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宇辰
“四輪驅動”促養老服務業發展
孫宇辰
近年來,內蒙古包頭市昆都侖區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走出一條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結合為輔助的“四輪驅動”養老服務業發展新路徑,形成了功能完善、規模適度、地區特色的城市養老服務體系,逐步實現養老服務由“政府主導”向“社會主辦”轉變。
在建設“四輪驅動”養老服務業發展之前,包頭市昆都侖區居家養老服務存在為老服務“用工難”和為老服務人員“就業難”、家庭照料功能“在減弱”、社區日間照料中心“難管理”、養老機構醫療“條件差”等問題。為此,昆都侖區根據內蒙古少數民族地區發展特點,出臺了“1+4”鼓勵養老服務業的制度體系,出臺《昆都侖區社會化養老服務實施辦法》和《包頭市昆都侖區居家養老服務工作實施方案》等配套文件,走出一條“四輪驅動”養老全方位發展新路徑。
一、堅持政府主導,建立“五位一體”居家養老?!耙痪€”,即老人們撥打的便民為老服務熱線12349,可享受620家加盟商(企業)的服務,現總呼入數17.8萬起,派單服務及咨詢服務15.4萬起?!耙辉骸?,即銀齡虛擬養老院,享受銀齡虛擬養老院政府購買服務的老年人達1380人;“一站”,即日間照料站;“一中心”,即社區醫療服務中心,錄入60歲以上老年人信息23萬人,服務老人近5萬人次;“一組織”,發展矛盾化解類、家庭服務類等5類社區社會組織,打造社區15分鐘便民服務圈。
二、建設覆蓋廣、標準高、信息化的社區養老新模式,保障社區老人“吃”“住”“行”。吃——建設“中央廚房”項目,實現“老人營養用餐新模式”。2016年制定《關于老年餐飲服務體系建設的實施辦法》,采取“1000平米中央廚房+72個社區養老服務站+社區配餐、送餐、助餐”的服務模式,推進規范化、規?;⑦B續化、品牌化養老助餐服務。住——建設高標準、嚴要求、精裝修打造社區“老人之家”。昆都侖區在15個街、鎮,建設32所日間照料站,擁有床位459張,日均接待老人2600人,打造“四室一區”(休息室、琴棋書畫室、保健聊天室、活動健身室和制度區),通過“公建民營”的形式,采取“公開招標,委托服務”等方式,打造地方特色“老人之家”。行——建設“智慧養老社區”,實現“六維社區智慧養老”。與全國居家養老產業聯盟合作,將在20個社區建設完成“智慧養老”項目。引進“一個i吾之家大數據處理平臺”,通過“互聯網+養老”的方式,采用智能化數據分析,形成老人健康遠程全時段監控等“五大系統”,打造以社區為單位、信息化網絡平臺為支撐、公益化為前提、社會化為基礎、市場化為導向的“五維社區智慧養老”新模式。
三、創新養老服務經營模式,支持社會力量參與養老、助老項目,構建公辦和民辦相結合的養老服務模式。放——昆都侖區充分發揮市場的主體作用,打破“公辦運營”意識,最大限度發揮機構社會效益。管——出臺《昆都侖區社會養老服務實施辦法》,鼓勵社會力量興辦規模化、連鎖化的養老機構參與養老服務業。對取得《社會福利機構設置批準證書》的民辦養老院給予床位、水、電等補貼。服——引導社會力量建成“嵌入型”養老院。依托“嵌入社區型”的特點,實現覆蓋周邊多個社區的季托、月托、周托、日托等服務,形成托養結合、以養代托、“靜”“近”互補的養老新模式。
四、搭建、整合醫療服務資源,實現“醫養結合”新模式。整合好,豐富醫療資源;組織好,“家庭醫生”上門免費服務;服務好,實現“居家醫養結合”。通過“互聯網+養老”的思路,開通“電話醫生”服務,服務內容包括電話咨詢處理、救援全程指導、異地預約轉診、日常健康保健管理、上門理療等多項專業醫療服務,緩解老年人頻繁前往醫院就診壓力。
(作者單位:內蒙古包頭市昆都侖區民政局)