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洪鳴
加速推行票據電子化
劉洪鳴
伴隨信息時代的來臨,越來越多的產品和服務開始借助網絡技術和信息化平臺產生質的飛躍,票據電子化正在成為其中之一。票據一般指匯票、支票及本票,票據電子化是指票據以電子形式存在,并通過計算機平臺產生、流動和結算,其中包括電子數據信息與實物票據之間的相互轉換,其實質是將實物票據以電子化方式進行處理。相對傳統紙質票據,票據電子化具有以下特點:
票據電子化可以提高票據使用和管理效率。傳統的紙質票據使用要經過印制、領購、使用、保管、注銷和稽查等多個步驟。在票據流動過程中,各步驟環環相扣,一旦在某個步驟卡住則會影響整張票據的使用效率。傳統紙質票據往往需要專門的票據存放場所和票據保管人員,如果要對過往的票據進行數據統計、查詢,往往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此外,紙質票據的唯一性也造成了票據難以共享,一旦出現多個部門同時需要調閱票據的情況,其效率將不可避免受到影響。票據電子化,則可以通過建立票據信息數據庫將電子票據通過網絡進行傳輸,方便省時,易于核查。通過票據電子化,相關管理部門可以及時調閱票據信息進行管理,并可以輕而易舉發現運行中存在的問題。在管理電子票據時,票據流轉的各環節之間將實現有機銜接,使各相關部門間形成更有序的內部管理機制。
票據電子化可以節省成本。據統計,一張紙質票據的使用成本是電子票據的四倍。同時由于票據要經過開票、運票、簽票、結票等繁瑣流程,紙質票據無論距離遠近,都需要進行人工傳遞,成本和風險居高不下。而采用票據電子化,則可以省略傳統票據流動過程中所必須的打印工作,票據流動中的相關負責人可以通過電腦來確認票據,使傳統票據的分類、配送、簽字、審批之類的工作得到極大簡化,大大降低票據流轉的人力成本。
票據電子化可以降低錯誤率和安全風險。傳統的紙質票據從輸入數據到票據使用結束的每一環節都需要人工干預,數據的有效性也是靠人工檢驗,這無疑會增加出錯率,同時還將延長信息滯留時間,浪費大量人力資源。電子票據從輸入數據到票據使用結束,除了最初的錄入工作需要借助人力,之后的工作都是由電腦按既定程序自動完成,出錯概率大大降低。并且在電子票據填制過程中,可以通過程序設定對輸入的信息進行合理性檢驗,避免大部分錯誤。此外,傳統的票據丟失率較高,而通過網絡傳輸的電子票據則可以將丟失的風險降到最低。
隨著中央各項新政的出臺,票據的使用和管理將更為嚴格,傳統票據的使用方式必將影響整個財務管理的運作效率。在運作程序不可能削減的情況下,提高效率的最佳辦法就是借用信息網絡系統的平臺。毋庸置疑,票據電子化已是大勢所趨。但在推行票據電子化的過程中,難免會有各式各樣的問題,主要表現為:票據電子化的社會認可度還不高,新事物的推行往往會受到質疑,從紙質票據過渡到票據電子化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票據電子化可能存在安全風險,不同于傳統紙質票據,電子票據的安全風險主要來自于網絡安全、信息保密方面;票據電子化在運行方面可能存在管理漏洞。
針對上述存在問題,筆者認為可從以下三個方面推進票據電子化:一是采取循序漸進的推進方式。通過試點的形式,讓紙質票據和電子票據同時運行一段時間,在運行過程中不斷發現問題,改進制度,并逐步推廣至全社會。二是建立一套安全、穩定、完整、高效的電子票據系統。通過使用經過安全認證的電子數據流、密鑰和電子簽名,有效地防范信息安全風險。電子票據信息必須包括:信息的保密性,即只有合法的接收者才能解讀信息;信息的真實完整性,即接收到的信息確實是由合法的發送者發出,內容沒有被篡改或被替換;信息的不可否認性,即發送者日后不可否認已經發出的信息。三是建立一套完善的電子票據管理制度。電子票據與紙質票據完全不同,紙質票據的相關規定和制度不能生搬硬套到電子票據上,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制度體系對電子票據的運行過程進行規范。
作者單位:杭州士官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