重工業。應繼續大力發展新能源、生物制藥和電子信息等優勢產業,積極培育新材料、智能電網、新型節能環保設備等新興產業,加快促進經濟結構轉型升級,逐步降低經濟發展對能源消耗的依賴性,走上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新型工業化道路
——繼續加強對重點耗能企業的節能監管。新昌縣重點耗能企業的碳排放量占規上工業碳排放總量的80%以上,加強對重點耗能企業的節能降耗管理,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的重要途徑。政府應繼續加強對重點耗能企業能源消耗的監管力度,并及時對企業節能目標完成情況進行監督檢查。提供相關政策支持,積極鼓勵企業引進先進生產方式,進行節能技術改造,加快淘汰落后產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實現企業生產方式的轉型升級
——優化能源消費結構,發展低碳能源和新能源。目前新昌縣工業企業生產使用的能源品種中,原煤的比重仍然偏大。在調整行業結構的大方向下,首先要合理調整能源消費結構,繼續提高清潔能源在工業能耗中的比重,如把熱值高污染小的天然氣作為燃料推廣到一些合適的行業使用,以達到生產效益與節能減排雙贏。
作者單位:新昌縣統計普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