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金秋大慶市肇源縣人民醫院中醫內科,黑龍江大慶 166500
?
2型糖尿病中醫辨病辨證論治方案的臨床療效評價
陶金秋
大慶市肇源縣人民醫院中醫內科,黑龍江大慶1665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中醫辨證論治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60例該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來進行分析,均是2008年2月—2009年4月接收的患者,將其分成陰虛熱盛證、氣陰兩虛證、肝腎陰虛證、濕熱內蘊證、陰陽兩虛證幾種癥型,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20例,觀察組40例,其中20例是中藥組,20例是中西結合組,對治療效果進行探討分析。結果觀察組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情況比對照組優秀,結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或0.01),中西結合治療組的臨床效果比中藥組優秀,結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西藥組和中西結合組的FBG、PBG療效優于中藥組(P>0.05),西藥組的HbA1c的療效不如其他兩組(P<0.05)。結論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中醫辨證治療的效果比較好,中西結合的治療效果比中醫或西醫單獨使用的效果要優秀,我們推介2型糖尿病患者選擇中西結合的治療方式,改善自己的生活質量。
[關鍵詞]2型糖尿病;中西醫結合;辨病辨證論治;療效評價
2型糖尿病受到了遺傳和環境因素的營銷,患者體內的糖代謝、脂肪代謝和蛋白質代謝會出現異常,其危害性非常大。此次根據該院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來進行研究分析,將這些患者分成了5個癥型。并且分成了兩組,其中一組又分成了中藥和中西結合組,對各組的治療情況進行了對比分析,探討中西結合治療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2008年2月—2009年4月選取該院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將其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有20例,觀察組40例分成中藥組和西藥組,均有20例。
1.2對象選擇標準
(1)根據1999年世界衛生組織制定的2型糖尿病診斷標準來篩選。
(2)將這些患者分成5個癥型。①陰虛熱盛證,主癥:自覺口干,心緒煩亂,飲水增加,舌苔偏黃。次癥:便秘;②氣陰兩虛證,主癥:口干燥,神智困倦。次癥:飲食量增加,易感饑餓,口干,飲水增加,脈象細弱;③肝腎陰虛證,主癥:口干燥,腰部酸痛無力,視力減退。次癥:小便次數增加,舌紅苔薄;④陰陽兩虛證,主癥:口部干燥,腰部酸痛,夜間小便頻繁。次癥:心悸、頭暈、易感冒、脈細弱;⑤濕熱內蘊證,主癥:腹部脘脹,舌苔黃膩。次癥:肥胖、口干、胸悶。
1.3治療方法
中藥組、西藥組和中西結合組3組均有20例患者,根據患者的不同證型來提供針對性的藥方治療,湯劑有三消湯、玉泉丸、左歸丸、右歸丸、,三仁湯等。中藥組患者僅使用中藥治療,1劑/d中藥,西藥組單純使用降糖藥物治療,中西結合組患者接受中藥湯劑和西藥口服治療,全部患者都是4周1療程。
1.4觀察指標
根據口部干渴、小便次數增加、夜間小便頻繁、大便干燥、手心燥熱、倦怠、心悸、失眠、腰酸腿疼、肢體麻木等等癥狀以及體征來進行分析患者的病情,分為主癥和次癥,對這些癥狀的輕重程度進行劃分,對患者的積分進行統計分析,對患者治療前后的FBG、PBG、HbA1c等指標進行檢測分析。
1.5療效評定標準
按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2002年版中對于糖尿病臨床治療效果評價標準來進行評定[1]。
1.6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2.0軟件包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內、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
觀察組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情況比對照組優秀,結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或0.01),中西結合治療組的臨床效果比中藥組優秀,結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西藥組和中西結合組的FBG、PBG療效優于中藥組(P>0.05),西藥組的HbA1c的療效不如其他兩組(P<0.05)。患者的癥狀改善情況為,3組治療后均要比治療前有改善,觀察組的改善情況比對照組優秀,中西結合組和中藥組的積分對比無顯著差異性,不過患者的其他癥狀,乳心煩、倦怠、乏力等均為中西結合組較優秀。
國內對于糖尿病的中醫治療研究顯示,除了有證型分類治療之外,還有從肝、從脾、從痰、從瘀論治療的報道。因為臨床證型不統一,所以臨床中的研究報道也有較大的主觀性,而且辨證論治如果忽略了辨病,那么就會有很大的局限性[2],導致辨證缺乏依據或者是辨證不足,療效不佳,根據我國近10年相關的文獻查閱來看,筆者覺得,糖尿病的中醫分型有5類,氣陰兩虛、陰虛熱盛、肝腎陰虛、濕熱內蘊、陰陽兩虛這幾種。此次研究中選取的患者證型分布也和這5種相符合,所以這是糖尿病中醫辨證治療的基礎。
為了探討中醫辨證治療的效果,根據患者的證型來采取了不同的治療方式,確定治療方案的時候,以辨病和辨證相結合,補虛和瀉實相結合,取中西治療的優點相結合[5]。此次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情況比對照組優秀,結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或0.01),中西結合治療組的臨床效果比中藥組優秀,結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西藥組和中西結合組的FBG、PBG療效優于中藥組(P>0.05),西藥組的HbA1C的療效不如其他兩組(P<0.05)。患者的癥狀改善情況為,3組治療后均要比治療前有改善,觀察組的改善情況比對照組優秀,中西結合組和中藥組的積分對比無顯著差異性,不過患者的其他癥狀,乳心煩、倦怠、乏力等均為中西結合組較優秀。這一結論和糖尿病的控制除了要求控制血糖之外,還需要對糖化血紅蛋白進行控制的觀點相符合[4-15]。此外,患者的癥狀改善情況為,3組治療后均要比治療前有改善,觀察組的改善情況比對照組優秀,中西結合組和中藥組的積分對比無顯著差異性,不過患者的其他癥狀,乳心煩、倦怠、乏力等均為中西結合組較優秀,這說明,中西結合治療的方式比單純中醫治療要優秀,中西結合治療的效果更加突出,所以治療糖尿病時采取中西結合治療方式是比較合適的選擇。
綜上所述,在該次研究中,我們了解到,中西結合治療的效果比單純西醫或中醫治療要優秀,患者的癥狀改善情況以及不良反應情況均要優秀一些,此次研究我們選取的患者均是5種證型的患者,其他少見證型已經排除,在治療過程中患者需要長期接受中藥湯劑治療,其遵醫囑行為不佳,所以我們應該想辦法改善這方面的問題,提升患者的依從性,提高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申濤,黃曉華,歐亞龍,等.2型糖尿病患者中醫辨證分型與胰島素抵抗的關系[J].中國中醫藥科技,2011,18(3):173-174.
[2]孫道崎,黃德芳,曹宏.2型糖尿病患者證型與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白細胞介素-6水平及胰島素分泌指數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基層醫藥,2013,20(22):702-703.
[3]陸小強,周夫,梁敏青,等.初診2型糖尿病胰島功能與中醫辨證分型關系的臨床研究[J].中國保健營養(中旬刊),2014,24(3):156-157.
[4]劉淼,王學美.4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醫證型與糖尿病慢性并發癥、生存質量及實驗室指標的相關研究[J].中國中西醫結合急救雜志,2010,17(2):154-158.
[5]劉懷珍,吳守鋒,談佳佳.2型糖尿病血脂異常患者的中醫證候學特點探究[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3,11(5): 122-124.
[6]王智明,周傳禮,左文標.2型糖尿病的中醫證型與糖脂代謝、炎癥因子及胰島素敏感性等多指標的關系[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12,16(z1):178-179.
[7]沈秀輝.62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中醫辨證分型及相關分析[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1,9(4):216-217.
[8]陸向然,卞肖玲,張壽清.中西藥結合治療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的臨床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3,20(15):289 -291.
[9]中國人體健康科技促進會.消渴丸聯合其他降糖藥治療2型糖尿病2例[C]//中國第三屆中醫、中西醫結合暨非藥物療法防治腦血管病、腫瘤、糖尿病高級論壇論文集,2009,12 (1):214-215.
[10]李紅,彭建.2型糖尿病中醫不同證型血脂、血糖、體重指數相關性研究[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12,11(12): 214-215.
[11]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北京:中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233-237.
[12]陳大舜.中醫辨病論治研究的目的意義與思路方法[J].湖南中醫學院學報,1999,19(4):39-41.
[13]王守芳,周武杰,金鮮花.聯合檢測血糖、糖化血清蛋白與糖化血紅蛋白對糖尿病監測的意義[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9,9(9):2111-2112.
[14]孫淑利,張德懷,譚國慶.糖化血紅蛋白在糖尿病控制中的意義[J].醫藥世界,2009(4):2.
[15]周德亮.200例老年糖尿病并發癥的臨床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08,46(20):86.
[中圖分類號]R58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4062(2016)06(a)-0068-02
DOI:10.16658/j.cnki.1672-4062.2016.11.068 10.16658/j.cnki.1672-4062.2016.11.070
收稿日期:(2016-03-05)
[作者簡介]陶金秋(1980.9-),女,主治醫師,主要從事中醫內科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