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評論員
“春暖”開局季
本刊評論員
一季度投資、消費、出口、工業等主要指標都出現了積極的變化,經濟出現階段性筑底企穩跡象。市場把此喻為“小陽春”,而在浙江這一開局季似乎春意更暖
近日,一季度經濟數據火熱出爐。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158526億元,同比增長6.7%,投資、消費、出口、工業等主要指標都出現了積極的變化,經濟出現階段性筑底企穩跡象。市場把此喻為“小陽春”,而在浙江,這一開局季似乎春意更暖。
“春暖”在經濟數據亮點紛呈。一季度浙江全省生產總值9356億元,同比增長7.2%,高于全國0.5個百分點。在出口方面,浙江實現進出口總值4563.2億元,進出口總值、出口、進口降幅分別小于全國1.6、0.1和3.1個百分點,好于全國平均水平。同時,新增訂單指數和出口信心指數均有明顯回升,釋放出外貿出口的企穩信號。在投資方面,浙江一季度固定資產投5424億元,同比增長12.5%,增幅分別比全國、江蘇、山東、廣東高出1.8、3.2、1.9和0.4個百分點。在物價方面,浙江CPI與全國持平,3月份同比上漲2.3%,但環比下降0.5%,比全國低0.1個百分點,預示通脹壓力更??;3月份浙江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環比上漲0.3%,這是自2015年6月以來首次上漲,有助于企業生產的活躍度提升。
“春暖”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力推進。改革一直是浙江走在發展前列的法寶。過去的幾個月內,浙江密集推出了大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具體措施,涉及國有企業、財稅體制、金融體制、教育、醫療、環保等諸多層面。特色小鎮是浙江改革創新的標簽,已經全面啟動了一批產業特色鮮明、人文氣息濃厚、生態環境優美、兼具旅游與社區功能的特色小鎮建設;開化“多規合一”試點全面推進,研究制定了規劃體系、空間布局、基礎數據、技術標準、信息平臺和管理機制“六個統一”為目標的“多規合一”改革方案;推出《關于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意見》,提出22條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具體舉措;推出《關于進一步降低企業成本優化發展環境的若干意見》,降低企業社會保險費、稅費、制度性交易費用等,打造全國商務成本洼地。同時,為激勵改革創新、提升改革的能動性,各地都開始探索容錯免責機制,如溫州建立了改革創新風險備案制度、紹興在一些部門試點免責情形的清單化等。
“春暖”在新舊動能的持續轉換。在經濟進入新常態后,最大的挑戰就是新舊動能接續轉換的問題。一方面,浙江高效推進去庫存、去產能等任務,2015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成品新增庫存15.6億元,為1999年以來歷史最低水平;今年初,浙江首次對“商品房去庫存”制定了年度計劃——2016年力爭商品房銷售面積不低于4500萬平方米,新建商品房消化周期控制在18個月內,其中商品住宅消化周期控制在12個月內。另一方面,新經濟朝氣蓬勃,高新技術產品、文化產品引領增長,而占全省出口總值37.4%的七大類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僅玩具出口保持正增長。從地市看,以杭州為例,一季度杭州市新興產業活力迸發,電子商務、文化創意、物聯網等新興產業表現卓越,杭州市規上電子商務企業資產總計2136.04億元,增速達49.4%,遠高于傳統產業的企業資產平均增速。
雖然春意盎然,但面臨經濟增速減速換擋、經濟結構調整轉型、增長動能新舊轉換的局面沒有改變,在此背景下經濟增長的數據反而并不那么重要,更多的只是一種象征意義。隨著去產能、去庫存的進一步推進,經濟增速可能會有進一步回落;在改革創新過程中也會有善意的錯誤和無法預估的風險出現。前段時間,股市暴跌后國家推出“熔斷機制”,后被證實并不適合國情而終止;為去房地產庫存國家推出了一系列房產新政,但一線城市卻出現暴漲,隨后深圳、上海等城市又出臺了限制政策;浙江是互聯網金融的高地,但也多發P2P平臺跑路事件,不得不加快為P2P上一把監管的鎖。在經濟新常態浪潮下,這樣的事件或許不會少,但更重要的是對經濟增速的降低或者改革中所出現的問題要具備足夠強大的耐受力,正如“改革容錯機制”一般,對改革的失敗有所寬容、對風險的暴露有所承受、對未來充滿信心,如此才能讓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具有更大的時間和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