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俠 黃群
特色小鎮:杭州轉型升級新載體
王艷俠 黃群
杭州特色小鎮建設起步早、數量多、成效快、影響廣。截至目前,全市已謀劃各類特色小鎮83個,經省、市政府認定的特色小鎮創建對象41個,其中省級特色小鎮19個,數量約占全省1/4,第一批市級特色小鎮32個。41個特色小鎮總規劃面積120多平方公里,計劃總投資超過1200億元,已成為杭州適應和引領新常態、推進轉型發展的重要載體。
特色小鎮成為承接國家戰略的新陣地。杭州擁有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和中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兩大國家戰略。圍繞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創建了濱江物聯網小鎮等一批信息經濟示范小鎮;圍繞中國(杭州)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建設,創建了下城跨貿小鎮、蕭山空港小鎮等跨境電商小鎮;圍繞“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互聯網+”戰略,創建了余杭夢想小鎮、西湖云棲小鎮等一批融合“互聯網+”基因的創業創新示范小鎮;圍繞“中國制造2025”戰略,創建了蕭山機器人小鎮、臨安云制造小鎮、江干錢塘智造小鎮等一批高端裝備制造小鎮。
特色小鎮成為加快產業發展的新平臺。特色小鎮建設,產業是核心。圍繞浙江省七大萬億產業和杭州市“1+6”產業集群,確保特色小鎮建設符合杭州市產業發展的主攻方向。在現有41個特色小鎮中,信息經濟有14個、高端裝備制造產業7個、文化創意產業4個、旅游休閑產業5個、金融產業4個、健康產業3個、時尚產業2個、環保產業1個、茶產業1個。
特色小鎮成為擴大有效投資的新渠道。初步統計,2015年41個特色小鎮共完成固定資產投資(不含商品住宅和商業綜合體項目)438億元,約占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的7%左右。有27個小鎮年度投資額在10億元以上,其中臨安云制造小鎮、桐廬智慧安防小鎮完成投資20億元以上。全市特色小鎮目前已謀劃495個項目,其中產業項目近400個,成為未來投資增長的新亮點。
特色小鎮成為推進創新創業的新熱土。圍繞高端要素集聚,特色小鎮集聚阿里巴巴、富士康、海康威視等數十家龍頭企業,“國千省千”領軍人才91人,風投、私募等基金2000多億元。打造眾創空間25家,集聚了阿里系、浙大系、海歸系、浙商系等一批“新四軍”創業團隊,新增創業項目1000多個。
注重與創新創業緊密結合。通過完善創業創新公共服務,發展眾創空間,推進高校、企業產學研合作,把特色小鎮打造成為創業創新先導區。一是扶持眾創空間。對小鎮內的眾創空間,杭州市《關于加快特色小鎮規劃建設的實施意見》有專門的財政扶持政策,為小鎮創業創新提供大力支持。二是舉辦創業活動。
注重產業定位和產業細分。一是堅持產業高定位。瞄準各產業高端,注重引入行業龍頭企業或行業小巨人為主體打造特色小鎮,引入高端研發機構和創業團隊,引入高層次論壇大賽,引入高水平中介服務機構,建設高品質配套設施。二是突出產業細分。把產業細分作為重點,力求特色小鎮差異發展、特色競爭。
注重市場主導和政府引導雙管齊下。特色小鎮建設堅持政府引導、企業主導的理念,采取市場化運作機制,努力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到小鎮的投資建設中,形成“政府主導、企業和高校為主體”的建設模式。一是發揮高校力量。如浙大紫金眾創小鎮、西湖藝創小鎮分別由浙江大學和中國美院等高等院校投資建設。二是發揮龍頭企業作用。如阿里巴巴集團投資建設西湖云谷小鎮,世界500強企業浙江物產集團投資建設創齡小鎮,濱江物聯網小鎮和桐廬智慧安防小鎮有世界安防產業巨頭海康威視入駐,阿里云、華數云布局在淳安物聯網小鎮。
注重存量資源挖掘和有效利用。特色小鎮基本布局在城鄉結合部,或利用原有開發區、功能區的一部分,力求不新增或少增建設用地,不搞大拆大建。一是強化規劃優化。通過規劃的優化、建筑的有機更新、生態環境的改善、生活配套的完善、歷史文化內涵的挖掘,改造成低密度、開放式、便利化、有較多公共共享空間、適宜年輕人創業創新的空間載體。如上城玉皇山南基金小鎮將舊住宅、舊廠房和舊倉庫改造成了一片產業集群基地、安居小區和新增綠地相協調的江南小鎮,實現了由過去簡單的倉儲加工業向私募金融高端產業的成功轉型。二是強化存量土地盤活。如位于富陽胥口鎮的富春藥谷小鎮規劃面積3.62平方公里,2.7平方公里土地指標都通過利用當地低丘緩坡資源解決。
作者單位:王艷俠,杭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黃群,杭州市工程咨詢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